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天波杨府 欣赏古典园林

新植

2015年8月15日,游天波杨府。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因杨业精忠报国,杨家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涎媚的性格,赦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妄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妄天波滴水楼》。亲书《 天波杨府》匾额。 天波杨府位于开封市西北隅杨家湖北岸,占地2.6公顷,1992年按仿宋风格复建,1994年复建为公园。 天波杨府建筑布局由东、西、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 3.3 公顷,主体有杨家府衙,杨家花园,演兵场三部分组成。 其建筑规格按当时正一品武官级别修建,与杨业受封太尉和大同节度使的官职相一致。杨家西湖北岸,东靠六朝皇宫龙亭旅游风景区,西临清明上河园,是一座典型的仿宋式古典园林建筑。 杨家府衙为天波杨府中院为杨府主体建筑,依次建有大门、照壁、钟鼓楼、过厅、天波楼、东西配殿、后殿、回廊。陈展有杨家将群塑、佘太君庙、杨家兵器等大量实物资料。殿内有歌颂杨家将忠心报国的大型群雕和祭祀杨家将的孝严祠;主体建筑天波楼,是宋太宗赐予杨业的 “ 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 ” ,一楼大厅是杨业处理军机要事的厅堂,内设群雕 “ 杨业发兵幽州救主 ” ,二楼群雕 “ 佘太君杨门选将 ” 。 东西配殿有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历史演义故事和杨家热血儿女赤胆报国的组雕:金刀杨令公、七郎闯幽州,大郎替主赴宴,六郎出兵战韩昌;表现女将的有佘太君,烧火使女杨排风,七娘迎战马吐温,八姐九妹杀败耶律齐,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位于天波楼后的孝严祠,是杨家家庙,宋太宗御赐祭祀殿。 东院是校场,为杨家骑马射箭,操戈练兵演武之地。设有点将台、练兵场、帅旗、马厩等。整座建筑结构匀称,古朴典雅,庄严肃穆。西院是杨家花园集江南园林造林手法于一身,山上山下,建亭修洞,曲桥水榭、天波碧潭上九曲桥、八角亭、长廊、拱桥。亭、台、楼、榭、廊、山水、曲桥组成一派江南园林风光,园内花木繁茂,妙趣横生,美不胜收,幽静典雅。 天波杨府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威严华贵,又布局精巧,极具江南园林风格,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成为令中外游人仰慕的重要景观。 天波杨府不仅是忠烈府邸,还是一首集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古今交融、情景交融的诗歌。它,体现了时代的完美情趣,堪称中原园林美化之精品。置身天波,一步一景,目睹人工巧夺的奇山秀水,耳闻杨家满门忠烈抗侵略感人涕下的动人故事,敬意油然生成。 焦、孟二将<br><br>  焦赞祖居太行山下崔家庄,父亲焦鸿亮。孟良祖居河北冀州孟家村,父亲孟仁杰。焦赞、孟良父亲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二人一起保过高行舟。高行舟一死,焦鸿亮回到崔家庄,孟杰回到孟家村。孟家祖传使斧子和火葫芦,孟仁杰都传给了儿子孟良。孟良文武全才,但性格粗鲁。孟家镇有个千户,叫万事通,管着一千户人家,也是镇子上最大的官僚。他仗势欺人,无恶不作。有一次万事通正在调戏良家妇女,被孟良看见了,他就把万事通打了一顿。万事通怀恨在心,就花钱买通了冀州知府,把孟仁杰抓进府衙关押了一个月,放出来以后孟仁杰气病了,没多久就死了。 孟良大怒,埋葬了父亲以后,不顾家人的拦阻,火烧了府衙,又砍死了万事通。为避宦官追捕,只好离家出走,信马而游,最后来到北辽,走遍了永平、劳亭、三合。哈冈、遵化和幽州。学会了这六个地方的语言。水流千遭归大海,他还是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就又回到孟家村,哪知道全家早已被抄得无影无踪,不知谁死谁活了。他无家可归,只好又出走。这一天,来到太行山芭蕉寨,遇到一个劫盗,原来正是焦赞也被人所害,流落于此为寇。二人相认之后,上山招兵买马,聚草屯粮,占山为王。 后来八贤王遭难芭蕉寨,杨延昭三擒孟良,大义收下了孟良、焦赞,自此之后随军出征,帐前听用,不离六郎左右成为宋营中的两员大将。 宋代兵器<br><br>  从古至今,用于战争的兵器都和当时的科技水平密不可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北宋是科技大发展的朝代,宋代的兵器,史称“戎具精致犀利,近代未有。”宋代兵器先进性的主要标志,是火药从道家的炼丹炉中解放出来,被广泛运用到军事等领域。东京建立有世界最早的火药武器作坊,生产火箭、火药鞭、火枪、烟球、大炮、铁嘴大鹞、霹雳火球等10多种。宋代冷兵器的制造业十分发达,除各州都设有作坊外,京师开封还集中有大规模的军器制造业,例如仅弓箭一项其生产量就是全国各地生产总数的2.5倍。京师开封所生产的兵器种类之多,产量之大,是十分空前的,每“十日一进,谓之旬课,上亲阅视,置五库以贮之。” 现在天波杨府保存的兵器是根据宋代(武经总要)等兵器史料,搜集整理,复制而成。其种类有长杆铁枪、长柄铁刀、弓箭、盔甲、马甲、火药兵器及水攻、水战、火攻等长短兵器共分12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宋代兵器的性能和它们当年所显示的威力。 三十六式秘传杨家枪法<br><br>  前殿石刻图文并茂介绍:(三十六式秘传杨家枪法)。“杨家枪数,自古只有三十六式枪法,且其中同势者颇多,若以势计之,只有二十种,其余法皆重复然,不以此为杨家枪之缺点也。枪数虽不多,然一枪有一枪之用,一枪有一枪之功,神妙灵活,变化无穷,非若后人所创之法,以变势为能,以数多为矜胜也,虽然此枪辗转相传,以至于今,增减之处,在所不免,或变繁为简,以求学习之便利,或矜奇眩异,以求人叹赏,此皆不足言枪法也,即我今之所述,也不能通谓之古代真传,惟研究其用意,常用详精密,似去古法为不远耳。” 杨家枪主要动作分为:直刺法、撇枪法、点枪法、拖枪法、拣枪法、提枪法、扫枪法、挑枪法、枭枪法、压枪法。拨枪法、逼枪法、格枪法、勾枪法、回马枪法、挑点枪法。拿卷枪法、悬脚枪法、攒刺击法、杀手枪法等, 之时,先已蓄势欲发,或以右侧弓步,待敌临近大喝声,扭转身躯,或左前弓卡同时急将枪尖起花,从下泛起直刺敌心,敏疾异常,若非有所准备,则很少有不得手的,诚为枪法中之至妙者也。 杨业发兵幽州救主<br><br>  杨六郎因打擂闯祸,太宗听信潘美老贼谗言,竟不念杨家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战血洒战袍立下的汗马功劳,将杨业贬滴雄州之后,辽国乘机出兵,设计困宋太宗于幽州城,当杨业手捧救驾诏书后,还是以国家大业为重,唤出八个儿子商量营救之策。令公说:“万岁,众大臣、王爷被困幽州,若有闪失,不只大宋江山难保,黎民百姓也要遭殃……。”六郎站出:“请爹爹速发救兵。”七郎也嚷道:“上次孩儿打擂连累了全家,这次我要为爹爹争气,先立救驾之功。”令公知道他武艺过人,能独挡一面,便同意他带骑兵先行。杨业随后派人联络魏直、杨雄两路人马发兵救驾,自己同呼延赞押运粮草星夜向幽州进发。表现了杨家父子以国家大业为重,一心保卫大宋江山的崇高品德。 佘太君杨门选将<br><br>  杨家热血男儿经幽州一战大部分已战死沙场,仅六郎一人逃出虎口,回到京城与八姐、九妹处死了潘美,不料却激怒了大宗,因潘美的女儿是太宗的儿媳。于是六郎被贬谪河东服役,六郎在途中病倒,恰遇在五台山出家的五郎,想出诈死之计,谎报六郎病死,暗地送回杨府,隐藏于后花园。时值边关告急,朝中无良将出征。寇准认为六郎死的突然,便以守灵为名,身背朝靴,私下察访,结果发现六郎“诈死埋名”。六郎向八贤王清罪,赵德芳一笑置之,并不介意:“现在三关被困,朝中无良将出救,还是由你出马领兵挂帅吧!”寇准说:“不妥,郡马杀了潘美又诈死埋名,圣上岂能轻易饶过?依我看还是由千岁挂帅带杨门女将到边关解围,杨郡马暗中压运粮草,待到三关破敌立功后,再奏明圣上将功折罪为好。”赵德芳认为寇准说的有理,于是请佘太君选将出征。佘太君命杨洪击鼓撞钟聚将,杨家八个儿媳:张金定、李翠亭、华妾玉、于桂英、罗氏女、柴俊萍、杜金娥。余彩鸾及八姐杨延琪,九妹杨延瑛雁列两厢,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喜得八贤王和寇准赞不绝口:“杨门女将,满门巾帼,果然名不虚传!”佘太君巡视一周,目光停留在杜金娥身上,她弓马娴熟,武艺精湛,太君甚为钟爱,当即便议定让她同八姐、九妹随军出征。显示了杨门女将,满门巾帼,为保卫祖国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 金刀杨令公<br><br>  在山西的西北角,黄河的弯曲之处,有一个河曲县,它西临黄河,东枕大山,位居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幸的是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杨业就出生在这里,父亲杨信号称“火山王”,从事抵御外侵的斗争。杨业自投北汉开始,即是一个抗辽派,他骁勇善战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后北汉帝赐国姓刘名刘继业,公元979年杨业仕宋,朝廷以其“老于边事”,命其戍守代州控扼雁门关。杨业在边关屡败契丹军,使其每每望见杨业一军的旗帜即退走不敢迎战。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朝廷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主动北伐,其中的西路军主帅为潘美,副帅为杨业。西路军进军神速,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士气大振,可是由于宋军主力的东路一线进军失利,造成全线溃退,二路军的战果也被葬送掉了,杨业遇难就发生在宋军撤退途中。当时杨业认为辽军锐不可挡,宋军主要任务是保边民撤退,进行声东击西的方法即可达成。而当时的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刘光裕,嫉贤妒能,则迫杨业与辽军正面作战,并违约撤兵拒不接应,才酿成杨业兵败陈家谷而死,享年五十九岁。 大郎替主龙棚赴宴<br><br>  辽国大庆王在金沙滩设“双龙会”,图谋趁机杀害宋太宗。杨业学汉职纪信救高祖离荥阳之计,诈献降书与番人从西门迎受,圣驾从东门而出。塑像表现的是:龙棚宴会大厅,天庆王用转心壶让延平喝下毒酒,延平刚饮下便知不好,此时天庆王趁机要溜被延平一把拉住,一扬手臂,一只袖箭直穿天庆王咽喉立即倒地死去的场面。在这一战中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贤王;三郎被马踏如泥;四郎失落番邦;五郎出家为僧;六郎、七郎逃出虎口。 六郎出兵战韩昌<br><br>  六郎被寇准背靴私访出来,随八贤王、寇准到三关解围。韩昌亲自出马,六郎也挺枪迎战。韩昌说:“杨郡马是员将才,何不归属我国定不失封王位。”六郎答道:“我杨家抗辽岂只为一家荣辱!捍卫国土,乃是天下公义,只要有我杨家将在,就决不容你辽骑纵横中原。”说得韩昌哑口无言,停了停,韩昌说:“你我二人进行君子战不许他人相助,你看如何?六郎点头答应。于是各向本部传令,体放暗箭。两军擂起鼓来,双方交锋。从早晨一直杀到傍晚,难解难分,但见寒光荡漾,冷气森森……两军将士看的眼花综乱。最后,六郎用回马枪使韩昌翻坠下马。 五郎斧砍萧天往<br><br>  五郎杨延德在金沙滩一战失落在五台山,他心灰意冷,便上山落发为僧。后来大破天门阵时,需要人马帮助破阵,焦赞、孟良上五台山请五郎,五郎带领僧兵助战,三关人马士气大振。五郎的利斧舞得辽将眼花综乱,只听“哎哟”一声,耶律奇左臂已被削掉。耶律尚一扭头又被五郎砍去半个脑袋,辽军各阵败兵纷纷退下。萧天佐见势不妙,仓惶上马,组织突围,迎头碰上杨五郎。五郎大喝:“萧天佐,还认得杨五爷吗?”随即二人打作一团。 七郎闯幽州<br><br>  宋太宗被困幽州,杨家父子发兵救驾,七郎为先锋官带五百骑兵先行。七郎风尘仆仆赶至幽州(今北京),不敢怠慢,马踏辽营闯到城下,守城的主帅潘美却不放他进城,因为在京城七郎打擂将潘美之子潘豹打死,他对七郎怀恨在心,逼他连杀三门。五百骑兵此时只剩七郎单人独骑,一路奔波又连番厮杀,如今是饥肠辘辘,精疲力尽。大骂:“潘美老贼,你竟如此狠毒!这岂不坏了国家大事,待我杀退辽兵,再与你算帐。” 烧火使女杨排风<br><br>  排风从小失去父母,五岁时被杨洪拣到府里。杨府上下都很照顾她,还教授他武艺,到了十八岁已经练成一身过人的武艺。在边关杨宗保被韩昌提去,边关众将都不是韩昌的敌手,孟良回朝搬兵,佘太君毅然向朝廷保举排风领兵出征。排风领兵马到边关,众人见是一个小丫头,从心眼儿里看不起她,排风提出比武,棍打焦赞、孟良震服三军。塑像内容展示了排风在战场用“烟火大棍”大败韩昌,救出宗保。 七娘迎战马吐温<br><br>  八贤王、寇准杨府选将,七娘随军出征。宋军到瓦桥关下同辽军先锋马吐温相遇。高君保与马吐温交战几个回合,被马用狼牙棒扫挂右臂,负伤而回。七娘恼怒,向八贤王请求:“元帅,待末将杀他。”八贤王应允,七娘拨马上阵,马乃好色之徒,见七娘容貌俊美,顿时垂诞三尺。七娘看出马贼眉鼠眼,便假装刀术不精,故意丢个破绽,步步后退,马一心想生擒七娘,便紧缠不放,在追到马头碰马尾的时候,不想七娘猛然回头,照准马吐温的脸面挥手一团粉雾,马吐温双眼被迷疼的“哇哇”怪叫,七娘不慌不忙手起刀落砍下他的首级。<br> 佘太君<br><br>  杨业之妻折氏(折与余同音)乃将门之女,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都是活跃在抵御外侵战争第一线的英雄将领,至折氏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折氏虽是女流,但武功与才识并不亚于男儿,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后嫁于杨业为妻,随同杨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杨业死节朔方之后,折氏便担起保国逐敌的重任,率领杨门女将,冲杀在前,为国家安危相传曾百岁挂帅出征。 八姐九妹杀败耶律方<br><br>  八姐、九妹和排风被派去攻打黑风阵,穆桂英首先画出黑风阵阵图,巧妙地避过阵中的暗道机关,顺利地进入阵内。黑风阵的阵主耶律方挺叉迎战八姐、九妹。排风趁此机会杀上了黑风阵的指挥台,占领了指挥台,耶律方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与八姐、九妹交手十几回合,便落荒而逃。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br><br>  杨六郎组织人马大破天门阵,首先争取了辽国的盟友西夏国的郡主黄琼女,黑水国的名将土金宿归宋,随后,穆桂英一马当先,勇破中阵玉皇阵,逼杀韩昌刀劈阵主,杨宗保枪刺苏柯庆,天门阵土崩瓦解。塑像展示了穆桂英手持大刀,舞得上下翻飞,疾如闪电,萧天佑也不示弱,二柄锤迅猛如风,两人直战了二十多个回合,萧天佑求胜心切,觑个空子举起双锤,使出全身的力气,狠狠的向桂英砸来,不想桂英人急马快跃起躲过,萧天佑收锤不及,甩落马下,桂英回手一刀,只见萧天佑的头连盔带缨如西瓜一样滚下来。 杨家英烈祭祀殿<br><br>  天波杨府中院孝严词即:杨家英烈祭把殿,殿中塑有二十二位杨氏忠武将神像,分别为宋、元、明三朝皇帝所授赠封号。依次是杨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宗保、文广等,根据杨氏族谱,宋史《封扶表》卷之八“论封”等记载,设孝严祠祭祀殿,以表示人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悼念和哀思。神位人物采用中国传统民间泥塑彩画表现,给人以古朴,原始,真实之感。神像背景浮雕着金色的锦绣山河。寓意中华大地的锦绣山河是靠英雄的鲜血换来的金色大地。 巾帼英雄穆桂英<br><br>  传说穆桂英出生时,异香满屋,持久不散。当时正逢八月中秋,桂花盛开,所以起名桂英,又名金花。穆桂英从小长得秀气,聪明伶俐,十分逗人喜爱。她跟着父亲和师父学习兵书战策,一点就通。十八般武艺学得样样精通,尤其那口绣绒刀,更是天下绝伦。穆桂英长到十五、六岁时,变得更加俊俏,做事也越加成熟。穆天王看到女儿已经长大,便把管理山寨的重担托付给他。穆桂英当寨主后,把山寨治理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受到寨中男女老少的拥护和爱戴。 穆桂英光彩照人的事迹,还是她“献出降尤木,大破天门阵”的传说。 那时,正是杨六郎镇守三关,遂城大败辽国元帅韩昌,肖太后不服,重振旗鼓,请高人摆下天门大阵,约请杨六郎破阵决胜负之际。杨六郎感到事关重大,派杨宗保去五台山搬请五哥杨五郎下山,共同破阵。杨宗保带领孟良、焦赞二将,取道峨口,路经穆柯寨,上了五台山见到五伯父杨五郎。五郎说,因多年未上战场,斧柄已沤坏,须去穆柯寨向寨主穆桂英讨取“降龙木”,更换斧柄,才能破阵。杨宗保听后,不知深浅,带着孟良、焦赞下山去穆柯寨。三人路上想着如何才能取到降龙木。孟良、焦赞合计,穆桂英如果不给就攻打山寨,把降龙木抢来。穆桂英得到有人攻打山寨的通报,带领女兵下山应战。她看到一个红脸的,一个黑脸的,还有一个白脸的英俊少年前来,正待发问,不想孟良出言不逊,说穆桂英不献出降龙木,就放火烧山寨。穆桂英一听非常生气,想教训教训他们。孟良和焦赞哪里是穆桂英的对手,几个回合就打得丢盔弃甲,败下阵来。杨宗保见状,拍马上前,不料被穆桂英活擒上山。 回到山寨,穆桂英见杨宗保生的俊秀,又觉得面熟,仔细一看,认了出来,正是三年前自己在离山紫霞官学艺时,救下的三关元帅杨六郎的公子杨宗保,不觉粉脸通红,芳心乱跳不止。原来,杨宗保在紫霞宫养伤期间,得到了小道姑的精心护理,两人一见钟情,被穆桂英的师父离山圣母看出。杨宗保走后便由师父作主,将穆桂英的终身许给杨宗保。现在杨宗保就在眼前,穆桂英又不好直接了当地说明,只好拐弯抹角,对杨宗保进行开导。不想杨宗保一听,一个山寨女子向自己提亲,宁死不允。等穆桂英把真情说出,杨宗保也认出了穆桂英是在离山养伤时护理自己的小道姑,转怒为喜,答应了婚事。 再说焦赞和孟良见杨宗保被活擒上山,想着凶多吉少,回到三关,报知杨元帅。杨六郎听了大怒,速来相救。两军阵前,杨六郎被穆桂英走马生擒,正在此时,被杨宗保看见,急喊:“哪有个儿媳抢公爹!穆桂英听了羞得满面通红,急忙将杨六郎抛下,拍马上山。杨六郎被抛下马来,哭笑不得,头也不抬,上马回营。 杨六郎回到帅府,对穆桂英不但没恼怒,而且赞不绝口,认为穆桂英年少有为,真是女中豪杰。于是经过一番思虑,定下了“斩子纳贤”之计,引穆桂英救夫归宋,大破天门阵。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传统戏“辕门斩子”。 穆桂英来到三关,由双天官寇准提议,八贤王传旨,为杨宗保和穆桂英完婚,全营庆三天。之后,经杨六郎保举,八贤王准奏,穆桂英登台拜帅,统领兵马,攻打天门阵。这天门阵,是按五行八卦所摆,讲究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每个阵都有阵门、阵眼、阵脚、阵胆,而且大阵套小阵,子阵套母阵,阵连阵,阵接阵,阵挨阵,阵靠阵,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共是一百单八阵。穆桂英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又有她的恩师高山圣母和任道安、郑道平、李大威等几位世外高人的协助,杨家将祖孙、母女、父子、夫妻全部上阵,齐心协力,一举攻破了北辽的天门阵。自此,辽国一厥不振,再也没有力量南下侵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