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遍欧洲 】2019全景奥地利-我们的美妙之旅(七)

程洁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维也纳的音乐与艺术(下)</i></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i>2019.09.01-05</i></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h3><div><br></div><div>虽然旅行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可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还是会觉得很煽情:“热爱旅行,将旅行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后,你会发现昨日旅行中的你是那么的富有朝气。旅行给你带来的不只是一朝一夕的美好,是一辈子的美好回忆。在旅行中你可以将各种美景记录在你的单反相机中,将美景永远的保存,然后到自己老后可以大声对这个世界说,这个世界我来过。”</div><div><br></div><div>真的很有同感,我常常在电影、电视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场景,只要身边有人,我总忍不住说:“这个地方我去过!”</div><div><br></div><div>“这个地方我去过!”就是一句简单的陈述吗?这里面包含着:“自豪”、“满足”、“欣慰”等等诸多的意味。那是只有旅行者才能体味到的一种幸福感。<br></div><div><br></div><div>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游遍世界,去过某些精华之地,去过自已特别喜欢的地方,对我而言已经足矣。</div><div><br></div><div>用身体去行走,用心去感悟。不在于去过多少地方,只要从中有获得感,就会丰富人生、就会开阔视野。</div><div><br></div><div>北京疫情突然反扑,让生活又进入非常时期。战“疫”远远没有胜利,抗疫将成常态。</div><div><br></div><div>看来,能否放开脚步畅游世界确实是一个问题。那么好吧,穿梭、徘徊在曾经的旅行时光里,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吧?</div><div><br></div><div>我的2019《维也纳的音乐与艺术(下)》开始:</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奥地利第十四天 维也纳</i></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中央咖啡馆</i></h3> <p>维也纳除了音乐与艺术外,这家咖啡馆更是和巴黎的咖啡馆齐名。</p><p><br></p><p>中央咖啡馆的名气之大,也是因为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都乐于驻足于中央咖啡馆。</p><p><br></p><p>“不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的路上”这句话是对奥地利著名作家、诗人阿尔滕博格的描述,其中所指就是中央咖啡馆。</p><p><br></p><p>阿尔滕博格是这里最忠实 的客人,他的后半生除了睡眠时间之外,差不多都是在这里消磨掉的。</p><p><br></p> <p>中央咖啡馆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很多当地人和游人都排起长队在这里享受咖啡与甜点,同时感受文学摇篮的艺术气氛。</p><p><br></p> <p>中央咖啡馆被誉为维也纳文学摇篮,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甚至弗罗伊德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嘉宾 。</p><p><br></p> <p>咖啡馆里甜点是必不可少的。</p><p><br></p> 充满了文艺古典气息的咖啡馆真的太值得来了,只是我们没有时间排长队,只能参观参观,感受一下这里文艺范儿喽!<div><br></div><div>如果有机会再来,一定点一杯这里有名的莫扎特咖啡,是由黑咖啡、樱桃白兰地和奶油混合而成的。据说味道超极棒,遗憾这次错过。</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百水公寓</i></h3> <p>奥地利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百水先生亲自参与了该建筑的设计活动与建造。他同自己的好友,共同策划、出资、建造了百水公寓。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不仅画设计图,还在现场指导施工。</p> 百水公寓像一幅儿童随意涂抹的水彩画。外墙面上,红、蓝、黄、紫、桔红,大块大块鲜艳的颜色拼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div><br></div> 地板是用彩色的方砖铺成的,墙也用涂料涂成各种颜色。还有的部分像是忘了涂色,任一段段砖头或是只涂了灰泥的墙裸露本色。<br><div><br></div> 室内都是不规则的房间。<div><br></div> 这里有很多小商品,很有特色。<div><br></div> 这是我们选的小纪念品。娃最爱的长颈鹿,很有百水特色哟!<div><br></div> 百水公寓地下室参观厕所,是另一个怪怪的杰作。<div><br></div> 这排怪怪的公寓被维也纳人昵称为“保龄球木瓶房子”,它以不规则的线条区分,却又奇异地整齐排列,而每一层楼都漆上不同的颜色,还有不规则大小的窗户。<div><br></div> 最怪的是,公寓顶楼还有一个阿拉伯式的圆顶,里面的建筑也是起伏不平。<div><br></div><div>我在这个角度只拍到了这个半个阿拉伯式圆顶和它的尖尖。</div><div><br></div> <p>这是一座"自然与人共存的建筑"。百水先生任凭自己的艺术想象纵横驰骋,以"对不规则的容忍"为原则设计了这座建筑。</p><p><br></p><p>楼房里几乎没有一块平地、一间房屋呈规则的四方形。色彩斑斓的立面,窗户内探向室外的树,波浪形的围墙,所有这一切代表与传统概念上的建筑的决裂。</p><p><br></p><p>有人为这种大胆的艺术赞叹,也有人对这种夸张的艺术不屑一顾。我一定是那个称叹的人,为什么不呢?艺术就是大胆的想像并能创作出来。</p><p><br></p><p>百水的建筑符号和百水先生一样,洋溢着一种激情和说服力,享受生命给予的乐趣。</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纳旭市场</i></h3> <p>在维也纳大名鼎鼎的纳旭市场,它与著名的“分离派艺术大厦”一街之隔,是维也纳最热闹的传统市场。</p><p><br></p> 也是维也纳最古老的市场,充满现代艺术气息。<div><br></div> 听说这里有很多二手货,是一个非常壮观的跳蚤市场。而我们看到的都是崭新的商品。<div><br></div> 纳旭市场是维也纳最大的菜市场之一。当地人来这里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食品,<div><br></div><div>人们从早到晚都可以购买到水果、蔬菜、海鲜、各类腌制食品、奶酪、干果和甜食。</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维也纳国立图书馆</i></h3> <p>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为皇家图书馆,始于14世纪的宫廷图书馆。</p><p><br></p><p><br></p> 国家图书馆的大门两边各有一组群雕像,应该是神像吧?<div><br></div> 图书馆共有740万藏书,是奥地利最大的图书馆。<div><br></div><div>在由黄金装饰的精美大理石支撑的空间里,收藏了包括莎草纸、手稿、古本和珍本、地图、地球仪、音乐、画像、图表、照片、签名和海报,以及世界语和其他语言的著作。</div><div><br></div> <p>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是一个经过战乱洗礼的图书馆,遭受了纳粹的洗劫,后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恢复了现在的样子。</p><p><br></p> <p>为保证继承性、理论与观念上的突破和创新,奥地利国家馆考虑扩大收藏范围,以确保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p><p><br></p> <p>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向一切年满16岁的用户免费开放。除研究机构、官方部门和学术人员外,图书概不外借,仅供在馆内使用。</p> <div><br></div> <p>最早的手稿是阿尔布雷希特公爵三世1368年收集的。</p><p><br></p><p>皇帝腓特烈三世,1440-1493在位。及其子马克西米连一世,1493-1519在位。是热衷于艺术、科学和藏书的人。</p><p><br></p><p>1575年胡戈·布洛提乌斯成为藏书的首位专职图书馆员,1590年藏书9000卷。</p> <p>一束束的阳光从高高的窗子倾泻而下,洒落在图书馆的每个角落、斜洒在书架上、映照在高冷的石雕像上。</p><p><br></p><p>这座恢弘建筑与阳光的奇妙结合,让我觉得这里的书籍、雕像一直与自然长情相伴。就是没有人类,这些书籍也常与阳光握手、与星月相望。</p><p><br></p><p>我无法自拔地沉醉在这座装饰华丽巴洛克式的古老图书馆里,哪怕读不懂书架上的一本书,我也能尽情享受与这些厚重书籍接触的美妙时光。</p><p><br></p><p>看到这些收藏,就觉得是一种“富有”,是精神的富有,从眼睛渗入心怀……</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维也纳标志建筑</i></h3> 感恩大教堂、维也纳市政厅、国会大厦、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感恩大教堂也称作沃蒂夫教堂,是维也纳城内的一座罗马教堂。<div><br></div><div>感恩大教堂在维也纳众多的教堂中平凡而幽静,高耸入云的镂空尖塔和感恩塔的名号也让人对其产生了好奇和关注。<div> </div></div> 维也纳这座白色教堂,是皇帝因自己避免刺杀而建立的感恩教堂。<div>  </div><div>我们来的时候教堂在维护当中,但还是有游客前来参观。</div><div><br></div> <p>教堂内幽静肃穆,此刻无比宁静。据说教皇每年都会来这里普度众生。</p><p><br></p> <p>圣母与圣婴总是我喜欢拍摄的对象,娃见状总会说:“老妈,又拍圣母和圣孩子啦?“哈哈……”娃就是娘的开心果。</p><p><br></p> <div><br></div> <p>这座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与壁画总觉得有些与众不同,似乎有种独有的韵味。</p><p><br></p> <p>维也纳市政厅也在维护当中。</p><p><br></p><p>它是从1872年开始建造直到1883年完成的。</p><p><br></p><p>这座建筑有七个庭院,每年的夏季音乐会会在庭院中举行。 </p><p><br></p> <p>大厅正中的高塔98米,是维也纳的吉祥物。</p><p><br></p> <p>相传,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遭到教会的反对。</p><p><br></p><p>于是设计者冯·施密特就将塔本身限制在98米,却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p><p><br></p> 国会大厦也在维护中。这可能是个维护建筑的季节,另有一番参观的体验。<div><br></div><div>奥地利国会大厦兴建于1874年至1883年,是一座希腊复兴式建筑。是奥地利国会两院的所在地,座落在维也纳内城区的戒指路,靠近霍夫堡皇宫。<br></div><div><br></div><div>虽然国会大厦在二战期间严重受损,但是大部分已恢复了原貌。<br></div><div><br></div> <div>国会大厦最著名的雅典娜雕像和喷泉很有特色,成为了维也纳知名的旅游景点。<br><div><br></div></div>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奥地利第十五天 维也纳</i></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维也纳旧城市场小超市</i></p><p><br></p> 在安可钟的边上有个小超市,进入一逛发现商品很丰富。<div><div><br></div></div> 通过这些玲琅满目的东东,维也纳的生活品质从中可以窥探一、二。<br><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安可钟</i></h3> 时钟广场上的安可钟是著名的大型音乐钟,位于老城的原安可保险公司两座建筑之间的天桥上。因左边有个与航海有关的单位,也称锚钟。<div><br></div> 等待安可钟报时的人可是不少哟。<div><br></div> <p>报时了……</p><p><br></p><p>关于安可钟已经在《2019全景奥地利-我们的美妙之旅(一)初到维也纳》剧透过喽,再加深一下印象吧……</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城堡花园</i></h3> 城堡花园由弗兰茨一世皇帝下令在被法国军队摧毁的城防工事遗址上建造了这座花园。一八四八年它改建成英式花园的风格,并且扩大了面积。 莫扎特纪念碑建于189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毁坏,经修复后1953年立于现在位置。<br><br>莫扎特雕像前面是一个由花卉拼成符号。大理石塑的群雕是莫扎特一家吹拉弹唱的景象。<br><br>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的音乐名城萨尔茨堡,年仅六岁就在维也纳美泉宫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演奏钢琴,是奥地利家喻户晓的音乐神童。<div><br></div> <p>几乎每一位游客都会在这里拍摄莫扎特的雕像、或与莫扎特雕像合影。</p><p><br></p><p>我和娃也与莫扎特雕像自拍合影了。</p><p><br></p> 城堡花园里歌德的雕像建于1900年。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是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div><br></div> 塑像中的弗兰茨·约瑟夫,低头沉思的设计是艺术家敏锐洞察力的体现,把皇帝的内心世界刻画地细腻入微。<br><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鹅少女喷泉</i></h3> <p>娃说带我看一景点,叫“鹅少女喷泉”,我心心念念地期盼着。</p><p><br></p><p>到了景点一看起初有点失望,两只鹅嘴里喷出的小水溜儿,不是我想像的喷泉的样子。</p><p><br></p><p>当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景点是有故事的,并被列为文化遗产了。</p><p><br></p> <p>位于维也纳玛利亚希尔夫的拉尔阶梯的鹅少女喷泉是在1886年,由安东尼·帕维尔·瓦格纳创作的。</p><p><br></p><p>鹅少女喷泉描绘了一个站立在石柱上的女孩,边上有一只鹅。另有两只鹅担任雨漏的功能。这种设计是因为喷泉原来的位置是位于维也纳的家禽市场。</p><p><br></p><p>家禽市场?鹅少女喷泉是卖鹅的“广告”呀!真是艺术与生活不分家呀。</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城市公园</i></h3> <p>维也纳城市公园是维也纳最受游客欢迎的公园。园区横跨维也纳河两岸,中间由桥梁连接在一起。</p><p><br></p> <p>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公园中央、俗称“小金人”的塑像。</p> 其奔放表情、优雅动作,仿佛在演奏一首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这就是著名的“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塑像。<br><div><br></div> <p>公园里有众多音乐家等名人塑像,好比一座露天展览馆。</p><p><br></p> 弗兰茨.舒伯特、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轻歌剧作家弗兰茨.雷哈、罗伯特.施多尔茨的雕像。<div><br></div> 此外,公园还有其他著明人士,例如城市公园落成时在任的维也纳市市长的塑像。<div><br></div> 在奥匈帝国末期,维也纳老城城墙被拆。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下令要在新建的环城大街旁边建造第一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城市公园。<div><br></div> 1906年,在城市公园的角落上为维也纳市园林管理建造了一座小巧玲珑的青年风格建筑。这就是维也纳城市园林管理局所在地。<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多瑙岛</i></h3> 我们把一天游览计划完成这后,发现还有一些时间。娃说我们去多瑙岛,那是我们的候选景点之一。<div><br></div> 就这样,娃为我们增加了一个景点,维也纳中部多瑙河上的人工岛,我们乘座城铁来到了这里。<div><div><br></div></div> 多瑙岛是一个休闲区,岛上酒吧,餐馆和夜总会一应俱全。<div><br></div> <div>来到这蓝色的多瑙河边,娃又能和她喜欢的白天鹅一起玩耍喽。<br></div><div><br></div><div>白天鹅与少年。这样的画面真很美,白蓝是如此的分明,大自然与小小少年如此和谐。<br></div><div><div><br></div></div> <div>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美丽动人的传说,让人留连忘返。面对这蓝色的多瑙河,耳畔响起了《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想起了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div><div><br></div><div>约翰·施特劳斯不知多少次泛舟多瑙河上,漫步在她的两岸。还喜欢阅读诗人们赞美多瑙河的诗篇,并创作出《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不仅受到大众的喜爱,也受到许多专业音乐家的赞赏。约翰·施特劳斯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br></div><div><br></div> 如今,多瑙河已经成了维也纳人夏季娱乐的中心。<div><br></div> 人们在这里游泳、划船、冲浪、钓鱼。<div><br></div> 一个跳跃入水中。<div><br></div> 休闲。<div><br></div> 沐浴阳光。<div><br></div> <p>在夕阳下,来杯啤酒吧!这是大自然与生活赐予的享受与乐趣。</p><p><br></p> 今日多瑙岛,日落的光辉如此耀眼。<div><br></div> 我们在多瑙岛,母女俩并坐在多瑙河畔,目送太阳在一天中的最后光辉,结束了充实而丰富的一天。<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奥地利第十六天 维也纳</i></h1> <p>这一天终于来了,这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刻。</p><p><br></p><p>晚上我们将在金色大厅聆听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会,虽然不是演奏新年音乐会的维也纳爱乐音团,可这支乐团也非常出色,是维也纳的金字招牌。</p><p><br></p><p>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成立于1986年,音乐家们将全部精力都着力于演奏维也纳经典时期的伟大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p><p><br></p> <p>酒店的小酒吧环境很不错。</p><p><br></p> <p>白天,我们用酒店赠送的酒吧券,在酒店的酒吧中享受维也纳的最后一天。</p><p><br></p> 美酒与果饮陪我们共度这美好时光。<div><br></div> 小饮一下,调整好心态、平静一下心情。然后沐浴、更衣、化妆,去听音乐会喽,满满的仪式感哟!<div><br></div> 几个月前娃在网上订好的音乐会票,早已打印出来。<div><br></div> <p>就是今天,就是今天,我们要去金色大厅听音乐会啦!</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金色大厅</i></h3> <p>金色大厅全称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又称黄金厅、维也纳爱乐厅。</p><p><br></p><p>这是维也纳最古老的音乐厅,也是最现代化的音乐厅,同时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p><p><br></p><p>金色大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典雅别致。</p><p><br></p><p>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p><p><br></p> 走入金色大厅,真的有点激动。<div><br></div> 音乐会开始的前,娃不由自主地开始了美美的自拍。<div><br></div> <p>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终于进入了著名的金色大厅演奏厅。</p><p><br></p> <p>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令人震憾,加上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厅之一。</p><p><br></p> <p>能坐进这座华丽的音乐殿堂已经足够满足了,再听上一场交响音乐会,那又是怎么的满足呢?</p><p><br></p><p>内心所有的愉悦感都洋溢在脸上……</p><p><br></p> <p>乐团的许多成员是来自维也纳著名交响乐团、合唱团的音乐家和指挥家,其中的成员包括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交响乐团。</p><p><br></p><p>此外,歌 手来自世界著名的歌剧院,主要来自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维也纳人民歌剧院 。</p><p><br></p><p>演出开始之后全程不允许使用手机,所以在演出前拍了张照片,音乐会视频影像就别想拍了。</p><p><br></p><p>遗憾,在这里不能分享世界级音乐会的现场震憾了。</p><p><br></p> <p>这是演出结束的谢幕时刻。</p><p><br></p><p>这场音乐会的典目经典,每当曲终,震耳欲聋的掌声就会在大厅中响起。</p><p><br></p><p>这场音乐会最后曲目,也是新年音乐会惯例最后曲目《拉格斯基进行曲》。</p><p><br></p><p>当《拉格斯基进行曲》响起时,所有的观众开始随音乐鼓掌,乐团的指挥也开始指挥观众。</p><p><br></p><p>指挥家示意观众掌声弱,我们就弱。示意掌声强,我们就使劲鼓掌,而且声音要强到指挥家满意的成度,才会示意OK。</p><p><br></p><p>最后的曲目是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时刻,这激荡人心的鼓掌场面太令人难忘了。更难忘的是我和娃也终于参与其中,击红的手掌虽然久久不能复原,但那掌心中的红晕幸福地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p><p><br></p><p>奥地利全景十六天终于圆满地落下帷幕。2019的旅行游记也全部编辑完成。</p><p><br></p><p>虽然北京新疫情再次扰乱正常的生活,我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病毒,世界会再次向热爱旅行的人们敞开胸怀……</p><p><br></p><p>————————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