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十九岁

方德福

<p>今年是丁佑君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p><p>在70年前的1950年9月18日,一个年仅只有19岁的革命青年女干部一一一丁佑君。为了解放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群众,为了革命事业和革命工作在西昌市佑君镇(西昌县盐中区又称第五区解放时期称位)被土匪抓捕受尽百般凌辱、坐老虎凳、游街示众、甚至脱光衣裤等等酷刑。但丁佑君烈士坚真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并鼓励在碉堡里面的同志们不要害怕,小毛毛土匪没有几个,坚持就是胜利,我们的人民解放军部队马上就要到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后被万恶的土匪开枪杀害。后扔在棉花田里被野狼啃食壮丽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青年宝贵的生命。</p><p>1958年3月27日,我们敬爱的朱总司令来西昌视察工作时,知道了丁佑君烈士的英雄事迹后。为年仅19岁的丁佑君烈士题词:"丁佑君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是共青团员和青年学习的好榜样,中国青年应该学习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给党和人民的高度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p><p>我国著名文学家、诗人高缨先生得知丁佑君烈士的英雄事迹后,写了一篇散文记事诗巜丁佑君之歌一一一永远的十九岁》歌颂了烈士的丰功伟绩。使烈士事迹家喻户晓,老嬬该知,特别在团员、青年掀起一股学英烈、见行动、讲奉献涌现了一批好人好事。</p><p>丁佑君烈士生于1931年9月27日,乐山五通桥瓦窑沱(乐山市健为县五通桥瓦窑沱村)一个盐业商人家庭,自幼受贫苦善良的邓姓乳母的感染,在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憎分明,善良正直的种子。30年代未启蒙就读于乐山瓦窑沱附近的高坝乡民彝小学(今乐山五通桥向阳小学)。</p><p>1942年(民国三十一)丁佑君烈士升入健为盐场场私立通村读高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记忆力相当强、屈强刚力、学习成绩是班上姣姣者。</p><p>1944年考入五通桥通材中学(五通桥中学)。</p><p>1948年就读于成都女子中学,在地下党员二哥丁好德的启法和支持下积极参加,在校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反内战,反饥饿"。"罢工罢课"等等运动并是骨干成员。成都解放后丁佑君烈士立志献身革命事业,积极报考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并光荣加入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主动自愿要求到尚未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一一西昌工作。被分配至西昌女中校担任军事代表。</p><p>1950年8月调任西昌盐中区责任青年干事工作并参加土改征粮借粮工作,不幸被土匪围捕残忍杀害光荣壮烈牺牲。</p><p>1950年9月23日,西昌县委、县政府指示盐中区区委、区政府组织人员将丁佑君烈士遗体安葬在烈士洒尽鲜血的碉堡前。9月25日中共西昌县委根据烈士生前遗愿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51年11月西昌县委、县政府决定:(一)在佑君烈士牺牲处(柴草市)棉花田新建凌园以资长期纪念缅怀、(二)成立治丧委员会并开展相关工作、(三)定于1952年“五四"青年节举行大型万人公祭、安葬和追悼会、(四)将盐中区河西公社命名为“佑君公社"街村村为"佑君村"。</p><p>1984年将“佑君公社"改为"佑君乡"。以后乡镇合并又改为"佑君镇"。</p><p>现在佑君镇的"丁佑君烈士陵园"是我省第一批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佑君镇这遍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红色土地上各族人民群众继承和发杨了丁佑君烈士的革命遗志宏扬革命精神,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不忘烈士的革命事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调整产力结构、招大引强在奔康路上奋勇前进。</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