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宝轮寺塔的那声蛙叫

落落烟蒻

<p>六月仲夏,持续的高温。每次都需在烈日暴晒下进行的刷塔行动,仍在继续。</p><p><br></p><p>2020年6月4日,星期四。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气温39度。</p><p><br></p><p>自诩“寻塔爱芙四”的我们,热情不减,再战“江湖”。这一次,我们目标直指最西边的三门峡,要去“听一听”宝轮寺塔那神奇的蛙叫……</p> <p>宝轮寺塔始建于唐代, 重建于金大定十七年 (公元1177年) ,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塔门面南, 塔高26.5米, 是一座13级的叠涩密檐式砖塔,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p> <p>古塔,经历了16次地震,其中4次都是破坏性的,但塔身基本完好。只是从侧面这个角度看,就会发现塔明显的倾斜了。</p> <p>在塔座之上的一层塔身,醒目的嵌着一块塔铭。</p> <p>塔铭阴刻着“三圣舍利宝塔”。</p><p><br></p><p>据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圣僧们把他的舍利分葬各地,并在埋葬处建起了宝塔,用来祈求佛祖的庇护,以求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宝轮寺塔有没有舍利,目前也只是停留在传说上,至于谜底,只能留待后人探求。</p> <p>行前做功课,老搭档又遇到了新内容,努力的在塔身上找啊找…</p> <p>终于,在三层的塔身找到了不十分明显的“一顺一丁”的砖砌方式。</p> <p>在现代修补的台基上,能特别清楚的看到使用了“一丁一顺”的砖砌方式,只是粗陋的实在有点看不入眼。若是为了修旧如旧的效果,未免有点太不走心了。</p> <p>每层塔檐下有风铎,不出意料是复原物。越发觉得妙乐寺塔的那一只只原件的风铎太难能可贵了!</p> <p>同样是叠涩砖层层挑出塔檐,宝轮寺塔却别具一格。塔檐下砌出一层拔檐砖,拔檐砖上砌菱角牙子砖,然后再用叠涩砖层砌出塔檐。使古塔端庄大气之余更多了一份俊俏秀丽。</p> <p>宝轮寺塔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更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p><p><br></p><p>找到塔前这个石窝,用石头敲击,果然隐隐的听到了“呱呱”的声音。“蛤蟆塔”的俗名真是名符其实。</p> <p>相传,宝轮寺塔内住着两只金蟾蜍,一雄一雌,本成一对儿,后来,一名在寺内修行的喇嘛突然起意,在一个夜里带走了雄蟾蜍。雌蟾蜍发现雄蟾蜍不在甚是思念,整日哀鸣,声音凄惨,喇嘛终究于心不忍,将雄蟾蜍放回了塔内,一对金蟾得以团聚。这天正是七夕,相传在七夕这天用小石头敲打大石头,会听到一对蟾蜍的叫声。</p><p><br></p><p>看过了许多的塔,听过了许多与塔有关的传说。似乎只有宝轮寺塔的这个与爱情有关的传说最能打动人。</p><p><br></p><p>站起身,用力击掌。好像是听到整个塔都在以空灵清脆的“呱呱”声在回应。这声音正是古塔要告诉我们的,古代的匠人们是有着怎样非凡的智慧…</p><p><br></p> <p>抬头向上,只一眼,看见塔顶那一轮玄幻的日晕,便已“双眼泪流”</p><p>此刻,一切都是暗淡,唯有塔顶才是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