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音乐:中国戏曲之《梨花颂》

吴水连

<h3>  《梨花颂》为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大唐贵妃是关于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梨园始祖唐明皇,和他的妃子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结合梅派剧目《贵妃醉酒》及《太真外传》而成。该剧歌舞并重,歌词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是能从整体上体现梅派神韵和精髓的剧目,此剧意境深远,感人肺腑,回味悠长。 </h3> <h3>   词作者:翁思再,1948年7月16日出生。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京剧学者、剧作家。江苏吴县人,出生于上海的海关世家。有《大唐贵妃》以及中日合作的舞剧《杨贵妃》等。学术著作有《京剧丛谈百年录》《余叔岩研究》《余叔岩传》。论文有《王元化注跋》《在梅派和梅兰芳体系之间》《京剧音韵新解》以及《的文化产业尝试》等。2008年5月1日應《百家讲坛》之邀主讲《梅兰芳》。</h3> <h3>  曲作者:杨乃林,男,1954年6月11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1954年6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自幼与父亲学习京胡;1970年5月至1977年3月,山西省京剧院京胡演奏员;1977年3月至1981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1981年7月至今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h3>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梨花开,春带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梨花落,春入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生只为一人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他君王情也痴 情也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生丽质难自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生丽质难自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恨一曲千古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恨一曲千古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h3>  主题曲《梨花颂》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分析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体会出发,通过学习演唱以及舞台实践,能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喜爱它,并由此对该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并能很快把握当下京歌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h3> <h3>  《梨花颂》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同时呈现出复乐段的特征。A宫民族调式,非方整性结构,这部作品的旋律线条为波浪型,起伏不大,旋律舒缓,曲调婉转、优美。 </h3> <h3>  引子部分:共有两个乐句。引子部分虽只有8小节,却是以强音开始,直奔主题,然后慢慢减弱,引出主体部分。</h3> 《大唐贵妃》将传统梅派京剧与西洋大歌剧嫁接起来,整剧保留了12段梅兰芳的原创原腔,新写30余段唱腔唱词。把史诗剧的意境、气派与传奇剧的情节、审美熔于一炉。 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梨园始祖唐明皇,和他的妃子杨玉环(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杨贵妃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唐明皇文治武功,还能演戏司鼓。杨玉环天生丽质,被玄宗册封为贵妃,统领后宫。杨玉环初见唐玄宗时,衣道士服,号太真。遂纳入后宫,册封贵妃。杨贵妃色艺倾国,深受宠爱,杨家兄弟姐妹亦因其荫,受封赐爵。因杨贵妃爱吃荔枝,玄宗敕各省贡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杨玉环得玄宗赐浴,到长生殿乞巧盟誓,共誓君妃情笃、永世和谐。玄宗终日沉湎酒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贵妃诞辰,欢宴骊宫,翠盘艳舞,赢得君王擂鼓助兴。可是,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这一对美好的姻缘被迫拆散。 为了挽救大唐皇帝的命运,杨贵妃挺身而出,马嵬坡上毅然就死,做了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后战乱既平,移师回銮,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玄宗昼夜思念,广求方士搜寻玉环魂魄,果得玉环于海上仙山与玉环梦中相会。杨贵妃的一生如此短暂,哪怕曾经绚烂无比,到头来还是难逃厄运。她一生只为三郎 ,可叹三郎也是痴情之人。这天生丽质的人儿,如今留下的是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梨花颂》用六句歌词概括了全剧内容:“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歌词中两次出现梨花的形象。《大唐贵妃》把梨园、梨花作为李、杨爱情的象征。第三句歌词是“此生只为一人去”,生动的描写了杨贵妃纯洁而又痴情。又写道:“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谜、千古思。”杨贵妃为自己的美丽和才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 《梨花颂》的歌词写得简练、形象,概括力强,琅琅上口。其旋律则写得情感真挚,优美动听。作曲家运用的是戏歌写法。《大唐贵妃》是京剧,主人公是梅派青衣应工,因此这首戏歌旋律基本都选自梅派的二黄戏。这首戏歌虽然篇幅不大,但旋律的起伏很大,而且朴实、含蓄,与词义结合得相当好。 《梨花颂》结构严谨,词曲典雅,意境深渊,回味悠长,感人肺腑。唱腔优美抒情,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是甜润。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 。 梅派的一些特点,演唱时可以揣摩:<br> 1.咬字: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自然咬字就好,咬字动作不能太大;<br><br> 2.装饰音:在每句的主音上应遵循咬字略带装饰音,与主音的音距较大;<br> 3.共鸣:主要运用比较靠前的头声,注重硬腭的提起和咽壁的力量,音色较圆润、华丽、明亮;<br><br>  4.节奏:基本上比较舒展平稳;<br>  5.音量: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不在句子中间作太大的音量对比,内敛含蓄;<br><br>  6.尾音:句子的尾音或句中的长音呈抛物线甩音。<br> 在歌曲《梨花颂》中,第一句“梨花开,春带雨”和第二句“梨花落,春入泥”就是西皮、二黄两种唱腔的结合。演唱时,应注意高亢与低沉的起承转合,链接处尽量做的天衣无缝,高腔变化不要有太大棱角。<br>  下一句“此生只为一人去”和“道他君王情也痴”,也是如此,最后反复的“情也痴”又将曲调从低沉略微上扬。<br>  接下来重复两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句“二黄”,一句“西皮”,先抑后扬。最后反复“长恨一曲千古迷”,结构同上,是先扬后抑,“长恨一曲”上扬,“千古迷”下沉。<br>  演唱“西皮”时,声音应靠前,头腔音区更多些;演唱“二黄”时,气息沉稳,胸腔的声音略多。可使两种声腔在音色上产生一些变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