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

临沂实验中学北校区孙玉萍

<p>仰八角效应:不足的完美,优秀无可挑剔让人“避而远之”,“金玉其外”空泛其内无权威性,优秀而有缺陷,亲切感权威性。具有一定资本,不可东施效颦,不仅可敬还要可亲。</p><p><br></p><p>禁果效应:不提倡的东西不明令禁止,理由不充分不说明原因的禁止激发好奇心,正用。</p><p><br></p><p>第十名现象:惰性智力+成功智力。丰富的社会智力和丰富的常识,实用智慧,深知那些很少得到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创造机会,发挥才能。</p><p><br></p><p>3+1>5-1:心理加减法,少补心理高于多退,人的心理总有一种倾向习惯得到而不习惯失去,来之不易的东西才会珍惜,失去的东西才会觉得宝贵。铺设学习使之习惯,转变策略,使其失去了学习“机会”或使之来之不易。</p><p><br></p><p>图形与背景的转换:坏到好的转换,换位思考,“想着他的好”,保持好心情,愉快地工作着,生活着。</p><p><br></p><p>预期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暗示效应:铺垫使之产生预期,对学生的期望与爱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真正爱才能真正传递。言语暗示,环境暗示,采取积极语言,避免用消极词汇,自我暗示。</p><p><br></p><p>“蝴蝶效应”:教育无小事,保持教育过程中偶然事件的敏感,抓住教育事件中的支点,契机。鼓励,批评。言辞,行为,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影响孩子一生,正面教育。“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p><p><br></p><p>成就目标定向:是为了掌握还是为了表现,高掌握—低表现,高掌握—高表现,低掌握—高表现,低掌握—低表现。学生目标定向与老师的目标取向有关系,名次—表现,引导确立掌握目标,激发内在学习动机。</p><p>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榜样的力量,不以偏概全,低分不意味着低能,闪光点,教师,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工作严谨,态度求实,公正,治学态度,责任感,敬业精神,精辟观点,人生态度,细微之处的榜样。</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