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徒步记 跟着村长走(之一)

cjp

<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6日,山羊户外一行六人相约前往北京西山森林公园一带~跟着村长走。</p><p class="ql-block"> “村长” 是山羊户外的领队,是位资深户外达人,多年组织户外活动,走过好多山川,特别对西山一带非常熟悉,规划就在他心里,大伙只知道今天要去的几个地方,即红旗村—快活林—鬼笑石—茶棚—摩牙石刻—至此无山—陈家沟—水库—西山公园。怎么走呢?不知道,所以,就是跟着村长走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六点半乘车从市区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石景山区的红旗村,开始徒步登山。</p> <p class="ql-block">村长偕夫人,同铸户外情。</p> <p class="ql-block">红旗村公交站牌~今天的徒步起点。</p> <p class="ql-block">  沿着红旗村头的小路上去,是一条公路大道,看到西山公园的铁栏杆大门,也不见人看守,我们从耳门进去后,就从左侧拐进一条林间小道。</p> <p class="ql-block">切入林间小道</p> <p class="ql-block">一路爬升</p><p class="ql-block"> 这段路上升坡度还是挺大的,好在两边树木茂密,挡住了烈日,爬起来不算太累。</p> <p class="ql-block">快活林</p><p class="ql-block"> 眼前一片松树林,郁郁葱葱,看上去株行距齐整,像是人工栽植的,树干大都有碗口那么粗。林边有几处供游客休息的木桌櫈,这就是“快活林”了,爬山人休息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路爬升,汗水满身,林荫树下,乘凉小憩,确是爬山人的小快活了!</p> <p class="ql-block">  快活林稍事休息后,沿着景区路继续前行,走不远就看到一座山峰顶上突出一块大石头,村长说那就是鬼笑石了。</p> <p class="ql-block">鬼笑石</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香山鬼见愁东南部的一块突出山体的大石头,因此常年大风凌烈,大风吹过此石,会发出嗖嗖风声,类似鬼哭狼嚎而由此得名。该石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昌华景区)白塔山下,海拔473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鬼笑石上,放眼望去,北京城,北京电视塔,颐和园,香山植物园等许多名胜古迹和标志性建筑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从鬼笑石山峰往下走,在一个垭口较平坦的地方,搭建有一排简易棚房,称为“茶棚”,卖有各种饮品,看上去生意不怎地,买的人也不多,稀稀拉拉坐着几个人喝茶乘凉。</p> <p>茶棚</p> <p class="ql-block">  走林间小路继续下山,路遇一古石碑,年代久远,已经分化的看不清任何字迹。</p> <p>古石碑</p> <p class="ql-block">  到了山脚下,看到一座山涧古石拱桥,称“宝胜仙桥”,驴友们踏上仙桥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宝胜仙桥</p> <p class="ql-block">  过了小桥,顺着这条路走不多远就到了摩崖石刻谷了,据说在摩崖石刻谷的峭壁上,有数座明朝石刻佛像,地势险峻,草木掩映,被称为“第九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没能去看。大伙在谷口一卷石碑书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山谷</p> <p class="ql-block">石刻书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石刻书马路对面的山沟里是中华精印谷。</p> <p class="ql-block">  中华精印谷~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以石刻形式系统展示中华印章文化的山谷,上自殷商,下至明清的千枚古代名章星钤于天然山石之上,浑然于空谷之中,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些竖立的石头上都有石刻印章。</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离开摩崖谷,沿着景区木阶路上山,快到山顶的路侧建有一个小亭,用铁栏杆围着,里面立一块褐色大石头,即“冰川飘砾”。</p> <p class="ql-block">冰川漂砾</p><p class="ql-block"> 形成于距今100万-200万年。1962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这处冰川漂砾,鉴定为第四纪冰川漂砾,并题字留念,1964年建亭保护。</p> <p>地球的诉说</p> <p class="ql-block">  上了山顶,首先看到山崖边山上立着一位仙人彩色塑像,像后一排八个巨型彩色宝葫芦,甚是漂亮,游客争先与之合照。</p> <p class="ql-block">  在宝葫芦尽头立一巨石,正面刻有“至此无山”。背面刻了清人麟庆《香界重游》的诗句:“一转平坡天地开,崔巍金碧起楼台。红尘十丈浮天外,山色湖光眼底来”。</p> <p class="ql-block">  至此无山</p><p class="ql-block"> 引自乾隆的诗句:“西山至此更无山”。乾隆题诗原刻在六处行宫院一座敞轩的匾额上,乾隆每次游幸八大处就驻跸在六处行宫院,此诗应是在六处看到四周的景象后有感而发。诗曰:“西山至此更无山,故是以当结局处。南临平野千里余,北鲜林峦蔽太素。我诣精益礼佛罢,山斋虽小足清趣。穷月何须百尺楼,因迥尤高万景处。夙闻圣感结遐想,不见云窟见烟树。今朝雾幌俯帝京,瀛海莲山如笔露。因之见不贵拘虚,无高见卑理则固”。</p> <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确实看不到大山了!</p> <p class="ql-block">  至此无山的对面,是香界寺的一道小门,从建筑的规模看,不像是寺院的正门。</p> <p class="ql-block">香界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平坡山,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内建有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p> <p class="ql-block">八大处公园</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市西郊西山风景区南麓。现公园内有八座古寺(灵光寺、长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庙、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八大处”由此得名。八座古刹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其中灵光、长安、大悲、香界、证果五寺均为皇帝敕建。灵光寺辽招仙塔中曾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建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新建佛牙舍利塔。</p> <p>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  穿过八大处公园,经过关帝庙,又开始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下了山,进入了黑石头生态清洁小流域。</p> <p class="ql-block">  从陈家沟村头的小路过去就到南马场水库了。</p> <p class="ql-block">南马场水库</p><p class="ql-block"> 俗称香山水库,是1976年石景山区政府为解决黑石头地区缺水问题而建。水库处在香八拉(香山到八大处拉练)路线上。</p>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看到水就有种凉爽的感觉,一上午的爬山确实有点累了,大伙坐在平坦的排洪洞里解决了午餐。之后来到水库边阴凉处,乘凉休息,戏水拍照。在此遇到了两位先期到达的驴友(两口子),与我们同行返程。</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离开水库,踏上返程路,又从林间小道上山,再到快活林下山,原路走回红旗村。</p> <p class="ql-block">  路遇野山果~桑椹,大伙都去摘几颗品尝。</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下来,对北京西山有了个大概印象,即西山分为三个公园,北面是香山公园,南面是八大处公园,中间是西山森林公园。今天就是在三个公园之间穿行的。</p> <p class="ql-block">行程规迹</p> <p class="ql-block">  今天西山徒步约15公里,用了8个多小时,下午四点乘车返城。</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参加山羊户外活动非常高兴,感到山羊户外这个团队氛围很好,大家热心热情、团结互助。特别是有个好领队,选择的线路有山有水,多是林间小道,避开了炎日暴晒,大伙活动的轻松开心!</p><p class="ql-block"> ——此后还跟着村长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山徒步小记</p><p class="ql-block"> 跟着村长走, 经过香界寺,</p><p class="ql-block"> 西山一日游。 关帝庙前走。</p><p class="ql-block"> 起点红旗村, 南马场水库,</p><p class="ql-block"> 小憩快活林。 戏水歇凉处。</p><p class="ql-block"> 登上鬼笑石, 路遇野山果,</p><p class="ql-block"> 茶棚客稀少。 都去摘几颗。</p><p class="ql-block"> 过宝胜仙桥, 三十里行程,</p><p class="ql-block"> 看摩崖石刻, 八小时完成。</p><p class="ql-block"> 赏冰川漂砾, 一行六个人,</p><p class="ql-block"> 望至此无山。 一路欢笑声。</p><p class="ql-block"> 篇中采用了同行者拍摄的像片和视频,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