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合肥

庐州二哥

<p>微信公众号《黑则鸣》</p><p>庐州二哥</p> <h3>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h3></br><h3>合肥之名古已有之,因南淝河与东淝河汇流于将军岭后分别流入长江、淮河,两水"归异出同",谓之合淝。它比"庐州"之名早800年。</h3></br><h3>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置合淝县,属九江郡,这是合肥作为地名的开始。</h3></br><h3>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庐州郡,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合肥市及巢湖市部分地区。自此合肥这个地方叫"庐州"。</h3></br><h3>庐州府在明清下辖4个县: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今巢湖市),以及无为州(今无为县)。</h3></br><h3>民国二年(1913年),撤庐州府,庐州更名合肥,延用至今。</h3></br><h3>安徽的省城本来是在安庆,很多人认为它是解放后才迁入合肥的,其实不然。</h3></br><h3>早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省会就由安庆迁往合肥了,也就是说民国时期省城就已迁入合肥。</h3></br><h3>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说起合肥,作为安徽人好像有点提不起精神来。</h3></br><h3>它既没有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没有武汉有长江、汉江发达的水系交通和三镇人口;也没有杭州那样人间天堂般的美景。它既不靠山,也不傍水。</h3></br><h3>但合肥是出人才,出牛人的地方,这一点全国任何省会城市都无法和它相比。</h3></br><h3>安徽牛人中,合肥牛人困怕要占去三分之一。</h3></br><h3><strong>1、合肥很厉害,合肥人更可怕</strong></h3></br><h3> <strong>范增</strong><h3>范增是谁?</h3></br><h3>就是那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导演者,就是那位说出"竖子不足与谋"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谋士。</h3></br><h3>范增居鄛(即今合肥市巢湖县)人,生于公元前277年,卒于公元前204年,活了73岁,而他的人生从才70岁开始绽放光芒。</h3></br><h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项梁率兵反秦西行,范增前去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才能给发挥出来。</h3></br><h3>公元前206年,范增随项羽攻入关中,刘邦军扎营霸上。</h3></br><h3>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由于项羽犹豫未决,当断不断被刘邦借故上厕所给跑掉了。</h3></br><h3>气的范增拔剑砍烂桌上的玉斗,大叫:"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h3></br><h3>公元前204年初,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刘邦谋士陈平用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h3></br><h3>可叹范增70岁出山,一身奇谋,难施抱负。</h3></br><h3>还是那句话"跟对人干对事",范增悲哉,跟错了一个糊涂蛋——有勇无谋的项羽。</h3></br> <strong>文翁</strong><br></br><h3>文翁(公元前187-前110) ,西汉庐江郡舒县(即今合肥市舒城县人)人,官学始祖。</h3></br><h3>年少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h3></br><h3>汉景帝后期,文翁担任蜀郡守,汉初蜀地为边陲,民风野蛮落后,文化很不发。文翁打算从教育工作入手,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h3></br><h3>第一、他选拔派有培养前途的低级官员到京城太学中学习,学成归来后,择优安排他们担任要职,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h3></br><h3>第二,在成都创办学宫石室,学宫就是官学。一开始来石室学习的人并不多,他采取了许多奖励措施。</h3></br><h3>一是,愿意来上学的给予免除徭役;二是,每次到各县巡查时,常把好学生带在身边,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h3></br><h3>各县的官民见到了感觉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h3></br><h3>文翁创办的石室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有中断学校。</h3></br><h3>文翁"官学"成效卓著,到汉武帝时,西汉政府推广了文翁的"官学"经验,下令全国各郡设立学官,以发展教育。</h3></br><h3>班固在 《汉书》中把文翁列为循吏之首,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h3></br><h3>循吏指善于治理政事的清官。由于文翁在循吏中又是因"崇教化、兴学校"为世人称道,因而成为循吏中的典型。</h3></br><h3> <strong>周瑜</strong><br></br><h3>大家会很惊诧,这个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家伙竟是合肥人。</h3></br><h3>"气量狭小,嫉贤妒能"这是罗贯中造的孽,被罗贯中演艺的小说形象,而历史中真实的周瑜是忠心事主,胸怀大度、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h3></br><h3>周瑜(175-210),庐江(即今合肥市庐江县)人,出生于庐江的名门望族周氏,东汉末年东吴名将。</h3></br><h3>190年,周瑜与孙策交好,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开疆拓土,屡立奇功。</h3></br><h3>200年4月,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业时,只有18岁,周瑜倾心服侍,带头对孙权行君臣之礼 。</h3></br><h3>208年,于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h3></br><h3>210年,周瑜因箭伤卒逝,年仅36岁。</h3></br><h3>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h3></br><h3>孙权称帝后,又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h3></br><h3>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64人,其中就包括周瑜。</h3></br><h3>这是历史事实,这才是真实的周瑜。周瑜被误解了,我们被罗贯中误导了。</h3></br><strong> </strong><strong>杨行密</strong><h3>杨行密(852-905),庐州合肥(即今合肥市长丰县)人。南吴开国国君,庙号太祖。<br></br></h3></br><h3>杨行密出生于贫寒之家,很小的时候,父亲病逝,靠出苦力挣钱养家。</h3></br><h3>唐僖宗乾符年间,江淮地区农民起义群起,杨行密被裹挟其中,成为江淮义军中一员。</h3></br><h3>883年,杨行密被唐廷招抚,被封为庐州刺使。 </h3></br><h3>892年,杨行密占领扬州,唐朝拜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h3></br><h3>895年,被唐廷加封"吴王"。</h3></br><h3>905年11月,杨行密去世,享年54岁。<br></br></h3></br><h3>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了全国更大范围动乱。</h3></br><h3>由其奠基的吴国,实现了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的先河。</h3></br><h3>杨行密经略江淮,实为五代十国第一人。</h3></br><h3> <strong>包拯</strong><br></br><h3>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即今合肥市肥东县)人,北宋名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清官代表。</h3></br><h3>包拯不是哥嫂养大,小时候没有掉进过深井里,脑门上也没有被石头磕出了月牙,这都是戏剧、小说里塑造的包拯民间艺术形象。</h3></br><h3>他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双全。29岁就考中了进士。</h3></br><h3>1041年,包拯被提拔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因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得到皇帝赏识,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h3></br><h3>居庙堂之上,包拯一双鹰眼扫视着朝堂一切文武百官,不管你是天王老子还是盖地虎,只要你敢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被包拯抓住尾巴,你就死翘翘了。</h3></br><h3>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贩卖私盐,包拯参他;</h3></br><h3>汾州知州任弁以权谋私,包拯参他;</h3></br><h3>宰相宋痒在朝有德无建树,包拯参他;</h3></br><h3>转运使王逵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包拯7次参他;</h3></br><h3>皇帝亲信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包拯4次参他。</h3></br><h3>我估计上朝时,百官是不敢听包拯说话的,包拯一说话他们腿是要打哆嗦的,因为包拯一说话就要参人?</h3></br><h3>包拯入官,26年间25次升官,几乎平均一年升迁一次,这频率世所罕见。</h3></br><h3>不懂为官之道、不懂潜规则,与同僚格格不入的另类官员包拯,为何活的如此潇洒?</h3></br><h3>因为人家凭的是为官者为民之心。</h3></br><strong> </strong><strong>张德胜</strong><h3>张德胜(1331-1360),安徽合肥人,元末起义军将领,明朝开国功臣,封蔡国公。<br></br></h3></br><h3>1352年,天下大乱,江淮兵起,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安等人在巢湖组建水军。</h3></br><h3>1355年5月,随廖永安等人投奔朱元璋,此后主要参与对陈友谅的战争。</h3></br><h3>1359年3月,大败黄墩守将赵普胜,三战三捷,立下平生最大战绩。</h3></br><h3>1360年5月,在应天府(今南京)龙湾之战中总领水军,追击败军至采石矶,战死。</h3></br><h3>1363年10月,追赠张德胜为光禄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蔡国公。</h3></br><h3> <strong>李鸿章</strong><br></br><h3>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北洋海军的创立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h3></br><h3>李鸿章6岁读经,17岁考中秀才,24岁考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受业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用之学。</h3></br><h3>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李鸿章奉命回乡办团练,组建淮军。</h3></br><h3>为剿灭太平军、捻军立下不朽的功勋,被清廷赐封太子太保,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h3></br><h3>1865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创办江南制造局。</h3></br><h3>其后,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唐胥铁路、漠河金矿等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h3></br><h3>这些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br><h3>1885年,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h3></br><h3>结果甲午一战,全军覆没。</h3></br><h3>李鸿章是个外交家,一生处理过许多重大外交事务。</h3></br><h3>他一生共签订了30多个条约,其中两个最有名的不平等条约:</h3></br><h3>一个是1895年签订的,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辽东半岛,赔偿2亿两白银的《马关条约》;</h3></br><h3>一个是1901年签订的,赔偿4亿5000万两白银的《辛丑条约》。</h3></br><h3>从签字的那天开始,他注定要做大清的"背锅侠",背负"卖国罪"骂名。</h3></br><h3>要知道能够签订割地、赔款这样的条约不是李鸿章这样的臣子能决定的,只有权力最高者慈溪才有这个决定权,连皇帝都没有这个权力,光绪皇帝只不过是她的一个傀儡。</h3></br><h3>但我们把骂名都给了那个签字者,却忘了站在他身后那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真正卖国罪。</h3></br><h3>1901年,李鸿章在病榻之中签订了他人生之中最后一个条约《辛丑条约》后,吐血而亡,享年79岁。</h3></br><h3> <strong>刘铭传</strong><br></br><h3>2009年有个很火的台湾乐队叫纵贯线,由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四人组成。<br></br></h3></br><h3>纵贯线其实是一条铁路线,从基隆到高雄,贯穿台湾南北运输的大动脉,这是台湾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铁路线。</h3></br><h3>而纵贯线最早修建者,台湾第一条铁路就是刘铭传修建的。</h3></br><h3>刘铭传(1836-1896),安徽合肥(今合肥市肥西县)人。清朝名臣,台湾省第一任巡抚,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h3></br><h3>刘铭传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1 岁时,父亲病故,小小年纪加入私盐团伙靠贩卖私盐营生。</h3></br><h3>18岁时,伯父因受乡里劣绅李天庆侮辱,愤而杀之,逃进深山做起了匪徒。</h3></br><h3>1856年,他接受官府招安,回乡参加团练保护乡民,抵抗太平军。</h3></br><h3>1862年2月,刘铭传率领本部团练投奔李鸿章成为淮军将领,在剿灭太平军、捻军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h3></br><h3>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在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被委任为第一任台湾巡抚。</h3></br><h3>刘铭传在台湾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办学校等措施发展台湾经济和教育事业。</h3></br><h3>刘铭传这些措施促进了台湾近代化进程,为台湾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刘铭传成为台湾近代化之父。</h3></br><h3>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清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h3></br><h3>刘铭传得知他苦心经营的台湾省割让给了日本,口吐鲜血,于1896年1月于悲愤中死去。</h3></br><h3> <strong>聂士成</strong><br></br><h3>聂士成(1836-1900),安徽合肥北乡(即今合肥市长丰县)人,清朝名将。</h3></br><h3>1862年,26岁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戎马生涯。</h3></br><h3>在参与剿捻等多次平叛战斗中战功卓著,成为有清一代名将。</h3></br><h3>1893年9月至1894年4月,聂士成游历东三省及韩俄交界处,行程23000余里。著有《东游纪程》四卷。 </h3></br><h3>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入朝参战。他在摩天岭,他设疑疲敌、雪夜奇袭,取得甲午战争中惟一的胜利。</h3></br><h3>甲午战争结束后,聂士成负责编练新军,创办开平武备学堂,用近代军事知识教育军官,训练士兵。</h3></br><h3>1898年冬,聂士成奉命总统直隶淮练各军。</h3></br><h3>1899年,聂士成以直隶提督兼任武卫前军总统,驻芦台(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扼守北洋门户。</h3></br><h3>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h3></br><h3>1900年5月,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继而向天津进发。聂士成率部保卫天津,阻止八国联军北上。</h3></br><h3>聂士成正与八国联军苦战,义和团却在天津乘机四处焚掠,火上浇油。于是他派兵镇压义和团,杀死上千人。</h3></br><h3>义和团于是上奏朝廷说聂士成通敌。清廷下旨督责,给聂士成以革职留任处分。</h3></br><h3>聂士成非常气愤称"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于是每次战斗均亲上前线。</h3></br><h3>敌军正在步步紧逼,义和团不仅不以民族大义为重,与聂士成共同对敌。反而派人抓走了聂士成的母亲、妻子及女儿。</h3></br><h3>聂士成得知后,派兵去救自己的亲人,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部下有很多人被义和团蛊惑,临阵反水,开枪射击聂士成,聂士成身中数弹,差点一命鸣呼。</h3></br><h3>前有猛虎,后有饿狼,聂军腹背受敌,前后失据。</h3></br><h3>1900年7月9日,聂士成抱着必死的信念与八国联军在天津附近的八里台展开决战。</h3></br><h3>聂士成中炮,被炸得腹破肠出,两条腿被先后被打断,但是他依然不下火线,挥动战刀,率领官兵与敌人血战。</h3></br><h3>最后被流弹击中了太阳穴,从马上倒下,停止了呼吸,享年64岁。</h3></br><h3> <strong>刘秉璋</strong><br></br><h3>刘秉璋(1826-1905),安徽庐江(即今合肥市庐江县)人,晚清重臣,淮军名将。</h3></br><h3>刘秉璋是进士,是儒生投笔从戎。</h3></br><h3>1862 年,太平军占据江宁,刘秉璋随钦差大臣张芾军至皖南,常为其筹划进剿之策,李鸿章得知他的进剿之策甚为赞赏。</h3></br><h3>李鸿章任江苏巡抚,移军上海,镇压太平军时,即奏调刘秉璋于帐下。</h3></br><h3>这样刘秉璋正式开启了他的投笔从戎军旅生涯,在平吴剿捻几次重大战役中立下卓越战功。</h3></br><h3>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刘秉璋在越南,率军与法军进行了"镇海之站",将法军打得大败,击毙和落水死者不计其数,使得法军不敢再犯。</h3></br><h3>1886年,刘秉璋任四川总督,因在处理"重庆教案"中,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未镇压群众,引起美、英教士不满,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h3></br><h3>1905年,病逝。</h3></br><h3> <strong>丁汝昌</strong><br></br><h3>丁汝昌(1836-1895),安徽庐江县(即今合肥市庐江县)人,北洋水师提督。</h3></br><h3>丁汝昌出生贫苦,18 岁时迫于生计加入太平军,后归降湘军,成为淮军刘铭传部下,北上剿捻。因战功,被授为总兵,加提督衔。</h3></br><h3>1880年,李鸿章派丁汝昌率邓世昌等赴英学习。</h3></br><h3>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丁汝昌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h3></br><h3>1894年,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进行了遭遇战,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了5艘军舰,日军未损一舰。</h3></br><h3>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抗击日舰围攻,弹尽粮绝,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h3></br><h3> <strong>段祺瑞</strong><br></br><h3>段祺瑞(1865-1936),六安县太平集(今属合肥市肥西县金桥乡)人。</h3></br><h3>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h3></br><h3>祖父段佩是刘铭传部下,7岁时段祺瑞跟随祖父在外读书。</h3></br><h3>1885年9月,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h3></br><h3>1888年,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到德国留学。</h3></br><h3>1895年,任袁世凯建立的新式陆军炮队第三营的统带,开始崭露头角。</h3></br><h3>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逼迫清帝退位,建立共和。</h3></br><h3>1915年,袁称帝前,他五次劝阻。袁世凯死后,他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h3></br><h3>1917年6月,张勋复辟,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赶走张勋恢复共和。</h3></br><h3>他曾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得"三造共和"美誉。</h3></br><h3>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h3></br><h3>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h3></br><h3>段祺瑞执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而段祺瑞此时并不在执政府,也没有命令开枪。</h3></br><h3>作为执政府最高领导人,这个"锅"他不背也得背上。</h3></br><h3>"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让他名誉扫地,他对死者长跪不起,并终生吃素。</h3></br><h3>1926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h3></br><h3>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胃病发作病逝,终年72岁。</h3></br><h3><strong>王亚樵</strong></h3></br><h3>我们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对斧头帮的印象极为深刻,这帮流氓真是好事不做把坏事做绝,专门欺压老百姓。</h3></br><h3>不光在《功夫》中只要是关于上海滩的电影或是电视剧里面都会有斧头帮的身影出现,而且无一例外他们都是被说成欺压老百姓的黑社会流氓组织。</h3></br><h3> <h3>由于受影视剧影响,我们一般会认为斧头帮是属于黄金荣、杜月笙,是黄金荣、杜月笙创办的黑社会组织。<br></br></h3></br><h3>其实我们恰恰搞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h3></br><h3>斧头帮与黄金荣、杜月笙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斧头帮更不是欺压老百姓的黑社会组织,恰恰相反,而是保护底层老百姓免收流氓、恶霸欺负的帮派组织。</h3></br><h3>而让你更想不到的是斧头帮创办人不是杜月笙,黄金荣而是安徽合肥人王亚樵。</h3></br><h3> <h3>王亚樵(1889-1936),安徽合肥人,抗日志士,民族英雄。<br></br></h3></br><h3>王亚樵,出生于合肥磨店乡贫苦农民家庭,曾参加清末科举考试,名列前十名。</h3></br><h3>父亲是佃农,因交不起田租,屡被地主劣绅欺辱,王亚樵目睹豪强压榨人民,嫉恶如仇,痛恨入骨。</h3></br><h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亚樵与乡人李元甫等响应中山先生革命主张,在合肥组织军政府,宣布独立。</h3></br><h3>1916年初,宣传讨袁护国运动。1918年,作为南方代表赴上海参加南北议和。</h3></br><h3>1921年,创建斧头帮,替穷人撑腰,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黄金荣、杜月笙也要惧让三分。</h3></br><h3>1926年,任安徽副宣慰使,宣传北伐。</h3></br><h3>1927年,出席南京奠都典礼大会,在会上指责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数以万计无辜革命志士、工人、学生惨遭杀害。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被一扫殆尽,北伐中道而废。</h3></br><h3>遭到蒋介石逮捕,幸得脱逃,从此与蒋介石水火不容。</h3></br><h3>1931年6月14日,在庐山刺杀蒋介石未成,同年7月23日在上海北站枪击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因与秘书同穿白色衣服,宋逃过一劫,秘书被误杀。</h3></br><h3>1932年1月,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组织3000人配合蔡廷锴、蒋光鼐的19路军浴血抗战。</h3></br><h3>同年,王亚樵组织铁血锄奸团刺杀汉奸日寇,同年4月29日,暗杀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h3></br><h3>蒋介石对王亚樵极为恐惧,1933年秋,蒋介石悬赏百万大洋购王亚樵人头。但王亚樵来无影去无踪,军统特务对他毫无办法。</h3></br><h3>1935年11月1日,在南京中央党部暗杀汪精卫,汪精卫身中三枪,其中一发子弹最终导致汪精卫在九年后毒发死于日本名古屋。同年12月25日暗杀主持媚日谈判的国民党外交次长唐有壬。</h3></br><h3>1936年10月20日,在广西梧州,被戴笠设计暗杀。</h3></br><h3>终王亚樵终其一生"反蒋、拥孙、抗日",至死未变其信念与理想。在中华民族最危难之时,他的刀枪所到之处无不血光点点、弹片横飞。</h3></br><h3>一个热血男儿,用生命作赌注,把一腔热血都洒在了拯救国难之中。王亚樵是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h3></br><h3>王亚樵是狂人是义士,他以狭义心肠藐视世间一切不公。</h3></br><h3> <strong>刘文典</strong><br></br><h3>刘文典是狂人,恃才自傲,狷介无比。</h3></br><h3>他说中国懂得庄子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全世界研究庄子的算半个人,另外一个人就是他自己。</h3></br><h3>他呈现给世人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br></br></h3></br><h3>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学贯中西,思想博大精深,是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但却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h3></br><h3>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国学大师,校勘学大师与庄子研究专家。</h3></br><h3>刘文典出生于一个经营布匹生意的小商人家庭。</h3></br><h3>1906年,进入芜湖安徽公学读书,受教于陈独秀等名师。</h3></br><h3>1909年,刘文典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于1914年,任孙中山秘书。</h3></br><h3>1916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研究诸子著作。</h3></br><h3>1927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h3></br><h3>有一次发生了学潮,恰好蒋介石在安庆,责令他严惩肇事学生,刘不同意。</h3></br><h3>蒋斥刘:"看你这样,简直是土豪劣绅!"刘回应道:"看你这样,简直是新军阀!"</h3></br><h3>蒋大怒,让人把刘文典给抓起来,扬言要枪毙他,后经蔡元培力保,才将他释放。</h3></br><h3>1929年,任清华大学文学系教授,同时在北大兼课。</h3></br><h3>1939年,完成了《庄子补正》、《说苑斛补》等书的校勘编撰。</h3></br><h3>1943年,刘文典被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担任文史系教授。</h3></br><h3>1958年7月15日,突发急症,逝世于昆明。</h3></br><h3> <strong>张治中</strong><br></br><h3>张治中(1890-1969),安徽省巢县(即今合肥市巢湖县)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h3></br><h3>张治中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h3></br><h3>1907年,张治中怀揣着人生梦想,来到省会安庆,希望能考上陆军小学,但最终落榜,后他辗转去了扬州,成为了一名警察。</h3></br><h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治中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h3></br><h3>1917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等职。</h3></br><h3>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对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h3></br><h3>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h3></br><h3>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张治中率军苦战三个月,歼灭日军6万余人,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h3></br><h3>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h3></br><h3>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h3></br><h3>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h3></br><h3>1949年4月,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时,接受了周恩来的劝留留在了北平。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h3></br><h3>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h3></br><h3> <strong>卫立煌</strong><br></br><h3>卫立煌是谁?</h3></br><h3>首先要告诉你的,卫立煌(1897-1960)是安徽省合肥县(今属合肥市包河区)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h3></br><h3>1917年,20岁时,被选派到孙中山的卫队,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卫士。</h3></br><h3>1926年,29岁时,率团参加北伐战争,立下战功,升任第14师师长。</h3></br><h3>1927年,30岁时,击败孙传芳军,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h3></br><h3>1937年,40岁时,指挥忻口会战,歼敌数万。</h3></br><h3>1938年春,他一次就拨给八路军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卫立煌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h3></br><h3>1942年,他作为中国远征军最高行政长官,指挥远征军入缅作战,三战三捷,歼敌3万日军,收复了滇西全部领土。</h3></br><h3>1946年11月,卫立煌偕夫人赴美考察军事,借机,远避内战。</h3></br><h3><br></br>1948年11月26日,卫立煌被以"在辽沈战役中迟疑不决,坐失战机"罪名被蒋介石削去兵权撤职查办遭受逮捕。</h3></br><h3>1949年1月,卫立煌获释,乘监视松懈之时逃亡香港。</h3></br><h3>1955年4月,由香港返回大陆,卫立煌夫妇抵达北京,周恩来、朱德等亲到车站迎接。</h3></br><h3>1960年1月17日逝世,终年63岁。</h3></br><h3> <h3><strong>孙立人</strong><br></br></h3></br><h3>孙立人(1900-1990)被称为东方战神,东方的"隆美尔",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最杰出的将领。安徽庐江县(即今合肥市庐江县)人。</h3></br><h3>孙立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家庭,14岁时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h3></br><h3>1924年,考取美国普渡大学修土木工程学。1925年改学军事,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h3></br><h3>1928年,学成归国,进入国民党军队。很快,他因才华卓著,练兵有方,32岁时任国民党税警总团团长。</h3></br><h3>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孙立人率税警总团第四团与日军血战两周,7次击退强渡苏州河的日军。孙立人全身被炸伤13处,昏迷三昼夜。</h3></br><h3>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率一个团800多人迂回包抄,与日军激战一昼夜。孙立人以不满1千人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英军,轰动全球。</h3></br><h3>孙立人指挥的远征军部队,共击毙日军 3.3 万余人,伤7.5 万余人——他是击毙日军最多的中国抗日将领!</h3></br><h3>1955年,孙立人在台湾被诬陷要跟美国人一起搞谋反,被软禁达33年。一直到1988年,才恢复人身自由。</h3></br><h3>1990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寿89岁。</h3></br><h3> <strong>杨振宁</strong><br></br><h3>杨振宁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更是安徽人的骄傲。</h3></br><h3>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之后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们所熟知的霍金都无法和他相比。</h3></br><h3>遗憾的是杨振宁为世人所熟知不是他的物理学成就,而是他和翁帆相差54岁的祖孙恋。</h3></br><h3>如今吃瓜的群众太多,男的关心的是杨振宁老牛吃嫩草;女的关心的是杨振宁逝后能给翁帆多少财产。</h3></br><h3>至于杨振宁的物理学成就"杨-米尔斯理论"、"宇称不守恒"理论却无人愿意去知晓。我们这样严重误读杨振宁是对他的不尊重,也是社会的悲哀。</h3></br><h3>杨振宁,1922年生,安徽合肥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h3></br><h3>1938年,杨振宁被西南联大录取,读物理系。</h3></br><h3>1945年,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h3></br><h3>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h3></br><h3>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3></br><h3>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h3></br><h3>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全部捐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h3></br><h3>2003年底,杨振宁回国定居,90多岁高龄,依然给清华大学本科生上课。</h3></br><h3> <strong>杨元庆</strong><br></br><h3>安徽人出外打工的人有成千上万,我们辛苦一年也不过挣个几万块钱。</h3></br><h3>同样是打工仔,你知道杨元庆一年能挣到少钱吗?1.3亿,年薪1.3亿人民币。</h3></br><h3>他是中国上市公司中薪水最高的CEO,名副其实的打工皇帝,把另外一个打工皇帝唐骏甩出7条街,还不止。<br></br></h3></br><h3>杨元庆能拿这么高的薪水,人家是有"本钱"的。<br></br></h3></br><h3>1964年,杨元庆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h3></br><h3>1982年,从合肥一中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计算机硕士学位 。</h3></br><h3>1989年,杨元庆应聘进入联想,负责销售工作。</h3></br><h3>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他把销售额从3000万元做到了3亿元。</h3></br><h3>1994年,杨元庆带领自己的团队,把联想电脑销售出4.2万台,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时年杨元庆29岁。</h3></br><h3>2001年4月20日,杨元庆正式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领导联想成功进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收购IBM-PC部门等,加快联想走向国际的步伐。</h3></br><h3>2014年7月8日,《福布斯》发布的《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CEO薪酬榜》,杨元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最贵"CEO,年薪达1.3亿元人民币。</h3></br><h3> <h3><strong>汤加丽</strong><br></br></h3></br><h3>汤加丽,1976年出生于<strong>安徽合肥</strong>,人体艺术模特,中国内地女演员。</h3></br><h3>汤加丽是个勇敢的人,一位勇敢的现代女性。她可不是社会上那些散兵游勇,混的没饭吃了,为了出名才去拍人体写真。</h3></br><h3>她9岁学舞蹈,获得过安徽省运会体操金牌,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就职于东方歌舞团。</h3></br><h3>2003年,他首次推出《汤加丽人体艺术写真》并出版发行,引起巨大轰动。</h3></br><h3>同时她也是演员,出演过《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第三部》、《倚天屠龙记》等多部影视剧。</h3></br><h3>可是说起汤加丽,想到的还是她的人体写真,这是魔咒,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h3></br><h3>人生如戏,戏说人生。人生如梦,梦见人生。</h3></br><h3><br></br>创造美的人,理应受到尊重和理解。我们应以包容的心去理解那些为创造美而作出实践和奉献的人。</h3></br><h3>这是文明社会对美的呼唤及应有的态度。</h3></br><h3><strong>2、合肥人可怕,合肥科技更可怕</strong></h3></br>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h3>1974年,江淮仪表厂技术员梁德瑞和同事们一起动手,从上海冰箱厂花37元购买一张废弃的、不完整的空调图纸上进行修改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又叫房间空调。</h3></br><h3>江淮仪表厂就是后来的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它生产的空调就是"天鹅"牌空调。</h3></br> 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h3>1976年底,安徽无线电厂、清华大学电子系、中国电子部六所三家单位联合,历史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在合肥诞生。</h3></br> 中国第一支中西药复方牙膏<h3>1979年,合肥日用化工厂推出中国第一支中西药复方疗效型牙膏"芳草",因其具有显著的止血、脱敏 、消炎、镇痛作用,风靡全国。</h3></br><h3>1991年,芳草特效药物牙膏以其无比的品质,成为中国牙膏行业唯一获国家最高优质品银奖的药物牙膏。 </h3></br><h3>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芳草牙膏年销量达1亿多支。其"宝宝起的早,天天用芳草"的广告语家喻户晓。</h3></br> 世界上第一台VCD<h3>1993年9月,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师、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h3></br><h3>同年12月,他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生产"万燕"牌VCD。<br></br></h3></br><h3>自此世界上第一台VCD,"万燕"牌VCD在合肥诞生。</h3></br> 世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h3>1998年,合肥荣事达集团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其后,广告语"荣事达,时代潮"响彻全国。<br></br></h3></br> 世界首个"人造太阳"<h3>2006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自行设计研制出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诞生在合肥。</h3></br><h3>EAST可模拟太阳聚变反应,实现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比太阳中心部的温度还要高近3倍。</h3></br> 世界第一条纯电动公交车路线<h3>2010年1月23日,合肥公交集团开通18路公交线。神州大地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在合肥投入运营。</h3></br> 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h3>2016年4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在合肥诞生。</h3></br><h3>"佳佳"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等功能。</h3></br> 世界首款人工智能翻译机<h3>2017年,科大讯飞晓译翻译机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仅有的一款,集翻译、外语口语学习、语音查询、娱乐资讯于一身的高科技智能便携翻译机。<br></br></h3></br> 中国首个国产高性能芯片"魂芯二号A"<h3>2018年4月23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正式发布由38所自主研发设计的运算性能最强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h3></br><h3>每秒能完成千亿次浮点运算,单核性能超过当前国际市场上同类处理核的4倍。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就在合肥。</h3></br><h3><strong>3、合肥科技可怕,合肥还有更可怕的</strong></h3></br> <h3>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白云寺原名青龙寺,建于西汉初年,距今两千多年,比洛阳市白马寺早200多年。</h3></br> 中国第一炒货品牌<h3>2001年8月9日,合肥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坚果炒货类、焙烤类和薯片类等休闲食品。<br></br></h3></br><h3>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坚果炒货行业的领军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h3></br> 世界最大"天书大楼",亚洲最大演播厅<h3>安徽广电新中心是国内一流的广播电视建设工程。</h3></br><h3>5357平方米的演播厅面积为央视一号演播厅的3倍。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演播厅,也是亚洲最大的演播厅。</h3></br><h3>其中心大楼是世界最大的天书大楼。</h3></br> 世界上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死火山<h3>大蜀山海拔284米,位于合肥市蜀山区,距合肥市中心约10公里,系大别山余脉,是由火山喷发而成。</h3></br><h3>古火山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保存完整。<br></br></h3></br> 全国唯一拥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h3>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h3></br><h3>巢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1公里, 湖岸线周长176公里,平均水深2.89米,面积780平方公里,容积20.7亿立方米。</h3></br><h3><strong>4、合肥人可怕,合肥美食更可怕</strong></h3></br> 合肥大麻饼<h3>合肥大麻饼是合肥的著名特色小吃。</h3></br><h3>合肥大麻饼以南瓜为主料,配以白糖、麻油、芝麻、青红丝、糯米粉、鸡蛋、花生碎等佐料制作而成。</h3></br><h3>吃起来绵软酥脆,香甜味美。<br></br></h3></br> 老母鸡汤<h3>"从肥东到肥西,买只老母鸡",合肥市肥西县老母鸡闻名全国。</h3></br><h3>炖煨的老母鸡汤用的当地的土鸡,选料隔年麻黄鸡,小火久炖,精华都融在了浓汤里,汤醇味厚。</h3></br> 庄墓圆子<h3>庄墓圆子是安合肥市长丰县庄墓镇的著名特色小吃。</h3></br><h3>始由春秋楚庄王时庄墓人所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h3></br><h3>庄墓圆子制作工序复杂,选料讲究,制作原料主要有上等五花肉、面粉、老母鸡、绿豆粉,葱、姜、蒜等。</h3></br><h3>吃起来甜滑润喉,美味可口,风味独特。<br></br></h3></br> 庐州烤鸭<h3>烤鸭大家只知道北京烤鸭,而真正好吃的烤鸭在合肥。</h3></br><h3>庐州烤鸭原系宫廷御膳美食,明朝时流入豪门至民间。</h3></br><h3>该菜选料极其严谨,加工考究,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香气浓郁。</h3></br><h3>1987年,获安徽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h3></br> 下塘烧饼<h3>下塘烧饼是合肥的特色小吃之一,起源于汉代。</h3></br><h3>烤制烧饼的工具,上为天锅,下为地灶。制作时,以面粉、酵面头、馅料、芝麻等为原料做成饼状,贴入天锅中烤制而成。</h3></br><h3>吃起来酥脆可口,香气浓郁。</h3></br> 包公鱼<h3>包河所产鲫鱼背乌,人称"包公鱼"。</h3></br><h3>1958年,毛泽东视察安徽时,名厨梁玉刚为毛主席做了红酥包河鲫鱼这道菜,深得赞赏。</h3></br><h3>这道菜是冷菜,鱼经醋等调味和小火长时间烧焖,下锅冷透后,覆扣大盘中,淋上芝麻油即成。</h3></br><h3>骨酥肉嫩,回味无穷。</h3></br><h3> 李鸿章大杂烩<br></br><h3>李鸿章大杂烩是合肥名菜。</h3></br><h3>李鸿章杂烩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辅料烹制而成。</h3></br><h3>此菜是将多种原料合配烧烩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腻,咸鲜可口的特点。</h3></br> 庐江小红头<h3>庐江小红头始创于1882年,由淮军将领吴长庆随军厨师陈长宽(一说殷光垠)制作而成。</h3></br><h3>庐江小红头,又名油糖烧卖,是合肥传统名点。因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顶端染一点红而得名。</h3></br><h3>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br></br></h3></br> <br></br>泥鳅挂面<h3>泥鳅挂面是合肥市肥东县特色小吃,是一道由泥鳅、挂面等做成的美食。<br></br></h3></br><h3>合肥人吃泥鳅成为安徽一绝,而泥鳅挂面更是徽菜的代表,为本地一道美味的"土菜"。</h3></br><h3> 三河米饺<h3>三河米饺是合肥市肥西县的特色小吃,发源地在三河镇。<br></br></h3></br><h3>以籼米粉制成饺皮,五花肉、白米虾、豆腐干、葱末等为原料制成馅,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心味鲜美。已有近百年制作历史。</h3></br> 挂面圆子<h3>挂面圆子是合肥的一道特色小吃。</h3></br><h3>传说清末李鸿章过寿,刘铭传曾以挂面圆子贺寿,并赋诗一首"挂面圆子加烘糕,台湾治理正操劳。礼轻仁义重如山,如同千里送鹅毛。"</h3></br><h3>炸好的圆子外焦里嫩,轻轻一咬,口齿留香。</h3></br> <p>吴山贡鹅</p><p>吴山贡鹅是合肥市长丰县特产,该品种鹅原系朝廷贡品,其肉质较普通鹅细嫩味美。</p><p><br></p><p><br></p><p><br></p><p>其卤制方法独特,传说秘方传自吴王夫人的后代,迄今已逾百年。</p><p><br></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bV-xzI-zqIQ-xyVIrtdr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p>2020.06.11合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