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地在书香里成长,外国语小学近期组织了“经典共读,学会关心”的读书活动,共读的内容是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女士的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p> <p>业余时间,青年教师们手捧书籍,与大师对话,聆听智慧的声音,在温暖、感动与激励中,滋养着教育生命的拔节生长!</p> <p>6月5日下午,全体青年教师齐聚报告厅,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分享活动由房豪俊老师主持。</p> 小组代表分享 <p>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小组代表分享。12位小组优秀代表按照章节顺序依次上台分享读书收获。</p> <p>史超华:面对社会变化如此之快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应该有哪些对策,依旧值得我们永远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反思。</p> <p>史嘉诺:搞清楚这些命题:什么是关心?关心到底意味着什么?关心是如何集中表现在人类生活里的?我们能够围绕关心来组织教育活动吗?</p> <p>石娴娟:人文教育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的理想教育。</p> <p>陈新宏:如何实践关心教育,学会自我关心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人。</p> <p>张凤:教育的目的必须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p> <p>陈银培:学生自我伤害事件频发,身为教师更应深入关心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沟通疏导。</p> <p>孟荣芬:平等关系与不平等关系的阐述。</p> <p>周敏:关心伦理极其重视父母与孩子间爱的连接。</p> <p>陈静:生活即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植物生命的奇妙,丰富其成长经历。</p> <p>缪婧:关心学习物品的使用,强调秩序之美。</p> <p>张翔:革命时机未到,改革势在必行。</p> <p>张娇:着眼于兴趣+实践中反思+修正后再出发。</p> <p>12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带领大家在经典书籍里学习、思考,共同感受大师的魅力,努力走向教育的深处。</p> 专家提问 <p>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用电脑随机抽取台下三位青年教师,回答专家组提出的与所读书籍有关的问题。</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 <p>陈雨花主任: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你觉得在你的教育生活当中,你跟学生之间是否建立了这样一种积极的顺利的关系?如果还没有,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果建立了,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p><p>沙莎:平日里比较强势,想用自己的原则把小孩子框在里面,必须要干什么。应该引导孩子们共同来建立规则,以养成更好的规则意识,获得更多集体生活的幸福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 <p>徐春明校长:适合最杰出人士的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所有人最好的教育,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p><p>钱润珠: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不同的兴趣和能力开展教育,不定义何为最杰出,引导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 <p>陆丽萍校长:今天上午四年级跳闸,非常闷热,我发现一位男生在卫生间洗冲头,我把他带到教室,用纸巾帮他把头发擦干,对他说了一句话:“这样会感冒的。”请你从“学会关心”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p><p>唐洁:也许会直接进行批评教育,但以后会改变方式。不能直接判断他的行为好与不好,要思考探究产生这种行为的前因后果,关心他这样做的原因。</p> 总结指导 <p>陆校长总结指导:做读书笔记时的思考是每一个人内心的一种精神的成长,当我们晚上静下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去思考你这一天读书了吗?真正去读书的时候,你的精神会非常非常的丰满,你的内心会非常非常的善良。刚开始第一个老师上来跟大家分享这本书的时候,她说了一个词:读这本书非常“温暖”。学会关心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三遍。第一次读的时候是2012年,后来经导师推荐,再读《学会关心》。第三遍是我带着培育站的老师一起读这本书。三遍读了以后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句话是关心他人是一种关系。这样的一种关系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关系。人和物品之间交往的关系,人和精神交往的关系,包括人和地球交往那种关系。第二句话是关心还是一种情怀,是对教育的一种追求。第三句话是关心是一种能力。构建孩子幸福的课程,提供美好的校园生活,其基础就是学会关心。 </p> <p>陆校长的读书笔记:</p> <p>外小的老师们在活动中认真聆听、记录,收获满满。</p> <p>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p><p>读书能积淀学养,启迪思考,指点迷津。</p><p>让我们在这生机勃勃的夏日里,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一路书香,我们的课堂将会充满智慧,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