<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看照片讲故事 煜昌陪你去旅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之五十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柬埔寨之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柬埔寨无国籍的水上人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有家,没有国,你什么都不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一一题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本篇只是简介两个无国籍人群的生活状态和重点介绍柬埔寨无国籍“水上人家”形成的原因和生活状态。本篇无故事情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简介两个无国籍的人类群体</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说起“船上人家”,相信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多年以前,在我国水网密布的南方,就有许多船上人家,一家人生活在一条船上,吃喝拉撒全在船上。他们在陆地上没有房屋,船就是家,家就是船,一年四季,或捕鱼或运输货物,随船漂泊,终生如此,所谓的“处处无家,处处是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政府鼓励他们上岸定居了,“船上人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其中肯定的一点是:他们都具有中国的国籍。</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说到国籍,不妨多说几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什么是国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列举两个无国籍人群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国民的法律资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国家行使属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不同国家国籍的取得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依出生地的原则,就是无论父母是哪国人,只要出生在该国的领土内,即自动获得该国国籍(如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依血统的,就是不论出生在何地,只要其父母一方为本国人,则子女就获得父母一方或两方的国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修改后的国籍法是采用出生地与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可以通过申请加入取得国籍,但需个人意愿和具备相关条件,才可取得它国国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我们来说,时常会说起“户籍”,“国籍”两个字,一年也不会提及一次,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从出生那一刻,就自然而然的具有了中国的国籍。但是,也并非在中国土地上出生的人都会具有中国国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把目光转向西南方向的西藏自治区,在珠穆朗玛峰南翼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吉隆沟里,就曾经生活着一群没有国籍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群无国籍的人,以往鲜为人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就是生活在西藏与尼泊尔边境地带,在我国一侧的吉隆县吉隆沟里的“达曼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是在230年前尼泊尔廓尔喀王朝的军队入侵西藏时遗留下一批军人的后裔,两百年来一直称为达曼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达曼”藏语意为“骑兵”。达曼人也就可以理解为骑兵的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追根溯源,那是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派福康安将军率领由满、汉、蒙等民族组成的讨伐军进藏讨伐入侵的廓尔喀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廓尔喀军队大败,有数百名在崇山密林中迷路而失踪的廓尔喀骑兵滞留在边境地区,一直没能回尼泊尔故土。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将士与中尼边境上的人共同居住繁衍,现在的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达曼人并不是一个单独国家人,而是一直以来不被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承认的一个群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他们本属于尼泊尔人的后裔,但是因为离开尼泊尔太久,尼泊尔政府不承认他们的国民身份,也不允许他们回国,当然,中国也不承认他们是中国人,因为历朝历代他们都没有获得过中国国民的身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他们出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直生活在中国,但他们一直作为无国籍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固定住所,颠沛流离,以铁匠为业,以打铁为生。在2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只能依靠打铁和帮人干农活艰难度日,生活极其艰苦……被称为“东方的吉普赛人”或无国籍的“游牧”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17年前的2003年,中国修改了国籍法,中国政府接纳了达曼人作为中国公民,为200多个成年人颁发了入籍证书,几百个少年儿童随他们的父母获得了中国国民的身份(但他们不在我们56个民族之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此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政府出资,为全体达曼人建造了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并安装了自来水,达曼人全都搬进了新居,同时还为每家每户分配了耕地和牲畜等生活用品.……达曼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达曼人在获得我国国籍前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游牧民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在马来西亚的“仙本那”附近生活着一个叫巴瑶族的“海上游牧”民族。巴瑶族人生活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海域,他们在浅海的珊瑚礁上搭建房子,他们住在用木桩高架于浅海的茅草屋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在东南亚那片海域生活了数百年,甚少踏足土地,一直漂泊在海上,靠潜海捕鱼为生,过着没有国籍的海上游牧生活。他们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 巴瑶人的境遇十分困苦,因为生活在三个国家交界处,他们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甚至终生不能上岸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只能靠捕捞海洋生物维持生活,靠捕捞的鱼、蚌类去岸上换点油盐柴米度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近些年,马来西亚有选择性地接受了极少数在马国海域居住50年以上者加入了国籍,允许上岸但限定只在乡村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柬埔寨无国籍人群的前世今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无独有偶,相比巴瑶人境遇更加悲惨的是,在柬埔寨美丽的“洞里萨湖”也生活着一群没有国籍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这就是我今天要陪大家去游览的地方,去看一看柬埔寨的无国籍的“水上人家”,了解一下他们的前世今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洞里萨湖柬埔寨语意为“巨大的淡水湖”或“纯粹大湖”,元朝的周达观在他的《真蜡风土记》里,把洞里萨湖叫做“淡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又称金边湖。由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湖滨平原平坦、广阔,土地肥沃,河道纵横,沼泽林地茂密。与湄公河三角洲一起组成了柬埔寨“中部大平原”,是柬埔寨重要农业区及稻米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洞里萨湖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旅游的行程中就有一项去洞里萨湖:观洞里萨湖“落日晚霞”,看洞里萨湖“水上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驱车来到洞里萨湖码头,码头广场很开阔,广场的一端是万顷稻田,在骄阳的辉映下呈现绝美的田园风光,游客被这风光所吸引,忍不住跑到广场边上对着田园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洞里萨湖畔的田园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广场的另一端既是码头的服务设施,售票处、商店、饭店、免费公厕,一应俱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码头上的游船种类很多,有能乘载100多人的大船,也有几十人的中型船,也有可乘坐十几个人的小型船。为了避免人多不方便游览观看,导游小黄建议我们6个人租乘一艘小型船,即宽松又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机动游船划开水面沿着水道向湖中心驶去。水道左侧的堤岸上不时掠过一些水上人家,这些和在湖里的人家还有区别,这些人家是房子的三分之一搭在岸堤上,三分之二是用木桩支撑在水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房屋有的有人住,有的是做商铺,他们把在湖里捕捞的鱼拿到这里售卖,晚上再乘自家的小船返回湖里的家中。据导游说,三分之一占用的堤岸土地是要交租金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游船经过近半个小时左右的行驶,远方出现了湖中的“水上人家”,也称为“水上浮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上浮村是这里最大的特色,他们家庭的房屋是在湖水中打下深深的木桩,以吊脚楼的形式修建在湖里面,吃喝拉撒全在湖上。外国慈善机构捐助的医院、学校、教堂也修建在湖上面。几十年来,水上人家的居民都难以割舍对故乡的情怀,所以坚持说越南话,水上学校的教学,都用越南语来进行,当然,为了生存,小孩和年轻人也学柬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千户人家连接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水上村寨,形成水上浮村,听说还有一些人家连最基本的房屋都没有,只能终日生活在船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船上人家”。据说在洞里萨湖的红树林里和洞里萨河一百多公里的沿岸,包括我们在金边看见的船上人家,人口已经有70多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导游告诉说:柬埔寨国家规定,他们不能上岸生活,不允许他们买地,不准他们在土地上盖房;他们可以在水上和堤岸上的专为他们子女建的学校上学,但不允许他们参加陆地上的工作;他们可以上街游玩,可以到城市里购物,但不准他们在土地上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国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为什么有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呢?形成的原因是怎样的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把时针拨回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8年底,现在的柬埔寨总理洪森请越南军队帮助攻打“红色高棉”,其实,这也是越南求之不得的,因为当时的越南就想成为东南亚霸主,如果消灭了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老挝和泰国就很容易俯首称臣。当时的柬埔寨人是非常欢迎越南人的,因为“红色高棉”的恐怖已经让每一个柬埔寨人受尽了生活的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9年1月5起,越南军队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围攻柬埔寨首都金边。柬部队撤离金边,越军两天后即占领了金边。随后,越军在占领柬埔寨大片国土后,大力扶植亲越政权,并向柬埔寨大批移民。同时封锁柬泰边境,采用各种手段削弱柬埔寨的抵抗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时,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把越南教训了一番。越南后院难保,自然从柬埔寨撤兵,但撤的并不彻底。因为越南称霸东南亚的野心未眠,便在柬埔寨境内留下了10万军队,这一留便是十多年。当西哈努克亲王建立“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之后,西哈努克亲王发表声明,表示在越南撤军问题上决不让步,重申民柬三方共同进行反抗越南殖民者的斗争,1991年7月,西哈努克被推举为柬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时也还在强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狼已入室,怎肯轻易离去,越南没有把这分布在柬埔寨各地的10万军人全部撤回越南,还要留些种子,以企在适当的时候再燎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10万留柬军人有少部分撤回了越南,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的部队早已溃散,有的已经成家。当他们和战时移民而来的人们想自行返回越南时,越南却把他们看成难民拒绝接收了。更为凶狠是,如果这些人想越过边境回国,越南边防军人受命可以开枪击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国难回的这群越南人,又是柬埔寨人的眼中钉,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栖身立足的无奈之下,他们便躲进了浩瀚又杳无人烟的洞里萨湖里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类自古依水而居,最早的人类文明都出现在河流的两岸,对于这样一个没人待见的群体而言,也许依靠水源就是生活下来最基本的保障。丰富的淡水资源让无根的浮萍得以生存,让漂泊的他们获得片刻安宁,于是开始了水上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0年的时间里,这群人就在洞里萨湖的红树林里,栖水而生,繁衍后代,形成了水上浮村和水上人家,并向洞里萨河沿岸迁徙,一直到金边市与湄公河的汇流处,我们还见到过许多的船上人家,据说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70多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至今柬埔寨政府也不承认他们是柬埔寨人,也不准他们加人柬埔寨国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就是柬埔寨水上人家的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上人家主要的生活就是在湖里捕鱼,将捕上来的鱼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来维持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上人家的出行工具就是小木船,划行在各个房子之间,天真的孩子或划船玩耍或潜水嬉戏,一些稍大点的孩子早早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或是随父母划着小木船在各个游船边表演卖艺,或是一个人坐在大木盆中带着他们的宠物大蟒蛇做着表演,赚钱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同样,我们也无法体会他们的生活有多么艰辛与无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金黄色的夕阳晚霞,莲花般翻涌的彩云,辉映在洞里萨湖水面上,泛起彩绸般的波粼;破烂的草屋、简陋的渔船,贫穷的生活与这夕阳落日绝美的风光形成强烈反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艘艘游船在湖面穿行而过,各国游客们看的是风景,而无国籍的他们明天的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与我们同属人类,但他们生活是如此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愿有一天柬国政府也能像马来西亚政府那样允许一些符合条件的人加入国籍而允许上岸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愿能像我国接纳“达曼人”那样,与国民享受同等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愿水上人家的孩子们都能完成学业并允许参加到柬埔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愿越南政府会良心发现,接回愿意回国的越南人和他们的后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愿有一天各国游客再去洞里萨湖观看水上人家都会失望而归,因为那本不该成为风景的风景已不存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