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有表情”的胡杨,做一个有思想的摄影者, ——王汉冰摄影作品赏析

晓说新疆

<p>摄影/王汉冰 文/李晓</p><p><br></p><p> 偶然有幸欣赏到新疆著名摄影家王汉冰老师的一组胡杨系列作品,始知胡杨还可以呈现如此气象万千之景。将抽象的自然物象提炼成形象感性的生命意象,于气势磅礴中体现自然世界的生命精神,于曼妙多姿中呈现诗意浪漫的唯美。在赏读作品震撼眼眸的同时,亦唤醒起我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怀动力,进而去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p><p><br></p><p> 世界上面积分布最广的胡杨在新疆,胡杨不仅是新疆稀有绿洲生态重要的保护屏障,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装点着新疆广袤大地。胡杨之于新疆大地,更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与象征意义。新疆胡杨之美,美得不仅是外在风姿,更美在风骨,美在精神,美在内涵,如新疆人的精神一样,刚柔相济,坚韧不拔,再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沙漠胡杨都可以生生不息,万古不朽,以坚强、大气与大美的形象展示于世人,唤起地球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初心。</p><p><br></p><p> 王汉冰作品欣赏:</p> <p> 《所向披靡》</p> <p>  我们常人眼中的胡杨,在摄影家层次丰富镜头视野里,呈现出诗情画意、千姿百态的风韵与情境。但能把胡杨拍摄得如此出神入化、入骨入髓的却不多见,王汉冰可谓跑在前列的领军人物。新疆大地但凡有胡杨之处,都有王汉冰涉足过的踪迹。</p><p><br></p><p> 近几年无人机的出现,给予了摄影人更为广阔的创作视野空间,对于多年拍摄胡杨成瘾如痴的王汉冰创作而言,更是如虎添翼。多年拍摄胡杨的实践创作,王汉冰思想与精神几乎已与胡杨融为一体,他熟悉胡杨的分布与生存,无论是大漠胡杨、水泊胡杨,还是风倒木胡杨,林林总总的胡杨在其航拍视角下,在新疆大地特有的环境地貌中,更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命气象。</p><p><br></p><p> 《大地足印》</p> <p>  王汉冰习惯打破常规构图思维去聚焦捕捉拍摄事物,在广袤的大地上,努力探寻个人眼中独特的视角。从点、线、面等组合,从色彩之间的协调与衬托,从光影之间的渗透与明暗,从黑白之间的对比反差,于抽象景象中提炼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借助航拍镜头的便利,捕捉景象之间的关联,构筑心目中的形象意象,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与对自然世界的思想感悟。</p><p><br></p><p> 有思想的摄影创作理念,必然会诞生有思想的摄影作品,王汉冰所创作的《所向披靡》、《大地足印》、《爱的表白》、《生命轨迹》、《独立寒秋》、《大地守望》、《大地眼眸》、《自然艺术》、《沙漠之眼》、《舞动生命》与《大地之魂》等胡杨作品,展现新疆胡杨的万千风情的作品,也饱含着浓厚新疆人文情怀。一系列胡杨摄影作品,让世人于惊艳中,认识了新疆大地的胡杨,而王汉冰亦被国内外摄影业界誉为“胡杨王”,亦可谓实至名归,名不虚传。</p><p><br></p><p> 《热血冰心》</p> <p>  王汉冰镜头下的胡杨作品有着新疆南疆塔里木河流域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新疆天山以南,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长于沙漠与水泊之中的一种独特的胡杨树种,相比戈壁胡杨的沧桑与阳刚,沙漠胡杨更显秀美丰盈,刚柔相济,彰显出新疆大地环境中坚韧不拔、生生不息自然生态。</p><p><br></p><p> 在王汉冰的作品中,无论是金色沙漠中,还是碧水湖泊中,无论冰雪瀚海之中,在金秋沙漠之中,千姿百态的胡杨已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生生不息,成为护卫沙漠绿洲不可或缺生态屏障。在我们感受自然界生命的蓬勃顽强的生命力的同时,对大自然神工造化的奇异之美叹为观止,亦愈加尊崇自然,敬畏自然,唤起我们保护地球生态的使命与责任。</p><p><br></p><p> 《冰封树语》</p> <p>  曾赏读过王汉冰的一组芦苇的摄影作品,名为《芦苇的表情》,其中提到一位国外名人的一句话:“做一个有思想的芦苇”。同样,品读王汉冰的胡杨作品,亦可以感受到其镜头下的胡杨亦是“有思想的胡杨”。在王汉冰的镜头下,胡杨不仅是有表情,更是有思想、会呼吸与有生命的自然物像。无论是《冰封树语》,还是《月下私语》无论是《雪原哲思》,还是《生命印记》,让有思想、有灵魂的胡杨穿越天地,融入自然万物,与我们的灵魂直接私语对话,与我们的精神世界交汇,产生和弦共鸣。</p><p><br></p><p> 《生命轨迹》</p> <p>   不同的胡杨景象,在不同的摄者镜头下,会呈现出大同小异的不同意象。但有的“异”,则需摄影者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思,用自己的精神去体现,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影像。王汉冰老师的一系列胡杨作品,之所以震撼世人,个人认为或许主要体现在构图之“异”的表达上,在构图上大胆打破常规,以聚焦无形成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如获奖的《大地足印》作品)的创新思维。</p><p><br></p><p> 《大地表白》</p> <p>  而以上这些,不仅仅需要作者多年摄影实践累积深厚的专业功力,还需要长期的综合文化艺术素养的积累,这包括摄影技术,审美品格,艺术素养,文化理念与人文情怀等等,即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理!</p><p><br></p><p> 欣赏学习王汉冰的作品的同时,也会使我们获得一个启示:身为一个时代的摄影创作者,无论是拍摄人文,还是风光,内心都应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社会人文情怀,深刻地感悟世界,体察社会,以与时俱进的世界观透视自然界,担负起身为一个摄影人时代担当。在个人力所能及的摄影条件下,选择创作的方向与目标,摄影者首先要明确你要拍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拍摄?你拍摄的意义何在?如何去实现你的拍摄方向与目标?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与社会相衔接,真正起到传播弘扬社会正能量,助推社会文明发展的文化利器之一。</p><p><br></p><p> 《独立寒秋》</p> <p>  颇为赞赏王汉冰说言关于胡杨的拍摄创作初衷:“由对生命美丽的赞叹,到对美丽生命消亡的警醒,这就是我拍胡杨的主旨”。多年的对胡杨创作拍摄生涯,使得胡杨在王汉冰的心目中“已不是戈壁中的一种乔木,也不是沙漠中的一道风景,而是一面生命的旗帜,一位历史的见证者,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p><p><br></p><p> 王汉冰说:“拍摄胡杨不单单是为了捕捉美景,而是用镜头记录胡杨脆弱的生存环境、艰难的生命历程,用作品揭示胡杨内在的精神、不朽的风骨,让人们从中受到震撼、感动和启示,最终转化为保护胡杨的行动”。</p><p><br></p><p> 《沙漠影迹》</p> <p>  在王汉冰的创作思维下,呈现出的胡杨与自己已完全融为一体,自己就是胡杨,胡杨就是自己。无论是群体展现的《所向披靡》),还是个体呈现《独立寒秋》),无论是秋日动态的《生命轨迹》《舞动生命》,还是冬日静态的《爱的表白》《雪原哲思》),还是晨昏光影下的《瀚海流金》与《热血冰心》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体现作者的情感思想表达的同时,亦同时给予读者一种触摸灵魂的悸动震撼。</p><p><br></p><p> 《大地守望》</p> <p> 曾有位著名诗人在诗句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对这大地爱得深沉”。同样,从小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的王汉冰,满怀对家乡土地的一腔赤忱热爱,并将这份故土深情投注入对胡杨的拍摄创作的拍摄中。穿沙漠,涉河流,过戈壁,王汉冰20多年的摄影生涯,对胡杨的感情倾注在其镜头下,呈现出有呼吸、有灵魂的生命,也让更多世人认识了新疆大地日趋向好的生态地理环境,也从另个侧面反映新疆各族人民与自然环境相抗争,努力战胜自然,保护生态的愿景与期望,亦更加凸显了宏观世界体系内人与自然的人文观照思想。</p><p><br></p><p> 品读王汉冰作品的同时,也启发我们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中,领会学习并借鉴其有关胡杨的创作理念,即如何创作拍摄“有思想的作品”,创作具有自我风格与特色的作品,力求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摄影创作者。(终)</p><p><br></p><p> 《瀚海流金》</p> <p> 《胡杨雪韵》</p> <p> 《大地眼眸》</p> <p> 《自然艺术》</p> <p> 《沙漠雪影》</p> <p> 《舞动生命》</p> <p> 《沙漠之眼》</p> <p> 《大地之魂》</p> <p> 《流沙雪韵》</p> <p> 《天地物语》</p> <p> 《雪原足迹》</p> <p> 《风吻之痕》</p> <p> 《生命印迹》</p> <p> 《月夜私语》</p> <p> 《雪原哲思》</p> <p> 王汉冰个人简介</p><p><br></p><p>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理事,巴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巴州航拍学会主席,尉犁县书画摄影协会主席;2019《大众摄影》十杰;新疆第六届“天山文艺奖”获得者;2015、2016两届“天空之城”全球航拍大赛专业组“美”一等奖获得者及2018“天空之城”全球航拍大赛自然组二等奖获得者;2019“天空之城”五周年航拍大赛“特别奖”......</p> <p> 王汉冰摄影创作简历</p><p><br></p><p> 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摄影专业毕业后二十年来,王汉冰立足家乡-——新疆尉犁县,多达200多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胡杨林中,以四季胡杨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胡杨摄影作品,其作品立意深刻,构图简洁,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p><p><br></p><p> 王汉冰拍摄的作品相继发表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摄影之友》、《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环球人文地理》、《中国民航》、《文明》、《民族画报》、《焦点》等数十种专业报刊杂志上,并有多幅作品获全国大奖。陆续出版有个人摄影作品集《胡杨》、《永远的胡杨》、《胡杨》(第二集)、《画意胡杨》、《胡杨之歌》、《天地胡杨》;旅游风光画册《罗布淖尔》、旅游丛书《曾经沧海罗布人》、《走进罗布淖尔》等九本书籍,为宣传新疆的胡杨及旅游风光做出了突出贡献。</p><p><br></p><p> 曾在平遥、北京、大理、连州、大同、深圳等国际摄影节(周)展出《胡杨》摄影作品;应邀到广州、长沙、贵阳、兰州、江苏、香港等地专题《大漠胡杨》摄影讲座,被业界誉为“胡杨王”。</p> <p> 航拍胡杨感悟</p><p> 文/王汉冰</p><p><br></p><p> 从对生命美丽的赞叹,到对美丽生命消亡的警醒,这是我拍摄胡杨的主旨。一直以来对胡杨心存感激,是胡杨让我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拍摄的方向。</p><p><br></p><p> 胡杨在我心中,已不是戈壁中的一种乔木,也不是沙漠中的一道风景,他是一面生命的旗帜,一位历史的见证者,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拍摄胡杨不单单是为了捕捉美景,而是用镜头记录胡杨脆弱的生存环境、艰难的生命历程,用作品揭示胡杨内在的精神、不朽的风骨,让人们从中受到震撼、感动和启示,最终转化为保护胡杨的行动。</p><p><br></p><p> 二十年来,我努力以镜头为媒介、以生命为主题、以心灵的感悟为通道与胡杨对话,拍摄了大量的胡杨春秋冬夏四摄影图片,记录了胡杨的生命历程,力求为宣传新疆胡杨尽一点绵薄之力,也取得了一点小的成绩,甚感欣慰。</p><p><br></p><p> 自2015年开始使用无人机航拍后,给了我新的拍摄视角及视觉震撼。无人机的便携性、灵活性和自由度为航拍又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使我观看世界的视野再一次打开,为拍摄大漠胡杨提供了新的高度和新的激情,使我的作品再一次超越和升华。俯瞰大地,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敬畏之情,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p><p><br></p><p> 在航拍大漠胡杨时,除了拍摄大场景、记录胡杨美景及胡杨最原始、最纯朴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之外,我时常寻找大地中的纹理、线条、色块、几何图案以及一些抽象的元素,增强画面视觉效果。航拍时,先把无人机飞向高处,四周环视一圈,查看地形地貌等拍摄环境,发现好的色块、线条、韵律等画面,就直飞主题,根据光线和构图需要,或降低高度,或调整镜头视角,拍摄不同景别和角度的图片。</p><p><br></p><p> 一幅幅照片虽小,描绘的却是一个大的乾坤。俯瞰大地,让我对自然有了全新的认识,再一次感受到自然之美和自然之殇,美丽与伤痕同在,自然与人类共存;创作拍摄的同时,也对大自然心存感激之情、敬畏之情与关爱之情,也希望我的作品唤起人们对地球环抱生态的重视与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