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中心一体化救治显成效, 多发伤伴动脉夹层患者转危为安

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p>  来自贵州的许大哥,在金华打工。5月6日当天骑三轮车上班途中,不慎摔倒,导致两侧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血气胸,肺挫伤,左肺全肺不张,纵隔气肿;胸骨、肩胛骨骨折,胸腰椎多处骨折,脑挫伤,肝挫伤等一系列严重的创伤;并出现酸碱失调,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皮氧下降,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及创伤性ARDS表现,抢救室里急诊创伤团队迅速放置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深静脉通路,固定软化的胸廓,FAST评估等措施,用最短的时间稳定病人的生命征,待初步稳定后转至EICU进一步复苏、监护、治疗。</p> <p>  许大哥在EICU多次出现突发情况,急诊创伤重症团队熟练的运用容量管理控制,镇静管理、持续正压通气、纤支镜下肺泡灌洗引流、俯卧位通气等手段,帮助患者度过急性休克期、创伤性ARDS、左侧全肺不张、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继发肺部感染等鬼门关,患者病情逐步好转。</p> <p> 就在大家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却在例行的创伤评估复查时发现创伤性主动脉夹层,这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猝死”的严重大血管创伤,就像埋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氛围陡然紧张,如何安全拆弹成为重中之重。</p> <p>  急诊创伤团队-EICU团队-心胸外科团队-介入科紧密配合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以EICU为平台,胸外科和介入科通力合作为患者施行经皮血管腔内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转回EICU进行生命监护和后续治疗。</p> <p>术后第二天,脱机下的患者恢复良好,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p> <p> 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汤小斌主任医师介绍:创伤死亡高峰有三个时间段: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创伤后数秒至数分钟,第二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金一小时”,第三个高峰发生在伤后数天至数周,主要原因为严重创伤后各类并发症和多脏器衰竭,如何在“黄金1小时”内又快又好的实施创伤抢救,如何在第三阶段引导各科室间无缝合作,关键就在于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担当、讲奉献的创伤团队;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顺应时代发展于2018年6月牵头成立“创伤中心”并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开启了以急诊创伤外科为主导,各专科救治团队通力合作的“严重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经过艰苦卓绝的建设,目前我院创伤中心已实现创伤急救3个阶段“无缝衔接”,即院前急救(现场急救)-院内急诊抢救(损伤控制)-EICU(生命支持)三个环节紧密无缝隙衔接,并以急诊抢救(损伤控制)-EICU(持续复苏)为中轴和平台,有效整合全院各个专科创伤团队,极大地提升了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p> <p>  创伤救治的难点在哪,在广,易漏,医师往往被传统意义上的颅脑、躯干、内脏等损伤吸引注意力,而忽视主动脉的隐性损伤,而且主动脉的检查相对复杂,很多多发伤案例甚至没有时间完成主动脉的相关检查,多发伤的病人最终死亡,也往往没有考虑到动脉损伤因素。而根据浙二医院血管外科的统计,主动脉损伤在创伤死亡中占第二位,也就是说多发伤的病人,特别是胸部严重损伤的病人,大概率存在主动脉损伤的可能,而正如同这个病人一样,严重的肺部损伤并主动脉损伤,如没有急诊创伤中心构建的“严重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以“院前急救-急诊抢救-EICU救治”为主线路有效整合专科创伤团队的技术优势,通过“积极评估-果断决策-有效处置和再评估-再决策……”的反馈机制,快速判断危重病人的生理状况,制定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及后续治疗方案,是很难一次次把患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来的。</p> <p>  近几年来急诊科除了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伤外科医师, 也同步优化和改善急危重症救治流程,建立了“急诊抢救值班组长制度”、“流动生命岛”、“移动的ICU”,打造了畅通无阻的“生命绿色通道”。随着急诊科创伤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创伤一体化联合救治模式的逐渐成熟,我们相信实体化创伤中心将以新院搬迁为契机,以崭新的面目呈现给社会大众,在严重创伤救治的舞台上展示出急诊人的坚韧不拔、急诊人的担当和作为</p>

创伤

急诊

救治

主动脉

损伤

团队

严重

急诊科

多发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