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小太阳幼儿园观看五集记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学习讨论会

思念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陈鹤琴在中国开创性地系统的提出一整套幼儿教育的理论,重视科学实验,成就卓著,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2020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为更好的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小太阳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从5月26日开始,每晚20:00左右观看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纪录片全片共分五集,每集32分钟。第一集“认识儿童”;第二集“学做父母”;第三集“生活课程”;第四集“自主游戏”;第五集“活的教育。每一集教师们认真的观看,并在6月5日《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的讨论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span></p> 💦第一集认识儿童💦💦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陈鹤琴认为儿童成长的早期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新生儿期、乳儿期、步儿期、幼儿期,每个阶段在身体动作、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发展等领域都有不同的特点,家长只有在充分全面的了解儿童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领域的特点后才能给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陈金华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儿童有四心:“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其中“游戏心”出自于儿童的本能。儿童是独立的人,有其独特的天性,喜欢合群、喜欢被称赞,家长需要理解儿童并基于其天性对儿童施教。</span></p> 🌱第二集  学做父母🌱🌱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陈鹤琴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家长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意义,树立为国教子的大教育观,将能否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衡量孩子成材的标准,由“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b></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唐金娥老师发表的感想: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总结出家庭教育的理论海和方法。为人父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父母步调要一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在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上,陈鹤琴认为,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诸如良好的精神环境、游戏环境、艺术环境和阅读环境等,用以支持孩子的模仿。父母应随时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等,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给儿童以很大的积极或消极影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邱华美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儿童成长的早期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新生儿期、乳儿期、步儿期、幼儿期,每个阶段在身体动作、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发展等领域都有不同的特点,家长只有在充分全面的了解儿童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领域的特点后才能给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梅玫老师发表了自己观后感想:“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陈鹤琴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包含五方面的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很显然,这五方面的条件,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爱应该是幼儿园的一种内在文化,关爱的理念应该植入到幼儿园里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发自内心地爱他周围的人,幼儿园里的每个角落都应该充满爱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自然地获得了别人的爱,同时也学会了爱别人。”</span></p> ﹌第三集 生活课程﹌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是“活教材”。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推崇渗透在他的整个教育理论中。在教学实践中,他经常带孩子们去看蓝天白云、山林树木、鸟兽昆虫,让孩子们快乐自由地玩耍和奔跑。陈鹤琴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重视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的书本教育和灌输教学的批判之上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唐莉春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能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历内来为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学活动,其目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理想生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胡园老师发表了自己观后感想:“让我启发深刻的是陈鹤琴先生还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似乎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林立的高楼,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其实孩子们对于神秘而亲切的大自然充满了憧憬,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好课堂。因此要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释放,尤其要带领城里的孩子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这不仅是为了教育,也是为了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更是为了他们稚嫩心灵的陶冶。”</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唐慧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当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尊重的环境中,他便学会尊重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快乐的环境中呢?那么他便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一切,只有贴心的幼儿教师才能给予他们。想要做一个受幼儿欢迎和喜爱的教师,我们必须努力为他们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span></p> 第四集  自主游戏👉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陈鹤琴研究了儿童游戏的发生与发展、儿童游戏与工作的关系、儿童游戏的价值,提出“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等观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赖玉铃老师发表了自己观后感想:“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不顾幼儿的意愿,不能总是要求幼儿按成人的意愿去做。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考虑其需要,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各种经验。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其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并将教育目标渗透其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幼儿的游戏,欣赏他们在游戏中异想天开、不断生成和创造的品质。这是对生命本身的欣赏,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的体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魏秋云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赞成将教学和游戏整合起来的做法,认为这是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要成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手段,乃至幼儿教育的一种精神或灵魂,要贯穿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游戏既是对游戏在儿童身体、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发展价值的认同,也是对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的一种尊重。”</span></p> 第五集 活的教育🧤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陈鹤琴针对陶行知先生批判的中国“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死教育现象,提出要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教育主张,并把这一教育主张定义为“活教育”,活教育容纳了教育目的、课程、方法等一系列系统的理论内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黄秋霞老师发表了自己观后感想:“幼儿课程教材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孩子的知识来自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不易为孩子所理解,首先要教孩子真的、活的东西,让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印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刘荣洪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想:“活教育”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具体有17条教育原则。“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启迪作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欧阳晓颖园长总结了本次学习活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我们身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上必须“上下求索”,从陈鹤琴先生为祖国幼教奉献毕生精力事例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陈鹤琴先生所提出来的“活教育”“玩中学、做中学”等教育理念仍然是现代中国幼儿教育不倒的风向标,希望我们全体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吸收各种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求索,不断实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为我们热爱的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span></p>

儿童

陈鹤琴

教育

游戏

观后感

孩子

幼儿

大自然

幼儿教育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