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三五支队”后代四明山寻根行

冯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浙东名山、革命摇篮一一四明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浙东,巍峨葱茏的四明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孕育了一支队伍,走出一群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望历史,我们的队伍是怎样走过艰难岁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缅怀前辈,我们的父兄有什么样的信念忠诚。</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辈的旗帜,永恒的记忆</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首站:余姚梁弄镇</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弄古镇</p> <p><b>概况</b></p><p> 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渚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胜迹,自然人文,相得益彰。</p> <p><b>要点</b></p> <p><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b>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前称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1942年8月在慈北鸣鹤场成立,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同年10月进驻余姚四明山区的茭湖、袁马等地;1943年4月,新四军攻克浙东重镇梁弄,同年8月,三北游击司令部移至梁弄镇内的“小源和”;1944年1月,三北游击纵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浙东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浙东民众的大力支持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顽强抗击敌伪,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功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p> <p><b>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b>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1942年7月,为加强对浙东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浙东区委员会在慈北成立。之后,中共浙东区委确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战略方针,于1942年10月进军四明山区。1943年4月,姚南重镇梁弄获得解放后不久,中共浙东区委及三北游击司令部(后改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便进驻梁弄,区党委设在横坎头村,司令部设在梁弄晓岭街“小源和”内,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时期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战胜利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奉命北撤,留下极少数同志坚持浙东地区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清剿”,1949年5月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余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p> <p><b>  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b>1944年12月,“四明特办”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为了悼念李敏、徐婴、陈晓云、严培远等12位在抗日反顽战斗中牺牲的死难烈士,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在樟村许家前晒场,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会后,人们护送灵柩,经樟村、崔岙、许家、蜜岩、朱汤等樟溪河两岸的村庄游行一周,将烈士灵柩安葬在现在陵园的右前方,墓前还竖立一块书有“抗日阵亡将士,反顽殉难烈士纪念塔奠基石”的大石碑。这是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第一块奠基石,也是这座陵园的由来。1951年,浙江省第二军分区、宁波专员公署、鄞县人民政府在四明山麓章水镇樟村建成了占地70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建起了一座高10.6米的烈士纪念塔和一座拱型圆座烈士公墓,将在抗日反顽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遗体重新安葬于此。1953年,又在纪念塔前两侧建造了两座五角形纪念碑亭,以纪念李敏等烈士。在烈士公墓后面又增建了5座烈士公墓,安放了146具英烈灵柩,成为浙江省最早建立的革命烈士陵园之一。以后,中共鄞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多次对烈士陵园进行扩建和整修:1978年建造了3层纪念厅和拥有1728个座位的纪念堂;1990增建了烈士事迹陈列室,并扩充了展览内容;1992年对陵园再次进行全面整修,新征用地11亩,再造烈士纪念塔,重新布局烈士公墓,整个工程于1995年底竣工;1997年在烈士墓群前两侧再建两座英烈亭,上方铭刻着698位烈士的英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二站:余姚四明山镇</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明山镇远眺</p> <p><b>概况</b></p><p>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与海曙、奉化、嵊州、上虞四县市区相邻,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高山集镇。四明山平均海拔700米,长年平均气温13℃,夏季绝对最高气温在32℃,冬季绝对气温在-15℃,享有"夏天是凉风习习的莫干山,冬天是白雪皑皑的长白山"之美誉。特有的高山气候,使这里夏可避暑,冬可狩猎。 美丽的风光,淳朴的民情,曾经留下了李白、孟郊、皮日休、陆龟蒙等诗人的纵情吟唱,为灿烂的唐朝诗坛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还成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先生著书立说的理想之所。境内有仰天湖、四窗岩、白龙潭、鹁鸪岩等众多充满神奇色彩的美景胜地,与相距十余公里的溪口雪窦山风景区遥相呼应。&nbsp;</p> <p><b>要点</b></p><p> 四明山曾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站:奉化石门古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门古村入口</p> <p><b>概况</b></p><p> 石门村地处溪口镇西南部,2004年8月行政村调整后由原长龙头村、金竹地村、石岭村、高坑村、村一、村二合并而成。全村共有30个自然村,村民小组73个,户数1285户,人口3279人,耕地面积2123亩,山林面积14700亩,其中毛竹山近万亩。它是溪口镇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有1000多年历史的石门村。村前屋后,漫山遍野的翠竹随风摇曳;村道两旁是依山而筑的百年民宅、古桥;一条湍急的山溪从村中直穿而过;还有那古朴的石板路面和朴实的民风,都无不显示着山区传统文化的风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门村老建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门村小桥流水</p> <p><b>要点</b></p><p> 1942年10月,宁波自卫总队任命林一新为第二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这就是当年在鄞奉一带赫赫有名的“林大队”,下辖2个中队,其中第二中队是由“石门自卫队”组建,中队长毛尹、指导员石可民。从石门村拉出来的“石门自卫队”走出两位共和国英雄:<b>毛杏表、毛张苗,</b>成为我们部队也是全军的光荣与象征。</p><p><b> 一个古村诞生两位共和国英雄,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传奇。</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四站:宁波邱隘镇</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宁波鄞州区邱隘镇</p> <p><b>概况</b></p><p> 邱隘镇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辖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郊,是一个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浙东名镇。该镇将主动接轨宁波市区,不断推进农业都市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进程,力争在短期内发展成为一个城市气息浓厚、工商贸发达的近郊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p> <p><b>要点</b></p><p> 榠樝祖庙,也被称为:榠楂祖庙。该庙位于鄞州区鄞江镇梅锡村梅园山岩下,始建于南宋末,重修于清代,是鄞西典型的庙宇格局,仍保存着清代古建筑风貌。</p><p> 庙始建于南宋开庆年间,祀孝子康用锡,又叫康孝子庙。《四明谈助》记载,康用锡“事寡母至孝,母爱食榠楂,手植以供。乡邻有亲病者,乞其果,食之皆愈。后人思其孝德,立庙于树所,祀之”。“榠查 ”亦作“ 榠樝 ”,是一种果木名,其果实亦名榠楂,味酸涩,可入药。康孝子不仅孝,手植榠楂,解决其母爱食的需求,而且还性善,每当百姓有疾,或发生瘟疫时,无偿提供榠楂供药用,造福乡里。从孝的角度,我把这个故事命名为“植楂奉母”。与悬慈村的“悬慈救母”故事共同构成了鄞江的慈孝文化。</p><p><b> 与我们此行相关的是,1942年43年间,林一新大队驻扎于此,是我们寻访父辈革命足迹的重要环节。</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榠楂祖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庙门口的铜牌记录林大队成立的历史</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站:慈溪龙山镇</b></p> <p><b>概况</b></p><p> 龙山镇隶属于浙江省慈溪市,因伏龙山而得名,地处慈溪市东南部,东临灰鳖洋,与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隔海相望,东南与镇海区澥浦镇相邻,南连镇海区九龙湖镇,西南与江北区慈城镇毗邻,西、西北、北与掌起镇接壤,东北仍濒临灰鳖洋,与嵊泗县洋山镇隔海相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慈溪市龙山镇</p> <p><b>要点</b></p><p><b> 凤湖中学旧址,</b>位于慈溪市龙山镇龙山所村。它是我党在敌后斗争的环境中动员知识青年投身抗日民主运动中的一种尝试。慈镇县工委选派的李健民(共产党员)、陈文舟(中共秘密系统党员)分别负责教务与总务。后成立中学党支部,由李健民任书记。它虽只存续短短一年零两个月,却是一个革命的熔炉,也是撒播种子的苗圃,为浙东抗日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干部,光荣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p> <p><b>  三北游击司令部,</b>1942年8月,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鸣鹤场金仙寺成立,何克希为司令,连柏生为副司令,谭启龙为政委,刘亨云为参谋长,张文碧为政治部主任。司令部成立后,统一整编浙东部队。把主力部队编为三、四、五支队,简称“三五支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北司令部旧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