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与永定河

孙东振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于成龙与永定河(一) </p><p> 孙东振</p><p> 永定河来水了,沿岸的群众兴高采烈,河水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久违了的永定河水一下子成为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此时此刻,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成龙诳驾治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今天,笔者带您走进真实的历史,了解“治水名臣”于成龙和康熙皇帝如何携手缔造了永定河治理史上的高光时刻。</p><p>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六十一岁的于成龙(字振甲,号如山,直隶固安南房村人)奉命扈驾巡幸五台山。因为他是候补,在随行大臣中没有站班的位置,皇帝便命令他在内大臣班内就坐,早晚陪伴左右,等候垂询。这期间,几次赏赐给他御膳或果品。这样的恩宠无疑是因于成龙前一段时间督运粮饷,为获得征讨葛尔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的奖赏。康熙皇帝是很聪明的,这样做还另有深意。一般人不会想到,这次扈驾竟成为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大水利工程的起点。</p><p><br></p> <p><br></p><p> 当年二月二十一日,康熙巡幸五台山归来,经保定、清苑、新安至白洋淀进行水围后,回京时经霸州苑家口,又在固安县驻足,沿途实地观察浑河泛区水灾情况。此前,浑河在雄县九花台决堤,造成了雄县、固安、霸州、文安等地百姓生命财产巨大损失。</p><p> 康熙七年,十五岁的康熙皇帝曾登上紫禁城城楼查看冲坍午门一角的浑河水灾形势,大水二十余天方才退去。</p><p> 从明朝嘉靖年间到康熙三十七年,这条浑河毫无规律九次改道夺去了不知多少百姓性命,田地房屋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p><p> 此时,三藩之乱已经平息,葛尔丹服毒自尽,其子塞卜腾巴尔珠尔被擒,康熙皇帝有精力解决威胁直隶,甚至直接威胁京师的浑河水患了。</p><p> 二月二十五日,皇帝与皇太后巡幸畅春园时,对大学士等人斥责山东巡抚李炜居官不善。山东发生饥荒,百姓没有东西吃,李炜竟然不报告,等到言官弹劾他的时候,这才慌忙写奏章上报。身任巡抚,不知抚恤百姓,皇帝命令革去他的职务,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p><p> 紧接着,皇帝在议论治理浑河水患时,要求平抑粮价,以确保治理浑河过程不影响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他说:“修筑永定河必然导致民夫云集。人多需要的谷米就多,粮食价格就会被抬高。派户部曾经保举过的两名司官,在遭受水灾的沿河地区保定、霸州、固安、文安、大城、永清、开州、新安等州县截留山东、河南漕运粮食,每个地方运过去一万石,储存在信安、柳岔两个地方。等到粮价飞涨的时候,平价卖出。信安、修河等地旗人庄屯上储存的粮食也要平价卖出。”</p><p> 又对大学士等说:“霸州、新安等处这些年来发水时,浑河河水与保定府南河水经常泛滥,旗下及民人的庄田都被淹没了。朕详细询问缘故,主要是因为保定府南边的河水和浑河水汇流一处,堤坝势必不能容下,以致于洪水泛滥。”</p><p> 皇帝命令原任河道总督于成龙前去视察浑河,命令原任河道总督王新命前往视察保定府南河。“至于怎样修整治理,让两条河分开流淌,要详细勘察、绘图、商议,向朕报告。”两位前河道总督会同勘察,显示出皇帝彻底解决浑河问题的决心。</p><p><br></p> <p><br></p><p> “现在正是农人耕种刚刚开始的时节,不要用百姓之劳力。派遣旗下壮丁,准备器械,给他们银子、粮米,让他们修筑。于成龙他们前去的时候,部院衙门的主管官员、笔帖式经过请示后可以酌量带过去。十天之内就命令他们出发。”皇帝嘱咐。</p><p> 早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三十日,于成龙还在直隶巡抚任上时,即上书要求旗人与民人平等分担治河工程,以减轻原住汉人负担,工部以旗人按惯例未参加过治河为由,认为于成龙上书意见“毋庸议”。皇帝见到工部回复意见后要求再议,并派出工部侍郎党爱、温保专程赶往保定征求于成龙意见,“你们只需要问于成龙怎样做才有好处,让他多说。你们不准删改内容阻拦他上奏。”</p><p> 于成龙对钦差说:“修堤本为保护土地,今后如果有修筑堤坝的事,不论是旗人还是民人都一致按地亩数派夫是最好的办法。倘若按工部提出的谁种地让谁出夫这种办法的话,那是一个不管土地主人是谁,而只问租地的佃户是谁的办法,我认为万万不可以。我在地方做事,清楚知道旗人的土地绝大多数被佃户租种,当地百姓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旗人租种的,所以凡是耕种土地的都是当地百姓而不是旗人。如果专门责成种地的人修堤,那么将来修理堤坝的仍然是民人,而与旗人没有任何关系,旗人还是像过去一样袖手旁观。况且种田的佃户变动无常,每年辛辛苦苦却收获不大,他们何苦费自己的力气来为别人修堤呢?今天如果把责任交给土地的主人,那么旗人因为占地多负担反而大了。旗人不善于使用土筐铁锨,即使修理堤坝也坚固不了。我认为凡是修堤坝的地方涉及旗人土地的,都应该让旗人和当地百姓共同修理堤坝。方法是将工程量以十来计算,旗人和原住民各领一半工程。之后按拥有土地的多少,不管是在京的还是在庄屯的旗人,或者是出夫,或者是出钱,让他们自由选择。州县官员和庄屯的拨什库一起监督,命令他们按需要酌量取土,务必将堤坝修筑牢固。”</p><p> 皇帝命令九卿等再次议论于成龙的意见,九卿为保护旗人利益,以旗人在庄屯人员不善修河劳动可能耽误事为由,再次避重就轻否决于成龙意见。</p><p> 七月初七,皇帝下旨:这修筑堤坝的事情,完全按于成龙的意见办理。</p> <p><br></p><p> 于成龙用他的坚持为平民争利益,极大减轻了平民劳役和赋税负担,有力推进了旗民一体,更抚慰了那些在重压之下难以呼吸的原住民阶层。于成龙做官做到哪里都有一大批志愿效力者,理由很充分。</p><p> 康熙皇帝从善如流,勇于向统治阶级自身利益开刀,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国家政权意义重大。这次人员安排将治理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并强化了整个治河工程的指挥系统,也成为在实际工作中历练考察提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可谓一举多得。</p><p> “凡为民兴利除害之行,必如所愿后已”的于成龙,其政治生涯中多次上书并被皇帝采纳,动用旗人力量修河,只是其中一个极普通的例子。山西廉吏于成龙(字北溟)敬佩这个与他“冰清玉洁两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的固安于成龙(字振甲),赞叹他为“斯民保障”。</p><p> 于成龙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十三日到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初十期间任直隶巡抚,他以雷霆万钧之势,扫痞灭霸,革除积弊,整顿吏治,整个畿辅面貌一新,百姓无不颂扬,并多次得到皇帝褒扬。特别是他积极向皇帝谏言献策,言无不中(采纳),创造了君臣信任的奇迹,也使得于成龙声威如日中天。</p><p> 离开直隶任上已经九年了,那时候主持修建的城墙已经荒废。直隶的百姓听到于成龙回来任职,都欢欣鼓舞。直隶百姓有很多人因为于成龙主持浑河治理而作为自愿效力者参加了进来,成为这个工程迅速完成的人力资源保障。</p><p> 三月初二,直隶巡抚于成龙、原任河道总督王新命奉命查勘浑河、清河情况,进宫请求皇帝训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