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六月的天气,有些燥热。我坐在小院的石桌边,听着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着,望着南山坡金黄的麦田,想起了小时候放麦假捡麦穗的趣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远方的一个朋友来电话,问我在干么?我说,悠闲中。我们这里天气很热了,麦子熟了。她说,你可以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啊,望着麦浪,读着《麦田》,多应景啊。</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走!先去麦田拍几张麦片渲染一下心情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麦田》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塞林格所著,出版于1951年,当时的美国充斥着二战后的虚假的繁荣。青少年处于精神危机中,思想极度空虚,迷茫。</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一个16岁的中产阶级家庭的高中生,整天游手好闲,不愿学习,看不惯身边一切事物。曾被四所学校开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以一个散漫不羁的少年漫不经心的口语化的手法去叙述,更像一本记实的回忆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书中讲述了他离开学校后不想又不敢回家,只身一人在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的经历,他去夜总会,酗酒,滥交女友,似乎也用放纵自己去对抗着周围那些虚伪,假模假式的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我继续深入阅读,渐渐地读懂了这个精神压抑,心里挫伤,生活孤独的少年,他厌恶这个伪善的世界,尽管他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矛盾冲突不断,但他心里却保留着人性的真纯和温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他爱他死去的弟弟,尤其惦记被他叫做老菲比的小妹妹。他为了顾及同寝室贫困潦倒的同学的面子,把自己的名牌包放在床下面;他给修女募捐甚至后悔捐的不够多;他借了妹妹的钱后执意要还。这是发自内心最本真的善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书中有一段话:我们确实活的艰难,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就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也有这样的感触,常常会感动于从负面或糟糕复杂的环境中挖掘出的一种积极温暖的东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一个叛逆少年眼中,这个世界是污浊虚伪而绝望的。但作者的智慧是不会全程以主人公一个人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书中他借有学问的安多里尼先生之口说出很多深刻的道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关于成熟: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去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微地活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关于学问和聪明才智:受过教育和有学问的人如果有创造力,他们留给后世的记录比起那帮光有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人来,确实要宝贵的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关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还能给你带来别的好处。你受这种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自己脑子的尺寸,以及什么对它适合,什么对它不适合。过了一个时期你就会心里有数,知道你这样尺寸的头脑应该具有什么类型的思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看到霍尔顿以为自己会因得肺炎而死去,悄悄跑回家和妹妹菲比诀别,当妹妹把她过圣诞用的所有钱塞到他手里时,他哭的一塌糊涂,妹妹用她的身体拥抱着安慰着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他决定要一个人去西部,装作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苟且的生活时,妹妹又用一个孩子的方式————决意要跟着他一起去,最终让他改变了决定,留住了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就是温暖的守望。也是霍尔顿的梦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他说:“我老是在想像,有那么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成千上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除了我。我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本书的尾声时出现了那么美的画面,他坐在大雨中的椅子上,不去管湿透了的衣服,看妹妹菲比骑着旋转木马,一圈又一圈地转着,她那蓝色的大衣飘舞着,真是美极了,他看着她用手去抓那个金色的环子,就让她去抓,也不怕她摔下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他知道那是她的自由,他只关注她的快乐,这也使他开怀的大笑起来,在他的记忆里似乎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记得《摆渡人》里曾经说过:你眼中看到的场景是你心像的投射。霍尔顿看到的美就是他被一点点温暖守望后自然释放的轻松和快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尽管最后他接受了精神医生的治疗,尽管在他的眼中也许最该医治的还是这个世界,但他毕竟回到了家,而没有奔向那混账的悬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最后他的几句话让我有点心酸也微微的心疼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很想念我谈到的每一个人,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个人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一个人能够平静地想念路过生命的每一个人时,就是经历了成长,这种成长能换来的感悟就是“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成长是人生最严厉地惩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想塞林格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只是写给青少年的,他描述出他们的世界,应该更能给成人以启迪。</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今天,在我们的社会环境的高压下,很多成年人否定和忘却了自己曾经的年少和迷茫,不遗余力的纠正着叛逆,从内心里排斥着这些愤怒和焦虑的孩子,并力求把他们变成听话,靠谱,和更接近主流社会的要求的人,却扼杀了他们天性里的纯真和快乐。</span></p> <p><b>让我们感谢生命中那些守望过我们的人,也让我们成为那个守望者,守望我们的亲人或朋友或学生或一个迷路的孩子。更守望着自己不愿走失的灵魂。我认为对青春的宽容和理解是一种修养,也是我们最需要的生命的守望。</b></p> <p>摄影/勿忘我</p><p>文字/村姑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