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6月4日,今天再次跟随由临沂大众网、临沂大学文学院、一汽奔腾公司和临沂市体育摄协组织的“沂起奔腾,寻找临沂文化符号”采风组,第九站来到了郯城,先后采访了鲁南五大调、马头烤牌、港上旋木玩具雕刻、花园镇的柳琴戏等非遗文化,现将部分记录照片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可谓:</p><p class="ql-block">古郯寻遗乐此苦,</p><p class="ql-block">大众网倾文院助;</p><p class="ql-block">奔腾直追琅琊去,</p><p class="ql-block">体摄镜入留故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朱献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朱献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郯城第一站:鲁南五大调</p><p class="ql-block"> 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五大调,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其使用淮调、大调、满江红、玲玲调以及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五大调因而得名。2008年6月7日,鲁南五大调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有坐唱和群唱两种。今郯城等地以坐唱居多,演唱者一人或二人,伴奏以三弦为主,其他乐器如二胡、笛子、㐾等可有可无、可增可减,演唱与演奏人围桌而坐,其演唱形式类似一般曲艺。</p> <p>郯城第二站,码头镇刘家烤牌</p><p>马头烤牌又名朝牌,因其形状类似封建社会大臣上朝用的笏板,便以“朝牌“命之。马头朝牌是郯城县马头镇有名的面食小吃。因制作工序精细,味道与众不同,深受马头及其周边居民喜爱。刘家朝牌店在马头镇是“老字号”,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p> <p>烤牌制作流程</p> <p>郯城第三站,港上镇樊家旋木玩具雕刻</p><p>我们走进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五代传承人樊继美的工作场所。一块木头,一番旋转,一笔彩绘,一个个色彩鲜艳、制作技巧的木旋玩具便制作完成,虎头棒槌、燕车、鸟车、不倒翁、京剧脸谱、花篮、把拉头子、撵钻子……各式各样,极具乡土气息。</p> <p>加工旋木玩具流程</p> <p>传承</p> <p>郯城第四站,花园镇柳琴戏</p><p>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拉后腔,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形式,柳琴戏已经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