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静安八景园

光辉

<p>静安公园,面积不过22300平方米,约五十亩地,说它是个“口袋公园”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就这么个小公园内竟暗藏了“再现”1700多年前的历史古迹一一“八景园”。所幸今日已是入梅第二天,绵绵细雨,时晴时雨,游客稀少,决定采风颇具传统园林风格的园中园一一八景园。</p> <p>静安寺的法幢。</p> <p>静安寺一侧步行街上的雕塑,与近日的梅雨时节相得益彰。</p> <p>步行街上的地摊铺。</p> <p>对着镜子自拍一幅。</p> <p>久光百货的Polo专卖店。</p> <p>位于延安中路上的静安公园二号门。</p> <p>静安公园导览图。</p> <p>静安公园一号门前广場上的铜质犀牛雕塑。</p> <p>银杏广場上的静安咖啡座。</p> <p>文明静安你我同行宣传栏。</p> <p>静安公园的中央大道。两侧是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p> <p>母子情深的犀牛雕塑。</p> <p>梅雨绵绵下的静安公园溪客湖。</p> <p>溪客湖中的睡莲开花了。</p> <p>溪客湖边的茶室。</p> <p>据说,在静安古寺及周围区域内,古代曾有八处名胜古迹,被称为“静安八景”。根据元朝寺僧寿宁所揖《静安八咏集》的记载,这八景是沪渎垒、陈朝桧、芦子渡、赤乌碑、涌泉、绿云洞、讲经坛、虾子潭。1998年静安公园改建时,以八景为主景,运用小中见大,遮隔景深等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以历史为素材,把古静安八景的特征,意境进行提炼、浓缩、组合,将历史八景融汇在仅2300平方米的八景园中。</p><p>这是八景园外的城墙,古时为防御海寇,于沪渎旁筑垒,又名“沪渎垒”,是八景之一。</p> <p>八景园入口处,三元门票。</p> <p>静安八景园导游图。</p> <p>这幅匾额“八景园”三字是著名书法家周慧珺女士题写。</p> <p>进入八景园区的幽深小道。</p> <p>芦子渡,为古时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八景之一。</p> <p>寻寻觅觅八景之一“陈朝桧”,不知究竟哪一枝。</p> <p>近水有“鉴亭”,围栏翘檐,古色古香。匾下两侧柱上楹联:“半亩方塘一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p> <p>前方围墙为“沪渎垒”。这是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城墙。</p> <p>虾子潭,八景之一。</p> <p>赤乌碑,三国时所立,八景之一。</p> <p>涌泉,为沸井中突沸的“涌泉”,为八景之一。“潜龍古水”四字为赵冷月先生题写。又称天下第六泉。</p> <p>这是现在人工模拟的突沸“涌泉”。</p> <p>绿云洞,为寺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为八景之一。</p> <p>讲经台,为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为八景之一。</p> <p>石灯。</p> <p>出园时的园门,旁边种植珍稀竹子。</p> <p>有点历史的石狮。</p> <p>旁边玲珑奇突的太湖石身价不菲。</p> <p>虽然阴雨绵绵,空气清新,修身养性的好地方。</p> <p>静安寺内的宝塔。</p> <p>静安公园里“我的老师”塑像,为汉白玉材质,为纪念教师节而立。</p> <p>步行街上的地摊商铺开张了。</p> <p>将六月的当家花卉一一绣球花,献给阅读美篇的朋友们。</p> <p>这么小的静安公园,竟把“静安八景”的意境、特征进行了极好的浓缩和概括,象微雕一样放入园中园,让游客能入园细细品味,猜想古时静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这园中园还真够让游客玩上个把小时。再塑的静安八景园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繁华的市中心寸土如金,我们只要在有限的绿地上精心设计和构思,就能营造出更多的景致,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这一方宝贵的绿地。</p><p>静安,真是大上海的瑰宝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