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钟楼之今昔

老茂

<p>西山钟楼</p><p><br></p><p>今游西山公园,无意间发现公园的钟楼已被挂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是可喜可贺。我一直认为,这座与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江汉关钟楼齐名并称的西山钟楼,应该享此殊荣。</p><p><br></p><p>西山钟楼始建于民国19年(1930年),1931年8月竣工,钟楼通高51.71米,共十一层,由螺旋铁梯直上楼顶。在楼顶下部,安装有瑞士亨得利立大钟的机芯,每到正点,通过机芯转动敲击上部的铜铸吊钟,发出雄浑的声响。此时,钟楼第六层外墙上的四个巨形钟面指针便进行整点报时。雄浑的钟声,是老万州人心中最难忘的记忆。</p><p><br></p><p>西山钟楼是一处中西合璧建筑,也是长江沿岸城市唯一的一座独立钟楼。钟楼顶部的围墙四面,曾经装饰有国民政府的十二角星国徽,之后,被五角星替代。钟楼底层的大厅中央,竖立有一整石开凿的长方形石碑,石碑四面原来刻有万县拨贡谢仙荘撰文的“处世格言”,俗称“处世格言碑”。后因历史原因,碑上的处世格言被改换成了毛泽东诗词。</p><p><br></p><p>在三峡工程蓄水前,西山钟楼矗立在万州城半山腰上,远观格外壮观,成为老万州的标志性建筑。那时候,许多新婚夫妇都要在钟楼前摆拍一张结婚照,以此作为永远的纪念。蓄水之后,西山钟楼几乎与江水齐平。许多高楼大厦也高出西山钟楼,但西山钟搂依然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壮观建筑,其人文价值,历史价值,是这些现代高楼所无法代替的。</p><p><br></p><p>而今,历经九十多年风雨沧桑的钟楼依然耸立,每到正点,悠扬的钟声依然响起,它不仅依然是平湖万州最靓丽的一道风景,也是万州的骄傲。</p> <p>这样的“国保”标牌,万州仅有三处:天生城抗元遗址,瀼渡电厂抗战遗址,西山公园钟楼。</p> <p>老照片上的西山钟楼,从江边看,需要仰视。由于钟楼的地理位置,长江上游由重庆下来的船只和下游上海方向的船只,进入万州港区,首先看到的是钟楼。</p><p><br></p> <p>1930年,当时的万县市(现为万州区)政府发动商绅倡建西山钟楼,为的是统一海关计算商船船舶吨税的时间,并为长江上行驶的船舶起到航标和灯塔之用。</p><p><br></p><p>上图为民国时期的西山钟楼老照片,楼顶上的装饰为国民党的十二角星。</p> <p>钟楼的顶部是传统的中式双层盔顶的造型,极其美观。据老年人讲,抗日战争时期,敌机从宜昌飞到万县轰炸钟楼,飞机上丢下炸弹,从钟楼顶尖滑落,被抛到远处后爆炸,钟楼安然无恙。</p><p><br></p><p>江山更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十二角星终被五角星所替代。</p> <p>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五星闪耀之日,正是十二角星陨落之时。</p> <p>印象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场大火烧掉了钟楼顶部,让“秃头”钟楼难堪地矗立了好几年。</p><p><br></p><p>这张秃顶钟楼拍摄于“中共九大”期间,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得到修复。</p> <p>钟楼内的铸铜大钟</p> <p>西山钟楼顶部的大钟钟面,由瑞士亨德利机芯带动。正点时,其报时声响彻云霄。</p> <p>钟楼底厅矗立的这座高达5米、四面各宽1.3米的巨大石碑,据说来得很不容易。据亲眼见过的老年人讲,巨石采自公园上边的望马石,每天几十人用下面垫圆木滑动的办法,连拖带推,花了半月时间才将巨石运到钟楼。</p><p><br></p><p>最初的碑文</p><p>刻的是晚拔贡谢仙庄撰写的《处世格言》,文革被毁后,换成了毛泽东诗词。</p> <p>万州名人陶梅岑根据多人的回忆,誊抄的《西山钟楼处世格言》</p><p><br></p> <p>小时候,我和发小们曾多次翻爬过这螺旋形楼梯</p> <p>宽敞的底层大厅、四面高大气派的西式拱门和拱门上方两个对称的小圆窗,构成了一个形如猫头鹰的图案。</p> <p>西山钟楼,风采依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