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星往事回忆——难忘的卫校学习生活

董其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无情,时光如梭,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难忘的往事,每个年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难忘的回忆。有这么一代人,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他们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的远去,这就是当年的工农兵学员,工农兵学员始于1970年,落幕于1977年高考恢复前。在这7年间,学生来自工人、农民、战士之中,通过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程序进入大、中院校学习,被称之为工农兵学员”,作为那个时代历史的缔造者和亲历者,有必要把那段不可缺少的历史记录下来。记录那段历史是社会的责任,回忆那段历史填补我们成长的经历。社会要遗忘我们,而我们却不能忘记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8年我初中毕业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属于回乡知青。1969年12月我参加三个月医学培训后,担任大队赤脚医生。1972年4月初,经过群众推荐、组织审批、学校审查程序后被唐山地区卫生学校录取,5月15日收到录取通知书,要求5月19日报到。母亲为我准备行李,大哥、大嫂请我吃饭。我骑自行车去长城公社办理户口迁移证、粮食关系、团组织关系证明,又去山海关火车站,用录取通知书花0.6元购买了半价学生票。5月18日夜间电闪雷鸣,下起了中雨,好雨知时节,这是一场及时雨,给干旱刚出苗不久的禾苗喝足了水。但我不免有些惆怅,若继续下雨会给我明天出行带来麻烦,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天气晴朗,艳阳高照,雨后空气清新怡人。俗话说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这是丰收年景的好兆头,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我感恩老天爷的眷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吃过早饭,我斜背军用挎包,双肩背起用行李带打成井字型的行李,手提提包及装着脸盆的网袋,与同村马富一起向火车站走去,1个小时到达火车站,9:10火车开动,我无心欣赏沿途风景,此时此刻的我,带着一种对唐山卫校生活的向往、好奇,急切心情让我感到今天火车开得太慢。上午10:30到达唐山卫校所在地——昌黎县,在火车站广场我找到唐山卫校接站处,马富也找到农校接站车,我俩分手告别。有20多人上了一辆陈旧的嘎斯卡车向卫校开去,时间不长就到了昌黎东关一座石头建起高高的校门口,我一眼就看见唐山地区卫生学校的牌子,汽车缓慢开进了学校,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卫校,从此与卫校结下40年学习、工作的不解之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唐山卫校建于1951年3月,河北省卫生学校唐山分校牌子挂在唐山市胜利路东端。1953年更名为唐山市医士学校;1958年升格为唐山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下马更名为河北省唐山市卫生学校;1969年因战备需要将学校迁至昌黎县,更名为唐山地区卫生学校。1972年开始恢复招生,我很幸运的成为唐山地区卫校第一批工农兵学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汽车开进校园,校园路两旁出现一片杨树林,高大挺直站得整整齐齐,真想不出比“哨兵”更贴切的比喻。树木成林,错落有致,在初夏中遮出一片清凉天地,只是杨树叶子喜欢吵闹张扬,一有风吹来,它们就哗啦啦地响起来,我老家称为“响杨或鬼拍杨”,俗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杨”。汽车一直开到行政楼前广场,已经有接待人员在办理报到手续。交录取通知书注册;交户口迁移证、粮食关系、团组织关系证明;领取饭票;看墙上用大红纸写的人名单,寻找自己所在的班级。我被分配到医士3班,从此72级医士3班伴随我一生填写履历表,医士3班是我学习生活的集体,就连现在微信的群名也是“医士3班同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再一次看名单时,突然发现三班召集人董其庆、李彩琴,我不知道召集人是怎么回事。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张申吾老校长,你怎能认识老校长呢!是这样的,张申吾校长去山海关招生,当时我在山海关人民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医院让我帮忙检查视力,老校长问我:“你是赤脚医生吧”!我说:“是的”。他说:“你应该争取去上卫校”,而且他把我的名字记到一个小本子上了。那时上学是推荐,学校和专业是没有选择余地,是按照分配指标来定。但没有想到幸运之神落到我头上,学校和专业都随我愿,我如愿以偿。在卫校见到老校长格外高兴,他告诉我要准备当召集人,我说什么是召集人呀!老校长说:“就是临时班长”,这可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我说我不行,他说我看过你的档案了,你在大队当过团总支副书记,你能行!我还要准备分辩什么,有人找老校长说事,我只好离开。让我当召集人有点郁闷,但我仍处于上卫校兴奋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领着我向3班男生宿舍走去,宿舍位于操场主席台东侧50米远2间的平房的大宿舍,靠墙北侧一溜竖着放14张床铺,南面横着放3张床。门口放着2张学生桌,地方很窄,我找来几块砖头,将几块木板放在砖头上面,然后将提包放在上面。为了减少物品堆放,我将衣服放进枕套里,当枕头用。和我同时报到的还有迁安蔡景云同学,蔡景云是我在卫校第一个相识的同学,我们同在2组,他心地善良、为人朴实厚道,很快我们就成了好朋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月19号下午我和蔡景云一起游览校园,校园大概有150多亩。这可不是一般的校园,校园到处是知名的花草树木,百年的银杏、枫树、洋槐枝繁叶茂,还有丁香花、木槿花、迎春花、连翘花等,核桃树、苹果树,梨树、葡萄树布满校园。走进西跨院的月亮门,便有一阵幽香扑鼻而来,这是藤萝架下盛开着的藤萝花的味道。藤萝架上翠绿的树叶与妖艳的紫藤萝花交相辉映,十分美丽,仿佛走进了公园。校园建筑独特,屋顶不是方的,而是园的或尖的,优雅别致,厚重典雅的楼馆分布有序,掩映在绿树丛花之中,庭院深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东北角的水塔下,还有一个果园、菜园。有位师傅正在浇地,我们和他攀谈起来,师傅名叫王福生,他说这个学校原是昌黎汇文中学,1910年建校,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成美学馆,1922年更名为汇文中学。1942年,汇文中学与昌黎县立中学合并为昌黎中学。1952年12月,省政府接管汇文中学,改名为河北昌黎中学(简称省中)。1955年,改称河北昌黎中学,为当时河北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原来如此,怪不得校园如此漂亮呀!没有想到昌黎这个小县城里还有一所美国用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教会学校,使我感到有点意外,之所以取汇文二字,有融汇中西文化精华之意。我们入学时汇文湖、槛虹桥、贵贞楼、女生宿舍楼等建筑基本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的建筑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月20号继续报到,我和蔡景云一起去迎接3班新生,帮助他们办理入学手续,为他们扛行李、拿包,寻找宿舍,忙的满头大汗。我帮女生扛行李来到女生宿舍,发现女生宿舍是个两层半月形的小楼,4个人住一间,8个人住一个门。即干净又漂亮,可比男生宿舍好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72级共计招生239人,其中正式生200人,代培生39人,72级分医士一~四班。其中代培生有昌黎4672部队卫生科10名解放军学员,领队是护士长支耕田,六名男兵,4名女兵;秦皇岛核工业七五七矿10名学员;还有唐山钢厂医院、柏各庄农场等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班班主任-李 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班班主任-魏凤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班班主任-靳凤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班班主任-李学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工农兵学员的到来,给唐山卫生学校带来了朝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俗话说:“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没有学生的校园是缺少灵魂的,是没有活力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两天报到正式学员基本到齐,有些代培学员是在25号以后逐渐报到的。从21号开始进行3天入学教育。各班排着队伍,每人提着把椅子进入大礼堂(饭厅),听校领导(马瑞峰、任荣福、崔佑中)讲有关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当时文革还没有结束,文革的流毒也没有肃清,政治气候强调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所以学校领导、老师们还是心有余悸,各种规章制度也只是宣布一下,并没有严格处罚措施。会后回班分组讨论,同学们发言热烈,纷纷表示上学来之不易,大家都是百里挑一,层层推荐、层层选拔才得以上学,机会难得,要十分珍惜。发言后同学都写下决心书,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医疗技术,将来为患者服务。工农兵学员都是经过文革的学生,按说在他们身上会有着造反派的脾气,然而我发现没有,真的没有。大家都感觉到是文革耽误了青春年华,耽误了学业。造反无理,读书有用,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拯救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nbsp;在入学教育期间,学生进行查体,卫校就是所医院,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各个学科的医生都有,不用去医院。查体结束后,到教务处领取教材,那时还没有统一正规的教材,教材五花八门,大多是简易教材。据说这还是张凤瑞、秦鸿仁等老师跑遍河北省及全国找寻来的。有的是老师们自编的油印讲义,教务处张瑞华老师一人负责,全校239学生的教材蜡纸的刻写(当时没有电脑,更没有打印机)。张老师刻蜡纸技术高超,又快又准确,一张蜡纸印300~500张没有问题。教务处忙不过来,学生们利用下午课后或星期日帮助油印,装订。老师们一边教课,一边编写教材,还真有点当年的抗大精神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每天早上6:00出早操,围着操场跑步,到6:20下早操,7:00吃早饭。开始时由我来喊队,但我喊不到点上,口号与同学们步伐不能同步。喊了几天后,我就让同宿舍李福成同学带队,李福成口令简洁、短促清晰、正确有力,后来当了体育课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一想我连喊队都喊不好,再者我也不是个党员,就找刘学善老师提出不当召集人,刘老师不同意,说让你当召集人是老校长的意见,后来我就去找老校长,跟他说我不是党员,班里有很多党员,我当召集人不合适,会给今后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老校长一开始不同意,我找了2次,终于把老校长说动,我又去找刘老师,他非要给安排我一个班干部角色,我实在不想干,没办法,我就说非要安排的话,就当小组长吧!这样我就当了二组组长,曹丽华当副组长,其实还是不合适,因为曹丽华同学是党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安排学生干部主要是由年级段庆田、刘学善二位老师决定,二位老师都是部队转业下来的工农干部,文化不高,但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安排干部主要看政治面貌,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主要由学生党员来担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班班长</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陶慧文</b><b style="font-size: 20px;">、团支书</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赵成清</b><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班班长</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晓清</b><b style="font-size: 20px;">、团支书</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周桂荣</b><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班班长</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彩琴</b><b style="font-size: 20px;">、团支书</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栾凝香</b><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班班长</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赵胜仁</b><b style="font-size: 20px;">、团支书</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王玉梅</b><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以上除三班栾凝香不是党员外,其他人均是。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无可非议。事实也证明学生党员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些学生干部在毕业后工作中表现出色,都做出显著成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班有八名党员(红色),全部被安排为班团干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聂俊兰</b><b style="font-size: 20px;">-学校党总支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班委会成员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彩琴</b><b style="font-size: 20px;">-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陈瑞武</b><b style="font-size: 20px;">-副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杨秀英</b><b style="font-size: 20px;">-文体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邢赛玲-生活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振东-学习委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张文英</b><b style="font-size:20px;">-学校团委会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团支部成员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栾凝香-团支部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顾彩芝</b><b style="font-size:20px;">-团支部副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石国芬-团支部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淑贤-团支部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 平-团支部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组组长-</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张文英</b><b style="font-size:20px;">;副组长-李丽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组组长-董其庆;副组长-</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曹丽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组组长-李印平;副组长-李 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组组长-</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高云霞</b><b style="font-size:20px;">;副组长-吴永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组成员(15人)张文英、李丽青</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田静民、刘玉茹、李素云、裴桂芹</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静秀云、刘文清、邢赛玲、员 华</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陈瑞武、王宝同、张士谦、马国太</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李国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组成员(15人)董其庆、曹丽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栾凝香、杨秀英、王凤鹅、张淑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秀荣、寇素兰、肖淑芝、马 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雷兆华、张秀荣、蔡景云、孙洪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吴义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组成员(15人)李印平、李 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瑞华、聂俊兰、顾彩芝、曹淑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范雪静、王立津、张淑云、王慧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秀英、黄万娟、李福成、高庆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 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组成员(14人)高云霞、吴永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克琳、吴瑞华、虞静珠、李彩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石国芬、武连荣、王秀英、杨凤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永进、王树国、王振东、杨志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组王秀英来自山海关的,四组王秀英来自卢龙的,为了区别两个王秀英,同学们将卢龙的王秀英为小王秀英,山海关的王秀英为大王秀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班共计59人,男生17人,女生42人。正式生49人,代培生10人(人名单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672部队卫生科:陈瑞武、吴永红、李娜3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核工业七五七矿:高庆绵、杨凤芝、马平3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钢医院:王立津1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柏各庄农场:孙洪平1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秦皇岛市医院:武连荣1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清河盐场:李国文1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班有三位部队代培学员,他们来自昌黎4672部队卫生科。红领章、红帽徽、绿的确良军衣格外靓丽、精神。陈瑞武同学是典型、标准、威武军人形象,吴永红同学长的小巧玲珑,长着两个美丽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李娜同学个子较高又不失女人温柔文雅形象。在那个年代,当兵是无上光荣的,女兵,更让人景仰。在军中,她们是一群美丽的天使,是圣洁的女神,如今来到卫校是一朵朵绚丽的鲜花,绽放在校园里。他们与正式学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他们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学校,带到了3班各项工作中。特别是陈瑞武同学承担副班长职务,以身作则,对工作认真负责,敢于大胆管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代培学员在上学期间享受国家给予“带薪学习”的优厚待遇。在穿戴上明显要比正式学员要好,李国文、陈瑞武带着手表,正式学员中只有杨秀英有手表,手表那时可金贵了。1973年5月父亲花120元给我买了一块东风19钻手表,有了手表我可高兴了,去医院数脉搏再也不用拿着马蹄表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国家对正式学员提供基本生活费,即每月16元,其中12元以“饭票”形式发给个人,4元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那时学生要购买笔墨、笔记本、信封、信纸、邮票、牙膏、肥皂及手纸等物品,正式学员并享受医务室免费吃药待遇。从而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那时国家并不富裕,但对工农兵学员能够做到“四个免”,即免费上学、免费医疗、免费住宿、免费吃饭。而现在国家强大富裕了,却什么都不免了,每年还要交一大笔学费、住宿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按规定学生每个月只有29斤粮食定量指标,如不够自己用粮票和钱购买饭票,一般男生每个月要加5~10斤粮票,80%是粗粮,主要是玉米面、小米、高粱米;20%细粮,主要是白面和少量的大米。那时学生大食堂管理员是张殿清老师,老师小食堂管理员是刘介臣老师,在那个物质紧缺的年代,两位老师每天奔碌于粮店和副食店,采购各种副食食品,调剂老师、学生们的生活,实属不易。张老师用粗粮指标搞来挂面头,做成挂面汤,可比面粥好喝,大家可喜欢吃了,去晚没有了就要喝面粥,那时很少能喝到大米粥。有时一个月能吃一顿大米肉干饭,没有多少肉,实质就是用肉汤和大米煮成的米饭。那时每人每月半斤油、半斤肉。4672部队卫生科10名学员,同我们一起在学生大食堂吃饭,学校饭菜缺油少肉。开始时吴永红、李娜、陈翔、冯卓英4个女兵打2份饭菜,过了一段时间4个人打3份饭菜,再后来每人打一份饭菜,有时还要加小票。馋了就利用星期日回部队改善一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我们吃的是份饭,食堂做什么吃什么,没有选择。早饭是面粥、饽饽加咸菜;中午饽饽、高粱米饭、馒头,有时可吃到蒸饼,一份大锅炒菜;晚上小米粥或面粥、饽饽加咸菜。卫校做玉米面饽饽很有特色,不是有眼的窝头,而是用铁模子扣出来的1两或2两1个的园形饽饽,1两1个的就像月饼,学生们戏称为“大月饼”。我来自农村,三年困难时期“瓜菜带”把胃撑大,比较能吃。早上3两,中午6两,晚上4两,这样一天就是1.3斤,所以每个月要加10斤粮票。但总感觉还是没有吃饱,到底一次能吃多少,我也没有数。有一次孙洪平和我打赌,看谁吃的多,赢者白吃,输者提供玉米饽饽,最后我吃了10(1两1个)个,比孙红平多吃一个而获胜,不过撑的够呛,连晚饭都没有再吃。那时年少轻狂,争强好胜,没事穷开心找乐而已。我有个山海关老乡韩有智(1班)膀大腰圆,比较能吃,他吃饭的饭碗特别大,可以盛3两面粥,都称他为大花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2组经常去食堂帮厨,收拾蔬菜,帮助卖饭等。有时我们去菜园帮助王师傅拔草,收拾庄稼。帮助锅炉房王怀兴师傅推煤等,那时学生主动学雷锋做好事成为日常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免费看病,说起免费看病,就想起当年的校医室。校医室有赵惠兰和秦桂芬二位老师,她们对学生热情,关怀备至,学生生病她们积极给予治疗;需要休息的开假条;需要吃病号饭的开病号饭条。食堂师傅(要井田、董义林、石来河、白师傅、姜师傅等)见条后给做碗荷包蛋挂面汤。不管什么病人,病号饭都是一样的,那时我也很想吃病号饭,但身体好,即使发个烧也达不到39°C以上,达不到标准是开不来病号饭条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月24日开始上课,当时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人体解剖、病原微生物、政治,体育,每节课45分钟,90分钟一门课。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晚上7:00上晚自习到8:45。一开始学化学时遇到了麻烦,化学元素符号不认识,因为我上中学时学的是俄语,而且还没有学过化学,也有些同学学过忘记了,也有的干脆什么外语都没有学过,英文26个字母不认识。没有办法李玉华老师先给大家补习英文26个字母、拉丁文字母、还有希腊字母。同是一个字母就有英语、拉丁语、汉语拼音三种不同的读法。简直乱了套,三种字母读音混在一起,分辨不清。没有办法李老师就让大家先学记英语吧,其他暂时不记。用到那里就记到那里,这就是当时工农兵学员的文化特点,年龄差异较大,最大1948年(张士谦、栾凝香、高庆绵、李印平等)生人,最小的1956年(马平)生人,文化水平不同,老高一~老初一,甚至还有小学毕业的。年龄差异、文化水平的差异混杂在一起,真是难为老师们了。其他课还好,解剖,微生物、政治基本都是零起点开始,但是学医有三难,难学、难懂、难记!尤其是难记,没有别的好办法,死记硬背就可“背多分”,在理解中背,在背中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学习任务艰巨而繁重。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尤其是老高一的栾凝香、张士谦、马国太、张平等同学发挥学过化学的优势,课后给同学讲解电子轨道、化和价、化和物等有关知识,他们找来初中学化学时顺口溜让同学背,收到很好得效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四六硫全都齐,铜汞二价最常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学校老师们都很感慨地说:工农兵学员素质高、自律好,品学兼优,学习热情高涨,刻苦用功,吃苦耐劳,身上没有娇气二字。老师们讲课也非常有创新,在教学方法上也动足了脑筋,采取适应工农兵学员的教学方法,绝大部份老师晚上还要到教室来辅导答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5月29日上午第四节课下课铃响,我们走出教室,发现学校东南方向升起100米多高,棕黄色的浓烟,笼罩了大片天空。我们意识到这是失火了,位置大概在昌黎火车站南边。吃完午饭后,天空仍然被烟雾笼罩着。下午有消息传来,北京军区4774部队化工厂在粉碎硝酸铵结块过程中,机眼被硝酸铵块堵塞,一工人用烧红铁钩去烫硝酸铵块时引起硝酸铵着火。而旁边仓库里有100多吨硝酸铵,大量硝酸铵遇火会引起巨大的爆炸,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火情就是命令,当时约有2500余名解放军战士和当地居民参加了救火和搬运硝酸铵。紧急调动周边各县的消防力量来支援,最后将明火熄灭,由于灭火及时,措施得力,一场不可避免的巨大火灾,终于被扑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由于硝酸铵燃烧后产生的五氧化二氮气体有剧毒,吸入后使人发生中毒,中毒人数多达2150人,门诊治疗1244人,856人住在地区医院、县医院、4672部队卫生科和附近2个疗养院五个医疗单位。医院告急!医护人员告急!医疗器械药品告急!5.29抢救指挥部紧急调用北京、天津、唐山、河北、吉化等地60多个单位的7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抢救工作。5月30日下午,北京军区两架直升飞机飞临昌黎上空,飞机围着县城绕了几圈后降落在昌黎二中的操场上,操场上还点燃几堆火为飞机指示坐标。昌黎城关十几岁的孩子们首次近距离地看到真飞机,这是北京军区领导请来的抢救的专家的飞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29抢救指挥部还调用唐山卫校刚入学10天的学生去护理伤员,学校接到命令后,立即停课,器材科的田金老师立即向各班分发白大衣、帽子。学生们、老师们穿上白大衣奔赴各个医院。刚入学5天的4672部队卫生科10名学员,被紧急招回抢救伤员。同学们都以满腔热情投入到5.29抢救工作中来,2个同学一个病房,照顾6个病人,四个人轮换上下夜班,打扫病房卫生,搀扶病人上厕所、打水送饭、喂药,量体温、数心率,而且昼夜不停的捏皮球,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脱离生命危险。病人救过来了,当时大家十分兴奋,互相转告,忘记了一天的疲劳。记的当时大家手都揑麻木了。当过赤脚医生的同学帮助护士静脉推注美兰、维生素C、量血压、观察病人,记录病情。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各种医疗技术,经过10天左右的抢救,大部分病人脱离危险痊愈出院,但不幸的是有四位解放军战士不幸牺牲,他们是一七八团姜云德、李登锁,还有炮五师两名战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在地区医院大礼堂为参加5.29抢救的全体医务人员讲授硝酸铵中毒机制及其解救。硝酸铵燃烧后产生五氧化二氮气体(N2O5)吸入肺泡内遇水生成硝酸和亚硝酸,亚硝酸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蛋白,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使用大剂量美兰或维生素C静脉注射可以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而解救。我听后受益匪浅,永生难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抢救基本结束时,北京军区在昌黎饭店举行答谢宴会,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两件事,一件事是我吃到了菜花炒肉;我老家是菜区,种植各种蔬菜,但没有种过菜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菜花,每当病理老师讲到菜花状肿瘤时,我就会想起5.29抢救结束时吃菜花的情景。第二件事我发现杨秀英(天津人)同学会餐时拿着白酒杯频频与同学们碰杯喝酒,感到杨秀英同学阅历丰富,见多识广,酒量惊人,此人大胆泼辣、爽快能干,是个女中豪杰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很快就到了夏收季节,6月21日学校组织我们下乡抢收小麦,同学们都是下乡或回乡知青,都经过农村锻炼,吃苦耐劳,不怕苦累,挥刀割麦子又快又好。年龄小的马平、吴永红、李娜等也干的热火朝天,受到生产队长及社员们的表扬,说这不是一般的学生,是啊,确实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绝大部分同学在农村锻炼已经2年以上。中午生产队给我们准备了馒头和豆角猪肉炖粉条,馒头随便吃,我们高兴坏了,放开肚子吃,吃的饱饱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教我们解剖的是周炳麟老师,周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而且绘画本领高超,他用粉笔灵巧地在黑板上画着,三笔五笔就是个器官,而且画的还真的挺像,边画边讲,一节课画完一幅图也就讲完了一个器官,图文并茂,语言丰富多彩。我们经常为周老师精彩的教学鼓掌叫好。解剖不难学、但难记,周老师给找来顺口溜,让大家背诵,背熟了就记住了。例如12对脑神经顺口溜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顺口溜押韵顺口,好学易记难忘记。但解剖的神经传导路难学难懂难记,直到目前我也没有记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讲完骨骼后到解剖实验室上实习课,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见到真人的骨骼,不免有点害怕,看到骨头就与死人联系起来。我们学习一开始是骨头,然后有皮有肉的骨头,再往下就是全尸了,逐步适应,恐惧感慢慢的就消失了。下课后解剖课代表王树国将一大木箱骨骼拿到教室,供大家学习使用,平时让人感到恶心、恐惧的骷髅骨还抢不到手呢!吴永红同学下晚自习后,怀抱一颗头颅骨拿到宿舍放到床上,吓的同宿舍顾彩芝同学一夜无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认识骨头是比较轻松的,毕竟不是尸体。学肌肉组织走进尸体实验室,实验室里各种大小玻璃缸内浸泡着各种人体的器官,女同学既害怕又好奇,开始上课时畏缩着躲在男同学身后不敢看。实验台上摆着一具黑乎乎的尸体。50多名学生身穿白大衣,围着尸体观看,眼泪和鼻涕都流了下来,不断用手帕去擦,哈哈!这可不是默哀哭尸体吧!是尸体散发出浓浓的福尔马林的味道,这种味道,不仅冲鼻子还辣眼睛,令人不敢靠近。老师从背部肌肉讲起,拿起一块肌肉问大家外形像什么,有同学说像牛肉,真的!那肌肉组织跟牛肉一模一样,同学们笑了,老师也笑了。这块肌肉位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块,呈三角形,2个三角形对合在一起呈方形,叫做斜方肌。人体全身的肌肉非常多,大约有639块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节课下课铃响,我们向食堂走去,谁也没有想到中午竟然是土豆炖牛肉,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看到牛肉就想起刚才解剖课上人的肌肉,条件反射使人感到恶心,部分女同学都不敢吃肉了,寇素兰同学就把牛肉送给了我,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很长时间都没有吃到牛肉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学习心脏时我们用猪心或牛心解剖,观看心脏两房、两室、二、三尖瓣膜、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乳头状肌等,那时感觉解剖实验太重要了,“百闻不如一见,耳闻不如目睹”,不看不知道,一看全明白了。实习后的心脏被老师拿回去葱爆猪心或辣椒炒猪心去了。毕竟那时猪肉凭票供应,而且供应量太少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男生,上解剖课是很兴奋的。男生有胆量,不害怕尸体。学解剖是可以锻炼一个人胆量的,看死人、摸死人,不怕死人,这一点,对天生胆小女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接触和处理死人的事,经常要发生。在一些基层医院,如果碰上病人死亡,当班医生或护士要把病人尸体送往太平间,因为尸体是不允许在病房中长久停放的,即便半夜,也不能例外。世上的事,常常奇怪,活人和死人,有时就是有或没有一口气的差别,可是,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却是那样的不同。人活着,大家彼此,互相不怕,人一死,似乎成了怪人,即刻对其产生恐惧心理,而学医的人是不能有这种心理状态的。经过几次实习后,女同学恐惧感逐渐减弱或消失。解剖学是基础,不管内外妇儿眼耳鼻喉都离不开解剖,那时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到实验室去看尸体来解决。</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迁安县公安局两位法医和我们一起学习,解剖课结束时,要进行骨骼、肌肉辨认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考前大家紧张复习着,死记硬背,两人一组,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强化记忆。那时学校经常停电,我们就在自制的煤油灯下看书,下晚自习时两侧鼻孔都是黑的,那时也不懂得PM2.5什么的。考试结束,有几个女同学居然考100分,男生羡慕不已。学解剖挥不去的不仅是那福尔马林的气味,还有那些青春的记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1972年7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天下着小雨,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在上晚自习,突然教室门开了,走进一个拄着拐杖身穿雨衣的人,大家抬头一看是李玉华老师,大家都惊呆了,化学课代表王立津同学立即走上前说“李老师下雨天你怎么还过来了”,李老师说:“我过来看看今天讲的化学,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王立津同学找来椅子让李老师坐下来,有问题的同学纷纷过来询问,王立津同学是我们班化学课课代表,工作积极主动,每次上课前都去办公室接李老师。</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看到李老师在给同学们答疑,我和张平被李老师这种身残志坚行为所感动。我对张平小声说,写篇稿子表扬一下李老师,张平是老高一文化,文字表达能力强,拿起笔来,没用30分钟就将稿件写好,下晚自习时交给了3班广播员杨秀英同学。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就听到:下面播送三班张平、董其庆同学的来稿。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下着小雨,突然三班教室门开了,李玉华老师身披雨衣,拄着拐杖来到三班教室,李老师顶风冒雨来给同学们辅导,教室沸腾了,同学们都被李老师这种关心学生行为深深感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老师是红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李老师是春蚕,吐尽自己最后一根丝线……感谢您李玉华老师,您是我们的好老师。3班同学们听到广播后纷纷向我和张平伸出大拇指,说你们俩行动好快呀!我们也正想写呢!那时同学们写稿积极性都很高,寻找素材积极投稿。机遇可遇不可求。当机遇到来时,要果断地抓住机遇;如果犹豫不决,当机会失去时便懊悔莫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7月24日开始放暑假,假期4周。学校要求在假期中要参加生产队劳动3天,返校时要交证明信。在那个时代流行的一句话:“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说的是有的学生上了学后,读书见了世面,思想感情及穿戴发生了变化。但是说不认爹和娘,我完全不同意,都是农村出来的,再变化也能不认自己的爹娘啊!我还是挺认真的,在假期中确实参加三天的劳动,而且到合作医疗站看望了原来的同事们和大家一起座谈一些病例。8月20日返校,21日开始上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不太喜欢《病原微生物学》这门课,不是老师讲的不好,而是认为微生物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生物,没有那么厉害吧!我特别信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俗语,加之《病原微生物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理解,所以大多数同学对此门课程缺乏一定的热情度。但发生食物中毒后,使我对学习《病原微生物学》发生180度大转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72年9月7日中午,学生食堂吃油炸海杂鱼,吃前蔡景云闻了闻,说别有味呀,我说了一句:“没事呀!臭鱼烂虾,送饭冤家”。炸鱼味道还是很不错的,挺好吃的!我高兴把鱼全部吃完,晚饭喝面粥,玉米面饽饽加咸菜。上晚自习时,发现有些同学老是出出进进教室,说是拉肚子了。下晚自习时,我看见学校医务室灯火通明,里面有很多同学,都是恶心、呕吐、拉肚子,医务室老师给氯霉素或合霉素治疗。回到宿舍后,王宝桐、杨志山等同学出现上吐下泻现象,张士谦同学嘀咕着说,这不是普通胃肠炎,像食物中毒!是啊!前几天李学思老师刚讲过沙门氏菌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一种,感染之后可以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发热等症状,潜伏期是8~14小时,感染源肯定是中午吃的海杂鱼,被沙门氏菌感染的食物,表面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也没有气味的改变。还有潜伏期也对,肯定是食物中毒。副班长陈瑞武同学立即向班主任靳凤龄老师做了汇报,靳老师大步流星奔向医务室,医务室秦桂芬老师也说学生们发生了食物中毒。靳老师立即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很多老师纷纷赶到医务室来帮助处置,有的老师去地区医院联系床位,年级老师刘学善、段庆田组织学生,将患病同学送往地区医院治疗。接连不断有学生发病,我送了2趟中毒的同学之后,在返回学校的路上发病,刚才还好好的,一会儿就不行了,严重的上吐下泻,拉过3次之后,仍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头晕,俗话说“好汉搁不住三泡稀”。我被马国太、王振东同学掉头送回了医院,立即输液纠正脱水,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病来如山倒,这句话真的不是吹的!全校有200多名学生在一夜之间倒下,只有30来人幸免。3班只有顾彩芝、聂俊兰、肖淑芝、马国太、邢赛玲等几个同学没有发病,分析其原因:肖淑芝从小不爱吃鱼,中午她吃了很少的鱼肉;顾彩芝在服用氯霉素期间;邢赛玲与王立津同吃一份鱼,邢赛玲没事,而王立津中毒了,聂俊兰、马国太将鱼全部吃下去了,却没有发病,看来这与人的免疫力强弱及易感性高低相关。大部分同学经过2-3天治疗后基本恢复,中毒症状消失,可以进食了。但有个别同学经5~6天后治疗后才逐渐恢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食物中毒对我教育很大,不干不净吃了要命!注重食品卫生是头等大事。作为未来医生,也有患病的时候,不生病不知道生病的痛苦,亲身体会到生病的痛苦与无奈,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当医生应该“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另外我开始重视病原微生物学的学习了,上课认真听讲,课下看《病原微生物学》时间也多了起来,一丝不苟做微生物实验,可以说食物中毒教育了我。后来白巨和老师给我们讲了免疫学内容,明白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收获多多。微生物有个老实验员张富老师兢兢业业,每天为同学们准备实验用品。有的老师说:“张富不富”,在那个年代老师们工资待遇都不高,加之孩子多,所以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张富老师却总是那么阳光灿烂,一副开心的样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化学、解剖、微生物课结束后,生理、病理、药理先后开课,这三门课都是讲道理的课,同学们都十分重视。生理学是接触较早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学好生理学,对学习其它医学课程有很大帮助。当时我觉得心脏、呼吸、消化、泌尿生理比较好学,觉得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动作电位比较难学,尤其是神经生理较为复杂。生化课糖代谢中的三羧酸循环太复杂了,听不懂,记不住。后来经过青年教师提高班和在河北职工医学院学习后,终于搞明白了。教生理的索逸鹏和教生化的谢诗占老师都是学术造诣很高的老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有一次索老师来教室辅导,我就向索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屁是如何形成的”?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尤其是遭到裴桂芹同学的责难,你怎么什么都问呀!索老师没有笑,坐了下来极其认真的给我写了三条,一是吃进的空气,二是吃进食物的分解,三是肠道细菌分解的代谢。</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放屁,听起来不雅,但它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理现象。有句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有一天上晚自习,大家都在看书,班里静悄悄的,我有屁要放,但没有控制好,突然放一个响屁,安静的教室被一个屁炸翻了,大家都在找放屁人,我若无其事地向周围看看,若无其事的也在寻找放屁人,我还说了一句:“这是谁呀”!放屁是君子,笑屁是小人,最后大家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放的。有屁就放,这不是一句骂人的话,而是真的不要憋屁,憋屁对身体有害!影响毒素的排出。憋屁是美容的大敌,打嗝其实就是“迷路”的屁从上面出来了。此事已经过去48年,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着这奇闻逸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喜欢上病理课,特别是病理实验课,病理标本也是用福尔马林浸泡的,但它是密封的,近距离观看也没有福尔马林的味道,病理标本都是典型的,血栓、梗死灶,菜花状肿瘤都非常形象。病理家兔空气栓塞实验,让我记忆深刻,终身难忘。病理实验室里有很多畸形的胎儿,每次过来都要看看。而且病理学知识逻辑性强,可以用箭头把发生的病理现象串联起来,张士谦同学病理学的较好,他用箭头总结出左心力衰竭与右心力衰竭的相互作用关系图,总结的特好,同学们互相传抄着。</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药理学很重要,它是基础课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内外妇儿眼耳鼻喉,打针输液,灌肠导尿都离不开药,但药理知识繁杂散,药理有三多,作用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而且药与药之间很容易混肴,不好记。传出神经药涉及到受体理论,不易理解,难学。大家喜欢上药理实验课,女同学特别喜欢可爱的小白鼠,但不敢用手去抓,抓的方法不对就会被小白鼠反咬一口。咬了要不要打狂犬疫苗,孟老师告诉大家,实验用的小白鼠一般来说携带狂犬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小白鼠是在隔离外界的条件下饲养的,被咬了用肥皂水清洗,然后用酒精消下毒就可以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病理李荫棠和药理孟庆祥二位老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尤其是病理李荫棠、苏经题老师看病理片子诊断技术高超,准确率高,在唐山地区都是知名的病理专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9月22日是阴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学校给每个学生发2块月饼。学校果园的葡萄、苹果、鸭梨大丰收,每个班用脸盆去领水果,端到班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及各种水果。72级学生组织纪律严明,满校园的水果就没有一人去偷摘,听说到了73级就不行了,最后都被同学们摘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生理课结束之后,中医、内科学总论、外科学总论相继开课。教我们中医课是张德芝老师,张老师个头不高,不过一看就是个中医世家的气质。我是中医课代表,和张老师接触较多,有很多病人找张老师摸脉开药方,张老师每次望闻问切之后说好的!我给你开个“小药方”吃吃看,久而久之,老师们习惯称张老师为“小药方”绰号。张老师讲中医理论非常熟练,汤头歌脱口而出,讲中药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学生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过去学过点中医,所以我经常被张老师提问,张老师有次误叫“董存瑞”你来回答。弄的同学大笑不止。每次上课前我都去取教具,我发现中药标本都是非常陈旧的。我小时候经常采药,认识很多中草药,而且当赤脚医生时也制作过中草药标本,就萌生了为中医教研室制作一套中草药标本的想法,我和曹丽华,栾凝香、张淑贤等班团干部商量好,又取得大家支持后,我们二组同学在1973年5月利用星期日上昌黎五峰山采药,我教大家如何识别、挖取中草药,回来之后再经过修剪,然后用毛头纸覆盖压平,经过一周多的干燥后,用针线将中草药标本固定在硬纸板上,就这样制作200多张常用中草药标本,赠送给中医教研室,受到中医教研室和教务处的表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内科学是多位老师讲授的,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张阁前老师讲的,张老师那时年轻有为,讲课有板有眼,不紧不慢,思维敏捷,教学效果极佳,受到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马瑞峰老师当时是革委会副主任,也给我们讲了一部分诊断学基础,教学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虽然经过文革,几年没有招生,但老师们授课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并没有荒废和停滞不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外科学是由乐亭县医院外科调来的崔老师教的,干外科和教书是两个概念,可能你手术做很漂亮,但你不一定能教好书。崔老师临床经验丰富,但教课时不看学生,也不往黑板写字,而是在讲桌上写写画画。后来外科就改由姚硕玲、魏凤岐等老师上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学生们对外科实验教学评价最高,最接近临床,从洗手、消毒、戴手套、穿手术衣开始,用乙醚给羊或狗麻醉,然后练习切开、止血、缝合等基本手术操作技能。那时杨万隆、崔德茂、姚硕玲、刘振铮、尚振昆、魏凤岐等老师都来帮助学生做实验,每个老师负责3个小组,指导学生做手术。有的女同学胆小,不敢进行操作,在老师指导下也大胆拿起手术刀,没有想到最胆小同学,毕业后做了外科手术大夫。做完实验后的羊交给学生食堂炖羊肉,免费让同学们吃,但因有乙醚味,学生们都不愿意吃,后来手术后让羊活7~8小时,待乙醚排泄后再吃就没有味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体育刘连奎老师早早就脱了顶。每天早上5:00准时起床,进行多项体育锻炼后,打一套太极拳结束。体育课教我们篮球、排球、足球基本姿势要领。刘老师积极寻找发现各班体育特长生,组织校运动队,参加在昌黎一中举行的昌黎中专学校运动会。平时组织班级排球、篮球及拔河对抗赛,活跃学生课外生活。我记得一班的张志中,二班的张国华等特别活跃,各种球玩的好。1972年10月底,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运动会开的很热闹,也很成功。3班杨秀英同学手拿话筒站在广播室的窗台上,为3班陈瑞华同学高喊加油。这次校运动会创造和打破学校保持很多年的历史记录,刘老师感到很惊讶!他感慨说:“工农兵学员,身体素质好,体力是最棒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还参加了学军活动,由解放军教官教我们拆卸并组装半自动步枪,并进行了实地打靶,在昌黎部队北山靶场每人2发子弹,马国太打完以后,我开始打,两发子弹打了17环,成绩还算优秀,个别同学脱了靶,这是我第一次真枪实弹打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说到动物实验不能不说到动物饲养员张利善师傅,他貌不惊人,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无私无畏、默默奉献的精神与实践。卫校所有实验动物均来自动物房,动物房里饲养着家兔、狗、小白鼠、荷兰猪及蟾蜍等,张师傅每天要给打扫卫生、消毒、喂水、喂饲料。不怕脏不怕累,每天不辞辛苦饲养动物,保证各个学科的实验的开出。谢谢你张师傅,辛苦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1973年4月初,我们3班去地区医院进行为期3周的临床见习。我们穿上白大衣,戴上白帽子,脖子上挂着听诊器,白大衣兜里装着小笔记本和笔,在内科进行望、触、叩、听的基本练习。每天由带教老师领着我们,找典型的病例,听心脏二尖瓣狭窄隆隆样杂音和闭锁不全的吹风样杂音;肺部干湿啰音;检查肝、脾;特别肝脾肿大的病人。那时病人特别合作,尤其是农村老乡,几乎没有拒绝的,他们认为来了这么大夫是对他们的关心。内科带教老师有张阁前,张凤瑞、翟莲香等,外科带教老师有刘振铮、秦峰、姚硕领等老师。老师们领着我们看术前检查、术前准备、进手术室观看做各种手术,老师们都是技术高超的医生,医疗技术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医生,受到医院各科科主任和医生的认可。同时又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不厌其烦带领我们,穿梭在病房里,寻找各种典型病人进行见习教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经常2~3人一个组,去病房主动和病人交流,询问发病情况,治疗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感觉收获巨大,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耳闻不如目睹,眼见为实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每天7:20我们准时到医院,打扫卫生,擦楼道、病房,给病人打水、打饭,帮助护士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收、发体温表,拿着护士站的马蹄表去数心率、测量血压、往病历上粘贴化验单等,没事了,就在一起讨论病例,抄写典型病历,针对性看书学习,三周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念念不舍的回到学校,继续进行理论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4班进入临床见习前,医士4班邀请我到班里,讲见习的体会及注意事项,教务处官廷宴主任到会,会后给同学做了“业精于勤”的讲演,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3班图书管理员,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图书馆整理图书和给同学们查找图书。图书馆馆长是张乐天老师,老师们都说:“乐天不乐”!张老师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家中还有因药物过敏引起瘫痪的爱人,家庭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而导致张老师精神不爽。挫折和磨难,可以给人造成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变得坚强起来。沉默寡言并不一定表示你不快乐的,有时候,它意味着你足够坚强去面对困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靳凤龄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是我们政治课教师,他是文革前毕业大学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很深,授课艺术高超、引人入胜 、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逻辑性强。尤其是他精准的掌握学生学习心理,你不明白的问题他重复讲解,你不会写的字他及时写在黑板上。你想问的问题他以自问自答方式给你讲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靳老师作为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干部,大胆使用,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核心骨干带头作用,关键时刻及时给予关心指导。工农兵学员自律性强,很少发生什么违纪情况。靳老师还是学校的团委书记,主抓全校的学生工作。那时各种政治活动较多,那时盛行“政治可以冲击一切”。例如1972年开展“批林整风”运动;1973年批判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白卷英雄”张铁生事件,引发对文化考查的批判;1974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既要按照上级精神开展政治活动,还要保证学生们的业务学习时间。他从不让政治冲击业务,引导学生把学习医疗技术放在首位。他从团委角度要求各班团支部做好学生团员发展工作,三班张永进、王立津、贠华等同学积极要求进步,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在三班团支部积极培养下,在1973年4月光荣地加入了团组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靳老师与三班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日,他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靳老师患病住院,班里男生每天2个人一组轮流照看护理,直至痊愈出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3年5月有消息传来,唐山卫校胜利路校址有的单位想占用,因此,学校领导决定医士三班到唐山校区去学习占居校址,争取返回唐山校址做准备。因此我们在6月中旬离开可爱的昌黎校园,奔赴唐山。 火车在铁轨上奔驰,而我的心早已飞到唐山,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提出新的考验,生活的不便和学习艰苦在等待着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也的确如此,不经历风雨那能见彩虹,前行的路必然不会一路平坦,但只要方向正确,只要还有毅力,还能坚持下去,就要继续前进,唯有这样才能创造属于自已的奇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距离我们上卫校,已经48年时间过去,我现在已年近古稀,但卫校生活的那段岁月却一直保存在我的记忆中。上学那个年代,我们稚气未脱,青春是苦涩的又是甘甜的,是清晰的又是朦胧的。我们朝夕相处,同窗苦读,学业同长进,友谊倍加深。上学时围绕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轨迹完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那时生活是简单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今我怀念那时的生活,怀念那美丽校园的小路,上面记载着数不清的成长的脚印。有一种感情叫老同学,有一种感动叫“因为,我们是同学”。同学情是一辈子美好的回忆,我愿将此文献给72级所有的工农兵学员。(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特别感谢靳凤龄、刘双林,陶慧文、孟惠云、张树成、顾彩芝、吴永红、张平、王立津、马国太、王振东等提供素材,一并致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文章较长,感谢您看到最后一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