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贵州早期的版画活动 . 上篇

沙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这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是应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山院长之约撰写的 。《贵卅版画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十年 》 编辑组在梳理贵卅版画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展史时,发现早期版画活动的史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比较少。 因此,编辑组负责人建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先生希望我写一篇谈早期版画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的文章。 为此,我回忆了贵卅美协</b></p><p class="ql-block"><b> 早期的版画活动 , 结合我在那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时期的亲身经历,并参阅了有关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文献资料, 写成这篇文章。 本文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述了1950至1980 三十年贵卅版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的发展历程。这篇回忆录以文字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主, 附以图片,力求真实客观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录当时的活动实况。文中可能有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漏谬误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今年九十岁,当回忆六、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十年以前的往事时, 贵卅版画界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前辈和朋友都浮现在我的心中,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历在目,如在昨日。当年我和他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朝夕相见, 在一起研讨版画艺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而今他们大都逝去了,思之令人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怀! 今天有幸把他们对 贵州版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的贡献记录下来, 传之后世,使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不至湮沒于岁月,应该是一件很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意义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谨将此文献给逝去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贵州版画家们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 *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一  *.**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59年,贵州美协出版了一本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画专集 《贵州木刻选集》, 选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43位作者创作的66件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四年之后(1963年),贵州美协首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举办单一画种的 《贵州省 第一屆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画展览》,展出67名作者的 162件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品。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本木刻选集,一次全省版画展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加起来约二百幅版画新作,通过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们展示了贵州省解放十三年来版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创作的丰硕成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以下是《贵州省第一屆版画展览》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有趣的书 董克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入市喜盈盈 王树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晨至 吴家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更时分 贾宜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打缆索 蔣志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划 龙船 龙开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小变大 由土变洋 金逢孙</span></p> <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贵州省第一屆版画展览》目录</b></p> <p>  ———————————————</p> <p> * * * * *</p> <p>——.</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建国初期的贵州版画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1950—195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 新中国的诞生,促进了版画艺朮的繁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解放军在这一年的冬季解放贵州,建立了新的人民政权。 那时的贵州省,百废待兴, 文化艺朮事业也要适应新的形势, 因此,各类文化艺朮机构应运而生。当时成立了贵州省文联,下设美朮组,負责全省的美术工作。我从1953年起在省文联工作,发现在贵卅美术界, 版画是比较活跃的一个画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一是有相当数量的版画作者群,而 且创作积极性很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二是版画作品数量比较多 ,在各次美术展览会上、在报刊上,经常有新创作的版画作品出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根据我在省美协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建国初期的贵州版画作者群,是由以下三方面的版画家汇集而成:即新兴木刻运动吋期的老木刻家,老解放区来的革命版画家,贵卅本土画家投身版画创作的版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笫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时期的老版画家。 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如老版画家王树艺和王麦杆,他们很早就参加了进步的木刻活动。解放前我在重庆读书时买到一本《抗战八年木刻集》,在这本画集上看到王树艺早期的黑白木刻作品。同时也看到麦杆的木刻作品。当时沒有想到若干年以后会与他们成为工作上的同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贵州解放后,王树艺于1958年调到省文联,长时间担任省美协常务副主席、主席,主持 贵州美协工作。我在省美协工作期间,看到他不仅带头创作版画作品,而且大力提倡版画创作,指导贵州版画活动的开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老版画家王麦杆是进军解放贵州时,从上海聘请來支援贵州的三位画家之一(另两位是慕茂颐和田宇高,王和慕因不能適应贵州的生活,后辞请离开贵州),他来贵州工作两年,对贵州早期版画活动的开展起到推进的作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1959年, 鲁迅先生在世时就在上海参加新兴木刻活动的金逢孙,调到省美协《贵州画报》任编辑。后来调到遵义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他在贵州工作近二十年,一直坚持版画创作,创作了许多反映贵州.生活的版画作品。 </span></p> <p> * *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贵州版画起步较早,原因之一是直接接受了鲁迅先生倡导的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要从三位中国最早的新兴木刻家王树艺、金逢孙、王麦杆的艺术人生,和他们与贵卅版画的关係说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王树艺,1917年生,他是贵州毕节人,很早就在毕节参加中共地下党,并参加进步的木刻活动。他在1934年参加革命艺术研究社,1938年参加中华木刻抗日救亡协会。曾选任中华木刻协会理事,中华木刻协会监事会监事。他于1942年被捕入獄,作狱中速写,后来创作了他早期的代表作《狱中记实组画》,并选入《抗战八年木刻集》。解放初他在贵阳市委宣传部工作,1958年调到省文联任秘书长,兼任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在工作中他大力倡导和支持版画创作,是贵卅早期版画话动的领头人。他又是作品颇丰的版画家.,在水印木刻方面作出贡献,水印木刻《入市喜 盈盈》是他在解放以后的代表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獄中纪实组画 (之一) 王树艺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獄中纪实组画 (之二) 王树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金逢孙是浙江丽水人,1914年生,他于1930年考入上海美专。1931年,他与同学张望等组织进步的 "MK木刻研究社"。这个组织得到鲁迅先生的支持和指导,在成立一周年时举办《MK木刻画展》,金逢孙等邀请鲁迅先生亲臨现场参观展出的作品。这些作品现在还保存在上海鲁迅博物館内,其中有金逄孙的木刻作品《小贩》和《读报》。《读报》在当时曾被鲁迅先生选送到法国展出。抗战时期,他回到家乡与野夫等组织了"浙江战时木刻研究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木刻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金逢孙是少数几位亲身接受鲁迅先生指导的新兴木刻家之一,解放后,他被中国美协誉为"中国第一代木刻家"。1950年代的十年,他在北京荣宝斋等单位做行政领导工作。1959年他调到贵卅美协的《贵州画报》任编辑,和我们在一起工作。后来他调到遵义任中学美术教師,我与他也时有联係.,知他一直坚持版画创作,创作了许多反映贵卅生活的作品。他在贵卅时期的代表作有《由小到大,由土到洋》、《金色的山坡》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1978年他在遵义退休,回到他的家乡浙江丽水,继续从事版画和国画创作。在他九十岁时,我收到他寄來的《金逄孙画集》和《MK木刻画选集》两本画册。在《金逢孙画集》中,有他自选的35幅版画作品,其中有22幅是在贵卅创作的,从这一点说明了这位中国最早木刻家和贵卅有深厚的关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通过这一本《MK木刻画选集》,知道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这本画册早在60多年前,即1932年鲁迅先生参观MK木刻画展之后,MK木刻研究会决定,由金逄孙策划,將展出作品编辑出版一夲画册。金逢孙把设计好的封面和原稿暂时存放在一位同事家里,谁知那个同事被当局抄家,画稿和封面设计也被抄走銷毁了,结果画集没有出成。幸好当时因为要请鲁迅先生为画集写序言,送了另外一套木刻画稿到鲁迅先生家里,才得以把这些画稿保存下来,後来陈列在鲁迅博物馆。金逄孙回到家乡以后,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在他的晚年,经过多方联係,得到当地文史单位和鲁迅博物馆的支持,终于完成夙愿,把这一本被躭误了七十年的画集印出来,使数十幅早期革命木刻画得以传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p><p> 《 <span style="font-size: 15px;">MK木刻画选集》,金逢孙始编于1932年,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60多年以后的2001年才得以付印出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一画集的原稿现存鲁迅博物馆,其中包括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逢孙下面的两幅木刻作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小贩 1932年作 金逢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当时为鲁迅收藏,收入《鲁迅收藏现代中国木刻选集》 。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读报 1933年作 金逢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34年鲁迅先生将这一作品送法国参加 "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展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59年摄于贵州省文联大楼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后排左起):蒙绍华 駱永亮 金逢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前排左起): 周发书 田宇高 李昌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王麦杆是山东招远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以木刻宣传抗日, 因其作品《日寇的暴行》被投入牢房。因为坚持抗日,后来又两次被捕。1950年他来到贵州文联工作,两年后离开。1953年我调到贵州省文联时,他已经走了,沒有见过面,但听说他在贵州期间曾担任美术方面的领导职务,曾创作反映贵卅生活的木刻作品。虽然他在贵州工作的时间不長,但对贵州解放初期的版画活动还是起了倡导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一些资料上知到,王麦杆先生离开贵卅以后,进天津美朮学院深造,专攻中国画。结业以后,留在天津美院任教,在国画山水画方面取得成就,但沒有再从事版画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矿场 1940年代 王麦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从以上三位新兴木刻运动时期老木刻家在贵州的艺术活动,可以说明贵州早期版画创作直接传承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革命传统,在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接受了在国统区的新兴木刻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二,从老解放区入黔的革命版画家。他们的人数比较多,其中又分為两部份:一是驻黔解放军部队中的军旅版画家,二是从冀鲁豫解放区南下的革命版画家。这两部份人数比较多,他们创作的作品也多,而且水平比较高,因此,他们是这一时期贵卅版画创作的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入黔革命版画家带来了延安革命版画的传统,这也是贵卅版画起步较早的原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贵卅驻军部队中的版画家是比较多的,据我的回忆,那时开展美术活动经常联系的軍旅版画家有潘中亮、申根源、李荣富、姚少崇、蒙绍华、杜国敏、张德英等,稍后有孙锋明、杨田力、陶陶、廖志惠、许德望等,约十余人。他们创作的版画作品比较多,1954年举办《西南区美术作品展览》时,有10幅贵卅版画入选,其中有9幅是潘中亮、姚少崇兩位軍旅版画家的作品。又如,在那一时期受到好评的黑白木刻经典作品《大破天險窗子洞》和《佈依寨安上了电灯》,也是軍旅版画家潘中亮和蒙绍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来贵卅之前,还在重庆西南文化部工作时,就在报刊上看到潘中亮的木刻《大破天險窗子洞》,印象比较深,知道贵卅有这样一位版画家。1953年我调到贵卅省文联工作后,潘中亮成为我经常联係的作者,始知他是一位軍旅版画家,在贵卅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工作。他是山东齐河人,生于1928年,1948年在冀鲁豫解放区参軍,在部队搞宣传工作,并从事版画创作。1949年随部队来到贵卅,分配在省军区工作。刚解放的贵州省,溃散的旧軍人和地方土匪相勾结,在多处暴乱。为了鞏固初建立的人民政权,在全省开展一场剿匪斗争,活捉匪首曹绍华是当时轰动全省的大事件.。潘中亮的《大破天險窗子洞》就是反映这一时期剿匪斗争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因为他是軍旅画家,熟悉部队的生活,所以能创作出这一幅经典作品。</p><p class="ql-block"> 蒙绍华是佈依族軍旅画家。他是贵卅荔波人,1928年生,革命先烈邓恩銘是他的 舅舅。他从小喜爱美术,1948年在正则艺专毕业。1949年贵卅解放后,他参军在部队搞宣传工作,并从事版画创作。看到他的家乡在解放后发生的</p><p class="ql-block">巨大变化,创作了《佈依寨安上了电灯》,以表达家乡父老的喜悦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一批军旅版画家,除了在省军区的潘中亮、申根源、李荣富以外,其它人员大多转业到地方的文艺宣传单位,如姚少崇、蒙绍华先后转业到贵卅省文联。姚少崇是1954年转业到省文联的,我和他同在一个办公室,当时看见他正在创作《参加选举去》这件作品。他的胃有病,开过刀,后来因病退职回浙江杭州。1960年我去上海参观全国美展,路经杭卅时曾去他家中看望他,得知他回到家乡以后他就没再搞版画创作了。蒙绍华转业到省文联,先是分配到《贵卅文艺》杂志任美编,后来调到贵卅美协来,我们在一起工作。</p><p class="ql-block"> 孙锋明转业到《贵卅日报》,廖志惠则到贵卅人民出版社,杨田力到《贵卅妇女》杂志,陶陶到《贵卅体育》杂志,他们都成为这些单位的美术編辑。许德望到省林业厅宣传科,杜国敏到地区宣传部门。</p><p class="ql-block"> 我与孙锋鸣、杨田力、陶陶三人交往中得知,他们原先同在华北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是同班同学。北京解放后,他们都参軍了,在不同的部队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凑巧的是他们转业下到地方部门时,都来到贵卅,在三个不同的报刊担任美朮编辑,同时也搞版画创作。孙锋嗚在《贵卅日报》任-美朮组长,经常参与省美协的学术活动,我与他联係较多。杨田力和陶陶在晚年都出版了个人画集,我曾收到他们寄赠的画册。</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版画家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仅自巳继续从事版画创作,还承担起组织其他人参加创作活动的责任,对我省版画创作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 *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冀鲁豫解放区南下到贵州的版画家有劳郭和刘宗河,早期他们二人都在省文联工作。</p><p class="ql-block"> 劳郭是浙江仙居人,生于1919年。1939年参加新四军,在军队做美术宣传工作。1945年后在冀鲁豫解放区工作,曾任《冀鲁豫画报》社长,并从事年画和版画创作。1949年南下來到刚解放的贵卅省,在省文联工作。他从1950至1957年主持贵卅省的美朮工作,先后担任省文联美术方面的负责人、贵卅画报社社长、省美术工作室主任、省美协筹备委员会筹备组召集人等领导职务。我调到贵卅省文联时,分配到贵卅画报社,社长正是劳郭,以后一直在一起工作。劳郭在文联期间,多次组织大型美术创作,其中也包括版画创作。他自已也带头创作木刻作品,如《省里來的新社员》等,在全省美展展出。</p><p class="ql-block"> 刘宗河是河南台前人,生于1928年。在冀鲁豫解放区参加革命,在地方政府搞美术宣传工作。1949年南下到贵卅省文联,从事年画、版画创作。他于1950至1952年保送到西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当时我也从西南文化部保送在那里学习,是同班同学。(许德望也是同班同学,他是从軍队送去的)。我们学院当时没有开设版画课,只学绘画造型基拙。版画家江敉是我们的老师,当时他还沒有开始搞版画,只知道他是一位漫画家,教我们色彩学和工艺美朮基础。毕业后我和刘宗河都各自回到原单位。1953年,我从西南文化部调到贵卅省文联,与刘宗河再次相遇,同在省文联《贵卅画报》任创作员。1954年画报停刊,我们都在新成立的贵卅省美朮工作室工作,刘宗河任创作组组長。1955年他调到省群众艺朮馆,任美术组长,以后又任副馆长。他一直坚持版画创作,作品比较多,如《点腊花》,是反映黄平县枫香寨缂族风俗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劳郭和刘宗河是从老区南下的革命版画家,既是版画创作者,又是版画活动的组织者。因为他们的工作岗位是美朮界的领导部门,可以对贵卅省的版画活动起到推动和组织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贵州的軍旅版画家 和从老区南下的版画家,他们虽然没有到过延安,但他们在解放区,或在部队,是在延安革命攵艺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因此,他们带来了延安革命版画的传统。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传承了延安版画的革命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三,有一批贵州本土画家,贵州解放以后,在革命版画的影响下,他们拿起刻刀积极参加版画创作。如著名花鸟画家方小石,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多幅木刻作品。方小石是贵卅贵阳人,生于1911年,早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擅画花鸟画,并精通书法和篆刻。他是早期贵卅四大画家(王、宋、孟、方)之一,参加革命工作后,先在省文联的《贵卅画报》任编辑,以后又在省美术工作室任创作员。这段时间,我是他的同事,很少见他画花鸟画,反而见他積极参加年画创作,而且热中版画,创作出多幅木刻作品。1954年他随省美朮工作室的王渔父、劳郭、许泽澂、程巨源,我也参加,一行六人到安顺县华严洞熊开明农业互助组深入生活,画了许多写生作品。后来方小石创作了木刻作品《合作社的第一季庄稼》。</p><p class="ql-block"> 省文联的工艺美术家黄守堡和马正荣,油画家秦元魁等,在早期也積极参加版画创作活动,他们有作品在省美展展出。黄守堡是河南新乡人,生于1919年,1942年在重庆国立艺专工艺美术专业毕业。解放后在贵阳参加工作,曾任省文联工艺美术組组长,后调到省群众艺术舘任副舘长。他在解放前就受了新兴木刻的影响,積极参加版画活动。解放后他.创作了《腊花设计师》等反映兄弟民族生活的版画作品。</p><p class="ql-block">. 省文联的青年画家刘石父、刘洪平在早期也从事版画创作,他们有作品在省美展展出。</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50年代,贵卅文联(美协)是版画家和版画爱好者汇聚一堂的单位,先后在这个集体中从事版画创作的人比较多,计有王树艺、王麦杆、金逢孙、劳郭、刘宗河、姚少崇、蒙绍华、方小石、黄守堡、马正荣、秦元魁、廖志惠(后來从出版社调到省美协)、刘石父、刘洪平,加上我在内有15人,这是一个包括有老中青三代版画人的艺术群体。</p><p class="ql-block"> 贾宜群是贵卅贵阳人,生于1916年,早年在正则艺专毕业。他本来是画工筆花鸟,擅画孔雀。贵卅解放以后,他先后在《贵卅农民报》,贵卅人民出版社美术组等单位任美术编辑,在工作之余,他全心投入版画创作,创作了多幅脍灸人口的版画作品。他的《黄菓树瀑布》和《三更时分》是那个时期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还有多位青年美术家,如吴家华、邬应能、刘继贤、潘应祿、石述成等,在这一时期都積极参加版画活动,创作版画作品。吴家华是贵卅贵阳人,生于1932年。他于1953年在贵阳師院美术科毕业,之后在贵卅省艺术学校任教。他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年轻版画家,作品比较多。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作题材,作品有強烈的生活气息,如《喂鸡》、《晨至》等都是感人的好作品。</p><p class="ql-block"> 当然,有一些跨画种的画家,虽然在这一时期参加了版画创作,到后来还是回归他本来的专业,如方小石先生,1970年代以后就不再从事版画创作了。但贾宜群却一直坚持版画创作,是贵卅版画界的主要作者,直到退休后他才转画中国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代前期,我省版画创作的繁荣,表现在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这一时期举行的大型美术展览上,入选的版画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質量也比较高。如“1951年8月,组织版画作品85件送京,参加全国第一屈版画展”(见《贵卅美朮工作十年概况》)(贵州美协出版,以后简称《十年概况》)。在1954年举行的《西南区美术展览》上,有贵州版画作者潘中亮、方小石、姚少祟等的10件作品入选,其中有潘中亮的代表作《大破匪穴天险窗子洞》和方小石的《合作社的第一季莊稼》。</p><p class="ql-block">. 其次,在当时的省报《新黔曰报》和《贵州农民报》,省文联的《贵州文艺》和《贵州画报》,省艺术館的《群众画頁》,以及《贵州妇女》、《贵州青年》、《贵州体育》等刊物上,都经常刊登贵州版画家的作品,据《十年概况》的统计,在1950至1955年,这些报刊共刊载了 73件版画作品。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空前活跃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其三,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版画作品,非常贴近生活,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人民政权的建立,少数民族人民翻身解放,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普通群众的劳动生活等,都反映在这一时期的版画作品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1950 年代前期的贵州版画作品</b></p> <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破天險窗子洞 潘中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佈依寨安上了电灯 蒙绍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黄菓树瀑布 贾宜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烤烟丰收 方小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翻身的苗家 潘中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清水江上 王树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清水江上的節日 蒙绍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苗家女民兵 潘中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公路 邬应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步跨千里 金逢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沸腾的贵钢 蒙绍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爬坡 .苗族的节曰 潘应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庆祝自治州成立 刘宗河</span></p><p>.</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苗家 吴家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深夜 周发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点腊花 刘宗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元宮 廖志惠</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守望 秦元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赶场归来. 刘石父</span></p> <p class="ql-block"> 新书<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刘洪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参加选举去 姚少崇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芦笙舞 杨田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清水江上 李万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于图片资料所限,还有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有代表性的作品未能在此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以上是上世纪50年代前期的贵州版画作品。这些作品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们的选题都面向社会,贴近生活。其二是这些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了中国新兴木刻和延安革命版画的传统,具有鮮明的民族风格,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54年省美朮工作室画家到安顺县汪家山熊开明农业互助组深入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右起):许泽澂 王漁父 程巨源 劳郭 熊开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方小石 周发书.</span></p> <p> * * *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省美协版画组成立后的版画活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56——196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成立 “贵卅美协版画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年概况》中的一段文字,它说明在1956年5月成立 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筹委会",为了开展学朮活动,于同年8月成立了"贵州美协版画组"。这是贵州版画界的学术性专业组织,这一组织在1956年成立时定名"贵州美协版画组"。</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正式成立 "贵州省版画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在2000年后,根据全国美协统一的名称,成立"贵州美协版画艺委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各个时期,名称各不相同,但其性质都是贵卅版画界的学朮性专业组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1956年之前,贵州省内的版画家虽然比较多,但他们都分散隶属于不同单位,在进行创作时各自为战,没有机会让大家坐在一起观摩作品,研究创作问题。"贵卅美协版画组”的成立解决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省美协把省内的版画家和版画爱好者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座谈会,宣佈贵卅美协版画组成立。在会上选举潘中亮、贾宜群为召集人,而开展活动的具体工作,則由省美协内部分工的驻会画家负责。在筹备版画组成立的初期,劳郭安排我负责这一工作,后来由蒙绍华接替。版画组成立时,参加活动的作者在2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省美协版画组”开展学术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召开观摩座谈会。在版画组成立初期,几乎是每月举行一次。当时我作为省美协分工负责版画组织工作的驻会人员,为大家准备好开会的场所,每人一杯清茶,墙壁上掛满组员们带来的版画新作或草图,互相观摩,各抒己见,气氛热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版画组根据省美协的工作计划,每年都有相应的活动安排,凡是遇到选送作品,或有版画展展出,都要组织观摩座谈会。在《十年概况》中有如下记载:</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 版画组成立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1956年8月 选作品参加全国二屆</p><p class="ql-block"> 版画展观摩会</p><p class="ql-block"> 1956年12月 座谈半年来创作情况</p><p class="ql-block"> 1957 年5月 版画近作观摩会</p><p class="ql-block"> 1959年2月 版画新作观摩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省美协版画组成立后的七年中,作者人数逐年增加。版画组刚成立时,作者人数约20人。在七年之后的1963年,增加到40人。(入选省第一屆版画展的作者有67人,其中有一部份作者是其它画种的画家兼作版画,不是版画组的成员。除开这一部份作者,能作为版画组成员的作者约40人),这就是说明此时的作者人数比版画组成立初期的人数翻了一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贵州是多民族的地区,因此,版画作者中有多个民族的版画家。在贵州首屆版画展的67名作者中,有苗、侗、佈依、 彝等民族的11 名作者,他们是:蒙绍华(佈依)、龙开朗(苗)、潘应祿(苗)、鲁德诲(佈依)、龚宗唐(侗)、张正炳(侗)、杨抱林(苗)、杨国雄(侗)、龙召甲(侗)、李清云( 彝)、李万增(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以来,贵州省文联、省美协、省群众艺术馆经常开办业余美朮班,培养工人、农民中的业余美术爱好者,其中也包括版画爱好者。在贵州首屆版画展的入选作者中,有工人、农民作者8人。其中工人作者有罗光明、张文彬、傅兆延、傅成德等4人,农民作者有杨汝鑫、李清云( 彝)、王明亮、喻啟坤等4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年美协版画组成立以后,省内报刊上发表的版画作品比过去增加了许多,根据《十年概况》的统计,省、市十家报刊所发表的版画作品:</p><p class="ql-block"> 1950……1955(5年):73幅</p><p class="ql-block"> 1956……1959(4 年):344幅</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出,版画组成立后的四年,比之前五年报刊发表版画的数字增加了好几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1956 —1957</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为《全国首屆青年美展》创作版画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至1957年,劳郭是美协贵州分会筹委会筹备小组召集人,主持贵州省美术工作。这两年的重点工作是为 全国首屈青年美展 组织创作作品。为了向全国青年美展选送作品,决定先在1956年举行 贵州省首屆青年美展,并评奖。版画组根据省美协的计划,在省内组织版画创作。通过动员会,观摩座谈会,完成了创作计划,向省美协和北京选送了版画作品。省青年美展展出以后,潘中亮的《安错湖之滨》获二等奖,杜国敏、邬应能、姚少崇、潘应祿四人的作品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1957年, 潘中亮的《安错湖之滨》和杜国敏的《这是我们社里的財富》入选 “首屈全国青年美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p><p class="ql-block"> 1956年《贵卅省青年美展》评奖(版画部份):</p><p class="ql-block"> 安错湖之滨 潘中亮 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火车通到云贵高原 邬应能 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以后这里不再闹饥荒 潘应祿 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山间巡逻 姚少崇 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社里的财富 杜国敏 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 * * </p><p class="ql-block">1957年 *北京</p><p class="ql-block"> 《全国首屆青年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 贵卅入选作品(版画部份) </p><p class="ql-block"> 1 安错湖之滨 潘中 亮</p><p class="ql-block"> 2 这是我们社里的财富 杜国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1958年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为 “贵卅省美术展览” 创作版画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8年,美协贵州分会筹委会正式成立,选举桂百铸为主席,王树艺(常务)</p><p class="ql-block">、宋吟可为副主席,王树艺从市委宣传部调到省文联任秘书长,并主持省美协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8年,正值大跃进运动高潮,省美协决定举行 “贵州省第一屆美术作品展览”,并编辑出版《贵州美术作品选集》。 王树艺对版画比较重視,要求版画组组织版画家多出好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组织创作的版画作品,有18幅入选《贵州省美术作品选集》,它们是:《省里来的新社员》 劳郭,《四月八》 王树艺,《山村的黄昏》 贾宜群,《大破匪穴天險窗子洞》 (重刻稿)潘中亮,《喂鸡》 吴家华,《爬坡 苗族青年的节日》 潘应祿,《云雾山中.》 黄守堡, 《庆祝自治卅成立》 刘宗河,《芦笙舞》 楊田力,《打樵》 雷相成,《公路》邬应能,《新书》刘洪平,《赶场归来》 刘石父,《卖棉花》马正荣,《三元宫》廖志惠,《花溪曰暖》陶陶,《上学》刘继贤,《清水江上》李万增。</p><p class="ql-block"> * * *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59年 </span><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省美协编辑出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贵州木刻选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 选送版画作品参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 《建国十周年全国美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b>1959年,是建国十周年,全国美协要求各省美协组织献礼作品参加全国美展。王树艺要求版画组在1959年做好两項工作: 第一是组织创作版画作品,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全国美展。 第二是准备申请一筆津费,出版一本《贵卅木刻选集》,要求版画组做好征稿和编辑工作。</p><p class="ql-block"> 版画组把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多次召开版画观摩座谈会,组织全省版画家参加创作,完成了这两项任务。在《1960全国美展》上选入贵州版画作品7件。《贵州木刻选集》 也于年内出版,选入作者43人创作的66件版画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国庆十周年《1960全国美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贵卅入选作品(版画部份)</span></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积肥忙 王树艺</p><p class="ql-block"> 川黔铁路贵阳大桥工地 王树艺</p><p class="ql-block"> 荒原苏醒 吴家华</p><p class="ql-block"> 沸腾的贵钢 蒙绍华</p><p class="ql-block"> 三更时分 贾宜群</p><p class="ql-block"> 苗嶺山上白云飞 (工人) 赵 靖</p><p class="ql-block"> 山花 杰素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 *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贵卅木刻选集》于1959年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 选入版画作品 66 幅</p><p class="ql-block"> 作者43 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贵卅木刻选集》的作品附本文末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 * * * * * * *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63年 省美协举办</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贵州省笫一屆版画展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2年,贯彻中央纠正浮夸风,恢复农业生产的精神,在文学艺朮方面提出,应该用攵艺作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因此,王树艺在美协工作计划中提出举行版画、油画、国画三个画种的独立展览。</p><p class="ql-block"> 王树艺要求美协版画组負责《贵州省第一屆版画展》的筹备工作。版画组在这一年中动员全省版画家参加创作,组织了评选及学朮研讨会。这一个展览于1963年在贵阳展出。</p><p class="ql-block"> 展出版画作品 162件</p><p class="ql-block"> 参展作者 67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 这次展览,是建国十四年以来,贵州省第一次举行的全省版画展,展出的作品多,参加展览的作者也比较多,包括了老、中、青三代版画家。老版画家有王树艺、金逢孙、黄守堡等,他们早在抗曰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就有木刻作品问世,现在他们又拿出《入市喜盈盈》、《由小到大由土变洋》、《春耕》等反映新生活的版画作品。另外还有老国画家方小石,在这一时期也创作多幅版画,这次展览展出了他的《春雪》和《晚香玉》两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参展的中年版画家很多,不胜枚举。如潘中亮、贾宜群、刘宗河、吴家华、蒙绍华、蒋志伊、潘应祿、杨田力、孙锋明、雷相成、邬应能、申根源、杜国敏、李荣富、刘仲元、雷相成、鲁德海、吴家贵、龙开朗、刘继贤、石述成、李万增等,他们都是上世纪50年代早期或中期参加版画创作活动,并坚持下来的作者,是贵卅版画创作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蒲国昌是四川成都人,生于1937年。1959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分配来贵卅省艺术学校任教師。他是科班出身的版画家,这次展出了他的铜版画,打破了以往贵卅省的版画展作品是单一木刻版画的局面。他的黑白木刻《屈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主题人物形象生动,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古代木刻插图以线刻为主的手法。另外,还有刘宗河、吴家华去浙江美院版画系进修归来,他们也成为版画科班生。吴家华也在这次展出了他的一幅铜版画,刘宗河展出了他创作的水印木刻。</p><p class="ql-block"> 省美协版画组成立以后,发现和培养了多名自学成才的版画作者,如傅兆延、傳成德、张文彬、李清云、杨汝鑫等,这一次有他们的作品参加展出。</p><p class="ql-block"> 这次全省版画展的目录上,选印了8幅版画作品,其中有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三更时分》、《入市喜盈盈》、《晨至》等,而印在封面上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者的黑白木刻《有趣的书》,它的作者是董克俊。 1959年我们编辑《贵州木刻选集》时, 还沒有见到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董克俊是四川重庆人,生于1939年。他少年时期体弱多病,休学在家,因喜爱美术,在家中自学绘画。1959年,他隨着家庭搬迁来到贵阳。这时他开始学习木刻,大约在1961年前后,他参加了省美协版画组的学术活动。王树艺看到他的黑白木刻习作,就对我们说,这个青年很有前途,你们要多加关注。他这次送展的作品《有趣的书》,刻划了两个专心看书的小女孩,形象生动,十分可爱,构图和黑白关係也处理得很好。大家研究以后,决定把这幅作品印在展品目录的封面上。</p><p class="ql-block"> 在目录的插頁上还有一幅黑白木刻,就是蒋志伊的《打缆索》。蒋志伊是一位外县的版画作者,原先对他不是很熟悉。当我们打开他寄来的包裏,看到这幅黑白木刻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打缆索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劳动场景,但经过作者巧妙的构图和黑白灰色调的处理,便成为一幅感人的佳作。因为如此,我们也把它选印在目录的插頁上。蒋志伊是四川营山人,1937年生。19558年在西南师范学院美朮系毕业,分配到黔东南師专任教,曾任美术系主任。</p><p class="ql-block"> 目录上还有一幅反映民族地区盛大节日的作品,标题《划龙船》,作者是龙开朗。他是贵卅天柱人,侗族,生于1937年。他自幼喜爱美术,他创作的版画作品比较多,其作品多反映黔东南地区的生活,有地区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贵州木刻选集》作品 · 部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 *</b></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百枝莲 王树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大破匪穴天險窗子洞 潘中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黄菓树瀑布 贾宜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更时分 贾宜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省里来的新社员 劳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油菜花 方小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烤烟丰收 .方小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爬坡 潘应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佈依寨安上了电灯 蒙绍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腊花设计师 黄守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荒原甦醒 吴家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兄弟民族支援铁路建设 周发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川黔铁路贵阳大桥 工地 王树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安错湖之滨 潘中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步跨千里 王树艺</span></p> <p> 找水源 田力</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新雛 陶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小工人 吴家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練兵场上 李荣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为农业机械化开路 孙锋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河边 雷相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铜仁钢铁厂 邬应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学 刘继贤</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 <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 *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 *</span></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全国首屆青年美术展览》目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 l960 全国美术展览会 》目 录</b></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0全国美术作品展览</span></p> <p>  作品目录(贵州版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 * *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未 完 · 续 下 篇) </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