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懂陕北,就不知华夏。</p><p> 早在新石器时代,陕北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神木石峁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是迄今发现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东亚地区保存最好的早期宫城,同期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p> 时至秦汉,陕北部分地区归于朔方。《尔雅》云:“朔,北方也。”朔方地处边关,宜屯田驻守,战事频繁,逐渐成为北方军事重地,成为“华夏政权第一门户”。“朔方博物馆”一名也源于此。 <p> 陕北地区与内蒙、宁夏、甘肃、山西接壤,这里汉族与少数各民族交融居住,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相融会、共同繁荣发展的地区,是华夏文化包容交汇的典范。</p> 在远古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数以万计的文化符号,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记忆,每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记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汇集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尚武文化,文明历史源远流长。 榆林朔方博物馆筹建于2017年,是由陕西省文物局和榆林市文物局批准设立的一家民营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榆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兴路1号朔方·陕北古风文化园院内。 朔方博物馆,立足陕北。收藏、陈列了陕北地区自然演变的见证物,和人类文化的遗存物等二万余件珍贵藏品。博物馆以历史年代为主线,主要展出远古时期陕北地区的动植物化石,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类型遗留物,以及夏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历史遗留物等,突出反映了陕北地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历史特点。 <br><br> 主题藏品分为五个类别: 第一类为新石器玉器、石器等,馆藏近200余件。器物玉质细腻、工艺精湛,对认识和研究新石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br> 龙山文化展区 “且”形灰陶鼓 <p>人面贝纹陶鬲(li)</p> 石人面像 <p>灰陶盉(he)</p> <p>陶斝(jia)</p> 史前文化玉石器展区 <p>玉琮(cong)(早期)</p> <p>玉环(早期)</p> <p> 第二类为古陶器,馆藏近600余件,藏品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清初期,涵盖龙山文化等重要的文化遗存,基本囊括了以榆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农耕游牧文化交融区的陶器代表,集中反映了榆林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流变过程,是研究以榆林地区为中心历史的重要文物剖面。</p> 秦至清文化展区 玛瑙女佣(唐朝) 汉代陶器展区 <p>牛背罐(战国)</p> 陶鼎(汉代) 瓷器展厅 梅瓶(宋) 白瓷执壶(唐代) <p> 第三类为青铜器,大约400余件。器物制作精美,兼具一些地方元素,代表着各个时期的技术和文化。</p> 青铜器展区 <p>出戟青铜觚(gu)(商代)</p> <p>青铜簋(gui)(西周)</p> 青铜鼎(春秋) <p>盘虺(hui)纹青铜鼎(春秋)</p> <p> 第四类为边塞文化冷兵器,馆藏近500余件。时间跨度从夏早期到清光绪年间,充分反映了边塞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形象表现差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p><p><br></p> 战争文化展厅 <p>青铜兵器(商至战汉)</p> <p>镂雕纹有銎(qiong)青铜戈(战国)</p> <p>青铜铍(pi)(战国)</p> 虎纹青铜戚(商周) 匈奴文化展厅 <p>青铜鹿(战汉)</p> 青铜腰带及带勾 仰韶文化展区 <p> 第五类藏品包括木雕木刻、石雕时刻、书法字画等500余件。</p> 汉画像石展览区 犀牛化石 石雕石刻展区 石雕石狮 石雕石狮 <p>石雕石狮</p> 石雕石狮 <p>木雕弥勒佛</p> <p>木雕观音菩萨</p> <p>木雕昭君出塞</p> <p> 朔方博物馆隶属于大型文化企业陕西朔方文化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榆林最大的民营文化产业投资企业,主要经营包括文化园区、书画艺术品、文物复仿、文化演艺、广告传媒、影视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及文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集团从成立之初就把推动陕北文化产业建设作为企业的第一目标和根本价值,以让陕北文化走出陕西、影响中国为己任,倾心打造榆林重大文化项目实施平台、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文化品牌创建平台。公司推出的“陕北古风文化园”项目,致力打造一个以朔方博物馆为核心的集弘扬优秀陕北文化、旅游、参观、研学、消费为一体的综合的网络体系和集结地。</p> <p>特色民居体验区</p> <p> 秉持“传承历史,分享文明”的理念,榆林朔方博物馆将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榆林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并最终促进榆林文化实业和产业获得长远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