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感怀--献给曾经年轻的同龄人 (美篇书版) 作者/朗诵者:袁鸿

黄河鸿运

岁月如梭,已逢甲子。睁眼闭眼,一天又一天;春去春来,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一步一步走了60年!6月8日是我60岁的生日🎂🎂🎂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向人生的后半场💝💝💝 过去七十古来稀,如今六十正年轻。今天60岁的我依然年轻,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还是那样深沉,特别是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常常引起人们羡慕的眼神👫 知足常乐的心态,恬静安逸的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助人为乐的美德,牵线搭桥的乐趣,不计报酬的行为,得到大家的广泛赞誉,使我感到自己依然年轻👍👍👍 六十岁一个花甲,天干地支一个轮回。六十岁曾经是多么遥远的一个概念,可如今已经来到眼前。在变老的路上,我们增长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心态👌 走向60岁,我们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春的浪漫,更多的是成熟和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六个篇章)👍👍👍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ed2308">第一篇章 我的60岁感悟</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ed2308">(六个部分):</font></b></i></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一、60岁才懂得👍</font></h1>  健康就是财富,平安就是幸福。神马都是浮云,只有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人什么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健康,健康是拥有一切的前提,更是快乐的源泉,健康只能靠自己,拥有健康才会拥有幸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二、60岁才明白👌</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最好的养心方法是拿得起放得下,放下恩怨,放下名利,放下焦虑,放下忧愁,人生放下本是常态,何时放下何时就会一身轻松,只有放下才能重新开始新的起点。该舍得的就舍得,放下了心才会能自在。能放得下的人才能活得踏实,活得洒脱,活得快乐,活得长寿❤️❤️❤️</span></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三、60岁才觉悟👌</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快乐必须自己做主,快乐是心灵的维生素,幸福的催化剂,长寿的灵芝草,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快乐,学会自我安慰,心理按摩,活一天快乐一天,天天快乐一生快乐🌸🌸🌸</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四、60岁才悟透👌</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认真的活着,优雅的老去,活到自己好看,别人才能把你当风景✌️✌️✌️</span></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五、60岁才明了👌</font></h1> 自己的晚年要自己设计,高质量的设计就会有高质量的晚年。干自己所乐干的事,为自己活一回,跑一跑、跳一跳、乐一乐、笑一笑。潇潇洒洒度晚年,在老当益壮中实现人生之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六、60岁才开悟👌</font></h1> 生命来来往往,没有来日方长,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体验幸福要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要有甘于淡泊的胸怀,要有从容不惊的风度,只要心存幸福,幸福将伴随一生。好好的生活在每一天吧,因为生命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六十年逝去的光阴一去不返,忆旧的潮水滚滚向前。面对着人生不一样的又一个开始,岁月的沉淀、人生的感悟、过去的回忆,太多的曾经,太多的往事,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似水流年都如电影在眼前一幕幕重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i><b>第二篇章 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b></i></font></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一)我的童年:</font></div> 1960年6月8日我出生在山西。父亲袁毓璞是新中国第一代空军,母亲漆明宣是新中国第一代军校培养的谍报人员(原北京总参三部军校)。他们都是由四川参军为支援地方建设转业到山西的复转军人,是山西省团校最早的创建者,应该说我的基因中是原装的四川人🌸<div> 建国初期的女兵可谓凤毛麟角,看妈妈他们在天安门、香山等地的照片,妈妈几乎是那里唯一的女兵🌹🌹🌹</div> <br>  我两岁时父母为了工作把我和哥哥送回了四川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的幼年是在山清水秀的天府之国度过的。这就是我的奶奶(我们叫婆婆),一位典型的慈祥善良的四川老太太❤️❤️❤️ 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二)我的小学生活:</font></h1> 1967年在东华门小学开始度过我的小学生活。少年的生活简单而快乐,课本只有数学、语文、政治、自然每本书才几毛,没有老师补课也很少家庭作业。学工、学农、学军是学校的特色活动🌈<div> 我们读红宝书、学老三篇,狠斗私自一闪念,忆苦思甜比贡献,天真无邪天地宽,阶级斗争紧绷弦,红宝书、红袖章、毛主席纪念章是我们那个时代最时髦的标配!我们是毛主席的好孩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自己🇨🇳🇨🇳🇨🇳</div><div> 我上小学时由于学习成绩较好,从二年级直接跳班升到三年级。也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吧🙉</div> 记忆最深刻的事:我们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课外时间捡马粪🐴为了争当学农积极分子,我和小伙伴常常跟着马车顶着烈日走十几里,走到马场能够捡到更多的马粪🦄只要看到马屁股后面蹦出黄色的粪球,我们那时候的激动和兴奋不亚于现在捡到金元宝🐴🦄🐗<br><br>  我曾用手绢把马粪带到学校,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和卫生概念,但是我们依然生活的很快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三)我的中学时代</font></h1> 1973年我被分配到太原九中上初中(后来由于搬家,我转学到太原十四中)。当时学校离家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披星戴月上下学是常有的事,顶风冒雪上下学是家常便饭,我们从来不要家长接送👌 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别人眼里,我一直是邻居家的那个孩子。由于个性比较要强,最早参加了红小兵、红卫兵、共青团。要知道在文革政治挂帅的时期,加入红小兵红卫兵入团考察是很严格的哟,那个年代不讲关系背景,只讲根红苗正,阶级斗争的弦是很重要的喽✌️ 中学时代的学工学农学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更是常态😊印象最深的事,冬天的学校压根没有取暖设备,全靠自己劈柴生火取暖,我们不仅要打煤糕而且还要找柴找碳,经常搞得灰头土脸,我们却自得其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四)我的师范时光:</font></h1><br> 1979年我考入了太原师范。70年代末刚刚恢复高考,社会青年由于数理化的底子很薄,大多都报文科,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与之相比优势已逝。据说文科的录取率只有1%,想想自己还是很幸运的👌 在学校我担任学校广播员、班团干部。我的恩师是石广元、陈孝禹、张玲、王泽民、王一瑛、王春玲等老师。他们给予了我特别的关心和帮助💝💝💝<br>  他们发现了我的播音潜质,让我在学校做播音员,一干就是两年。他们还培养我做学生干部,锻炼了我的各方面素质,为我走向工作岗位,24岁便担任中学的团委书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0年代的广播设备还是相当落后的,机器必须提前预热半个小时才能开机。所以每天五点多我们就得起床预热机器。每天师范校园的清晨是在我们播音室的音乐声中苏醒的。每天早、中、晚三次播音,基本上是由我们自己组稿自己播出的🎉🎉🎉 70年代末期的师范基本上是半军事化管理,在教育系统管理严格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戏称“师范是教育界的黄埔军校”。每天早上6点出早操,再上早自习,晚上还有晚自习,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请假的。师范生的严于自律在教育界是公认的👍👍👍<div>  现在太原市教育系统小学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师范毕业生,中学领导干部师范生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就连不少大学也有许多师范生担任领导职务🐷👫🐶👫</div> 1980年暑假,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住在了我的同学我最好的朋友霍苏平大姐家里。她爸爸妈妈热情款待了我(他的爸爸是原广西钦州地委书记),这是我第1次只花5块钱的学生票单独一个人就到了北京🚞<div>  我去北京时,妈妈给了我50块钱,其中包括来回路费10元,晚上绿皮火车硬座,几乎没有感到累。就这样仅50块钱的旅程,在北京吃喝玩乐一星期,回家时我还为家里人每人买了一件小礼物,这样的好事儿今后永远不会有了🌺</div> 1981年春节,我和妈妈回四川泸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div>  外婆是一位非常慈祥的、既漂亮又有风度的老人,在当时的镇上,大家称她为老祖宗。外公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厨,我们临行之时外公给带了许多在当时很少吃到的四川美食💝💝💝🎅🎅🎅<br>  </div> 蜀乡之行长江畔,姐夫特为我留念。<br>  这是我第一次照写真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五)、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font></h1> 童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净土。在物质匮乏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也非常快乐💗💗💗🤶🤶🤶 冬天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坐着冰车追着跑,玩得很开心,活得很快乐🏃‍♀️🏊‍♀️🏃‍♂️ 我们的游戏大多数是自娱自乐,不需要花钱🙌🙌🙌斗鸡、跳绳、跳格子、跳皮筋、跳山羊、翻花绳、踢毽子、抓拐子、丢沙包、捉迷藏、滚铁环、骑人马、捏泥巴、抓石子、拍纸片、自己制作风筝等等五花八门…… 在墙角看小人书也津津有味🤶🤶🤶 当时的收音机竟然是稀缺资源,每到特定时间,小朋友们都围在我家门口来听小喇叭,这就是我们最快乐的娱乐活动🎄🎄🎄 我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养鸡、养鸭、养猫、养狗、养鸽子、养兔子自得其乐🐓🦆🦜🐕🐇🐈<div>  採香椿、摘槐花、撸榆钱🌴🌴🌴做一顿香喷喷的不烂子,也算是改善生活了,那时候的蔬菜和水果才是真正的没有污染的有机绿色产品🍀🍀🍀我们还挖菜窖,冬天储存大白菜,萝卜土豆等各种蔬菜。帮助父母减轻家务负担🌲🌲🌲</div> 在露天看电影,即便席地而坐也毫无怨言⛄⛄⛄盼周未看电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盛宴”。 <p>   虽然只有5分钱的电影票,但是想看电影还得走后门哦。因为当时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p><p> 八大样板戏百看不厌🌇许多精彩对白都能一字不落背诵下来🐷👫🐶👫</p> <p>  那个时候艰苦朴素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只有过年过节才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得到一点压岁钱。大鱼大肉只有这时候才可以放开肚皮尽情享受,据说有的孩子因为有一次吃的太多好几天都缓不过来[撇嘴]</p><p> 那时如果我们得到块毛的压岁钱,便是同伴中的富翁。因为许多家有八九个孩子,压根儿没有压岁钱。</p><p>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因为当时买布料需要布票,买肉蛋奶等各种东西都需要票证,最有趣的是开忆苦思甜会,我们还专门穿上补丁衣服以示对党对毛主席的忠诚[强][强][强]那时候比吃比穿是我们唾弃的行为[尴尬]</p><p> 我们用完牙膏,把牙膏皮卖两分钱,再加上一分钱买一个三分钱的冰棒,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可以乐呵一整天[跳跳][跳跳][跳跳]</p><br>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放鞭炮。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儿歌,那个时候对于“年”的期盼很多很多,所以过年写春联、贴年画,迎春节,疯狂玩成了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过年放炮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游戏。 能够能够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照一照相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div>  袖章臂上戴,像章胸前挂,宝书手中拿,党叫干啥就干啥!</div> <p>  当时结婚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高级标配。因为这些东西是凭票购买的哦💰</p> 我们小时候盛大节日就是逢年过节到位于太原郊区东山马庄的喻勳然叔叔家团聚💝💝💝 喻勳然叔叔原本和妈妈一起从四川参军到北京部队后转业到山西,却被62压下放到农村,不幸中的万幸就是为我们这些远在异地他乡的游子提供了欢聚一堂绝佳圣地。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组成非常融洽的大家庭。马庄就是我们四川人在山西的家🏠🏠🏠 三间大窑洞,一个大院子,容纳了六家20多人,善良慈祥的女主人李静昆阿姨是川菜高手,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那些很平常不过的食物到了阿姨手中,马上变成了美味佳肴🍄🥜🥯<br><br>  在这里我们二十多口人常常一住好几天,妈妈带着女儿,爸爸带着儿子,只分男女不分大小挤在土窑洞的两个大火炕上相拥而眠,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 妈妈们在家做饭,孩子们跟着叔叔们上山抓麻雀、打山鸡、逮野兔、爬树摘果、摘菜采蜜、杀猪宰羊好不开心🐓🐃🐇<div>  乡间的小路、泥土的芬芳、庄稼的青翠、瓜果的飘香、滚滚的麦浪、潺潺的流水,欢快的爆竹,这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快乐伊甸园💕💕💕</div> 去马庄吃美食,搞聚餐,见发小,疯狂玩,无忧无虑地放飞自我成了我们当时最为期待的饕餮盛宴。节假日、寒暑假,能够躺在窑洞的火炕上,享受冬暖夏凉的发呆时光,不用干活儿不用学习,享受着所有大人的关爱和照顾,这是我们最快乐的天堂生活🎉🎉🎉<br>  <div>  喻勳然叔叔善良的一家总是张开双臂欢迎我们的到来,而且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我们。现在尽管爷爷奶奶,俞叔叔和阿姨已经仙逝,但是每当回忆那段往事,心中仍然是暖暖的,他们的恩情永世难忘👩‍❤️‍👨</div> 最有趣的是大张叔叔(原北城区卫生局副局长张文藻),他用一辆自行车就把全家(阿姨和三个女儿)从位于北城区的享堂小学,带到了东山的马庄,全程三四十里路,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杂技演员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第三篇章、我的教育从业生涯</font></i></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一)初出茅庐当老师:</font></h1> 1981年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建安中学当历史老师(现在的三十二中),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被选为学校的团委书记🌹🌹🌹<br> 39年前,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才20出头年轻幼稚的我,刚当老师在学校就担任了一个在全校出了名的差生班的班主任。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我把家搬到学校,我和这些学生朝夕相触,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学生的家进行家访,当时的我可以说把全部的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了,根本没有想到任何的回报✌️<br><br> 作为历史教师,我常常利用节假日星期天给学生补课。语、数、外等各门功课只要需要我都会毫无保留的交给学生。在八十年代初物质极其贫乏的时代,我根本没有想收学生的一分钱辛苦费,也没有要学校一分钱加班费,有时候有好东西还与学生一起分享,甚至把粮票和钱送给特别困难的学生。那时的工作状态就是两个字“忘我”👍👍👍<div>  </div><div> 还有一件事特别有趣。我们这个中学不仅有初中,还有高中。特别是有技校。那个特殊年代,许多技校生年龄都比我大,当他们叫我老师的时候,我还很不好意思呢😛</div> 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妈妈!妈妈对我们一贯言传身教,要求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为善,多为别人着想。当年她曾亲自陪我骑自行车到很远学生家家访,帮我一起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家长和学生即惊讶又感动,对我的工作支持非常大🌹🌹🌹 我的妈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人。妈妈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爱交流的老人,今年虽然八十有九,思维仍然非常敏捷,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她82岁开始学习电脑,像年轻人一样创建了自己的博客,经常把自己养生养老的体会发表在博客上与大家共享,希望广交朋友探讨与老年人有关的话题,希望全社会都关爱老年人。受到山西省副省长高建民的赞扬💝💝💝 <p>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24岁当团委书记:</span></p><p> 80年代初是任人唯贤的时代,是真靠努力、实力和能力打拼的年代,官场上基本没有买官卖官的现象,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会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毕业前夕,许多同学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知心大姐,关系非常融洽。我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满足💖💖💖</p><p><br></p>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才有得到。我的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及师生们的肯定,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各种奖励纷纷而至。<br><br>  1984年24岁的我被提拔为该校的团委书记(正科级),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这在当时也算是凤毛麟角的事件吧。团委书记的工作锻炼了我出口成章,不要草稿可以滔滔不绝演讲1个多小时演讲口才💕 学校的团委工作在我的组织下,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团员的配合下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我们经常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带着学生坐着大卡车多次前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牛驼寨烈士纪念馆,双塔寺烈士纪念馆等地进行扫墓(请原谅当时并没有多少安全意识)。<br>  校团委还带领团干部去平遥古城、交城卦山,太原崛围山、太原晋祠及各个公园进行培训活动,带领学生到山西博物馆等地进行现场的历史授课,参观学习。带领团员干部去旅游、划船、配合解放军军训。我们团的工作受到团市委的表彰和奖励💎💎💎 <p>  想想自己当时胆子真大,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有点后怕,一个卡车站着五六十号学生满满当当,十几辆汽车鱼贯而出, 浩浩荡荡就敢出发。当时的安全意识的确很差😍</p><p>  在校工作期间,我作为第三梯队后备干部曾到山西省委党校脱产学习两年(当年我曾考上山西大学历史系,为了服从领导分配,就到了省党校),1985年入党🌄</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成绩突出,1985年25岁的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三)代表太原市四十万中小学生</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去云南慰问老山主攻团</font></div></h1><h3>  1988年8月1日,我作为太原市教委夏令营的唯一团委书记的代表,和太原市教委杨致禄主任(中2),以及职教处的闫晓安处长带领4名学生,代表太原市40万中小学生到云南前线慰问老山主攻团。现在32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br> 在国家主席杨尚昆为老山主攻团题词“英勇善战、威震老山”书法前合影🌹🌹🌹</h3><h1><br></h1> 在云南老山主攻团的驻地穿上老山主攻团团长的服装,你看我是否像一个潇洒的女军人呢😊<div> 在老山主攻团的驻地,当时的老山主攻团李团长(中3)亲自热情接待了我们,李团长个头不高,是我的四川老乡✌️<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四)、我的幸福生活</span></h1><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89年我与孙小农结婚了💝💝💝1️⃣3️⃣1️⃣4️⃣</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孙小农现在是职业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壁画协会会员,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的书画大赛并获奖🌹🌹🌹</span></p> 孙小农入选中国美协花鸟画作品 孙小农山水画作品 孙小农人物画作品 孙小农壁画作品 大型壁画“文明之光源陶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山西省委原宣传部部长胡苏平亲临展览,对孙小农的作品予以充分肯定🌹🌹🌹 我的公公孙新伦是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秘书。婆婆董霜也是抗日老兵,他们都曾经是毛主席的警卫战士,为支援山西建设从北京中央警卫师转业到山西的退伍军人💝💝💝 1990年生下了可爱的女儿孙竹💝💝💝 孩子有较好的艺术天赋,在中小学学生时代曾连续3年获得市、省、全国书法绘画一等奖,书法具有较强的童子功底🤶 <p>  孩子自己应聘到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户口和工作全靠自己解决,没有用家里的钱财和关系。</p><p> 下面展示她的部分作品📖🍌🚪👬</p> 这是1997年香港回归孙竹(7岁)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和报纸刊登的作品👍👍👍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第四篇章、我的媒体从业花絮</i></b></h1><p> 90年代初我担任太原教育电视台广告部主任,曾经参与太原教育电视台、山西有线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广告部的筹建工作,亲自办理了市级、省级、中国黄河台共三个广告部营业执照,如果考取没有山西省广告从业资格证,是没有办法办营业执照的✌️</p><p> 作为三个电视台广告部的开拓者,我为太原教育台、山西有线台、中国黄河台国内台和国际台创收了第一笔广告现金收入和第一笔实物收入。写下了一段在中国电视广告史上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历史🌏</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太原教育电视台</span></h1><p> 1992年,我调入太原教育电视台,作为教育台广告部主任,我为教育台创收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善了职工的生活,为台里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成为太原市广告协会理事✌️</p><p> 90年代初期,中国的电视广告刚刚开始兴起,人们对广告普遍都不太接受,许多企业和商家,对省台和市台的电视广告都不感兴趣,教育台的广告无人问津,万事开头难,我硬是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一腔热血,使教育台的广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教育电视台的创收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了特殊贡献奖励👍👍👍</p> 1994年夏天,在教育台工作期间,利用暑假我和老公孙小农第一次带4岁的女儿出省旅游,就是住在北京的大爷家🏠(原微山湖抗日游击队的政委孙新民)。十多天得到了大爷和大娘的精心照顾,至今那温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我的大爷孙新民1917年12月20日生于山东肥城,17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读书会,20岁组织抗日游击队,后任八路军鲁西支队、115师教导员,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政委等职,现在是当年微山湖和铁道游击队领导人中至今唯一健在的领导人🌹🌹🌹<br>   他老人家今年已经103岁了,身经百战却依然记忆清晰、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与同龄人相比,思维更加敏捷,还经常做报告,接受记者的采访🎉🎉🎉 2005年开始我们电视台在北京设办事处,我在北京工作近十年,大爷对感怀最大,关心最多。每逢节假日他总是要让我过去改善生活,对我关怀备至。大爷是我的亲人,更是我的贵人,当初在北京远离家乡和亲人,是大爷给了我更多的温暖和安慰🌹🌹🌹<div>  在孙家的儿孙辈中大爷与我关系最好。大爷就是我生命中的活菩萨,大爷的恩情永世难忘。我常说:大爷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父亲之一。这几年每到12月大爷的生日,无论多忙,我总要赶到北京为他庆贺🎂🎂🎂</div> 这是我们在北京留下的部分倩影😊 请您倾听102岁我大爷的声音,看看他老人家矫健的身影吧[玫瑰][玫瑰][玫瑰]<br><br>  每逢大爷的生日,都有许多亲朋好友打来电话为他庆贺。原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微山湖大队张队长的侄子打来了慰问电话正巧录了视频,,大爷他老人家很是兴奋。深深的战友情在传承着,尤其在战争的炮火中经历生死的战友情,一点儿都不亚于血浓于水的兄弟情[OK] 1993年作为教育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到新疆参加全国十省市教育台创收经验节目交流会。<br>  在教育电视台工作期间曾参加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在职学习,获得了大学本科证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山西有线电视台</span></h1><p> 1998年,山西有线电视台开始筹备,我积极参与筹备工作(最早只有18人),为山西有线电视台的经济创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是有线台刚刚成立招兵买马部分招聘组成员✌️</p><p><br></p> <p>  本人心肠软,乐于助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总希望能够帮助别人。1999年夏天的一天在山西有线台下班后,救了一位摔倒在花池旁,头部受伤无法站立的70多岁的张大爷。</p><p> 还有一件救人之事至今记忆犹新。1986年冬天在太原32中下班路上路过并州路看到一辆摩托车和自行车相撞,现场无人相助,我费了很大劲儿才拦下了一辆太原市安装公司的货车,把伤者送到人民医院,随后又找到伤者太原35中荣柽老师和山西农业厅吴涛(骑自行车的伤者)的亲属。后来几位伤者的单位,把感谢信及锦旗送到了学校及电视台。受到了单位的表彰。</p> <p>  (三)中国黄河电视台</p><p>  退休前十年,作为中国黄河电视台在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我在北京工作近十年,为中国黄河电视台国际台走向市场,创新创收迈出了极其艰难的第一步。改变了“国际频道“成立近20年来,基本没有经济创收的历史(为电视台创收100多万元的业绩,至今没人超越),第一次实现了黄河台国际频道成立近二十年创收零的突破🎉🎉🎉</p> 2011年母亲80大寿,妈妈的老战友和我们从小在一起玩大的发小们,在曾经接待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宴会厅为她一起庆贺生日🎂🎂🎂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i><font color="#ed2308">第五篇章、我的中老年风采</font></i></b></div></h1><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退休是人生的又一个“春天”,是人生的一次华丽转身,也是“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真正人生价值”的第二个青春期的开始,我们将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活得有趣的快乐的退休族。我们可以完全活出了一个全新的自己🌹🌹🌹</span></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一)家庭生活成为重点</font></h1> 退休后我的工作重心由单位转到了家庭和社会,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顾好已患老年痴呆10多年的92岁的公公。我从结婚以来就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现在已30年有余,我和公婆没有红过脸,不幸的是几年前婆婆因病离开了我们😭 公公孙新伦从小就跟随他的哥哥(原微山湖抗日游击队政委孙新民)参加革命 现在他患老年痴呆十年有余,近来病情似乎有些严重,吃喝拉撒睡全部要人照顾。祝福他老人家和天下所有的老革命天天快乐,愿他们永远幸福快乐,健康长寿💝💝💝<br>  现在我还担任老公免费的“书童”,经常帮助他处理一些书画事宜😊<br>  我每周除抽时间去看望近90岁的妈妈之外,尽可能参加各种的公益活动🌹🌹🌹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海亲会义务为大家服务</span></h1><p> 由于女儿出国留学的缘故,五年前我加入了山西省海外人员亲属联谊会(简称海亲会)。海亲会是山西省在海外留学、工作和移民定居人士以及已归国人士的亲属,自愿组成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海亲会是以亲情、乡情、友情、爱情为纽带多层次、多角度、多分享的交流平台🌷🌷🌷</p> <p>  为了丰富海亲会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海亲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艺术修养,提高生活品质, 营造“健康、团结、活力”的团队氛围,推动会员间的友好交往,展现中老年亮丽人生,展示大家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同时也让海外的亲人们放心故乡的我们,海亲会成立了艺术团,我参加了合唱队、舞蹈队、朗诵队、徒步队、模特队和游泳队。</p><p> 我作为艺术团副团长、欧洲区的副区长,能够为家人服务感到非常高兴。我还参加主持了许多活动🌺🌺🌺</p> <p> 我和我的艺术团姐妹们连续几年参加了海亲会一年一度的新春联谊活动。用爱心和热情跳出了、走出了、奏出了、唱出了、诵出了对生活的热爱。沁人心扉的朗读,婀娜多姿的舞蹈,天籁之音的合唱,欢快铿锵的鼓点,亭亭玉立的模特,我们为海亲人带给最美的享受,为海亲人献上的特殊的艺术盛宴💐💐💐</p> “远方的孩子,你是父母永远的牵挂”这是我专门为孩子在国外的家长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海亲会联欢会上朗诵后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家长都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div>  2017年6月参加海亲会和太原同城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举办的“同城杯朗读分享会”,获得了一架非常精致的模型飞机的奖品✈️✈️✈️</div> 我们还多次参加自愿捐款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购买书籍、体育用品、生活用品活动。为孩子们送去党的关心和热爱公益事业海亲人的拳拳爱心,还为孩子们带去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三)、心桥俱乐部免费</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 为单身青年 牵线搭桥 爱心奉献:</font></div></h1><h3> 海亲会心桥俱乐部是为了帮助海亲会远在国外和已经回国的山西留学生,为他们构建一个搭鹊桥、牵红线帮孩子找到另一半的爱心平台,更重要的旨在为他们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广交朋友、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平台🌈<br> 心桥俱乐部的名称是我起的。心桥者,新侨也。顾名思义:新中国、新一代、新华侨构建的人与人相通的渠道,搭建心与心连接的桥梁💝💝💝</h3> <p>  山西海亲会于2017年8月13日在山西国际会议中心三层隆重举行了“心桥俱乐部成立暨留学生家长交流会”。太原市侨联郑勇副主席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近百名家长和孩子参加了活动👏</p><p>  承蒙大家厚爱,我当选为心桥俱乐部部长。心桥俱乐部所有红娘工作人员全部义务为大家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p> <p>  2017年9月9日我去英国,由海亲会心桥俱乐部举办的“缘聚英国,爱在家乡”联谊活动在伦敦成功举行。中国大使馆卢海田参赞和使馆的王领事在百忙当中光临我们的聚会💖</p><p>  2017年10月8日“中秋月圆•家人团圆”——山西省海亲会心桥俱乐部家人见面会成功举办🌝3️⃣🌜4️⃣</p> 2018年7月15日“心系游子,搭桥筑梦”海外及海归上海等城市专场家长联谊活动拉开序幕。<br>  2018年7月21日,京津心桥专场联谊活动获得成功。<br>  2018年8月18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之际,“青年友缘,缘来是你”【太原本硕博 & 海归】孩子专场心桥联谊活动圆满结束,300多位单身男女及家长参加了此次联谊活动。太原市侨联郑勇副主席到场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2018年8月19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北上广海外,海归”心桥专场联谊活动,完美收官👌 2019年8月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前夕,由海亲会心桥俱乐部与公益组织在太原蒙山景区联合推出“游子爱家乡 缘聚在蒙山”留学生“七夕”联谊活动💘<br>  通过这次缘聚蒙山交流活动,徒步与相亲相结合;联欢与户外相对接;餐饮与舞台相照应;青年和家长相融合。幽静中漫步,林荫中交流,留学生和家长们促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 由我策划组织并主持的“游子爱家乡缘聚在蒙山”留学生联谊 活动的成功举办使我如释重负,一个月来压在身上的所有的压力,担心,困惑乃至委屈顿时烟消云散,自我感觉美哒哒[跳跳][跳跳][跳跳]<br> 两年来,心桥俱乐部的红娘先后几十次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研究工作参加活动奉献爱心。与山西团省委、团市委和其它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br>  作为心桥俱乐部部长,我从活动策划组织、场地人员安排、报名会场布置、互动环节构思等等事无巨细都需要通盘考虑,全身心投入。我们不仅不挣钱,而且要倒贴钱物,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们仍然乐在其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四)、参加公益及各种社会活动</font></h1> 作为山西省社会事务调查中心副主任,我从2013年开始连续8年参加了山西省百姓放心食品策划组织组织活动,我们没有工资更没奖金,有的只是付出👍👍👍 在省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跟随媒体采风团在山西省从南到北采访参观了许多食品餐饮企业。为山西省放心食品品牌深入人心推广活动奉献了绵薄之力☎️ 2017年和2018年9月连续两年到厦门参加两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分会场组织策划活动,并担任主持人工作🌹🌹🌹 为了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我还参加了山西青松合唱团和模特队,走进青松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美丽多多,收获多多,乐趣多多,永远幸福。愿我们人人都成为太行山上永远不老的青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五)旅游开阔了我的视野</font></h1> 退休前后,我曾去了祖国许多的名山大川。迄今为止,国内的所有省份基本都已涉足,香港和澳门也多次去过。由于篇幅有限,仅把经典的旅游回顾:<br> 1988年去云南慰问老山主攻团的路中路途中,我们曾经到达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河南等地参观学习🍁🍁🍁 1993年到新疆旅游,我们去了吐鲁番、天山、火焰山、交河故城等地💐💐💐 2016年到西藏旅游,我们去了布达拉宫、大昭寺、雅鲁藏布江、云中林芝、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 经过人生旅途最高的制高点-----海拔5013米拉山口🌳🌳🌳 2017年,到英国看望在英国读研究生的女儿。从南到北游览了英国许多景点🌾🌾🌾 2020年春节,在女儿的陪同下到泰国旅游🌴🌴🌴大年初一在清迈见到了著名电影艺术家牛犇🌹🌹🌹 两年来我和我们海亲会徒步队的兄弟姐妹们游览了山西省内外的许多名山大川,我们累并快乐着👯 这是我们欧洲区的区长李新星老师带领我们玩童年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有趣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第六篇章、 我的感恩和期待:</font></h1> 岁月悠悠,时日在指尖缝中不经意悄然流过。人生的日历一天一天地撕轻撕薄,昨天的生活已经塑封,今天的生活正在摄入镜头💐💐💐 有人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而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60岁是一个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的契合,第二个青春才刚刚开始。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保持优雅、达观、理智、宽容的人生态度。容颜易老,风骨犹存。正如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各有风采。渐渐老去的是年龄,但不老的是我们的心💖💖💖<br>  60年弹指一挥间,进入了耳顺之年,60岁的人生经历,60年的风雨兼程,60年的时光变迁使我感慨,感叹,感怀,最重要的还是感恩。感谢所有对我关心关爱的亲朋好友们,感谢上苍对我的眷顾,赐于我健康幸福的生活🍄🍄🍄 60年一路走来,渐渐懂得:风风雨雨必须自己闯,困难坎坷必须自己扛,酸甜苦辣必须自己尝,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别人给的只是援手,自己给的才叫底气!<br>  人生的下半场只能靠自己😊老有老的风度,老有老的味道。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快乐的心态,去感受晨起的朝阳,用感恩的心境,去欣赏落日的余辉🌈 <p>  珍惜生命活在当下,延长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厚度。以阳光的心态、如花的笑容、美丽的心情,开开心心地活好眼前,平安健康幸福美满。知足常乐笑对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永远充满阳光和活力🔥</p><p>  相识是缘分,愿您交鸿运(缘鸿),袁鸿祝您圆满幸福,鸿运常伴🌹🌹🌹</p><p> 愿我们在变老的路上:笑🉐️开心!玩🉐️自在!过🉐️幸福!活🉐健康!</p> <p>  我的美篇发布才短短几天 阅读量就近3000了,许多朋友祝福留言,献花打赏,使我感到非常温暖。我摘录亲朋好友给我美篇“60岁感怀”的留言其中一小部分以示我衷心的谢意🌹🌹🌹</p><p> 特别是北京电视台副台长罗影大姐的留言更是让我特别感动,现摘录如下,以示永久纪念:</p><p> ”美丽天使鸿,我反复看了多遍你的“感怀”文章,细细品味、吸收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丰冨“营养”……思想得到启迪,受益匪浅。写得太好了!足见你对生活的感悟颇深,明了人生的真谛!字字句句体现出你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你的高贵精神!体现出你的纯洁、善良、诚实的好品德。阅读此文,不仅是欣赏词藻的优美华丽,还能深切感受到从中透出来的人性的光辉,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你不光外表光鲜亮丽,还是一位大才女,很有文学功底, 朗诵水平也很高,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总之,你这个人啊!真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高度统一!是天降人才!我为有你这样一位好友和知己,深感自豪和荣耀!得好好向你学习!”</p><p> 这些是亲人们给我最好的精神食粮🍔🥮🎂最珍贵的回忆。作为本文的结束,以示永久的纪念!</p><p> 再次感谢几百位亲朋好友对我的祝福,有你们真好🌹🌹🌹</p> 这是1957年的纪录片“玩”,敬请欣赏🌹🌹🌹在这里你是否能找见您童年的影子呢😜 <p>  写真照片来源:感谢淑媛专属摄影公馆给我留下60岁的美丽倩影;</p><p> 国画照片来源: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壁画协会会员孙小农作品;</p><p> 部分照片来源网络;</p><p> 其他照片来源积累;</p><p> 美篇编辑:袁鸿(黄河鸿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