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和节

姜发挥

<p>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驽,节如发机。</p><p>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p><p>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p><p> 《孙子兵法》势篇主要内容,译文如下:</p><p> 激流下来的水之快,以至于石头能够漂移起来,这就是“势”;凶猛的鸟扑打飞击之快速,以至于被捕杀动物身毁骨折,这就是“节”。所以善于打仗的人,他会形成险要的“势”,也会形成短促的“节”。这个“势”,就好比拉满的弓弩,这个“节”,就好比击发的弩机。</p><p> 敌我双方部队交战看起来混乱不堪,但混战却不陷入混乱;敌我双方混杂不清,形圆的防范布阵周祥,就不会招致溃败。</p><p> 示敌混乱,平时要有严格的管理和训练;示敌胆怯,平时要有严格的勇敢素质的培养;示敌弱小,平时要积蓄好强大的力量。事实上治理有方,表现为混乱不堪,这就叫“数”(指组织体系完善);实际上勇敢顽强,表面上看却是胆小懦弱,这就叫“势”(指有利的态势);事实上很强大,表面上看很弱小,这就叫“形”(指表面的形态)。</p> <p>  战争要赢得胜利,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把握,一个是势,一个是节。</p><p> 势,就是形成完全意义的军事实力上的落差,落差大,形成的势就显得更猛烈。孙子为了讲明白这个道理,用激水漂石来形象的说明问题。激水何来,是强烈水位差奔腾倾泻而下的水,其力量可想而知。</p><p> 节,就是短促的快频的节奏,一方面速度快,另一方面频率高。孙子为了讲明这个道理,用猛禽击打被捕捉对象这一生物界的自然现象进行比较,也非常的形象。</p><p> 为了进一步讲明势和节,孙子用弓驽这一进攻性武器进行类比,满弓状态下放箭前的壮态,就是势,而连续放箭的快节奏的发机,就是节。非常容易理解,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的人们。</p> <p>  后两段文字,就是战争中“奇正”战术的实际运用。</p><p> 进攻状态下,表面上看混乱不堪,但是严格依照平时训练规范,指挥得当,完全可以做到表面乱,而实际上不乱;防守战中,可以运用平时练就的圆型防守法,只要指挥合理,可以形成铜墙铁壁,保持不被攻破。这两种作战方式,主要显示的是“正”。</p><p> 治乱、勇怯、强弱,这三种方法,完全是“奇”。孙子是兵圣,但是兵圣后面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者,也是完全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这么说。表面上看的“乱、怯、弱”,孙子再三强调必须要有日常的训练有素为根本,要有真正意义上的“治、勇、强”为保障。原来想要用“奇”兵获得胜利,也不是靠运气,更不是靠祈求鬼神,而是靠实力,靠日常的艰苦训练,靠长期的备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