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华岳学校 校园美文,【第三期】

史泽群

<p>学生习作 </p><p> 说书人的等待</p><p> </p><p> 漫长的岁月里,有一位说书人一直在等待!</p><p> “啪”的一声,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老者把扇子一合,朝桌上一拍,两眼一瞪,做出擒拿状。“你们猜接下来怎么了?只见那武松两只手顺势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疙瘩地,一把按将下来。”老者一边说,一边模仿动作,听者就像真的看到武松那两只铁钳大手抓住了老虎,直直的向下压。台底下的老少们,都直勾勾地盯着老者,看他绘声绘色的说书,生怕一不留神错过一点精彩,眼神死死锁在老者身上。 “……预知后事如何,请待下回分解。”那老者却在故事发展最激烈的时候两手一摊,不讲了。</p><p> “嘿,再讲一会呗!”“就是,就是。” “不讲了不讲了,”老者摆摆手,</p><p> “想听明天再来。”他身后的门庭若市与静谧的夜晚迥乎不同。一只手扇着那一把留下时间痕迹的折扇,蹒跚地走了。白须飘飘,背脊微弓,那背影看起来不知为何有一种突兀的孤单。</p><p> “还真是个怪老头!总是叫人等待。”我脑海里还在重演着刚才那说书的一幕抱着失落的心情,朝家走去。</p><p> “几十年过去了,你什么时候能来赴约呢?”竟是刚才那个说书的。他手拿一壶酒,时不时嘬上两口,朝着天发问。我只当是他的醉酒话,没多做停留,走了。</p><p> 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逢得空,我的身体总会不由自主飘向楼下,听他说书演义。时而蹙额、时而拂面,时而打拳、时而醉酒,观其模仿之行似见其人,像是活脱脱的川剧变脸,眉目传神,各种风情,千姿百态。可不知为什么那眉宇间总像是萦绕着惆怅……看上去像有一肚子苦楚难言。</p><p> 为什么会有愁绪呢?那晚他说的话此时在我脑里徘徊了一阵。“来!咱们今天就来说说红军奋战”,那些人的目光,就跟舞台的聚光灯一样,追随着他的身影。只见老者把折扇“唰”地展开,摇了摇。“这场战争刚刚开始,双方的弹子儿全都迸发出去,在空中交错,顿时乌烟四起,枪林弹雨。”老者的手比成打枪状,端到与肩齐平的高度,一只肩膀端耸起来,一只眼睛眯起来,嘴里发出“嘭嘭嘭”地打枪声来。“这仗越打战鼓声就越响,厮杀就越激烈。可奈何敌方武器精良,火药充足,红军很快就弹尽粮绝了。”言语间,一种惋惜之情油然而生。“这看着队友一个个地倒下,幸存的战士们拼了命的扫射敌军,却还是抵不过敌军无情的……手榴弹。”老者的声线有些颤抖,昏黄的路灯映出他眼角的湿润。</p><p> “敌军扫荡了一圈,发现那边还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红军抱在一起,于是踅摸过去。”讲到这,老者也是一副蹑手蹑脚的样子。“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几名红军紧紧抱在一起,高声唱起了红歌。敌人无情地举起沾着血腥味的屠刀,眼看就要落在头上,其中一名红军,点燃了捆在腰上的炸药,抱着同归于尽的念头迅速扑向了敌军。即使灰尘满脸,还是不能遮挡他猩红的眸子,那双手双脚死死地捆住了敌人……直到嘭的一声,炸药引爆,轰天震地。凄厉的惨叫声在人群中绽开,残余的部队被炸得飞散开来,断臂残肢像碎片一样散落地面。天边的云朵被染上血色,迟迟不肯退下。”</p><p> 语罢,老者低下了头,仿佛还沉浸在刚才说书的场面。</p><p> 听书的男女老少纷纷噤声,顿时一片寂静。仿佛那战争场景就在身边。良久,老者挥挥扇子,向黑暗走去,只留下还沉浸在方才氛围的看官。</p><p> 看着老者那副惆怅的样子,好像有很多故事藏在心里。好奇心驱使我想再去那天偶遇他的地方碰碰运气。 </p><p> “老哥啊,我一直在等你。你说过会来找我的。”说着,他给自己满上了一杯,给对面那一个孤零零的酒杯也倒上了。他端起酒杯,凝望着对面的空气,饮下杯中的酒。</p><p> “你说等中国解放了就会来找我。我一直遵守咱们的约定,你——你怎么就违约了呢?四十多年了,我见证了中国的拔地而起,河出伏流一般势不可挡,你的心愿也顺遂了,你怎么就不来赴约了呢?”</p><p> “我等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怎就等不到你呢?过了半个世纪,你怎么还不来赴约呢?”他喃喃着。</p><p> 听着他的自言自语,我错愕地转过身,自问着:“他到底等到了吗?……</p><p><br></p><p><br></p><p><br></p><p>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岳学校</p><p> 七年二班 姜虹旭</p><p> 指导教师:谢丹</p> <p><br></p><p><br></p><p>学生感言:</p><p> 本篇文章,我以楼下的说书人爷爷作为主人公,展开了关于他与他的亲兄弟的故事叙述。说书人爷爷自小便在哥哥的陪伴下长大,形影不离。但由于当时的国家面临危机,哥哥不得不去参加革命,于是兄弟俩约定好等革命结束就见面。 说书人爷爷便一直等待着哥哥,从总角之年到而立之年再到古稀之年,虽然时间在流逝,自己在衰老。但兄弟间的约定不会消失,情谊更不会。说书人爷爷遵守着约定,即便哥哥已经永久的违约,但他相信来自哥哥的那份信念与家国情怀会永存。</p><p> 说书人爷爷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哥哥,而哥哥也心系着弟弟,我想这份兄弟情已经跨越了时空,埋藏在彼此的内心。</p><p> 人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等待,但等待的意义与时间是不同的,是等待还是放弃,值得我们细细思考。</p><p><br></p><p><br></p><p><br></p><p><br></p><p>教师评语:</p><p> 这篇微型小说创作,情节跌宕起伏,刻画了一个孤寂的说书人在岁月流转中等待的心情、动作、神态等,耐人寻味的构思,对于一个初一的学生能够把握连贯的情节、创作有时代感的立意实属难能可贵。“你什么时候能来赴约呢”“老者的声线有些颤抖,昏黄的路灯映出他眼角的湿润。”“老哥啊,我一直在等你。”……多处设悬到释悬,极大地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让我们感动这份革命情谊和兄弟情的同时,更加体会出红军的牺牲献身精神。学生的创作中隐含着无穷的想象力,尤其细节极为传神,娓娓道来的语言中是细腻的情感,跟随主人公或沉思或惆怅,最后的“等待”就不单纯是等待一个结果,更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柱,唯有等待,才能在细细回味中将记忆加深,念想增重,情感更炽热。</p> <p><br></p><p>审核:谢丹</p><p>编辑与制作:田秀月 刘莹 渠琳 史泽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