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仿下关滨江民国遗址

刘珪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码头</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码头位于南京鼓楼区下关长江南岸,又称下关码头、曾名首都码头,是一座渡轮码头,常年开行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十七(1928)年,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码头,作为南京下关著名的民国建筑之一,有着非常多人的历史记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天因儿时的伙伴邀请来下关逛逛,一下公交车,便被民国风情浓厚的码头建筑吸引住了,远远望去,大大的“中山码头”四个字,透着古朴和历史的气息。这座建筑历经坎坷,几次翻新,但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模样,更有民国风韵,更好地体验南京民国遗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刷一下公交卡,随后走过一条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见过的铁网格路面的通道,看着停放的在码头的轮渡静静地等侯着客人的到来;看着平静的江面舟梋串梭,远远的能望见长江大桥,构起了很多遥远的回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码头是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下关这里历史悠久中山码头更是如此,当年朱自清去浦口车站坐车,就先来到这里;孙中山先生来南京也在这里登陆,百年老码头的繁华 过往早巳斑驳在历史的岁月里。</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期待轮回,却又寻找轮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感叹回忆,也在寻找回忆。</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清末国力衰弱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南京于1899年被迫开埠,允许外国商人开设洋行、设立码头货栈之地,同时加上铁路陆续贯通,下关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到了中山码头建好后的30年代,位于现在的江边路和铁路桥之间的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可谓巨贾云集,商铺林立,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山码头,这个见证了南京的繁华兴盛,风雨飘摇,本已在井中沉寂的辉煌,随着滨江的开发,重整衣装,成为金陵外滩风景线中一处异彩。</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首都电厂旧址</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小红楼堪称一处原版正宗的的民国建筑,具有典型“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根据记载,宋子文曾经来过这里,汪精卫曾在此办公,人们习惯性地叫它“汉奸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红墙蓝瓦,小尖顶,下关中山码头对面这座小红楼,如今已经修缮一新,华丽而庄重。整个建筑平面呈“W”形,主体为两层,西北角三层有重檐攒尖顶角亭;二层屋顶可以走上去远眺长江景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后,这座小红楼成为下关电厂的厂长办公楼。目前它巳经被列入南京第五批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成为下关电厂的民国代表性建筑。下关电厂有着照亮南京近百年的光辉历史,由华盖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是民国建筑中工业类的典型代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关电厂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电厂。电厂始建于1910年,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民国时期的首都电厂,享有“全国模范电厂”的美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关电厂煤炭码头,屹立在江边的起重机,经过长江水运的一船船煤炭就是这里被送往电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首都电厂运煤码头、塔吊、传送带悉数保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些雕塑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工人装货与卸货的情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招商局旧址旁的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海军医院</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漫步在下关江边路,看到路边上有座鲜为人知的民国建筑,即民国海军医院旧址。看似低调的平房,青砖灰屋顶,其实有着辉煌的身世,它救治过一批批伤兵和百姓。据说始建成于1930年,承载了南京近代史的很多故事,但是这此历史渐渐被人淡忘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资料显示,海军医院遗址应始建于清末民初,德国曾设水兵营。遗址改为海军医院后,其大部分建筑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为砖混结构平房,房顶檐角斜飞而出,走廊设计也十分精美,具有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座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海军医院它靠近江堤只有一层楼高,顺着长江方向呈长条形排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中国近代史上,并不强大的民国海军曾演绎出不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1922年孙中山避难“永丰舰”,到1938年萨师俊随“中山舰”悲壮沉没,再到1949年邓兆祥率“重庆舰”毅然起义。在曾经的民国首都南京,这支海军也留下了许多“航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北楼,属于凹形建筑,中间还有庭院,是当时的手术室、门诊室等这些建筑虽然使用的村料简陋、工艺粗糙,但是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传统的木屋架,中式的雕花,也有西洋的罗马柱,西方的医院布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号称“渡江第一船”,为解放南京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京电”号小火轮,现存放在海军医院遗址公园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马路62号就是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大老远就能看到它那绿色们圆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外看是商铺,内藏防洪堤,堤上即是步行道,也是观景台,设计独具匠心,令人叫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江边的扬子饭店,建于1912年,典型的英国中世纪城堡风格,外墙配似明城砖,更显古朴沧桑。孙中山宋庆龄曾下榻于此,现为省文保单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和煦的江风,欢快的音乐,倚凭着护栏,面对着长江……真可谓是心旷神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江豚观赏地。作为受国家保护的濒临灭绝的江豚,只有在南京长江段才能看到,这是南京人的福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京下关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历史,是南京城百年巨变的见证者,它也折射了整个南京城的变迁史,记录着南京城的悲伤和光荣。</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你的浏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