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三十年

寄情山水

<p>林江执笔</p> <p>林江和父亲-1973年</p> <p>八路军时期的父亲</p> <p><br></p><p>为响应空一师组建70周年征文活动,弘扬传承父辈的革命精神,我们姐弟四人根据父亲的自传和口述,以他30余年飞行生涯经历为素材,讲述一个老飞行员的传奇故事。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p><p><br></p><p>我的父亲林毅,1926年1月生,山东荣城人,1945年1月入伍,同年10月入党。曾任战士、文化教员、敌工干事。1949年9月入空军航空预科总队,同年10月入5航校,1950年10月毕业于该校1期甲班。任空2师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空1师大队长、副团长,沈空试飞团团长,3航校副校长。1959年被授予大尉军衔。参加了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空战。荣立三等功2次。1980年2月停飞。</p><p><b>一、蓝天雏鹰</b></p><p> 49年,我人民空军刚组建,急需招募飞行学员,快速组建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飞行员队伍。就是那时,经择优选拔,父亲有幸从一名普通的野战部队战士换装为天之骄子-飞行员。从济南航校的普通学员,到锦州三航校副校长,他整整飞了31年,先后在上海混成6旅、酒泉十四号基地、鞍山空一师、沈阳112厂试飞团、锦州三航校任职。追溯往事,仿佛昨天。当年和父亲朝夕相处,一起翱翔蓝天的老战友现在大都已经过世,其中,除正常病逝者外,最令人无法忘怀的是那些在作战和训练中英勇牺牲,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年轻战友。每当翻看老照片回忆往事时,父亲总会不由自主地念叨着他们的名字陷入沉思。 </p><p> 戎马一生,飞行卅载。从最初的老雅克螺旋桨飞机到各种高空高速喷气式飞机,父亲几乎驾驶过那个年代所有的歼击机机型。可以骄傲地说,父亲的一生见证了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 </p><p> 49年9月父亲被分配到济南航校(5航校)一期甲班学习。那时部队条件很差,学员飞行时没有飞行服,一双旧靴子,上机时大家轮流穿。改装米格15时没有飞行模拟器,更没有高级教练机,学员们只能先由苏联教官在雅克11上带飞,完成了一些基础科目之后,再由学员自已跃升到米格15机上单飞。对于文化水平低、又没飞行经验的学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难度和风险都极大的历练和挑战。</p><p> 50年秋父亲从航校毕业,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这时,这批人民空军的第一代飞行员,驾驶米格15机的总时都还不足50小时,连普通特技动还没来得及多练,就被分到各作战部队。尽管还没有一双羽翼丰满的翅膀、没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但他们仍斗志昂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通过边战边学,研讨战术、苦练精兵、交流总结,他们最终练就了在空中面对强敌仍能一招制胜的必杀技。虽然咱们的装备、经验以及飞行技术与美方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年轻的勇士们从不畏惧,战斗中机智勇敢,灵活多变,敢打必胜,不怕牺牲,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更是凭着英勇无畏的气势取得了我军空战史上的一笔笔辉煌战绩。那时候,父亲年轻气盛,求战心切,为了能赴朝参战,实现空中杀敌报国的志愿,竟毅然向组织上递交了请战的血书。 </p><p> 飞行是个风险极高的职业,每个飞行员都难免遇到一些危险。父亲也不例外。一次次的空中意外和险情,一次次地与死神擦肩,父亲目睹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空难事故。然而,对于他们这些抗枪打过仗,早已将生死看淡,抱定为国捐驱的人来说,在他们身上除了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外,更多蕴藏着的则是一种质朴的渴望杀敌立功的情怀。在下面讲述的故事里,父亲的飞行经历和每一次空中遇险,不仅是父亲飞行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一代飞行员生活的一个缩影。</p><p> 50年代初,父亲所在的混成旅6团,驻扎上海江湾机场,担负东南沿海及上海地区的空防任务。当时美蒋飞机时常在夜间袭扰我空域,因此,我们也针对性地加强了夜航的训练。夜航的风险和难度比白天大得多,飞行员不仅要技术熟练,更要心理素质过硬。尤其是暗夜,外面漆黑一片,鲜有地标可参照。飞行员主要依靠各种航行仪表判断飞行的速度高度以及姿态,完成飞机的驾驶。通俗地说,夜航练的就是参照仪表飞行。</p><p> 刚投入夜航训练不久,一次夜航训练时,父亲因精力不集中,在五千米平飞时随意向机舱外看了一眼,结果一回神就觉得自己的飞机是在倒着飞。瞟一眼地平仪,却又显示飞机是正常平飞姿态。但心里始终别不过天地倒置这个劲,就觉得飞机在倒飞。一时间不由地紧张起来,赶紧向指挥员做了汇报。指挥员判断,父亲定是出现了夜航时常见的天地倒置错觉,若不及时纠正势必导致重大飞行事故。于是当即命令父亲:排除一切杂念,集中精力,坚决按仪表的指示操纵,并迅速返航……克服错觉造成的心理障碍,静下心紧盯着地平仪,父亲严格执行着返航指令。不一会儿,机头前下方探照灯燃亮,照射着笔直的跑道,父亲那颗悬着的心随同战机一起平稳地落了下来。有了这次经历,父亲涨了知识,认识到仪表在飞行中的重要性,为之后带教年轻人积累了经验。</p><p> 夜航风险大,事故多显而易见。有始料不及的突发状况,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这些父亲也都亲身经历过。有一次训练夜间攻击科目,父亲扮目标机在 前,另一位年轻同志练习搜索和攻击随后起飞。那天天气很黑,低空多云,飞机没有雷达,只有简单的测距器,搜索目标基本上要靠双眼。担任攻击的飞行员夜航经验不足,穿出云层后,跟在后面始终没有发现目标机,却仍继续高速追击搜索着。没多久父亲突然感觉一架飞机从头顶上快速掠过,他明显感受到了那架飞机的尾气扰动。即便这时,那位年轻的飞行员仍不知道他刚刚险些闯了大祸,毫厘之差,一次严重的空中相撞事故侥幸没有发生。落地后,惊魂未定的父亲朝那个小同志的屁股狠狠地踢了一脚。这次过错尽管没有酿成大祸,但事后仍被定性为重大事故征候受到通报批评。</p><p> 还有一次夜航训练,父亲驾机在返场着陆过程中,主轮着地时还十分平稳,可当滑行速度逐渐下降至前轮着地的瞬间,飞机头部猛然下沉,滑行速度骤减,耀眼的火星在周围飞溅。刹那间,父亲急忙踏平脚蹬,稳住驾驶杆,间歇地握着刹车手柄……飞机慢慢停了下来,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父亲沉着冷静处置得当,显示了父亲的成熟。事后检查,事故原因是飞行中前轮飞掉了,属于一起检查不细的责任事故。</p> <p>抗美援朝时的父亲</p> <p>济南五航校学员合影</p> <p><b>二、出使大漠有担当</b></p><p>59年末父亲奉命调到甘肃酒泉14号基地,从事空空导弹的试飞及靶试。基地地处大漠,气候恶劣,生活艰苦,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面部浮肿。尽管这样也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工作热情,人们只有一个念头:早日完成国产导弹的科研试飞任务,为国防建设出力。父亲曾对我们说过,他是我国空空导弹发射第一人。60年他第一个在米格19上试射了苏制K-5M空空导弹。之后又多次试射了仿K-5的霹雳-1导弹。早期国产导弹不太过关,发射时风险较大。因为导弹发射后,为保证精度,飞行员要继续锁定目标给导弹提供引导。那时的国产导弹性能很不稳定,常出现早爆或点火后不脱离挂架的故障,一旦遇上这种情况,就是对飞行员生命的一种威胁。所以,试射导弹不仅是对飞机性能和结构的考验,更是对飞行员技术和胆量的考验。一次父亲在执行双弹齐射任务时,为验证导弹效果和更多地获取导弹发射后的一手资料,竟然冒着危险尾随被炸目标很久才离开。</p> <p><b>三、英雄部队再磨励</b></p><p> 62年中苏关系交恶,苏联专家全部撤离,导弹试验只能暂时停止。父亲和几个战友又一起被调到鞍山空一师。空一师是个拥无数光荣历史,作风顽强,英勇善战的部队,曾涌现出许多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对父亲而言,能到这样的部队,也是一种激励和机遇。父亲没有辜负这一切,在空一师工作的七年里,历经磨励,让他在思想、作风及军事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这期间,父亲曾多次被派到沈阳112厂执行科研试飞和转场任务,深获工厂好评,以致于后来被直接派到该厂担任试飞团团长一职。</p><p><b>四、试飞岗位显身手&nbsp;</b></p><p> 112厂(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是我国最早的歼击机生产基地,担负着多种型号新机的研发和生产。父亲在试飞团一干就是十年。试飞过多种不同型号的飞机。常给前来视察的党政军各级领导汇报表演。也曾多次去北京向中央首长汇报表演,与周总理一起座谈,亲耳聆听过总理的亲切教诲,目睹了总理日理万机忘我工作的情形。</p><p> 新机试飞不同于部队的科目训练,必须熟记飞机的操作规程,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以便在新机研发过程中检验飞机的性能,为厂所提供准确全面的飞行数据、反映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所以说试飞的难度更大也更具挑战性。它不仅要求试飞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更要求试飞员沉着冷静胆大心细,能从容地处置各种突发状况和险情。</p><p> 刚组建的试飞团,飞行员来自各个部队,还有几个人是从航校直接分配过来的学员,没有接受过部队训练。更谈不上试飞新机了。所以,做为领导,父亲工作压力很大,既要按计划组织完成新机试飞,同时还要言传身教带好新人。试飞中凡遇疑难问题或风险试飞任务,父亲总是身先士卒,直面困难和危险。十年中父亲处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疑难问题和飞机故障。其中最让我们难忘的是他曾成功地处置过一次空中双发停车的重大险情,保住了一架飞机。那是74年的一次普通试飞日,父亲驾机起飞后不久就遭遇了空中双发停重大故障。危急时刻,父亲沉着冷静,一心只想尽最大努力挽救飞机,在无法重起发动机又失去了地面联络的情况下,没有放弃,硬是抱着人在飞机就在的信念,自信地利用惯性成功地将飞机从抚顺上空安全地滑回沈阳机场,让当时已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们大喜过望。事后检查发现,故障是因电源舱短路起火造成。在失去动力又没有地面引导的险境中竟然能从那么远的地方将飞机滑回来,真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可每每说起这次经历,父亲又总是显得那么的轻描淡写。</p><p> 按说成功处置了险情,避免了重大损失,父亲应该像英雄一样受到各种表扬和宣传。可他却因接下来的不当做法非但没被奖励却遭到了上级的严厉批评。事情是这样的:70年代工厂试飞任务繁重,又面临着几百架飞机的援外任务,每个飞行日试飞员都要满负荷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做为主官,父亲身上的压力尤其大。一心只想着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却忽视了安全工作。按规定飞行当中发生重大事故或事故征候时必须立即停飞安全整顿。可当时父亲想,是自己遭遇的险情,还没对其他人造成影响,过后再组织安全教育也不迟。说白了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想浪费一个飞行日。所以并没下令停飞,而是继续组织飞行。事后父亲被领导狠狠批了一顿。没受表扬却挨了批,虽说有点委屈,但父亲却难掩挽救飞机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激动和喜悦。</p><p><b>五、无悔一生把家还</b></p><p> 父亲算得上福大命大,戎马一生,多次逢凶化吉死里逃生。在陆军时就曾多次离奇地大难不死,当上飞行员后仍能一次次化险为夷。千难万险依旧平平安安,这就是幸福。所以荣誉地位上的运气欠佳和每每失落,父亲并不特别在意。55年评定军衔时,父亲就因陆改空时漏报了两年地方武装的经历(离休后才由原地方武装的同志证实是45年初参加革命),而且也没上报在陆军时担任敌工干事的情况。按规定,在陆军时是干部的,评定军銜时可多晋一级。因此一开始定级就受到影响。可父亲并没看重这些,一心想着只要能痛痛快快地飞就行。早年,一次遇战机,和战友一起升空,父亲的飞机刚升空就出了故障,电子设备全部失灵,与战友也失去了联络,只能遗憾地退出战斗。最后战友将敌机击落,立功受奖,父亲既羡慕又遗憾。尽管失落,但父亲仍高高兴兴地为战友祝贺。还有,五几年的一次调级前,父亲被调到另一大队当代理大队长,可刚上任还没熟悉情况大队就连出两次一等事故,结果该晋升的一级没升,还被降一级。真是有点冤。七十年代中,选抜歼八机首飞试飞员时,做为团长,父亲理应是首选,可是顺利过了体检关准备改装时,时任三级部部长的李季泰却把父亲的名字从改装人员名单中划掉了,理由是年龄已大,应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为这事父亲一直抱怨那位李部长。此类事例举不胜举,父亲总能坦然面对。</p><p>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尽善尽美不留遗憾。父亲常说:我受的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活到现在,享受优厚的离休待遇,就是最大的幸运,有什么可遗憾可抱怨的呢?</p><p> 79年,父亲53岁,上级领导考虑他的年龄及提拔新人的需要,决定让父亲去锦州三航校担任副校长。这也是对他的一种照顾。但父亲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仍眷恋着他从亊多年的试飞事业。</p><p> 到了三航校,父亲一不过问政工,二不干涉行政,一心还只想着飞行,领导也看出他的意思,索性任由他下到各团和学员们打成一片,言传身教当教练。一次父亲下团检查训练,有个小学员见来了个小老头带飞,考核时就故意在空中玩点花样想戏弄他一下,哪曾想这点小儿科的伎俩怎么耍得了父亲,反倒被老头儿的一连串特技动作搞得晕头转向险些吐了。</p><p> 父亲爱蓝天、更爱飞行。如果可以,他真想再多飞几年。可毕竟到了年限。80年父亲快55岁时,领导终于决定让他停飞。给他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下来做顾问,二、可以选择离休。父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眷恋飞行的人,守着飞机却不能飞,这个滋味怎么可以忍受?</p><p>1959年晋升大尉</p> <p>空二师时的父亲</p> <p>空一师时的父亲</p> <p>空一师时的父亲</p> <p>试飞团时的父亲</p> <p>我的父亲母亲</p> <p>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