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维》读后感

时光水车

<p>  《思维与语言》读了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理论”。</p><p> 1.皮亚杰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思维特点上,放在儿童具有的东西而不是儿童缺乏的东西上。他证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质的方面而不是量的方面。</p><p> 2.皮亚杰试图通过坚持事实来摆脱致命的二元性。</p><p> 他的特长在于发掘新事实,对这些事实予以艰苦的分析。它的临床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实际上无法估价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紧凑的、详尽的、活生生的儿童思维图景。</p><p> 3.皮亚杰把自我中心主义描述成在遗传上、结构上和功能上处于我向思考和定向思考之间的中间位置。</p><p> 定向思考是社会性的,受到经验规律和逻辑本身规律不断增长的影响,我向思考是个体性的。</p><p> 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既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又在按年月编排上处于极端的我向思考和推理逻辑之间。</p><p> 儿童的思维开始是我向思考的,只有在长期的持续的社会压力之下才转变成现实主义的思维。</p><p> 我向思考是思维的原始的、最早的形式逻辑,出现得晚一些,自我中心思维是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发生环节。</p><p> 4.儿童的一切对话都可以分为两组,自我中心的和社会化的。</p><p> 在自我中心的言语中,儿童只谈论他自己,对他的对话者不感到任何兴趣,儿童并不设法交流,不期望任何回答,而且甚至往往不关心是否有人在听他讲话,儿童对于他正在做的无论什么事都给予大声的思考。</p><p> 在社会化言语中,儿童确实试图与他人进行交流——他乞求、吩咐、威胁、传递信息、提问等。</p><p> 5.维果茨基发现,自我中心言语并不仅仅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伴随物,除了成为一种表述手段和一种解除紧张的手段以外,它在特定意义上很快成为一种思维工具。</p><p> 自我中心言语在从有声言语过渡到内部言语的演化过程中是一个过渡阶段。</p><p> 成人的内部言语,代表他的“自我思考”,而不是适应社会;也即它具有和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同样的功能。</p><p> 当自我中心言语消失时,他并没有简单地隐退,而是“转入地下”,也即转变成了内部言语。</p><p> 6.皮亚杰:从我向思考言语过渡到社会化言语,从主观的胡思乱想过渡到关系的逻辑性。</p><p> 从非语言我向思考通过自我中心思考和自我中心言语,到达社会化言语和逻辑思维。</p><p>维果茨基的发展图式:首先是社会的(有声言语),然后是自我中心的(窃窃私语),接下来是内部言语(内部言语)。</p><p> 罗诗明</p><p> 2020.06.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