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孩子的成长,今天,我们通过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学习了专家讲座,了解了小学生性格特点。</p> <p> 1.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据实验研究表明:小学生正正常的条件下,6-7岁儿童聚精会神注意一事物可以达15分钟左右,8-10岁儿童平均达20分钟左右,11-12岁儿童平均达25分钟左右,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把注意集中在同一活动和作业上,注意范围小,注意分配能力也较差。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外部表情很明显。</p> <p> 2.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小学生对人(特别是对教师)是十分热情的。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表现出来,并明显地表现于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已的情感。一般地说,小学生情感还是不很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 碰到困难与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小学生的情感不但在内容上扩大了,丰富了,而且也较深刻了。同是惧怕,学前儿童可能是怕黑暗,怕打针,而小学生主要是怕迟到,怕旷课,怕成绩不及格,怕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制力差的表现很多。例如,做作业时往往经不起外界的引诱,丢下未完成的作业去玩; 碰到困难往往不能坚持而打“退堂鼓”;作业做不出来,稍难一点就想依赖别人的帮助。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不善于控制自已,也不不善于反复思考,三思而行。上课违反纪律,刚作了改正的表示,又重犯了。约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的自制力才有显著发展。</p><p><br></p> <p> 3.集体意识初步形成。小学生喜欢过群体生活,若不是家长接送,常喜欢几个人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几个人一起做游戏,故有“帮团时期”之称。有心理学家将小学生集团形成分为五个时期:一是孤立期。在一年级前半期,这时因为儿童相互之间还不认识,谁与谁交朋友还在探索之中; 二是水平分化期。在1-2年级,座位靠近,上学回家同路,由这样的自然接近因素开始建立的关系;三是垂直分化期。在2-3年级,根据学生身体能力和优劣分化出支配儿童和服从儿童;四是部分集团形成时期。在3-5年级; 五是集团合并期。在5-6年级。小学生已对男女性别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男女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游戏也明显分化,所以小学生年级越高,男女儿童在一起游戏活动的情况越少。</p> <p> 4.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自我意识就是小学生对自已的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入学后,都想自已成为班上的优等生,以便获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信任 和尊重,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开始主动考虑自已应当怎样学习和行动,这就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小学生自我意识有这几个特点:从依靠教师或父母和评价向独立评价发展。低年级学生独立评价别人和自已的能力较差,中年级学生开始学会把自已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 加以比较,把老师对别人的评价,当作评价自已行为的依据。到高年级学生,是非观念比较清楚,对自已的认识和评价也较客观;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在评价别人的时候比较清楚,在评价自已的时候就比较模糊。</p> <p> 作为家长,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做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分别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不同的儿童得用自己的优点去克服弱点。如果不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或虽然了解而不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都无助于儿童性格的改进和发展。</p> <p> 儿童日常在学习或纪律方面出现问题也往往有性格上的原因,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力求找到主要原因。如果问题的造成主要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或附带有性格原因,就应该全力地或适当地在改变学生性格上下功夫。</p> <p> 其实对于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在性格方面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像白纸一样保留着天真单纯。即使也有个别的熊孩子,但这时候的孩子只要好好教育,还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作为家长应该负起责任,千万不能过早的放弃对孩子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