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甘孜州炉霍县是父母曾经工作了二十来年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家难忘的一段生活经历,姐姐从读小学到师范毕业成为炉霍中学的老师、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弟弟的童年都是在这个高原小城度过的,我们对它怀有深深的感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念,就会抽出时间去我们的第二故乡走走看看。算起来这是我第四次回炉霍了吧,78岁的老母亲也是第二次跟着我们回去,母亲前两年有过一次回去的经验,身体也还算健康,这次老母亲提前半月就开始服用红景天,做好进藏前的准备工作。</p><p> 7月20日,我和刘先森从广安、弟弟一家三口和老母亲从武胜、小舅及小舅娘、田小莉、尹胜从烈面开车出发,阿姐一人坐客车从郫都区出发,晚上在雅安市汇合。</p><p> 7月21日,一路向西,在康定补充了一些方便氧气罐和抗高反药品后翻折多山、经新都桥、塔公草原、道孚县,直达炉霍县城,晚上吃着班姆孃孃和春花精心准备的美味藏餐,住班姆孃孃家的崩科,人多、热闹。</p><p> 7月22日,沿G317西行约70公里游卡萨湖。卡萨湖位于炉霍县卡萨村,海拔3510米,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当地有名的圣湖。是川藏北路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我们去的季节没有迁徙的水鸟,因大量放生和保护,湖中鱼类众多,我们把买来的一箱方便面一点点地投喂给了向岸边拥来的群群鱼儿。东边的湿地很适合拍照,换上春花的藏装,臭美了好一阵子。上到高处的观景台可俯看卡萨湖全景,G317路边有很美的草地和黄色的野花,我们驻足嬉戏。</p><p> 7月23日,向北到色达县的五明佛学院,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绵延无边的绛红色小木屋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1万多名虔诚的佛教徒。进入色达县境,有卡专门检查过往车辆驾乘人员身份,感觉比其他地方要严格。因为春花同往,她同学在景区管委会,浏览线路清晰,从景区门口坐景区大巴车从后山进入佛学院,在半山腰一个对外的素食餐厅午餐,40元每人,味道巴实,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僧人均在此就餐。1点多赶到后山的天葬台感受一场天葬仪式,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神秘、恐怖是汉人的印象,高贵、圣洁则是藏人的看法。死亡,对于藏族来说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小舅和小舅娘走近看了天葬过程,听说有点血腥,味道也不好受,我们远远地看着数不清的秃鹫井然有序地分食完天葬的尸体。看完天葬后准备到附近看土拨鼠,没找到地方,打道回府(炉霍)。</p><p> 7月24日,早起,小舅一家有事先行返回武胜。我和阿姐在早餐店看到了小时候家里打酥油茶的匠桶,于是亲自打酥油茶,寻找年少时的记忆。一行人再次向西,经卡萨湖、甘孜县城,景色越来越漂亮。中午在离新路海较近的马尼干戈午餐。午餐后到达新路海。新路海藏语为玉龙拉措,位于德格县境雀儿山下,川藏公路侧,距甘孜县城98公里,距德格县城100公里,海拔4040米,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蚀湖。景区游人不多,偶遇一群帅气的年轻喇嘛,互动拍了很多照。新路海玩了都快下午三点了,赶快朝下个目标进发。 </p><p> 返回甘孜县城走甘白(白玉)路(约100公里),前段过雪山脚下的路还不错,随后是正在改建的道路,坑坑坑洼洼,扬尘满天,进入高山地段,随着海拔升高,感觉进入了荒漠地带,除了一块块大大的黑圆石头没有人烟、没有植被,有点荒凉压抑,路边偶尔可以看到大黄杆杆,这可是我们儿时的零食,于是停车采摘,品尝儿时酸酸的味道。耽误一些时间,到亚青寺已经六点半,好在天未黑,抓紧时间游览。亚青寺现常住有两万余僧尼,觉姆为主,是藏区很有影响的大寺庙。小盒子房,从数千间到二万多间,是修行者们自己建立的。政府修建了防火设施。昌曲河围成一个小岛,此岛是世界最大的觉姆区,岛外是扎巴(男僧)区。刘先森好奇想混过桥,没有成功。游完亚青寺,因小莉高反,我们只好连夜返回甘孜县城住宿,回到县城很晚了,好在运气不错,找到一家饭馆饱餐一顿。</p><p> 7月25日,早起到甘孜县城的白塔公园走走,远望奶龙雪山,空气清新,天空湛蓝,阳光灿烂,鲜花盛开,围着转经塔, 我们拍照留念,度过一个非常惬意的早晨。</p><p> 早餐后刘先森和春娃到一个汽修点补胎,女老板是南充人,与她交谈才知道,到高原的车跑起来吃力不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而是胎压过低,我们两辆车胎压都打到了3.4左右,虽然一路报警,但车子确实动力好多了。</p><p> 按计划,我们开始返程,经S303线过炉霍县虾拉沱村时,看到油菜花还在盛开,我们按捺不住,停车拍照,转了一圈该村再上路,其实这里曾是红军长征途中藏区的一个主要休整地,而且也是当时收留和疏散红军伤病号最多的村寨。</p><p> 离开虾拉沱村,我们一路向东,在道孚县城找了很久才找到央视曾经报道过的道孚民居,气势恢宏,造型精美,叹为观止,晚上宿此民居,民居的老板特别好,叫我们可以自己用他们的厨房做饭,正值野生菌大量上市,我和姐到菜市场买了好几种野生菌和红烧猪肉罐头,大家晚上美美的吃了一顿。</p><p> 7月26日,道孚出发经八美镇转G350朝丹巴县甲居藏寨进发,看到路边指示牌,我们左拐进入乡道到惠远寺,该寺位于省道303线公路八美至丹巴方向的山间小盆地内,海拔3600米。寺庙布局严谨,建筑豪华,颇具地方特色,为康巴建筑艺术精品(雅拉神山归惠远寺所有)。惠远寺建寺于1728年,雍正皇帝钦定寺名并亲书匾额,后派专人迎请七世达赖来该寺居住七年之久。道光十八年,十一世达赖诞生于惠远寺附近的下村。该寺因享有:"九龙"(代表中央王朝),"九狮"(代表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府)的崇高尊号而名扬全藏区乃至国内外。惠远寺正在修缮,游人较少,寺里建有佛学院,很多年轻喇嘛在学习。寺庙正门处有藏民卖特产,我们买了些干松茸和风干牛肉准备带回家送人(回来后发现松茸有假),寺庙后面也是一片油菜花,规模不小,本打算去拍照,被一只一声不吭望着我们、体型较大的藏獒吓跑了。</p><p> 快12点才从惠远寺往丹巴县城,由海拔4000米下降至1780米,牦牛谷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快到县城时在路边午餐。然后到甲居藏寨,住下后,经主人同意,刘先森和春娃上树摘主人家的李子,所有人,开心至极!晚餐也由女主人操持,味道地道,临崖而居,视线极远,晚上月光皎洁,在二楼顶(房间前)阿姐和春娃跳起了藏舞……</p><p> 7月27日,用完早餐,告别能干的嘉绒藏族老板娘,一行人朝神往已久的莫斯卡村前进,偏窄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的地方有小面积塌方。莫斯卡藏语意为祥瑞平坦的地方,这里曾是格萨尔王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海拔近4000米,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寺庙,到了莫斯卡我们哪也没去,就在村边的草地上享受与土拨鼠的互动,这里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净土。</p><p><br></p><p> 中午在丹巴县城路边吃午饭,下午一直赶路,过了小金县城(前一天发生了较大塌方,新闻上看到了,我们路过时刚好清理完塌方并恢复通车),通过巴郎山隧道下山途中,体验了一回大货车驾驶员的技术,我车在前,春娃在后,春娃后面一辆大货车一直不断闪灯想超春娃车,春娃不想被超(没面子啊),加快速度跑,从山上到山下到平坦的一段烂路,春娃吃不过认人家超了,胡蝶儿呼叫我不让大货车超了,呵呵。途经四姑娘山和卧龙没停,到耿达(成都人避暑胜地)小憩一会儿,顺便把胎压降至2.5左右。晚上住郫都。</p><p> 7月28日平安到家结束行程。</p> <p>蓝天白云藏式建筑,炉霍越来越近了</p> <p>广安已是火热的夏天,虾拉托村的油菜花却开得正好</p> <p>春花和班姆孃孃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藏式晚餐</p> <p>姐姐穿上藏装还是有点藏族姑娘的味道哈</p> <p>坐在崩科的门口和艳丽的海棠花合个影</p> <p>拜访母亲的老邻居老同事李金香孃孃</p> <p>李金香孃孃的小院里各种花儿开得正好,苹果也正在长大</p> <p>和班姆去菜市场买午餐的食材乌洋芋</p> <p>还买了獐子菌</p> <p>一起到体育馆看锅庄的演出排练</p> <p>逛炉霍城寻找从前的记忆</p> <p>炉霍县政府大门,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p> <p>逛炉霍城寻找从前的记忆</p> <p>广场上的雕塑,河对面就是我曾经就读的学校</p> <p>给卡萨湖鱼儿喂食的僧人</p> <p>卡萨湖全貌</p> <p>惊起一群水鸭</p> <p>草地上拍照嬉戏很久</p> <p>草地上玩得开心</p> <p>来个藏族舞蹈</p> <p>去新路海的路上和蓝天白云留个影</p> <p>新路海</p> <p>偶遇几个僧人,帮他们拍了几张照片</p> <p>甘孜县</p> <p>色达五明佛学院</p> <p>天葬台的雕塑</p> <p>甘孜到白玉的路上看到儿时的零食——大黄杆杆</p> <p>白玉亚青寺</p> <p>道孚民居</p> <p>道孚民居</p> <p>道孚的野生菌</p> <p>惠远寺</p> <p>丹巴甲居藏寨</p> <p>丹巴甲居藏寨</p> <p>两帅哥摘李子</p> <p>藏寨的晚餐味道巴适</p> <p>莫斯卡村</p> <p>在莫斯卡和土拨鼠和谐相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