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军旅生涯/北空航修厂来了一批小老广

零公里处

<p>普宁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的潮汕地区,潮汕濒临南海,和福建省交界与台湾省隔海相望。</p><p>普宁在潮汕平原西缘,距广州市400公里、深圳市260公里、汕头市区50公里,到南海岸边直线距离30多公里。</p><p>普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回归线从市境北部穿过,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p> <p>1970年12月北空航修厂的张殿先、王福生、严志范、杜丛德、杨仕云、余启福、郑殿秀等和北空部队接兵人员一起从天寒地冻的北方,来到温暖如春的南海之滨普宁县(现在是县级市)接兵,他们负责的是军埠公社(后来分立成军埠镇和下架山镇)部分村的兵源。</p> <p>12月17日普宁县的新兵前往普宁二中报到集中,进行了安全纪律等内容培训教育,晚上在教室里席地而睡。18日下午在县武装部领取新被装,回到教室把新军装棉帽棉鞋(大头鞋)按统一着装要求都要穿上,当时天气温度较高有20多度,不少人搞得脸红红汗直流有些搞笑。</p> <p>12月19日新兵们分乘解放卡车,从普宁二中出发沿着324国道前往汕头市并住了一个晚上,12月20日上午分乘两艘客轮从汕头港前往广州(据说为了防备台湾国民党军偷袭、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派出军舰护航)。</p> <p>12月21日早上到达广州黄埔港,在码头接兵领导开始点名,军埠公社的30名新兵(汤坑村20名新兵分成两部分,另外10人被其他部队带兵干部接走,后来才知道他们去了山西介休挖山洞建油库)和占陇公社的17名新兵(北空其他部队接的兵)共47人一起上了同一个闷罐火车。</p> <p>在寒风冷雨的天气中闷罐火车一路北上,经过四天三夜的走走停停,当大家把在县武装部发的绒衣绒裤棉衣棉裤全都穿上还觉得有点冷的时候,12月24日上午火车终于到了石家庄军供站,北空航修厂已派车来接我们这节闷罐车的47名新兵(其他新兵继续北上)。太行山沟里白鹿泉营地冰天雪地,灰蒙蒙的天空飘着雪花,树木光秃秃的怎么都是枯的呢?对面山上怎么还传来轰隆隆的炸石声响呢?看不到一点绿色的山野,对比家乡眼下植物苍翠茂密鲜花盛开的环境,有的人抹起了眼泪…!</p> <p>在新兵连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1971年春节前我们分配到了各个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人生征途。</p> <p>北空航修厂普宁籍战友名录(入伍原地)</p><p>一、军埠镇7人(原包括下架山镇)</p><p>1、笔架山村3人:何振锡、何文庆、何振记</p><p>2、老军埠村1人:陈昌跃</p><p>3、第三坛村3人:翁海波、林松平、林炳強</p><p>二、下架山镇23人(原属军埠镇)</p><p>1、汤坑村8人:马青、马汉溪、马明、马玉木、马辉来、马进辉、马锦祥、马希典</p><p>2、石珠柯村2人:黄汉贞、巫木丰</p><p>3、上西埔村2人:张炳利、饶喜录</p><p>4、下西埔村1人:邓俊庆</p><p>5、百吉岭村3人:马德成、马桂秋、马玉荣</p><p>6、古山村2人:林惜荣、林元喜</p><p>7、望岭村1人:马平福</p><p>8、白沙溪村1人:马振平</p><p>9、白马柯村1人:马瑶宗</p><p>10、岭尾村1人:何茂俊</p><p>11、龙潭村1人:马文忠</p><p>三、占陇镇17人</p><p>1、占梨村5人:陈汉良、陈展旋、陈达华、陈振专、林秩光</p><p>2、龙秋村8人:黄宗瑶、黄玉波、黄喜麟、黄武昌、黄协洲、黄元辉、黄秋城、黄利龙</p><p>3、志古寮村1人:李元鸿</p><p>4、下陇村1人:陈瑶鸿</p><p>5、六营村1人:黄林贤</p><p>6、林厝寮1人:王创成</p><p>北空航修厂普宁籍战友名录(初次分配)</p><p>1.厂部机关8人:马青、马汉溪、马德成、张炳利、王创成、何茂俊、林元喜、何振记</p><p>2.教导队3人:邓俊庆、马玉荣、陈昌跃</p><p>3.飞机车间6人:马平福、林松平、陈达华、黄武昌、黄秋城、黄元辉</p><p>4.特设车间4人:陈展旋、马瑶宗、黄协洲、黄林贤</p><p>5.四站车间6人:翁海波、黄汉贞、何文庆、黄利龙、马进辉、陈瑶鸿</p><p>6.附件车间9人:马明、马玉木、黄宋瑶、黄喜麟、林惜荣、马振平、马辉来、林秩光、林炳強</p><p>7:机修车间11人:何振锡、马希典、马桂秋、马锦祥、饶喜录、巫木丰、陈汉良、黄玉波、李元鸿、陈振专、马文忠</p><p>共47人</p> <p>在普宁新兵入伍北空航修厂前,已经有一些广东籍老兵,大家称他们为老广,现在则称我们为小老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老广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努力工作钻研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变成了成熟的老广。</p> <p>北空航修厂的广东普宁籍兵有5人上大学:何振锡、林惜荣、马平福、马德成四人进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陈展旋进入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p> <p>北空航修厂广东普宁籍兵先后有11人提干:马青、马德成、马汉溪、张炳利、林惜荣、马明、马平福、邓俊庆、陈展旋、何振锡、马希典。</p><p>其中林惜荣是北空航空中心修理厂厂长、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师职待遇。</p><p>北空航修厂普宁籍兵还有多人获任各种职务和职称。</p> <p>北空航修厂广东普宁籍兵在转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厂过程中,有19人就地兵转工和就地转业:林元喜、李元鸿、黄宋瑶、黄武昌、黄喜麟、马桂秋、黄玉波、马锦祥、马青、马德成、林炳強、陈昌跃、马希典、邓俊庆、林松平、陈汉良、陈达华、何茂俊、马振平。后来有10人转往地方或家乡工作,一直在五七二一厂工作至退休的有9人:李元鸿、黄武昌、黃喜麟、马桂秋、黄玉波、马锦祥、林炳強、邓俊庆、林松平。</p> <p>北空航修厂广东普宁籍兵后来分散定居多地:普宁、汕头、深圳、东莞、广州、顺德、韶关、香港、北京、石家庄、鹿泉。</p> <p class="ql-block">鸣谢:胡开国、马青、马德成、黄喜麟、陈展旋、邓俊庆、何振锡、马玉木、陈汉良、张炳利、黄床瑶等战友提供信息资料照片等</p><p class="ql-block">作者:马希典</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11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