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旧社会的控诉和批判——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

三五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恶霸地主黄世仁,除夕逼债害死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多亏伟大共产党,穷苦黎民获翻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芭蕾舞剧《白毛女》保留了歌剧《白毛女》中的基本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以及歌剧的大部分唱段和音乐,成功地浓缩了情节,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使之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一经演出便在全国引起轰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故事发生在1937-1945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除夕夜,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上门逼债打死佃农杨白劳,抢走其女儿喜儿当奴婢,喜儿不甘受辱逃进了深山,在与狂风暴雨、毒蛇猛兽的搏斗中求取生存,被折磨得满头黑发变成了白发。最终,在八路军的解救下,喜儿获得了新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喜儿”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变”即喜儿、黑毛女、灰毛女、白毛女,“四变”的造型创意来自于著名戏剧家、导演黄佐临先生,黄佐临曾留学英国,深谙西方戏剧尤其是莎剧精髓的艺术,1964、1965年《白毛女》进入大型芭蕾舞剧创作时,黄佐临将《白毛女》的剧情关键处点石成金,同样,喜儿的父亲杨白劳的表演得益于京剧大师周信芳,亲授“麒派”代表作《徐策跑城》指点迷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表演形式上,《白毛女》巧妙地将古典芭蕾、中国民间舞蹈、中国戏曲舞蹈以及中国话剧表演交融到一起,同时也通过对中西乐器、民族服饰以及道具的使用等,把民族文化和民族内涵融汇到整个舞剧中。在创作手法上,芭蕾舞剧《白毛女》引入了大量的民间音乐以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梆子,同时也把戏曲音乐的特点融入到舞蹈编排上,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它的民族特色。</span></p> <p>芭蕾舞剧《白毛女》于1965年公开演出,获得社会大众广泛认可,从而成为八大样板戏之一。《白毛女》曾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并久演不衰,至今已上演3000余场。该剧远赴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地演出,获大奖无数,正因如此,这部红色经典芭蕾舞剧成为了中国芭蕾舞经典中的经典。</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图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