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随着中央出台新政策,“地摊经济”再次成为保民生、保就业、保经济的主力军。</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对于一直饱受争议,备受城管打压的地摊大军,终于被国家“正名”,重回人间。她们不再是过街老鼠,不是城市的污点,而是城市的“烟火气”。</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大快人心!举国沸腾!一场“劫富济贫”的战争,悄然开打,而这也会加速,20%以上的商业体倒闭的速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仅440万富人</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还是穷人多,互联网上爆炒的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其实都是少数。</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元人民币,人均1万美元,不足美国的六分之一。如果在来个人均一瓜分,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286美元,同期美国为49981美元,中国不到美国的十一分之一。</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个比方,一个美国和一个中国人去吃早餐,人家可以坐在那儿点一份6元的蛋肉肠粉,再给朋友打包一份蛋肠,而中国人只能买一个馒头自己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中国还有一个更恐怖的城乡差距问题。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0%在3.7万人民币以下。农村人均收入2万以下的,更是高达80%。</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截至2019年年中,中国超过1亿人的财富,已经进入全球前10%榜单,并超过美国的9900万人。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很多百万“负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2019全球财富报告》,把那些债务刨去,我们中国人个人财富净值600万元以上的总人数,才440万,不到500万,是千分之三的概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简单总结:中国拥有6亿人口,月入只有1000元。显然还有更多,月入只有2000元,3000元,4000元的群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这个数据来说,中国超过12亿人口,即使在疫情之前,都在拧巴着过日子。</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搞定三亿人就业!</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核心技术在大企业,但是保就业、保民生的的主力军,往往是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地摊经济学。有钱、有学历、有技能的人,工作和收入,压根就不是个事儿。所以保就业、稳经济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有向下思维,底层思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统计,目前各类中国小店数量约为1亿家,带动了3亿人就业。这个数据,还不包括那些地摊大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必须不能再一刀切,为了城市的整洁,就不允许小店主在门口多摆几张桌椅,就把地摊赶尽杀绝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社会,有没有活力,一个国家经济有没有活力,就看这些小本生意。</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小生意,大智慧。多少大老板,当年都是摆地摊摆出来一个光辉灿烂的。</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李嘉诚、马云、蔡文胜、黄光裕、柳传志、刘强东、宗庆后,据说这些人都是当年的“小贩”。</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3.新网红“摆地摊”!</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幸福来的太突然。</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到一个视频,当年一直都被城管追着跑的小摊贩,当接到城管主动邀请到指定地点做生意时,直接的反映是不相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最火的是成都,一夜之间开放了3.5个摊位,激活了10万人就业,成为了全国的标杆典型。如今,各地都已在激活这个地摊市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梳理了下,地摊经济学的复苏,已经成为今年疫情以来的第三波“创业热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太正点了。以前理解的不透彻,现在我特别有感受。</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一波是防疫物资。</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口罩厂为例,中国口罩厂,已经从去年的1万多家,涨到了5万多家。这还不计算那些小作坊和兼职的厂家。前期入局的都赚翻了,有的赚了三辈子都花不完的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那些后来入局者,点没踩到的,投资估计全都打水漂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阿钊是湖南人,他一直在广东做出口医疗用品。2月份投资800多万买了口罩机生产线,调试不行,退货重新做,如此折腾耽误了2个月,到了4月份底才投入生产。但此时窗口期已经过去,口罩厂遍地都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更要命的是,国家实行口罩出口白名单制,他的工厂失去了出口的可能,只能变成代工厂。这次投资,极有可能血本无归,成为一堆废铁。鲜明对比的是,他身边的朋友,却有好几个赚了过亿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3个月,是我这一生,心路历程最为跌宕起伏的日子。”阿钊说,其实最赚钱的,不一定是他们这些行内人士,因为他们比较保守,注重品质。反而是那些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倒爷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第二波,是电动车头盔。</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之前国家部委下文要求6月1日起,严查电动车上路不戴头盔的行为,引发头盔走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月份中下旬,头盔的出厂价,由单价10多元的价格,一个星期内被炒到了42元,零售价更是卖到了100-200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头盔厂的订单排到了1-2个月后,抢货的就在门口等,一出现货都是秒光。到了5月20之前,已经是每2小时一个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一个朋友,在前年入资了一家小头盔厂,生意一直不冷不热。没想到今年5月份瞬间爆单,狂赚了一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月22日前后,政府暂缓6月1日对电动车不戴头盔的处罚,明年再执行,目前只针对摩托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条消息一出,需求被拉长了半年,头盔厂家今年的生意都会很旺,开心死了。而那些高价囤货的倒爷们,估计要磕掉大牙了。</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第三次,就是地摊经济。</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个更大,牵涉面更广的行业。如果前面两次浪潮,受益人大都圈内人的行业人士或者大胆的入局者,那么地摊经济学的放开,就具备全民普惠性质了,不仅将会拉动消费,还会拉动相关制造业。譬如五菱宏光的地摊小汽车,其他厂家的三轮车,估计今年肯定是要爆单了。</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夜市占了全天60%</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地摊经济,更将激发新的“全民创业”浪潮。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工厂已经停工1个月了,正愁着没事干。现已果断决定,进军地摊大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数据显示,中国夜间消费庞大,占据全天消费的60.0%。大型商场晚上4个小时的销售额,占到全天销售额的五成以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地摊经济的放开,也让“摊位”炙手可热。目前网络上也有爆料,个别租金爆炒到了2000元1个,都快追上一个小店面的租金了。这种现象,市场行为,但无疑会增加这些摊贩的运营成本,有违国家的初心,应该管一管才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过今年地摊,绝对不会是蓝海。从一开始,就会进入红海厮杀。门槛太低,缺钱的太多,失业的不少,大家都想一年开店两年连锁三年上市,怎么可能呢?最好还是抱着一颗平常心,补贴家用,解决生活问题,也是件事儿。对于用户来说,还是睁大眼睛,地摊儿上套路多,小心假冒伪劣。</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不得不佩服,国家的高瞻远瞩。</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利好政策的出台,对需求的拉动,远比发现金券和印钞票更有效。发钱,迎来的将不是报复性消费,而将是报复性存款,只有利好政策,才更能激发经济的原生动力,自我造血,良性循环。</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所以,想发财的朋友,今年还是多多盯着国策。</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各行各业,都酝酿着各种商机,这是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当然,投资有风险,很多人也将渡劫不成,大败而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那些热爱冒险的人,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钱,并不好赚。即使赚了,也可能守不住。我接触到的一个案例,老板出口几千万口罩,因质量不达标,全部被欧美国家退回,而国内口罩价格大跌,亏了一大笔。更麻烦的,还在后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板担心,疫情过后,会不会被西方报复性起诉,假如起诉败了,将可能赔个精光。</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5.食利阶层</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地摊经济的复苏,并不见得就是全民皆欢。有人笑就会有人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把零售消费看做一个巨大的流量池,流量池在短时间内是不变量,那么大家其实就都在存量市场里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赚的多了,就有人赚的少了。一铺养三代的时代,再经历电商冲击之后,再被暴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包租婆包租公们,大多数时候,并不直接参与创造新的价值。随着租金这些年的暴涨,更像蚨咀在人肌肤上的蚂蟥,严重增加了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扼杀了经济活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香港证监会就因为长江集团的物业太贵,不得不选择搬走。香港证监会将租下鲗鱼涌港岛东中心10层楼,1平方米约526元人民币,每月978万元人民币,相比李嘉诚的长江集团中心1800万的月租,节省了近一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香港商报》报道,香港中环写字楼租金连续4年高居全球榜首,租赁成本(包括租金、税项及服务费用等支出)较纽约市中心(曼哈顿)高出60%,亦较伦敦西区高近75%。因为租金太高,出现了明显的撤离趋势。目前接盘的,都是大陆的大型中资企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星爷买了一栋物业,两三年之后转手,就赚了2000万元。面对连年上涨的租金,香港小微企业,个体户,忙碌一年,大部分利润都用来交房租了。</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和给房东打工,又有何差别?</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香港的包租婆,更像一群吃人的食利阶层,扼杀着香港的活力,助长了社会的戾气和年轻人的绝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备受高租金之苦的,又何止商业?工厂一样不能幸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东莞本来就是深圳工厂外溢最好的接盘侠,但是东莞的空置厂房,早已被二手房东,甚至三手房东一扫而空。这些中间商做个简单的装修维护,挂个某某产业园,租金就从10元/㎡时代,跨入了20元时代,甚至30元时代。工厂只能叫苦,后悔不早下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我举双手赞成,向“食利阶层”开战。这场线下流量大战,是一场现代版的“劫富济贫”。</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6.未来20%会倒闭!</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也有很多包租婆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十年以来,中国盖了很多的商业体,产业园,新住宅小区,铺面、写字楼严重过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空置率达到10年最高点15.9%,深圳同比上涨6.33个百分点至22.04%(两项数据源自戴德梁行)。而据瑞士信贷2018年发布的报告,预计未来5年内20-25%的购物中心或将面临关闭,一二线城市的平均空置率仍达到了9.4%。</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想,这些还只是字面上的游戏,而我的个人感受,只会高,不会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盖了那么多商业体,写字楼,都是大资本集团的数字游戏,并不值得我这一介草民同情。</span></p><p>我关心的,还是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开个店租金能否少点,每天能否多赚点。不仅仅是因为地摊便民,实惠,还更因为这是很多小人物咸鱼翻身不多,甚至唯一的机会。</p><p>当今社会,财富已趋固化,社会已经分层,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永远没钱。</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应该给底层人物,多留点向上的空间,不是吗?</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新华再度工作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