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遐思录

谢博生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诗韵遐思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红枫叶”人如其名、风风火火、十分热情活跃。前二天在群里发帖,说是胡军拍摄的“火烧云”特别棒。呼吁群里诗人赋诗、然后由朗诵大咖们发出美声。正好我近日学习摄影和诗歌兴致正浓、於是请红枫叶老师再发二张照片过来,“云哥华”晚霞的靓丽景色确实令人心动,笔者为此当即写就小诗一首、不管质量如何,欣欣然从空中发了过去。这只是我们“诗韵艺术家俱乐部”天天都在发生的寻常小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诗韵艺术家俱乐部是一帮文人相 聚之地。红枫叶、张国瑞、馬丽、竹笛、项虹、胡发翔等等都是诗歌爱好者。当今年初春新冠疫情肆虐、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时,有人根据武汉的防疫举措、呼吁大家禁足、禁足!在没有特效药之前、宅居家中、足不出户,似乎己是不二选择。</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然而无論情况如何紧急,事情总得有人应对。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会在路上。於是政府的卫生官员坐镇指挥、快速检测、病毒追踪、千方百计压低致死率。而芸芸众生此时却需要自省与思考,疾病不明原因、没有特效药,我们只能学习在现有环境下过好无忧生活。当然发泄不满是你的权利,但是关键时刻只有深遂的思想,才是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魅力。於是一帮热心人湊在一起,想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公众做些什么。从二月份起每月举办空中音乐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摄影作品展。振臂一呼、应者二百余众。其中不乏教师,却少有专业演员。谈論诗歌、却并不拘泥於乔榛、徐志摩。一批被称为“理工男”的跨界男女,对於摄影、音乐、美食、旅游皆有共好,可以谈天说地。人们抛弃恐惧,戴着口罩,谨慎小心、默默进行着全面准备。无論是馬丽的点評、还是张国瑞的輔导,都从中体现了他们不懈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沈家庄、陈良、馮玉等社团领袖的无缝衔接、热情参与,无疑更推动了空中演出的声势。</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这是一个无人布置的任务、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使命。在艰难困苦之中、尽力保证演出质量,每一个人都在无声行动。此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国瑞兄冒着春寒,开车从远地赶来列治文为大家录相的身影,是项虹在线上急促联系、为大家制作名片的文字...大家心里有一亇願意共同承担的责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也许并不专业,但是很率真!在当下被调侃为“全球播放”的各种云中节目风起云涌之时,仍然保持了我们历屆活动的质量。我想待到疫情过去之后,如果有人问起对於抗击这埸肺炎的过程,我们华人可以亳无愧色地说一声:我在!我为抗击疫情努力过!</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汇聚於此的人们从不寂寞。发表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故事、坦露自己的心声。行文至此,島兄又有电话来访,商谈拟建枫之声传媒有关事项。让人觉得疫情肆虐、宅居在家,似乎要做的事情比平时更为忙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想起150年前大批我们的先辈冒死修筑太平洋铁路,却无人可以参加开工典礼。华人在一战中为保卫加拿大而流淌的鲜血早己干涸、却沒有华人自己现场撰写的血肉文章可以留存。现在我们宣传华人是加拿大的主人,大概就不会是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落花这样简单。作为多元文化之中的少数族裔,也许应该思考:融入国家比改变国家更为迫切、获得认可比获得名利更为迫切。面对种族岐视的纷烦,我们应该秉持有棱角有底线的善良,及时把今天我们的心声和歌声溶进生命的诗行。记住一位教授所言:阅读、思考、写作,做好自己。因为忠实地写好今日的在地文章,就是明天华人在加发展的辉煌历史。</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独立撰稿人谢博生手机摄影并文字报道。其中火燒云影像资料由胡軍老师提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