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一场同学聚会,让我明白了5个人生真相

悦纳

<p>作者:洞见·朱丽叶</p><p><br></p><p>人生下半场,敌人只剩自己。</p> <h3>上个周末,我参加了毕业20年来,聚得最齐的一次同学会。</h3></br><h3>全班51人,来了32位。</h3></br><h3>余者,有人断了联系方式消散在风中,有人语焉不详最终没有赴会。</h3></br><h3>总有人把同学会比作名利场,批判的背后,大概是无法接受当年坐在同一间教室的人,却在数十年的光阴里,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云泥之别。<br></br></h3></br><h3>二十年的岁月横亘其中,人生的分水岭清晰可见。</h3></br><h3>这样的改变,难免让人五味杂陈。</h3></br><h3>但,人与人的不同,或许就可从中窥见一二。</h3></br><h3>儿童教育作家三川玲说,她很热衷参加同学会。</h3></br><h3>每逢聚会,她都饶有兴味地观察,当年与她同一起点的人,十几二十年前一起张榜排名的人,历经时代洪流的冲刷,今天又是怎样的人生境地?</h3></br><h3>是什么让他们受益终生?又是什么让他们停滞不前?</h3></br><h3>这是比一味追忆青春,感叹情已逝人心变,更有意义之处。</h3></br> <h3>01</h3></br><strong>人生不只一个方向。</strong><br></br><h3>刚毕业那会,大家要么考研、要么争相竞聘大企业,仿佛世上只有这两条路才是金光大道。</h3></br><h3>男同学乔贺选择了去深圳,在电器专卖店里打工。</h3></br><h3>我们背地里摇头,做个营业员能有多大出息啊。</h3></br><h3>几年后,听说他在电器城租了个柜台,当起了小老板;</h3></br><h3>再几年,开了家小超市;</h3></br><h3>又几年,已发展成颇具规模的社区连锁便利店。</h3></br><h3>女生李娜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一家大型国企,做着最适合女孩的行政工作。</h3></br><h3>循规蹈矩了三年后,李娜瞒着父母悄悄申请去法国读书,学习建筑设计。</h3></br><h3>等到留学手续均已办妥,才向父母坦白。</h3></br><h3>从此,她不再长发白裙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而是剪了利落短发,天天泡在建筑工地。</h3></br><h3>就在我们将她标榜为新时代女性典范时,她却转身结婚生女,回归了家庭。</h3></br><h3>如今,李娜常常在网上发布一些给女儿做的各色手工洋娃娃,聚集了十多万粉丝,曾经的女建筑师跻身网红行列。</h3></br><h3>你看,原来人生不止一个方向。</h3></br><h3>我的同学中,还有人去了国外创业,也有人考公进入体制内,尽管千差万别,但长跑到如今,你会发现,大家都在自己的生活里自得其乐。</h3></br><h3>一个班的孩子,各走各的路,专心过好自己的生活,都迈进了各自人生的丰盛之地。</h3></br><h3><strong>没有谁的人生值得绝对羡慕,也没有谁的人生能被绝对鄙视。</strong></h3></br><h3>说到底,人生一世,不过一场“求仁得仁”,你可以野蛮生长、大杀四方,也可以踏踏实实,细水长流。</h3></br><h3>到达幸福的路径本是各种各样。</h3></br> <h3>02</h3></br><strong>越是好走的路,越是充满了危机。</strong><h3>茨威格有句经典名言:“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h3></br><h3>命运礼物的价格,都藏在生活的暗面,我们一时看不见的地方。</h3></br><h3>只在命运转角处,才昭然若揭。</h3></br><h3>黎佳曾是我们班上所有女生最羡慕的人。</h3></br><h3>毕业后,轻松进入父母所在的事业单位,又被单位领导看中,成为领导家的儿媳。</h3></br><h3>当我们苦哈哈地备战考研时,她正舒舒服服地躺在美容院里。</h3></br><h3>当我们早起晚归追赶公交时,她坐在小车里躲过了风吹雨淋。</h3></br><h3>她曾一度是我妈拿来教育我的人生样本。</h3></br><h3>可是,命运有只翻云覆雨手。</h3></br><h3>就像《我的前半生》开集里,罗子君回忆过往:</h3></br><h3>“我曾经觉得自己很好命,后来才知道,所有看似最好命、最容易的路,道路的那头,都充满了危机。”</h3></br>时代变迁中,黎佳的领导婆婆退休,所在的事业单位改制,她的名字列在调整人员名单之中。<br></br><h3>就在她恓恓惶惶,最需一个臂膀依靠之际,却发现老公与人暧昧不清。</h3></br><h3>《个体崛起》一书中有一个“苦难守恒定律”:</h3></br><h3><strong>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吃一定量的苦,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strong></h3></br><h3><strong>但是它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下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strong></h3></br>岁月从不静好,现世亦无安稳。<h3>生活其实公平得残忍,你以为天赐的运气,不过是向未来的赊账。</h3></br><h3>这个世界自有它运行的规则,千万别在支付不起时,轻易透支。<br></br></h3></br><h3>要知道,人生真正的嘉奖,都是自己给的。</h3></br> <h3>03</h3></br><strong>物来顺应,未来不惧。</strong><h3>这次聚会上,乔贺同学感慨说:“都是第一次做人,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看着前面黑漆漆的,担心没有路。其实,只要你走过去,总能找到出路。”</h3></br><h3>心理学上有个词,叫“<strong>过道原理</strong>”。</h3></br><h3>过道里的感应灯平时是关闭的,人们只有走到相应的位置,灯才会为你照亮前路。</h3></br><h3>好似我们的生活。</h3></br><h3>如果你害怕了,退缩了,那你永远迈不过黑暗。</h3></br><h3>咬咬牙,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很快豁然开朗。</h3></br><h3>黎佳的故事,两年后有了续集。</h3></br><h3>从来没找过工作的人,开始试着投递简历,到一家小公司从最基层的文员做起。</h3></br><h3>刚开始,工作不熟练,就抱着文件回家,晚上哄睡了孩子,接着干。</h3></br><h3>并且主动摸索着将办公室的文件一一建档。</h3></br><h3>过了些日子,她打电话问我,如何编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h3></br><h3>原来,老板看她工作勤勉,让她逐步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也给她加了工资。</h3></br><h3>高晓松曾说:“人生下半场,敌人只剩自己。”</h3></br><h3>回望20年,我发现,人生的上半场,我们的对手也始终是自己。</h3></br><h3>能够帮助我们决胜千里的,是我们内心的力量,而非这个激烈喧嚣的世界。</h3></br><h3>生活无法预判,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让我们措手不及。</h3></br><h3>既知无力抵挡,不如接受它,然后迅速调整。</h3></br><h3>下雨了就打伞,没有伞就找处屋檐,如果屋檐也找不到,那就努力奔跑。</h3></br><h3>物来顺应,方能未来不惧。</h3></br><h3><strong>人世多艰,但总要昂首走过去,明天才有更好的故事可说。</strong></h3></br><h3>04</h3></br><strong>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strong><h3>同学果果在大学任副教授,儿子在省里最知名的高中国际部上高二,正在备考国外名校。</h3></br><h3>吃饭时,我向她请教,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h3></br><h3>她说,其实她并没有刻意做什么。</h3></br><h3>孩子小学三年级时,她被外派到美国进修一年。</h3></br><h3>在美国期间,她每天与儿子视频,慢慢地,小朋友对大洋彼岸的世界越来越有兴趣。</h3></br><h3>终于有一天,小朋友向她宣布:“我以后要到美国读书,就像你一样。”</h3></br><h3>果果笑着说:“我要加油了,不然,怎么做我儿子的偶像?”</h3></br><h3>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试图探求一个话题:父母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吗?</h3></br><h3>摄制组挑选了14名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到56岁,每7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br></br></h3></br><h3>精英家庭的孩子,从小跟着父母阅读《金融时报》。</h3></br><h3>他们了解社会竞争机制,清楚打怪升级的规则,懂得为自己规划人生蓝图。</h3></br> 成年后,他们入读顶尖名校;毕业后,进入上流圈层。<h3>他们的子女也延续着这样的生活,接受良好教育,从事令人羡慕的工作。</h3></br><h3>而底层家庭的孩子,连“大学”都不曾听说过。</h3></br> <h3>男孩热衷打架,女孩以为人生的归宿就是结婚生子。</h3></br><h3>成年后的他们,基本复制了父辈惶然度日的生活。</h3></br><h3>而他们的孩子,也不得不延续这样的轮回。</h3></br><h3>BBC用49年的跟拍,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h3></br><h3><strong>如果人生是一场接力赛,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strong></h3></br><h3>父母跑的越远,孩子接棒的位置距离终点就越近。</h3></br><h3>05</h3></br><strong>活得自在的人,最自由。</strong><br></br><h3>同学会结束时,我去停车场开车,看到陈骞推着一辆共享单车往外走。</h3></br><h3>我很惊讶。</h3></br><h3>陈骞家境不错,又一直供职于全国最知名的公司,收入不菲。</h3></br><h3>没想到他竟然没有宝马赴会,实在不符合精英阶层的风格。</h3></br><h3>他笑着与我打招呼,说家离聚会酒店不远,这个路段又比较堵,骑单车更方便,而且锻炼身体,一举两得。</h3></br><h3>不由想起去年一则新闻,一名女子租奔驰参加同学会。</h3></br><h3>不料行车途中突降暴雨,路上积水严重,导致奔驰被水淹熄火。</h3></br><h3>事后,车行索赔近20万。</h3></br><h3>英国作家阿兰·德波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写道:</h3></br><h3>“我们每个人都唯恐失去身份地位,因为它决定了人情冷暖。”</h3></br><h3>人生嘈杂,职业贵贱、收入高低、婚姻悲喜、儿女优劣,无一不在撩拨我们的神经。<br></br></h3></br><h3>为了逢迎这个社会的标准,我们总是在玩一个力争比邻居过得好,比同行更出名,比亲戚更有钱的游戏。</h3></br><h3>其实,境遇好坏,全看你如何面对。</h3></br><h3>心若天高云淡,人生自然晴空万里。</h3></br><h3>就像那句广为流转的话: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h3></br><h3><strong>做人,见过天地众生,更要见自我。</strong></h3></br><h3>在命运里坦然兜转,放下生活中“伪”的部分,把心安顿好,方能万般自在,自得圆满。</h3></br><h3>这次聚会的男同学,几乎个个大腹便便、脸上沟壑横生,唯有陈骞依稀可辨当初少年模样。</h3></br><h3>活得自在的人,最是幸福安详。</h3></br> <p>06</p><p><br></p><p>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p><p><br></p><p>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p><p><br></p><p>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p><p><br></p><p>参加同学聚会,正是在研读一部亲身参与的历史。</p><p><br></p><p>这不是“几个中年人聚在一起,各自拿出一份记忆,拼凑出一个缺席的少年”。&nbsp;</p><p><br></p><p>而是,我们以彼此为鉴,敬畏命运的无常和深意,并保有对生活的热望与虔诚。</p><p><br></p><p>哈佛商学院有位教授,告诫自己的学生,毕业20年后的同学聚会,不管你过得怎样,都一定要去。</p><p><br></p><p>因为,你将看到,坚持梦想、遵从内心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生命有何不同。</p><p><br></p><p>这大概是,同学会之于我们,最大的意义。</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YETB3kCRS3W4wP-B7uch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