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走进遵化市马兰峪镇,处处流动着田园风光的自然灵动和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韵味。整洁有序的村中大街、青砖灰墙的仿古农舍、充盈着传统满清历史的文化墙......一股原汁原味的农居滋味和美丽乡村的新风拂面而来。</p> <p> 然而在此之前,这里还是处处可见的乱搭乱建。借着全市“五清三建一改”建设治理的东风,马兰峪镇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全力打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镇830处违建全部拆除,建设了别具特色的村寨,不仅建设美丽家园,还使镇村干部得到了锤炼,干群关系更加融洽。</p> <p>一、五清三建一改扮靓美丽家园</p><p> 要做好“五清”工作,发挥基层村干部力量才是关键。然而如何才能解决各村思想上的“阻力”?经多次研究确定“中心开花,先难后易”的策略,即以片为单位开展“五清”工作,各片先选出一到两个违建多、难点多的大村,由镇村干部主导做工作进行集中拆违,给其他村庄做好示范,进而迅速打开治违局面。</p><p> 定下思路不容易,如何执行更是难。镇区峪一、峪二、峪三、峪四村是马兰峪镇区最大的村庄,也是该镇村民最多、违建最多的难点村,阻力可想而知,有压力就有动力,经镇村干部研究决定,确定以党员干部为突破口开展拆违工作,动员家中有违建的党员干部做好带头示范。村两委干部首先响应号召,拆除了自家棚子、车库,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家中有违建的党员、村民代表和他们的亲戚也主动拆除自家违建。这样的做法让其他违建户心服口服,各村违建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几天就全部完成。违建拆除后的镇区四个村,路更畅通有序了,环境更加洁净美观了,这种获得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p><p> 镇区四个村的拆违“第一炮”,也给各村上了重要的第一课:“五清”工作没有难点村、没有难点户。至此,全镇“五清”局面迅速打开。</p> <p> 为了加快“五清”工作推进,镇指导各村采用“三部曲”工作法:第一部,拆前工作做扎实;第二部,党员干部带头拆;第三部,拆后治理跟上来。“三部曲”环环相扣,“五清”工作迅速突破。并做到“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对道路进行硬化、路两侧绿化带进行了绿化提升,普遍种植了马兰草,打造一街一景,塑造了优美的特色村庄形象,全镇颜值得到进一步提升。</p><p> 目前,各村路面整齐干净、环境优美、居民生活井然有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兰阳小镇”。违建拆了,村庄美了。</p><p> 马兰峪镇25个村“五清”工作呈“你追我赶”之势,掀起“五清”治理的新高潮。 “五清”工作,表面上看是拆掉了少数人的利益,但实际上更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要。</p><p> 如今的“五清”工作与当下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振兴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些建设项目推动着“五清”工作不断深入,也“享受着”此项工作带来的红利,而最终获益的,是马兰峪镇的两万多的人民群众。</p> <p>二、开展志愿服务激发干群谋事干事热情</p><p> 农村环境整治中领导带头、党员参与,并引导村民们从自已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每个参与者都清晰得认识到共建美丽乡村人人有责,其中志愿服务是马兰峪镇的一大特色。</p><p> 以惠营房为例,在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忠的带领下,党员、代表先行做表率,村里没钱带头组织大家义务捐款,环境整治、硬化道路全部义务工,男女老少齐参战、环境治理搞得热火朝天,没钱也办有钱的事,一天一变样,环境变好了,人心越来越齐了,人人都是志愿者,一跃成了全市环境治理的“标杆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志愿者活动,有效节约了政府投入,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促进了集体荣誉感提升,让农村面貌得到有效改善。</p><p> 4月29日马兰峪镇召开“志愿兰阳 仁爱永驻”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树立新风正气,建设美好家园。“行行有志愿人员,村村有志愿队伍,月月有志愿活动”共同营造了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p> <p>三、“街长制”为长效机制保驾护航</p><p> 为了巩固拓展环境治理成果,形成常态化和长效机制,按照一街一长要求,分别在各村主次街道设置街长,制定街长制度,街长每天巡查街道,反馈发现问题,定期开展大扫除,开展了评选最美街长、街长交流会、街长擂台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街长干事责任心,真正发挥街长监管管理职能。</p><p> 在裕营房村两委干部把那些长年在家忙家务、责任心和事业心较强、且敢说敢管、泼辣能干的家庭主妇选为“街长”,并明确了具体责任分工,建立“街长群”,街长冲锋在前,党员、群众积极响应,自发对本村主次干道、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乱放杂物等进行集中清理,并常态化进行卫生保持。</p><p> 目前全镇各村共有街长416名,每天坚持巡查,各村日平均反馈解决人居环境卫生问题80多个,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净、畅、丽”的转变。</p> <p> 四、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p><p> 为进一步推动马兰峪镇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要求,摸索出一套基层“乡贤回归社会治理”的做法。利用乡贤的威望和带动作用,推动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难题,带头抵制和破除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带来了宣扬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乡贤理事会”已成为马兰峪镇乡村振兴中的一支新晋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p><p> 定营房村成立的乡贤理事会,正值定营房村“一事一议”的道路硬化工程开工,理事会成员带头去修路现场勘测,道路拓宽涉及各户主动请缨做工作,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各成员主动捐款共计7万多元及一辆价值2万多元的洒水车,无偿为村内安装24小时监控,形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强劲力量。目前全镇各村全部组建“乡贤理事会”,成员共计325人,解决难点问题230件。</p> <p> 下一步,马兰峪镇将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加快畜禽养殖规范卫生、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开展步伐,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发动,聚焦重点任务,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努力打造清洁美丽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