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社会中,我国绝大多数人都在私有民营企业就业。以占工人主体的3亿农民工为例,几乎全部成为了雇佣工人。随着生产力高速发展,逐渐出现了“机器吃人”的现象。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大量工人“被失业”。当前新冠疫情条件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以致李克强总理都号召老百姓去摆地摊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们既要同时占有自身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又要同时参与生产劳动和管理劳动,才能最终占有和支配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b>换言之,就是我们必须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又是共同管理者;而不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成为雇佣劳动者。<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这实际上要求实现劳动者、占有者和管理者的三同一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劳动者=所有者(投资者)=管理者。其中,所有者或投资者是法律用语,占有者是政治经济学名词。俗语说得好,“吃饭靠工资,发财靠利润”。争夺利润,就是争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作为草根一族,我们放眼现实,看到了什么呢?所有的民营企业,全部没有实现劳动者、占有者和管理者三同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然,华为公司在相当的程度上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接近,但它还是不能严格符合劳动者、占有者和管理者的三同一关系。<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那么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如何才能建立符合“劳动者=所有者=管理者”三同一的公有制属性的企业呢?只有在劳动者平等共有的基础上,践行巴黎公社原则,在企业内部实行“鞍钢宪法”和建立在管理者薪金向劳动者工资水平看齐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制度。</b>所谓“管理者薪金向劳动者工资水平看齐”,就是管理者薪金以劳动者工资为依据,数量上二者总体比例为1:1的分配制度。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求“劳动者=所有者=管理者”,这是它的属性。它的实现形式呢?与生产力社会化水平直接相联系,要求“共同劳动范围=共同占有范围=共同管理范围”。这就决定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当然,属于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即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资本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作为基础,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作为主体,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内部无雇佣无剥削)作为补充,就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整布局。至于那种采用雇佣劳动制度,内部存在剥削的私有民营企业,在将来必然被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替代,或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化。<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现实出发,我们如何逐步建立和发展公有制属性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呢?下面是体现草根一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图的企业制度框架。<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们必须先明确,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表现在它的属性上,要求“劳动者=所有者=管理者”;表现在它的实现形式上,要求“共同劳动范围=共同占有范围=共同管理范围”。<b>当前生产力社会化水平(取决于共同劳动范围),决定了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采用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种公有制形式。据此,制定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制度如下:<br data-filtered="filtered"></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一、股权制度</b><br data-filtered="filtered">1、企业采用股份制,实行全员平等持股制度。全体员工必须平等持有企业股份,即人均持股比例相等。<br data-filtered="filtered">2、持股员工必须在企业工作。持股但不在企业工作的员工,企业要求其必须退股;或者由该员工与企业达成一致,将其所持股资转为银行贷款,到期由企业偿还本息。<br data-filtered="filtered">3、企业建立初期,员工所持股份可能不均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依据多数员工所持股份状况设定配股上限,通过多次增资扩股,最终达到企业员工平等持股目标。<br data-filtered="filtered">4、新进员工可以申购企业股份。新进员工因其使用属于企业其他员工的股份(所对应的生产资料)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在企业工作满一定年限后,企业免费为其配股,配股数量视企业盈利和新进员工本人工作业绩和表现而定;新进员工获得配股后,通过参与多次增资扩股最终达到与企业其他员工人均持股比例相等目标。<br data-filtered="filtered">5、企业员工入股和退股自由。企业员工辞职,则必须退出其所持有股份,由企业审核通过其辞职和退股申请,发给其应得股资。企业员工辞职,愿意将股资投资于企业,则该股资转为银行贷款,到期由企业偿还本息。<br data-filtered="filtered"><b> 当前,国家应通过国有企业(比如银行)和国有资本向它的所有者即劳动者以信贷方式(同个人征信挂钩)提供创业贷款,以帮助劳动者创办和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共党员应带领广大群众创办和发展属于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从而把市场经济的基础牢固地建立在公有制之上。</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二、劳动制度</b><br data-filtered="filtered">6、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制度。全体员工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这里的生产劳动是指一切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br data-filtered="filtered">7、企业定期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全体员工必须通过劳动技能考核才能上岗。<br data-filtered="filtered">8、从事生产劳动的员工,必须参与企业各级管理工作。<br data-filtered="filtered">具体要求,从事生产劳动的所有员工,必须通过管理技能培训考核进入企业建立的“参与管理工作人员备选名单”(以下简称“备选名单”)。企业定期从“备选名单”中选举产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同时从“备选名单”中随机抽取分配一定数量的员工参与企业各级管理工作。<br data-filtered="filtered">9、从“备选名单”随机抽取分配来的参与管理工作的员工数量,不低于同级从“备选名单”选举出来的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的数量。<br data-filtered="filtered">10、经企业全员从“备选名单”选举出来的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其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不低于其总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从“备选名单”中随机抽取分配来的参与管理工作的员工,在参与管理工作的同时,同样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其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同样不低于其总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这里,把从事生产劳动的员工分为两类:一是进入“备选名单”但暂未参加管理工作单纯从事生产劳动的员工,简称“纯工”;二是进入“备选名单”并已参加管理工作且必须参加生产劳动的员工,简称“兼工”。<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三、管理制度</b><br data-filtered="filtered">11、企业实行全员管理制度。全体员工必须参加管理工作。这里的管理工作是指一切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br data-filtered="filtered">依据产生方式不同,具体分为两种:经企业全员从“备选名单”选举出来的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简称“选管”)和从“备选名单”随机抽取分配来的参与管理工作的员工(简称“配管”)。<br data-filtered="filtered">12、企业定期举办管理技能培训,全体员工必须通过管理技能考核。<br data-filtered="filtered">13、企业定期从进入“备选名单”的员工中选举产生各级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并且可以随时撤换;定期从进入“备选名单”的员工中随机抽取分配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同样可以随时撤换。“配管”数量不低于同级“选管”数量。<br data-filtered="filtered">14、从“备选名单”中选举出来的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必须同从“备选名单”随机抽取分配来的员工共同进行管理工作,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四、分配制度</b><br data-filtered="filtered">15、企业实行从事管理工作的所得薪金向从事生产劳动的所得工资看齐(比例为1:1)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制度。<br data-filtered="filtered">16、企业员工收入由工薪(工资和薪金)以及企业利润等项构成。从事生产劳动获得工资,从事管理工作获得薪金。薪金数量以工资数量为参照制定,二者比例总体为1:1。<br data-filtered="filtered">17、企业利润实行按资分配制度,员工依据其持股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具体为,未达到人均持股比例相等时,人均获得利润不相等;在达到人均持股比例相等时,人均获得利润相等。<br data-filtered="filtered">18、企业利润主要用于全体员工增资扩股。在企业全体员工人均持股比例不相等的情况下,必须在多次增资扩股过程中,依据多数员工持股状况设定配股上限,实现企业全员人均持股相等这一目标。在达到此目标后,按照发展及生活需要,决定用于增资扩股的资金在总利润中的比例。<br data-filtered="filtered">19、企业自行决定投资和福利分配等事宜。<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注:<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以上,我们在占有环节强调企业全员平等共同持有企业股份;在分工环节强调全员劳动和全员管理;在分配环节强调管理劳动所得薪金向生产劳动所得工资看齐(二者比例为1:1),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特别是在分工环节,我们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通过劳动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训考核;通过建立“参与管理工作人员备选名单”制度,不但从该名单中选举产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选管”),而且同时要求从该名单中随机抽取分配不低于同级“选管”数量的“配管”共同参与管理工作,以防止管理者的异化变质;同时,确定实行建立在“低薪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制度,从而保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发生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