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鸣凤山

作者:乐水山人601359

<p>诗曰:群峦之中峰突起,红冠绿尾锦霞披,昂头欲做啸之状,问道鸣凤悟天机。</p><p>&nbsp;</p><p>二零二零年春夏之交,遍观神州大地,疫情渐弱,防控有序;再观山河景象,春来无声,花开无言,风雨依旧,四季如常。受困已久,闲来无事,渴望走动,笼中之鸟,欲做飞状。然繁华之处不可近,跨省以外不便行,只好于近处选一山林野居,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于静处享清欢。举目四望,访得与本地毗邻之处,有一道家名山。于是携来好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p> <p>晨曦微露,即驱车前往,百公里之遥,仅几盏茶的功夫,就下了高速。蜿蜒盘旋在叠嶂的山峦之中,很快来到远安县郊。三十年前曾经来过这里,那个山区小县城的旧貌已荡然无存,新修的公路虽借地势而曲折,却是平坦的板油路,道路两旁没有高楼大夏,但却是精致的农舍小楼,给人以小家碧玉的感观。路旁选一小店过早,很是方便,只是店家的炒粉口味太重,害得我们喝了好多的水。</p> <p>日上头竿,旋即来到了今天的主题,鸣凤山脚下,驻车之后见到几个早泳的身影,不远处即是一泓碧波,此水从山脚下的坝上流下,汪出一潭清水。</p> <p>进了园林,拐过小桥,一座巨大的山石上镌刻着鸣凤红色大字,是著名作家王蒙的墨迹,看来此山也是很有来头呀!相传古时候曾有凤凰自天降,落在山巅,俯视群山,引颈长鸣,故得此名。鸣凤山一直为道教所主持,属武当山全真教一脉。素有“小武当”之称的鸣凤山古老而富诗意,其金凤凰来栖放歌长鸣的传说,浪漫而美丽。以至于明文学家袁中道一语道破鸣凤山“如凤之将啸”天机。</p> <p>再往前走,便有烟霞洞(每到冬季有紫烟飘绕)、云霞洞、沮江赤壁摩崖石刻、“仙人钓矶”诸景。</p> <p>鸣凤山位于湖北远安县鸣凤镇西南3千米,沮河西岸。传南宋宝祐年间有凤鸣于山,故名。属荆山。海拔不甚高,最高点402米。树木繁茂,植物种类繁多,据说有许多珍稀物种,集宗教朝觐、丹霞山水观光为一体。为湖北省级风景名胜区。</p> <p>沿着山间流淌的沮水河,越过了红楼寺宇的道家庭院,经过一座风雨木桥,就到了登山入口处头天门。头天门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真武祖师、无量佛和头天王爷的塑像。只因疫情期间,道观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遥拜而过。</p> <p>鸣凤山山势险峻,峰峦叠嶂,丹岩似火,清溪环绕,景色幽丽,丛山中耸立着独立一峰。通往山顶有南北两路,北路凿石为梯,窄而且陡,直通云端,人称天梯;南路更为险峻,只能扶壁而上,稍不小心将坠入万丈悬崖,故素有“武当远,鸣凤险”之说。故游鸣凤山,多取北路而上。</p><p><br></p><p>当日我们选择北路而上,一路上多是古道旧路,不规则的石阶,且陡峭嶙峋,对腿力是相当的考验。不一会儿一行四人就大汗淋漓,坐在半山腰的石凳上,大口地喘着粗气!</p> <p>过了头天门,拾级而上,到达文昌祠,过仪明岗、文庙就可看到龟蛇二将大型石雕,下有明朝书法家简而可书写的“鸾凤常鸣”四个隶书大字。再沿着1988级石凿台阶而上,既可达山顶。</p> <p>行至山腰处,俯身下探,一个巨大“太极图”,在群山环抱中,坐落在鸣凤河边的平坝之上。据说对着太极中心喊话,可闻回声。</p> <p>欲要问天,请登山巅,此处离天不远,与天作答,天可应知;欲要望远,便请登高,山之涯,海之天,极目千里。</p><p><br></p><p>经过数次歇息,终于爬上顶峰。此时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环顾四周,远山近景,在阳光的辉映下熠熠生辉,远处县城毗邻相连的楼宇尽收眼底。</p><p><br></p><p>山顶道观有数座殿宇,但山门紧闭,偶尔见得出家人开门窥视,欲观何人惊扰?复又一言不发,合上山门。我们只觅得一处山门前的石阶,席地而坐喘息着。</p><p><br></p><p>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据考鸣凤山道观始建于南朝梁,至今在紫皇宝殿匾额上还可见梁武帝年号。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曾扩建为元帝庙,明末改称火神庙。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遭火焚毁。清咸丰十年(1860年)募资重修,达到鼎盛时期。鸣凤山属武当山全真教一脉。现存建筑均依山凿石而建,分正宫、东大宫和西大宫。正宫为紫皇宝殿,门楣上有“紫气东来”四字。”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祖师的等诸神塑像。只因疫情原因,师傅们都闭关清修,见不得诸神尊颜。此外,山上还有明月阁、清风亭、赵公台、和合石、聚仙桥、观音洞、南岩宫、太阳宫、凤鸣楼和龙头香等景点,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涉足。</p> <p>日上三竿,登上山顶。此时有两位小姑娘先期抵达,刚好坐在那里休息,于是请她们其中一位帮我们拍合影照。小姑娘很是大方,欣然应允。内行的换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甚合我意。</p><p><br></p><p>临了,她二人作别先行下山,因一路走来人迹罕见,处于关心,同行老王一再叮嘱她们注意安全。谁知小姑娘们笑了起来,连连挥手,边走边说:“我们是学护理的,倒是你们年纪大的人下山时要格外小心”!说着、说着,银铃般的笑声渐渐远去……</p><p><br></p><p>此时,站在山巅之上,虽阳光盖顶,但在阵阵山风的作用下,倒是清爽无比。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一扫数月压在心头的阴霾。有道是:山河本无恙,四季已常青,众志铁如城,疫情何所俱?</p><p><br></p><p>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沿路返回,在体力尚可的情况下,到觉得下山反而容易些。上了年纪的人,上山时膝盖负重吃力些。换作两年前,这都不叫事!所以年龄不饶人。于今,把握人生美好时光,对于我辈而言是重中之重,真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p><p><br></p><p> (2020年6月10日写于漳水河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