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座城,匠心做“绣娘”

五湖四海

<p>  今年49岁的李永国是城北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同时他还担任着综合执法党支部书记。从2017年6月到2020年5月,他带领的团队办结各类接诉即办案件16947件,2019年,城北街道接诉即办工作荣获昌平区第三名;2020年3月,又以综合成绩99.58分名列全市333个乡镇街的第 20名。三年间,市民诉求案件的解决率由刚接手时候的不足二成,已提高到目前的80.25%,街道、社区的同志都说:“现在,群众满意率越来越高,咱们的成绩也上来了,可李永国头上的皱纹和白头发见长!”</p> <p>  “主任,我们楼下的路灯亮了,照明亮度合适,这回早晚上出门不怕黑了,太感谢你们街道和社区啦!”王先生代表石坊院小区居民对街道和一街社区工作人员说。</p><p>  那是一个寒冬的清晨,7点多钟市民诉求中心办公室的电话铃就响起来,“李主任:我是一街社区居委会,请帮我们协调一下石坊院小区路灯问题吧!”街道六楼西大厅传来“好、好、好”果断而坚定的回答。原来,去年12月初,家住昌平区城北街道石坊苑小区11号楼孙女士和12号楼李女士通过拨打12345热线求助:“小区内路灯都不亮,居民早晚出行非常不方便。”</p> 小区没有路灯安全隐患太多,李永国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日上午,他立即向街道工委和办事处领导做了详细汇报。一街石坊院小区在2016年老旧小区改造时,在楼院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大部分路灯已经损坏,而且保修期已过,小区既没有主管单位,也没有物业进行管理。李永国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根据接诉即办应急保障工作机制,第一时间申请启用应急专项资金,同时联系维修施工单位。他和社区的同志,多次进行实地摸底、调查,发现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位置多数都处于楼宇遮挡阳光照射的位置,白天吸收的光源少,在夜间照明时间短且亮度不够,犹如萤火虫一般。他立刻与安装公司负责人进行沟通反馈施工要求,共同实地踏查灯杆位置,在不足三天的时间里,石坊院小区的20个楼院的64个路灯都修复完毕,恢复了照明。 就这样日复一日,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吹哨办案、执法跟进、资金解决。数年间,没休过年假,街道的会议室、社区的楼前巷后忙碌着,手机座机铃声不断,修水管、治污水、整路面、伐枯树、拆违建……,难办的事一件接一件。他一直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光和热,他平凡的像花园里的园丁,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卫士,更是城北街道的“城市绣娘”。<br>  时刻思民安,责任肩上担。自北京市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以来,李永国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深知自己的岗位有多么重要,他是领头雁,市民诉求中心离不开他。 城北街道辖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初期,有关疫情防控类诉求案件持续居高不下,他的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最高峰时1天接诉104件是平常工作量的4到5倍。用铁肩膀扛起硬任务,以善作为啃下硬骨头。做为执法党支部书记,发出了“既然是老党员,就要为民担当讲实干!”的坚定誓言。在他的带领下,市民诉求中心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众志成城,做到了冲在前、不退缩、不怯战、敢打仗、打恶仗、打硬仗,李永国更是始终不离岗、守一线、加班加点,吃住在单位,用铮铮铁骨扛起一面旗帜,甘当群众的“调解员”和社区的“服务员”。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不给办出入证”、“村委会不让返京人员进村”、“物业不让装修”、“卡口人员不让我们快递进小区”、“卡口执勤人员不负责”、“不应该把我们隔离”等等诉求案件像雪片一样飞来。李永国为社区干部培训针对社区居民的诉求积极回应,敢于正面直对问题,遇到个别钻牛角尖儿的,协助社区干部为有负面情绪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从2020年1月24日到5月28日的126天里,城北街道市民诉求中心累计调度分转办结疫情案件2095个,其中一级响应44个、二级响应373个、三级响应1678个。温情服务暖人心,合力防控得民心。眼见疫情防控整体向好,又迎来全国“两会”,李永国带领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再踏新征程。 <p>  接诉即办,践行初心使命!</p><p>  李永国谦虚地说:“我觉得,作为街道12345工作的一分子,我没有干出什么成绩,能够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事,将百姓的诉求都一一化解,努力为群众办点实事,听百姓说声谢谢,再苦再累也值!”</p><p>  关键时刻,咱得顶上去!李永国从帅小伙到中年大叔,他这个城北“绣娘”一心为百姓,用行动擦亮党徽,甘做群众的贴心人,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多年来一直坚守,他用“一针一线”织密城市治理的“针脚”,当好接诉即办战线上的织锦人,耐心专心倾心对待每一项工作,永葆初心尽显“硬核”风范。</p><p><br></p><p> 图文:五湖四海</p><p> 2020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