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p> 新历5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节,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这一天,在134年前的这一天,在美国的芝加哥有二十多万工人为了争取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了规模巨大的大罢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规模巨大的大罢工,有了众多人的流血斗争,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8小时工作制和五一劳动节。</p>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p>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全面阐述。</p><p> </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强调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p> 新时代劳动教育 <p> 新劳动教育,是指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将劳动教育引向深入,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将体力和脑力的劳动结合起来,将线下和线上的劳动结合起来,将传统和现代的劳动结合起来。</p><p><br></p> <p> 2020年3月26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 学校的劳动教育 今天我值日 我是四(1)班的小能手 蔬菜种植我能干 一学区的孩子和我们一起体验劳动 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 金花茶种植基地 班级文化墙 我们的作品 家庭劳动教育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一,开展新劳动教育,不断弘扬劳动精神。</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方面,家长要带头坚持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另一方面,家长要引领孩子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帮助孩子在辛勤的劳动中学习、在诚实的劳动中成长、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成才成功。</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开展新劳动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动手的,家长朋友就要放手。人生的道路自己走,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爱劳动的习惯。</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学会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学会自己的眼泪自己擦干净,学会自己的衣物自己洗,学会自己系鞋带儿,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长大了,学会自己选择职业,学会自己真心地爱一个人……</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三,开展新劳动教育,孩子是家庭中一员,家务理应分担。</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围上围裙,孩子们也可以洗碗、扫地、拖地、擦桌子,也可以帮助家人端茶、倒水、拿东西、做饭、洗衣服、清理洗手间……</b></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四,开展新劳动教育,与孩子的学习结合起来。</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鼓励孩子朗读背诵一些劳动主题的古诗词,比如李绅的《悯农》、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李白的《秋浦歌》、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陶渊明的《归园田居》……</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鼓励孩子记录“劳动日记”,通过不断的回顾与总结,培养劳动的情感。</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家长朋友也可以通过拍照、视频等形式,来留住孩子的劳动瞬间,记录孩子劳动中成长的点滴,帮助孩子进一步加深劳动的记忆,分享劳动的喜悦。</b></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span></p> <p><b>编辑:陈珊珊</b></p><p><b>撰稿:颜玉兰</b></p><p><b>审核:莫起辉、黄庆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