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古道.徽青古道.旌歙古道。

济公

<p>2020年.6月.6号,疫情过去,第一次出省徒步活动,早上7点永利集合,出发上海黄山林场,上午11点半到达三姐人家,饭后稍坐片刻,下午1点出发箬岭山庄。</p> <p>徽青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安徽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由皖南徽州府城至青阳县。出歙县北门,西北行,过万年桥,经富堨镇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坦至箬岭关;过箬岭,入太平县境,至上岭脚,经谭家桥、感样里、迄溪、马兰地、三口至仙源;西行至甘棠,转向西北,经秧溪河至广阳,广阳北上直通青阳县城。千百年来军民商官、轿马车驼从此走过,此路因为官道,多为石板道,石面光滑,路宽3至6尺。现保存完好仅箬岭关两端的南许村镇茅舍村和北谭家桥镇上岭脚村,15公里,箬岭关关口海拔约950米,未出关。</p> <p>隋唐古道其实就是徽青古道(徽州歙县到青阳)的一部分,因为修建于隋朝,兴起于唐朝,所以又叫隋唐古道,是古代徽州府外出的一条重要官道,又因中间有个箬岭关(太平和歙县交界处),所以又称箬岭古道,该条古道也相当于现今的“国道”。</p> <p>上海黄山林场</p> <p>这条古道大多都为石板路,雨后的古道别有一番景致,青石板路绿的像翡翠,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一路走来风景如画,想起千百年前徽州人,特别是徽州商人,行色匆匆步履沉沉,他们一生奔波只为生计,哪里还有闲情看山看水看风景,今天我们重走古道,已无法体会他们的艰辛,风雨千载,千年的徽青古道,终将成为永恒的碑,历史如磐。</p> <p>青石板古道</p> <p>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古官道由青石板铺就,自许村直达黄山脚下的谭家桥。沿途植被垂直分布显著,峰峦叠幛,阴雨天山上云雾缭绕,远观如黄山云海,身处其中则又似云中漫步。</p> <p>宽三米</p> <p>千百年来军民商官、轿马车驼从此走过,多为石板道,石面光滑。现保存完好仅箬岭关两端的南许村镇茅舍村和北谭家桥镇上岭脚村,约有15公里。在许村镇境内文物众多,还残存一些历史古迹,有八座牌坊、廊桥、亭、古民居、古祠堂等景点,可以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p> <p>我们这次徒步路线是上海黄山林场转箬岭古道,再从箬岭徒步高甲村出,到了箬岭关也就是图中“天险重开”关口后,往右到谭家桥出。</p> <p>娘子军</p> <p>千年历史,千年风俗!</p> <p>两边是店铺,古代交易的场所</p> <p>千年古道,千年街道,古代时该街道一天有上千人交易,旌德粮米买给安徽人。</p> <p>天星洞,海拔1009米,清代建筑宽1米,长7米,高2.7米,位于旌德县,绩溪县西南分界线,旌,绩,歙大四县毗邻,远处望灯宛如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故名,天星洞,晴朗之日,可远眺黄山天都,光明诸峰。</p> <p>旺子洞,海拔886米,明代建筑,宽2米,深3.5米,高2米,旺(望)子,是父母思念久离家乡的儿子,到古道探望,有,旺,字,的日,旁似月,有日日昐,月月盼之意。</p> <p>天竺庵,海拔776米,清代江村义土江景淮捐建,天竺,为印度古称,以此名庵取保平安之意,箬岭为通辙孔道,途人所必经,高山上下有三十余里,而无止息之所。</p> <p>快出关口时,巧碰到安徽芦苇队长,经芦队长介绍,他每年带团队来回走古道十来次,俩人密切交流下,互相加了微信下回走一起约。</p> <p>靠壁洞,海拔628米,洞亭倚山而建,故名靠壁,清代建筑,亭顶拱,花岗石砌筑,宽1.8米,高2米,深2米。洞壁隽有,当境土地四字,过往行商亦在此祭祀土地神。</p> <p>五里洞,海拔496米,洞距高甲村五里而得名,明代建筑,拱形,花岗石垒砌,长3米,宽3.5米,高3米,商人叶大泰捐银建亭,供行人小憩。</p> <p>东黄山旅游度假区,又称东黄山知青特色小镇,以与徽派建筑风格不同的红砖木顶欧式城堡为主,蕴藏有浓郁的海派文化、知青文化及茶文化,有“安徽小上海”之称。行走其间,像是置身于上世纪的上海街头,有着美妙的穿越感受。成群红砖木顶欧式城堡在莽莽大山中显得格外显眼可爱,到了秋冬季节,远处山尖雾凇或是积雪白皑皑一片,近处山林斑斓,美得像一幅油画,别有一番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