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经历之不幸与幸运

逍遥平

<p>说起我的知青经历,追根溯源,还应该从文革初期的红卫兵大串联说起。五十四年前的秋天,在“文革”大潮的裹挟下,随着红卫兵大串联的队伍,当时只有十三岁的我由当时的淮阴即现在的淮安出发,出现在连云港市新浦火车站的站台上。等待着西去的列车,准备进行那神圣而又神奇的,随心而又随意的全国大漫游。经历四十多天的大串联,沿着陇海铁路西行走过西安,重庆,继而掉头向南至贵阳,旋即北上达京城。参加毛主席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活动后,带着游历大好河山的喜悦,带着满身的虱子回到家里。大串联就是一场大胡闹,大混乱,指望十几岁的娃娃们煽风点火闹革命,不是无用也是接近于荒唐。好在便宜了数以千万计的孩子们,来了一场衣食住行不花一分钱的免费大旅行。</p><p><br></p><p><br></p><p>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红卫兵大串联,实际上就是一次免费的全国大旅游,对于所有参加串联的乳臭未干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幸运的。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来到朝思暮想的北京城,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这是那个时代所有人在梦中才能想象的场景,而我们这帮小屁孩却早早地把梦想变成现实,可以说是一生最大的幸运,甚至是同时代人一辈子都不可能遇到的幸运。幸运来得太容易,不幸也就悄然而至,让你无法选择,也无法逃脱。人生遭遇的不幸与幸运的第一次轮回就这样毫不留情地突然降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玩够了,闹够了,就该拉清单了。幸运和不幸的代价绝非等值,随后的上山下乡运动就是胡闹之后的秋后算账,厄运随之而来,所有的人不只是付出青春的代价,有些人付出的是万劫不复的整个人生甚至是生命。</p><p><br></p> <p><br></p><p>回忆我下放到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的经历,感觉是一次被骗的过程。那时学校毕业等待就业分配,恰好兵团招人,闲着没事就过去看看。兵团的人热情接待,随即讲述兵团的情况,拿工资,穿军装,能打枪。巧舌如簧的渲染之后,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已是热血沸腾,屯垦戍边报效祖国的冲动难以阻挡,守边非我不可,担当非我莫属,毅然填写报名表。没想到这一被骗决定我的命运,这一冲动改变我的一生。一同来到兵团的人,看到破旧的房屋,满目的荒野,褴褛的农工(当地的农场工人),上当受骗的感觉怒火中烧。有的哭,有的闹,有的甚至绝食,要求送他们回去。我没有加入其中,不是特有修养特淡定,觉得来都来了,看看再说。离开家庭开始独立人生的向往,来到新的环境追寻前途的憧憬让我平静淡然。后来那些闹的人大都也没回去。几十年过去,比较一下现在的境遇也不错。所以人生的好多事都应该冷静对待处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哲理所在,人皆难免。被骗的过程是不幸的,知道被骗后不冲动不莽撞就是我的幸运。</p> <p>五十年前的初春三月,我以十七岁的年龄只身来到不起眼的海边小城连云港。带着不谙世事的茫然和全无所知的懵懂,走进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的大门,成为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成为带有典型时代标志的知青大军一员。时代由不得年轻人去选择,时代潮流中的幸运和不幸,无论偶然还是必然都是必须面对进而妥善处置,更多时候需要等待和随缘。当时下放之于留城是不幸的,没有到农村来到兵团却是幸运的。之后的五年兵团生活是我的人生第一站,收获了许多,得到了许多。相对来说,体力上的付出与弱嫩的身体比较是不幸的,在超负荷的劳动中学会忍耐和坚持却是幸运的。五年后告别兵团,招工进了城更是由人生的不幸走向幸运的转折。所以不幸和幸运可以概括人生的全部,在不幸中坚持,期待幸运的出现并努力抓住,不要轻易放过。同时在幸运中尽量地珍惜,不懈地奋斗,争取光明的前途。此生有此悟,拜不幸所赐,幸运的不枉世间走一回。</p> <p><br></p><p>悠闲的日子回顾往事,知青的经历总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总是在命运的不幸和幸运中感叹。其实不幸与幸运贯穿人生的全部,在不幸中徘徊,在幸运中奋发是人生的常态,年轻是这样,老来同样如此。不幸往往是不期而至,幸运则青睐头脑清醒者。比起那些早早逝去的知青战友和未及退休的同事,他们是不幸的,而至今仍健康生活的我们是幸运的。有了今天的幸运,人生路上所有的不幸都是过眼云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