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历史名镇临淮关 张金球 图/文</p><p class="ql-block"> 历史名镇临淮关位于凤阳县城东,这里有历史、有故事、有遗存。名列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曾经的繁华被称之“小南京”。</p><p class="ql-block"> 临淮关是春秋时期庄惠观鱼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从军(元末)之地、八仙中的蓝采和登天梯升仙之地,唐代才女薛媛故里……</p><p class="ql-block"> 当年项羽垓下闻四面楚歌出走,就是在临淮关过淮河并在此解衫歇脚,史上著名的“卑梁之衅”故事发生地和南北朝时期的钟离之战爆发地,就位于临淮关东约1.5公里处。</p><p class="ql-block"> 临淮关地处淮河锁钥之处,明代,自燕京起始的京京官道,经临淮关渡淮河后抵达南京。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历史上的临淮关,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著名水上关隘。古代在临淮关设有濠州驿和淮河第一水关。近代的津浦铁路从这里穿越;日前,建设中的G345国道从境内穿过,临淮关淮河大桥也已立项,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未来,这里出行更加方便。</p><p class="ql-block"> 临淮关古称濠州,早在尧舜时期即为涂山氏国,夏、商、周时期属扬州管辖。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为钟离子国。秦朝设钟离县,唐宪宗元和八年隋(813年)改为濠州。朱元璋夺取濠州升为临濠府,后又分别更名为中立县、中立府、临淮县。1954年起临淮关镇定为国家标准建制镇。</p><p class="ql-block"> 历代统治者都在临淮建州设府,立郡置县。为临淮关镇留下宝贵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成为千年古镇悠久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当你闲暇时来到临淮关古镇,会让你感受到千年的时空跨越。濠州城遗址、古民居、古白衣庵、古渡码头、条石阶、护坡石、马娘娘洗衣巷、玉石街、老城墙、石构件、东大街遗迹……一一映入眼帘,向你展示千年古镇过往的辉煌!</p> <p> 明清时期的临淮县城图</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临淮关</p> <p class="ql-block"> 濠州故府</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7日,时任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凤阳县委书记徐广友、副县长缪传凤在县博物馆观看作者《历史的穿越》摄影展时,在临淮关历史遗迹展示前驻足观看。</p> <p> 濠州故府</p> <p class="ql-block"> 穿越时空</p> <p> 位于濠河畔的春秋时期庄惠观鱼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 市民广场文化柱浮雕——庄惠濠梁观鱼。</p> <p class="ql-block"> 这四根梅花桩可不简单,文官见了下轿、武官见了下马。</p> <p> 古白衣庵</p> <p class="ql-block"> 巷牌</p> <p> 淮河岸边的老墙</p> <p> 位于东大街东部的隋濠州城遗址</p> <p>弃用的原临淮火车站,后改为凤阳站</p> <p> 濠河里的捕鱼翁</p> <p> 遗存的门柱石</p> <p> 传说中的马娘娘洗衣巷</p> <p> 老宅上的墙树恋</p> <p> 条石阶</p> <p> 位于东大街南部的临淮县城隍庙和城隍庙水井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临淮关出土的汉代陶器(县博物馆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临淮大东关出土的唐代陶执壶(县博物馆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临淮大东关出土的唐代陶罐(县博物馆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临淮大东关出土的南北朝时期陶魂瓶(县博物馆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临淮镇东大关出土的隋朝四系盘口壶(县博物馆馆藏文物)</p> <p class="ql-block"> 位于濠河入淮口、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命名的广运桥遗址</p> <p> 东城隍庙遗址</p> <p> 建设中的G345国道跨濠河工程</p> <p> 建于隋开皇三年的濠州城南门桥</p> <p> 千里淮河像一条巨龙从临淮穿境而过</p> <p> 大关渡遗址</p> <p> 老宅院</p> <p class="ql-block"> 临淮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从军地</p> <p>抗元名将汤和塑像</p> <p> 濠河断桥</p> <p> 濠河与淮河交汇口</p> <p> 烟锁浮桥遗址</p> <p>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淮宁桥</p> <p class="ql-block"> 近期发现的与临淮关烟锁浮桥遗址相对应、遗存较为完好的对面烟锁浮桥遗址。</p> <p class="ql-block"> 传承几百年的御膳油脂(市物质文化遗产)木榨工艺。</p> <p> 传承一百多年的濠梁剪纸(已申报市非遗)艺术</p> <p> 老民居及东大街房管所公房老宅</p> <p> 木制楼梯与木制楼板</p> <p> 遗存的门前鼓石</p> <p> 滩涂</p> <p> 南城隍庙(临淮县庙)遗址</p> <p> 孙家老宅</p> <p class="ql-block"> 蓝采和升仙图</p> <p> 胡氏宗祠</p> <p> 青石条护坡</p> <p> 东大街的老民居</p><p><br></p> <p class="ql-block"> 濠州商城</p> <p class="ql-block"> 淮滨新村</p> <p> 依水而兴的临淮关因地势低平,历史上曾遭遇过无数次洪水,常年居住在淮河岸边的人们饱受逃水荒之苦。花园湖进洪闸的建成,让居住在淮河岸边的人们彻底摆脱了洪水的侵袭。</p> <p class="ql-block"> 临淮关镇人民政府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作者乘水政船拍摄临淮关东大街沿岸。</p> <p class="ql-block"> 摄影人简介</p><p class="ql-block">张金球,凤阳县枣巷镇人,教育工作者,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获美国摄影学会(PSA)授予的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奖牌。多幅在国际、国内各级影赛中获奖作品分别在北京、上海、合肥、滁州等地展出。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获奖作品被记入安徽省2016摄影界十件大事。承担拍摄反映凤阳悠久历史的画册《历史的穿越》和《明中都大观》配图。多次参与或承担凤阳等重大活动拍摄。有数百幅新闻图片和摄影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网站等媒体刊发。微信同号:180198823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