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为父母,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h3><h3><br></h3><h3>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好像就“学会”了一些坏的习惯,比如脾气差、大喊大叫、不听大人的话等等。<br></h3><h3><br></h3><h3>又或者,在不经意间,发现孩子的某个优秀品质,让你脸上焕发骄傲的荣光。<br></h3><h3><br></h3><h3>这之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形成坏毛病?又是什么因素,让你为孩子感到骄傲呢?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教给我们“情感引导”的方法,<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它能够指引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犯点错误。</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h3> <h3>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h3><h3> 她是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她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这本书是我们小组本期所阅读的书,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和孩子玩耍的书,翻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教给我们“情感引导”的方法,下面就是我们小组每次阅读的分享语录。</h3> 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阅读分享吧 第二次阅读分享 第三次阅读分享 第四次阅读分钟 第五次阅读分享 第六次阅读分享 第七次阅读分享 老师们的阅读心得 赵坚芳老师感悟 <h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h3><h3> 2020年6月初,跟着阅读打卡小组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作者是美国金伯莉•布雷恩,封面上“情感引导式教育”几个字吸引着我。看完前几章后,确实跟前期读过的《被忽视的孩子》一书很多相似。讲述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与情感引导的重要性,正好来给我作最好的温故。后面几章重点讲了0-6岁孩子的行为状态与家长面对时可以借鉴的实例,刚好吻合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这个特定行业所需要习得的知识。</h3><h3> 文章首先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情感引导?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的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h3><h3> 后面介绍了父母的各种类型:控制型、放任型父母等对于管教孩子的误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让孩子微小、微弱的情感被忽视。介绍了几种处理情感与引导孩子学会情感处理的方法,如练习播种、观察判断、倾听理解等。作为家长与老师不仅需要教会孩子情感处理的方法,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以身示范,当成为遇到各种课题时所作的反应与面对的状态,是最好的教育。</h3><h3> 第三章开始,介绍0-6孩子一些行为表现与碰到实际案例时处理的一些方法。从对孩子用安抚奶嘴、安抚毯到如何处理分离焦虑,再到体罚对孩子的伤害以及当孩子耍脾气时如何处理、说谎怎么办等等,讲述的内容非常生活化,非常细致细微,应该说是一本很浅显易懂的初当父母或是老师的宝典。</h3><h3> 看完书,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出两点:</h3><h3>1.用心对待陪伴孩子的每一天,用情理解孩子的一切行为。科学的陪伴模式的前提一定是人在、心在的陪伴,把自己就当作孩子的朋友、玩伴,陪时就专心致至。不用大人的权威去解决孩子出现的情况,不用自己的情绪去判断孩子出现的各种课题。</h3><h3>2.认识自己,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自身的示范,因为孩子每天相处时间最久的人就是父母与家族。想要孩子成为什么相子,首先自己就要做到什么状态。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和家长,允许孩子做自己,同时也力求做最好的自己,留些空间与时间给孩子和自己。</h3><h3> 愿我们都能做走进孩子心田的父母老师,愿我们都能将习得的知识化成思想,思想引导着行为,去落地去实践。相信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我们自己。</h3><h3> 赵坚芳于2020年6月6日</h3> 沈雅丽老师感悟 <h3> </h3><h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h3><h3>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口头禅,你怎么会饿?摔一下没没事吧!你要是再不吃我就......这些问题偶尔还会让我们束手无策。读完这本书,我获得了正确的引导方法,“情感引导”孩子出现这种情况。面对孩子的诸多问题,大部分父母的表现是发脾气或者是纵容。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我和很多家长都一样经历过这些错误,却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很幸运能够让我遇上这本书,它能够指引我少犯点错误。</h3><h3>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是:第一是播下种子,提前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第二是观察和判断,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第三是聆听,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齐平,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第四是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第五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比如:小朋友来家里玩,他想要儿子手上的玩具,可这也是儿子的心肝宝贝,他不想让。这时候不是强行让他分享而是去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也更乐于去实现分享,因为他知道了意义。</h3><h3>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重新修炼的过程;要求孩子做到之前,家长先要能做到。</h3> 沈莉老师感悟 <h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h3><h3> 一开始看书名,我就在想:人怎么能变成玩具,还是最好的呢?当我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一本亲子养育经。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词“情感引导”,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播下种子、观察和判断、聆听、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本质就是引导孩子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h3><h3> 当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的时候,那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可能我们自己也不会。</h3><h3> 当我们说孩子在捣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你再捣蛋,你就不用去看电视了。要知道命令和控制是会让孩子反感的,而且他长大以后也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h3><h3> 比起有趣昂贵的玩具,孩子最喜欢、最需要的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这种养育方式的核心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解决各种层出不穷的养育问题。</h3><h3> 我们不仅是父母,也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付出耐心,不要为了摆平孩子而威逼利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h3> 钱小米老师感悟 <h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 </h3><h3> 这是交给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一本书,读完书后,了解到很多,书中先是总结了几大类型的父母,分别是1.控制型的父母,什么都让孩子按照他说的去做,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要么懦弱,要么控制欲也会很强,但是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事情是可以让他去控制的,所以他会过得不快乐2.放任型的父母,仍凭孩子撒泼打诨,不理睬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会没有规矩,更没有群体归属感,容易通过网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归属感3.贿赂型的家长,总是通过奖赏或激励的手段来表扬孩子,这样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主动性,他体会不到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给他带来的快乐,4.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摔倒,你会说不疼,别哭了,这样的孩子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h3><h3> 我在书中学到的最受益的知识就是作者交给我们给孩子做情感引导的方法,情感引导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情感引导的步骤:1.播下种子2.观察孩子的需要3.聆听孩子的想法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做到真正的尊重孩子,信任孩子。</h3> 杨蓉老师感悟 <h3>阅读感想:</h3><h3> 这本书主要解决幼儿情感上的问题,情感引导着行为,想让孩子有个好行为,就需要让孩子有个好的情感。书中一开始就讲解情感引导是什么以及情感引导的重要性,我觉得非常有利于抑制陪读家长对孩子发火,想想我们对培养孩子目标,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坚强、合作、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所以我们都要在孩子身边做到,父母的行为直接对孩子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正所谓身教大于言教。进行情感引导时必须要注意的两个事项:</h3><h3> 首先,让你的言行一致。你嘴上说着无所谓,但是表情的狰狞,孩子是看得到的。他们会有-种不适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得到谅解。内心还是会非常的恐惧,心口不一难受的不止是孩子,还有父母自己。</h3><h3> 其次,让孩子知道你是他们永远的依靠。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家是依靠,而对另一些人说,家就是自己的灾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在家能不能被支持和理解。做父母要给孩子一个信念,无论你遇到什么,都可以来家求助,即使父母不能直接帮助你,也会给你一些指导性意见。有了依靠的孩子,才敢独立,这两者绝对不矛盾。父母也是人,会生气,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完美,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孩子最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他们会原谅你,还可以帮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h3> 江伟老师感悟 <h3> 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感悟:《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是讲述父母与孩子亲密关系的情感引导的内容。</h3><h3> 我们一直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真真切切的表明了两者的关系和其关系的重要性!身为父母其实既是孩子的养育者,也曾是被养育者,当父母身为孩子的身份时,也需要得到上一代给予的情感引导,而作为父母时,更应该想法设法地去给予孩子情感的引导,因为这就是父母双重身份下的美好目标:希望孩子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本书就是从孩子的表现、日常亲子关系、特殊情境下的应对给予了我们读者专业的指引。</h3><h3> 情感引导到底是什么?情感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且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它的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其实说到这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明白到底是情绪表达还是表达情绪的区别和意义在哪里。为人父母也不是与神俱来就会教育孩子,因为本身就有其不完美性,像控制型和放任型两个类型的鲜明对比,当了解到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概念时,我就开始回想自己的父母到底属于哪一类,试想未来我作为父母又会是哪一类别呢?我想说其实每个作为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的生活环境一帆风顺,都有美好的未来,孩子也想着有一个完满的家庭,这就让我们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尺度,对于孩子的教育到底怎样地才是正确的?对于孩子,父母何时才是父母何时才是朋友?努力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见,分享权力的平等这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面对的。</h3><h3> 父母既然给予孩子来到世上的权力,也应该教育和引导孩子正常成长的义务。通过文中所学,我个人觉得:</h3><h3> 首先应该做到的是给予孩子应该有的规则意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范规矩的养成很重要,当然父母言出必行,模范示范很重要。</h3><h3> 其次是关注,孩子是敏感体,对事物环境都有着体验的过程,也对事物环境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绪,这时候就是父母需要去全心投入和陪伴。</h3><h3> 再次就是聆听孩子的声音,孩子会很多的“声音”出现,我们需要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眼中充满了孩子,用全然的眼神进行交流。</h3><h3> 然后是感同身受,和孩子共同感受世界,以孩子的角色了解、探索身边的事物。</h3><h3> 最后就是解决问题和困难,作为陪伴者去帮助和领导孩子,释放自己内心的恐惧、压力,感受,情感引导!</h3><h3> 父母天性是伟大的,如何成为伟大,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期盼你我成为平凡中伟大的智慧的父母。</h3> 最后 <h3>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说告诉我们孩子所要的不在于多么贵重的玩具、奢华的衣物,更需要的是父母能懂他,以及陪伴。让我们一起用心陪伴孩子、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