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饮食攻略

阿孩原创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隔离饮食攻略</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劳健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西兰尚未封国前,我就订好了广州直飞奥克兰的往返机票,票价不到五千元人民币。没过几天,航班由每天两班改成一周一班,机票升至近三万元。到达后,还要隔离十四天,最头疼的是,回程国内还要隔离,预算三个月的旅程,两次隔离就用了近一个月。这个世界到底咋啦,一觉醒来,又回到了我爷爷乘轮船在海洋飘流一两个月才到美国的岁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在家避疫,几个月里理头写作,极少出门。闭关几个月后,练成(唱、走、写、听)四重功力,用来对付十四天的隔离,应该不在话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中第一次被隔离,才知“断绝接触,杜绝往来”的滋味。一向自由散漫的新西兰人,防疫隔离措施执行得却是一丝不苟。下飞机后,亲人不能接机,我们直接就被送到酒店房间。除了每天可以散步外,其余任何时间是不能离开房间,也不能串门的。隔离期间家人不能见面探访,但可以送日常生活用品及外卖食物。每天有防疫人员上门测温,一日三顿餐食有人定时放在门口。散步需提前预约,点齐人数开闸,散步范围每隔100米有专业保安人员监视,中途不得离开,结束时严格清数核对人数,一同返回。一天分四节(每节45分钟),每人任选两节,我喜欢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的时段。有一次,增加了一个航班的人,通道上站满等候去散步的人,黑压压的一大片。出入严格清点核对人数,瞬间如临“放风”之地。不过,优美的环境、防疫和保安人员的友善笑脸,使人如沐春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天在酒店报到时,预订了一周的免费餐食。一天三餐,每餐有三种菜式选择。看着那些熟悉的西餐名称,如置身于装修风格浪漫唯美、餐食精致的餐厅般的吸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隔离酒店的餐食,从品种到营养角度,好得没法说。早餐有牛奶、面包、咖啡、水果、果汁、炒鸡蛋、培根、焙番茄、烤土豆、红薯,午餐是各种三文治、卷饼,或一个主菜加饭、凉拌青菜青瓜,外加的甜点饼食,下午茶也吃不完。晚餐有土豆烧牛肉、奶油时鱼块、咖喱鸡饭等,餐食用铝箔或纸盒送来。房间西餐杯具一应俱全,宽宽长长的书桌成了舒适的餐桌。全酒店有一两百个房间,分批逐一送到时,热食的饭菜凉了,加上本来要冷食的三文治、沙拉蔬菜,或冷沙司烙饼,本来被饥饿燃点起来的食欲,也被冷冰冰的口感掐灭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年轻时经历了“铁脚、马眼、神仙肚”的辛苦,炼就了能挨饿能多吃,味道好歹都能吃的本事。在农村分校,伙食缺油少肉,早餐是萝卜干白粥,两顿正餐是白饭萝卜干和青菜,酸甜苦辣什么粗菜都能咽得下。苦瓜太苦,生蒜太辣也刻意去适应一下,放在嘴里嚼几下,坚持几次,舌尖有了记忆,下次就来者不拒。做生意时,常年在全国各地跑,在家时习惯了粤菜和饮早茶,对湘菜,川菜等,口舌肠胃都受不了。记得一次在成都住了一个月,经常与朋友餐叙,头几天每次点菜时都吩咐不辣或微辣来照顾我,但朋友就吃不惯了。于是,我下定决心适应它,跟随川人一样吃。川菜麻辣油多,连续吃了十几天,吃得拉了肚子,朋友笑谑说:“你过关了!”我向来是正餐无米饭不欢,有一次去山西新绛县,吃遍了县城的饭馆,竟没找到一口米饭。早上是馒头包子,正餐是面条饺子,还有浓浓的陈醋。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吃,几天下来,居然适应了。出国旅游时,泰国、越南、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的餐食都尝过,尚能适应。凭这些经历,我估计对付这十四天的隔离餐食没问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我制定了攻略:</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用“马死落地行”的勇气,将味蕾的灵敏度调低,将咀嚼频率和舌头的输送速度调快,用自己温热的肠胃去感化那些富含营养、味道尚可的生冷食物</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此这般坚持了三四天,除了空肚子喝冷牛奶不行,在忽略幸福感的考量下,坚持十四天应该没有问题。心里暗暗自乐,我又炼成闭关第五功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忽然一天,儿子的到来,如同惊扰了闭关练功之人,令我功亏一篑。他送来了几盒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外卖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此刻再无刻苦练功的热情。但这次吃完又咋办?我想起行李箱有一个微型电饭煲,儿子送来了米面、腊肠、罐头和酱料,善于烹饪的太太每天将原有餐食进行改造,冷菜变成热菜,淡而无味的用酱料调得美味可口。如一块拳头大小很嫩滑的鱼块,洋人用磨菇奶油烹煮得淡而无味,重新调味,变成了绝顶佳肴;生冷的鸡毛菜伴上了豆豉鲮鱼,余味无穷;早餐时,将已凉了的培根、磨菇、番茄、炒鸡蛋等一股脑倒进滾烫烫的白粥里,味道可与粤式杂烩粥争辉。洋人的午餐一向餐食简单,金枪鱼三文治,实在吃不惯。我们自己做米饭蒸腊肠,饭热菜香。就这样,我克服了饮食上的“水土不服”,将十四天的隔离变成了度假。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检讨和反思,才懂得:原来饮食攻略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宜导不宜堵,方能出奇制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0年6月7日写于奥克兰(酒店隔离第八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