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麦芒

星川

<p>《心有麦芒》</p><p>又是一年麦收,因为要预备全县地生练兵,不能回到老家帮忙。这些天,下了课,呆在办公室中歇息,吹着空调,内心却是隐隐的焦躁,好似有麦芒在扎。时常拿出手机,观察天气变化,生恐在这关键几天中会有风雨闯来。麦熟一晌,收获时刻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六月天,娃儿脸,说变就变,一场风雨,只需要几十分钟,半年的辛苦顷刻化为乌有。</p> <p>我上初中的一年麦收时,就亲眼见识过一场灾祸。好像是午后两点左右,地里的麦子已经大部分脱粒,平摊在村后的空地上晾晒。太阳炙烤如火,麦粒滚烫,乡亲们赤着脚戴着斗笠,用钉耙木锨翻动着麦粒,好让麦粒均匀受热脱潮,干透的麦粒入仓后不容易发霉。阳光愈来愈毒辣,人们禁受不住,纷纷聚到房后阴凉处闲聊,用大碗喝茶水。还没吃午饭的人,用薄饼卷咸鸡蛋吃,这是麦收时的特有饭食,简单又美味。</p><p>不经意间,起了风,尘土弥漫。西边天空伸来一片乌云,好似凶蛇吐出的舌头,嘶嘶作响,急速靠近。人们惊慌乱喊,丢掉茶碗和卷饼,拼命聚拢麦粒,想用防水布掩盖上。可是,已经来不及。天色瞬间变得漆黑,闪电乱射,雨点倾泄,飓风旋扫。小树吹翻,大树断枝,麦秸卷到空中,飘荡四散。人们就近找屋子躲避,风太大,惊呼声中,窗户玻璃陆续崩碎。十几分钟后,风过天晴,人们出来看,空地上的麦粒已经所剩无几,全被大风扫到沟渠里,地里还没有收割的麦子也齐刷刷倒在泥水里。快入仓的麦子就这样没了,村里人相对苦笑,无可奈何。大家把那场灾难称为“大黑风”,至今想起,心有余悸。</p><p>我家损失小一些,家里养鸡,忙不过来,地里割回的麦子堆成一大垛,没来得及脱粒(当时还没有联合收割机,麦子割回来,晒干后,再一捆捆地塞入脱粒机中脱粒)。“大黑风”刮来时,父母赶紧往麦垛上压土,四周顶上木杠,多少刮走一些,保住大部分。</p> <p>周一晚上九点半,给老家打电话,母亲接的,她很兴奋,告诉我,三舅家的表哥立华下午开着联合收割机去了,还带着帮手。快半夜了,表哥依旧驾驶机器在麦田里收割,我堂弟小勇开三轮车来回运送麦粒。</p><p>表哥的村里离我家不远,和我媳妇同村,他记挂我家地多,把联合收割机开来,先帮我家把麦子收完,再回村收割。他这人喜欢饮酒,喝多后容易有情绪,却是一等一的实诚人,也能吃苦,十几岁时就开拖拉机挣钱养家。我母亲还有两个姨和他很亲近,他平时忙碌,偶尔清闲,来我家看望,扭扭歪歪地拐进大门喊一声:“小姑,俺来了!”母亲眉开眼笑地迎出来,拉进屋,整治饭菜,和这娘家侄有说不完的话。</p><p>母亲说:“还得再忙两个时辰,你立华哥和小勇还在地里忙着哪,我给他俩准备点吃食垫垫肚子!你等会再来电话!”</p><p>家里麦子熟了,自己没法回去,表哥和堂弟在关键时候前来相助,自觉羞愧,也感动。等放假,回老家,好好聚聚。躺在床上拿着手机翻看,想等表哥和堂弟干完活时给他们打个电话。不过,在学校忙碌一天,有点累,不知不觉睡了过去。</p><p>周二早晨,天刚蒙蒙亮,就已经闷热,没有丝毫凉意。吃完早饭,给家打电话,父亲告诉我,昨天收的几万斤麦子全部摊在了公路边上晾晒。</p><p>下午有点阴,18点15分,学校召开地生练兵动员会。散会后,看看天色,有点紧张,给家里打电话,如果麦子还没收入仓,就回家一趟,一晚上也能干不少活,明天早晨回来上班,总归不能让麦子淋了雨。麦子淋了雨,即使晒干,也会变色,卖不上价。</p><p> 父亲接的电话,对我说:“不用回来了,麦子已经卖给粮库了,粮库自己雇车来拉的。”</p><p>“卖了?”我一时没反应过来。</p><p>父亲说:“也不算卖,就是存粮库里,什么时候想卖,再按行情算价格!咱家西厢房里一大堆玉米还没卖,麦子哪里放?这样多省事!”</p> <p>才两天功夫,家里的麦收就结束了。今天,父母正雇人往地里播种玉米,也往地里运送浇地的机器,准备给一块高坡地浇浇水,那块地有点旱,不浇水,玉米种下也难发苗。</p><p>没能参加麦收,心里还真有些空落落的。空闲时,我就拿出手机,看我村的微信群,里面不断有收割麦子的视频发送出来。</p><p>很喜欢看村里的视频,影像间,乡亲们嬉笑怒骂,都那么率性亲昵。同村之间,说话和在外面不一样,称呼里皆带着辈分,“中锋叔”,“栗哥哥”,“泰奶奶”……热络中,没有半点生疏的感觉,这是几百年来聚族而居凝聚出的情分。</p><p>父母还在老家,我时刻关注着村里的动态。身在外面,心恋老家,也明白,我的村子老了。</p><p>年轻人大多已经外出,很多在外地买楼定居。夕阳晚照时,村中街道上,蹒跚而行的多是老人和儿童,脸色苍茫。留守在村的孩子们,长时间和老人们生活,耳濡目染,竟然也学会了背手走路,倘若不顺心,还会学着老人弯着腰叹气,“唉……唉……”未老先衰的滑稽模样让人哭笑不得。</p><p>合村并居是大趋势,规模化经营也势不可挡,也许过不几年,村子就会消失,连残垣断壁也不会剩下,好似从没有存在过一样。中东古犹太国灭亡后,留了半堵“哭墙”供散居世界各地犹太人凭吊。但我的村子如果没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怀念这座村子的历史,长眠在这里的先辈们不知还会不会有人祭奠。</p><p>《三国演义》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大将横刀立马,喝问对方:“来者何人?”对方烈怒回应:“吾乃燕人张翼德也……”;或挥枪跃马高呼:“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可敢一战!”中国人恋乡,走到哪里,也把家乡标志在身上,生死相搏之间,也要把自己的家乡名号高声喊出。即使家乡穷弊无人识,也会荣辱与共,生生死死,魂魄相连。</p> <p>如果有一天,村子没了,外出时若有人问我:“客自何来?”我会沉默以对。没了根的人,无意告诉别人自己来自何处。</p><p>若干年以后,这片土地还会有麦收,那时,是谁在守望?一切不可预知!每一片土地都会有特殊的气息,就像人的指纹无有类同,只有世代生活在当地的人才能体会出每一捧黄土中蕴含的情素,因为,先人的血汗融在里面。每一颗土砂粒,都浓缩着故事。农人迁离,大面积兼并承包,土地只会成为产粮的工具,在繁华中沉默下去。资本运营下,利润如刀,会隔断这片土地上旧有的情感牵连,剩下的,只有贪婪冷漠的市侩气息。</p><p>非洲草原上,狮群中,雄狮惨烈撕咬,争夺群首之位。如若新狮王获胜,会咬死所有老狮王留下的幼崽,断绝老狮王的血脉,延续自己的基因。</p><p>如果有新的经营者来到这片土地,也会扫除前人留下的痕迹,清除坟丘,压平老地基,树立崭新的风景。一切,天性使然,利益使然。茫茫风中,新人笑,故旧匿踪。春草蔓生时,燕子归来,也许再也寻不到旧巢。</p><p>我们这一代,若是混没了老村,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再无回归的可能,随风飘荡,择地而栖,强把异乡做家乡,接受别人异样眼光的考量。</p><p>庆幸,老村暂且尚存,明年麦收,无论多忙,一定回家!不问收获,只因惧怕失去!</p><p> ( 2020年6月10日上午放学后整理文档中的日记,写下一点心情,留作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