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家好,我是大庆路学校的罗雁方,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若要说用一句话来阐述我读完本书的感受,那便是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回首向来萧瑟处,亦有风雨亦有晴。</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本书由崔允漷、沈毅老师主编,前言中的第一句话便是: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是啊,教师在教学教育中确确实实地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而理想的课程能否在到达学生层面依然理想,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课堂是教师专业生活之所。基于此理念,本书通过四部分呈现了对课堂观察研究的推动,第一部分:故事分享;第二部分:问题解答;第三部分:范式创新;第四部分:课例研究。</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background-color: rgb(218, 239, 207);">我们仔细品读,就会找到专业的听评课方式,学会正确的课堂观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开始阅读本书时,我以为这本230页的书籍,一定是填满了各种理论知识,我已经做好了阅读过程会很枯燥的准备,没想到阅读本书第一部分时,我便深深地入了这故事画章。正如崔老师所说“一个故事就像一个种子,经历着蕴含时的焦灼、破土时的悸动和花开一刻的欣喜”。从崔老师的文字中,便能感受到对于课堂研究的过程正是这种子破土、开花的过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遭遇尴尬、教授指路、山重水复到拨雾见日、确定路径、跋山涉水、上海碰撞再到大功告成,可谓历尽艰辛且前路漫漫。对于《课堂观察手册》的一次次改版、对于课堂观察的争论贯穿着整个研究过程,《观察量表》的设计也从蹒跚起步到大胆改编到自主研发、深入合作,正如如屈原之咏叹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如果,你,想了解崔老师的教育心得;如果,你,想知道这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如果,你,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一些痕迹,找到一些成功的门径,请你打开这本书。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激动、震撼、手不释卷地读下去,读下去,直至回味无限……</span></p> <p> 读了一本好书,期待评一节好课,妄图“评好”一节课——正如卷首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亦有风雨亦有晴。”我对评课的不自信、不明确、不惑不解,都在此书中找到了答案,然而,这答案只是“答案”,如何将如此完美的“答案”运用于日常听评课的实践活动中,还需躬身践行,且历风雨,会有晴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附:书本目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观察在我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观察手册》诞生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牵手,我们一起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化组,课堂观察的弄潮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份观察量表的故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谁改变了我的专业生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菜鸟眼中的课堂观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观察在他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观察在银川一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这群“课堂观察”的“粉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量表,好想掀起你的“盖头”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