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五真”实效更凸显

已注销用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堂有“五真”实效更凸显</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教育体育局 马俊峰 </h5> 摘要:“五真”即真读、真听、真说、真入、真获。真读:就是学生用心去读、读出声音、读出情感、读出收获;真读就是要求学生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读书与方法相结合,读书与标注相结合,读书与积累相结合,读书与表达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真听:即真听课,指的是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比如学生不准确的表述、不恰当的用词、不合理的引用、不合适的修辞、不正确的答案等等都要听出并及时纠正。 真说:指的是老师要脱离讲课稿,站在讲台上用心讲课:巧妙引导、点拨、解惑、注重学生知识积累、习惯养成、能力提升,并且充分体现出本学科语言表述等等。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敢于和老师据理力争,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等等;真入:就是学生通过看、听、研、做、辩、思等方式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回答、辩论、练习、实验、分析、总结等各项活动都体现出全体学生的参与,并且课堂结束后,人人有所得、有所获,实现知识与能力双提升,这才是评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参考依据;真获:所谓真获就是一节课结束,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听、说、读、写、演、做、辩、思、算等等均有提升。也就是课堂教学实效性凸显:知识与能力双提升,科学与方法并重,素养与习惯同行。<br><br>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评价、标准<br> 在二十余年的课堂教学生涯中,我曾经欣赏过对答如流的展示“风景”,体验过一讲到底的“痛苦”滋味,品尝过难以下咽的“夹生饭菜”,遗憾过设计与效果的不匹配课堂等等。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更具实效性呢?以“讲授、问答”为主,以“训练、表演”为主,以“追果谈获”为主等等,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五真”,才是更具实效的课堂。<br> 一<b>、真读</b>。所谓真读就是学生用心去读、读出声音、读出情感、读出收获;真读就是要求学生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读书与方法相结合,读书与标注相结合,读书与积累相结合,读书与表达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我们都知道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功,可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需要阅读,英语需要阅读,道德与法治需要阅读,科学需要阅读等等所有学科都离不开阅读,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们的教师却存在着“代替式”阅读:教师代替学生、个别学生代替全体、音频文件代替学生阅读,整节课学生根本没有亲身经历阅读的过程,没有充分的时间品读,就不会有读思悟的感受,更不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我曾听过四年级语文《观潮》一课,老师只让学生听录音,听老师读就让学生谈感受,四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没有那么高,感受无法能谈出自己的心声。还听过四年级数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课,老师不让学生看图、读要求、说信息,而是直接告诉学生从中得到的数学信息,那么学生阅读能力就在你这节课中被悄然抹杀了。<br> “表演式”阅读:看似学生大声读、小声读、个别读、全班读、开火车读、跳跃式读、带动作读,但是读无指导、读无评价、读无标准、读无方法、读无提升,这样表演式阅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比如我听了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老师制定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可是只有表演式读,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根本没有在读中真正体现,都是学生在表演,这样课堂是多么的累啊!听过二年级语文《妈妈睡了》一课,老师让学生轻声读、开火车读、带动作读,但是,没有标准和评价的读,学生读的水平不会有提升,那么这个环节的实效性也无从谈起。还有二年级科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一课,探索、研讨、拓展部分也是离不开学生阅读的。有的教师播放动画、播放图片、播放录音、教师读,看着样式多,但是没有抓重点词,没有指导学生去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机会就匆匆而过了。教师放手于学生、把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升,做到“真阅读”,才会有真实效。<br> 二、<b>真听</b>。即真听课,指的是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比如除了要倾听学生回答内容是否正确外,还要关注学科特性是否体现:语文学科用词恰当,数学学科简单明了、准确表达,科学学科严谨、科学逻辑性强等。学生倾听除教师讲授内容外,还要关注指名回答的同学是否正确,语句表述是否符合学科特点,书写是否规范,是否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本节课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当中哪些问题等等。比如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学生回答4:7时,错误说成7:4然而教师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评价,按照自己的计划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这就是没有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纠正错误。听了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一课时,指名上台列竖式,却忽视了对数字书写的评价,这就是没有做到“真听课”。所以,“真听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得力助手,是我们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必要环节,只要你的课堂教学能体现“真听课”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会因实效而留有缺憾。<br> 三、<b>真说</b>。指的是老师要脱离讲课稿,站在讲台上用心讲课:巧妙引导、点拨、解惑、注重学生知识积累、习惯养成、能力提升,并且充分体现出本学科语言表述等等。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敢于和老师据理力争,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等等。在听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就发现老师是这样把讲课稿读下来了。真说话也不是老师按照课文内容逐段落讲下来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演课文”,也不是按照课件一张一张读下来这就是我们平常提到的“读课件”,而是需要老师有取舍的,有重点的去点、引、导。比如,语文第二课时是需要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学会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的。那么就需要老师抓关键词、重点句、重点段去品读、感悟、赏析、积累的。在听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一课时,老师就是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自豪的心情,做的非常好。数学离不开公式推导、猜想、验证、总结等,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完成,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老师在讲三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四位数兴趣,由生活导入四位数的认识,由旧知识推理出四位数比较的方法,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方法,教师再联系生活进行拓展,这样就做得很好。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方法,然后去做大量练习。<br> 学生真说指的是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和老师辩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教师问学生答“对”“是”“好”,也不是学生提前备好答案,课前老师安排好谁回答哪个问题,课堂上谁第一个回答,谁第二个回答,回答时学生背下来或者读下来。在听六年级语文《竹节人》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结果学生读老师安排好的话,在听五年级科学《光的反射》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回答反光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时,学生回答千篇一律,这些肯定不会是自己心中所想,学生是不会有收获,课堂更无法谈到实效。<br> 四、<b>真入</b>。“真入”就是学生通过看、听、研、做、辩、思等方式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回答、辩论、练习、实验、分析、总结等各项活动都体现出全体学生的参与,并且课堂结束后,人人有所得、有所获,实现知识与能力双提升,这才是评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参考依据。语文课堂对子读文,只是一读了之,没有读文要求,对子书写没有书写要求;数学对子互相对一对口算答案,却没有把错误的汇报并及时更正;英语组内展示读,却没有给出发音、断句、语气的评价标准;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示活动,只是将准备好的演一演,没能在活动中体现出学生思想水平提升;科学分组实验,方法、步骤、结论完全统一,没有任何能力提升或者意外“小插曲”等等。指名回答问题,老师忽视其它学生存在,没有给出听者的具体要求,如听答案是否正确,听语句表述是否准确,听回答是否全面,看书写是否规范等等,全体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只有真参与,才能真收获,真实效。<br> 五、<b>真获</b>。所谓真获就是一节课结束,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听、说、读、写、演、做、辩、思、算等等均有提升。也就是课堂教学实效性凸显:知识与能力双提升,科学与方法并重,素养与习惯同行。我非常理解教师们盼望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这种心情,但是,只让学生说说目标,说说总结的方法,说说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学生真正的收获。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具体知识的梳理,可以是课堂检测的优异成绩,可以是课堂习惯的养成,可以是课堂失误的补充,可以是洋溢在脸上的自信,可以是读书、写字、计算、观察能力的提升等等。所以,老师们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结尾必谈收获,课堂结尾只有谈收获的“完美”课堂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真收获”而不是“被收获”,有时候不谈收获的课堂,反而真正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他用实实在在的“读、听、说、入”体现了“收获”。<br> 总之,课堂教学拥有“五真”即真读、真听、真说、真入、真获,我们的课堂就不缺乏实效,我们的学生就实现“会学、爱学、乐学、学会”的目标,我们老师才是守住了教书的初心,才是担负起育人的使命,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会得到双提升。 <br><br><br><br>

学生

课堂

课堂教学

老师

阅读

收获

提升

读书

实效

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