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襄汾县第一小学被评为“2019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实施学校”

婷婷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一项注重普及性和参与性的青少年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以一项简单的科学调查、科学探究为载体,帮助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的中小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鼓励他们关注身边的科学问题。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500多所中小学,约100万学生参与了活动。 近日,由临汾市科学技术协会、临汾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第35届临汾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顺利闭幕。本次大赛共设有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意、科幻画、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等六大板块。襄汾县中小学师生共申报作品221项,获奖作品数为71项,获奖率达32.13%。 襄汾县第一小学校被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评为“2019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实施学校”。 2006年至2017年,活动每年设置一个主题,(2006年“节能在我身边”、2007年“节水在我身边”、2008年“节粮在我身边”2009年“节约纸张 保护环境”、2010年“我的低碳生活”、2011年“珍爱生命之水”、2012年“科学饮食,健康生活”、2013年“节约粮食,从我做起”、2014年“创新在我身边”、2015年“变废为宝、从我做起”、2016年“走近创客,体验创新”、2017年“我爱绿色生活”),从2018年起,活动不再设年度主题,在历年科普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分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等科普领域将以往的活动指南进行修订,目前已有19项活动可供学生选择,并将持续更新补充。 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闫小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2019年7月1日前,她指导所代班级五年级学生全部完成注册。7月10日左右,她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确立活动主题:变废为宝,从我做起,并制定活动实施计划。7月15号和家长进行沟通,着手通过线上指导孩子们参与科学调查和探究,鼓励孩子们动手制作。9月底共收回“变废为宝”作品150件。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五(8)张宇浩同学制作的《电动花生吹皮机》,荣获二等奖。通过科学体验活动,学生懂得了科学的重要性、树立了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创造力。 2019年5月份学校安排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单腊琴教师负责的是一年级,共10个班,人数多达600人。面对人数众多,学生小,难管理,单老师决定联合家长共同参与。单老师建了两个微信群,通过微信进行指导,利用暑假逐一安排,了解—实践—提交。功夫不负有心人,截止提交日期,共有610人次参加体验活动。 2019年5月,接学校通知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李晶教师马上行动起来,深入各班发动学生,为更好的指导学生注册,建立了科学调查微信专用群,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极高,在6月底就完成了全员注册,共收回作品100余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发展了科学研究能力,更增加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019年5月,陈建霞教师在接到学校通知,立即行动起来,干劲十足,在辛苦一个暑假后,学生的科学参与数达到500多人次,作品数也令人感到欣慰,实践出真知,陈老师用实际行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科学体验活动。 同样的,李晋红教师也积极投入到指导孩子们参与科学体验活动的工作,不论天气多炎热,李老师的心是热的,在她不懈的努力下,三年级的孩子们积极参与科学体验活动,最终有近300多人次参与。 毛敏教师和崔秀军教师也积极投身鼓励学生们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的活动中,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指导,主动地参与到体验中,开动脑筋,积极动手,提高了科学学习兴趣,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八班马钰涛同学制作的磁悬浮笔,利用磁铁原理,让铅笔浮了起来。坐在座位上,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成果,满脸的喜悦和兴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作品出来。 三七班毛琦瑶同学利用磁铁原理制作的会移动小车。小小制作,彰显童心,童趣,科学原理。 三六班狄加仰、李曦之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制作的天平天秤。 三七班郭天骄,会飞的蝴蝶。 此次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面向基层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能力。多年来,活动逐渐得到了各地中小学校教师的认可,逐渐培养凝聚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在这次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我校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学教师,积极热情,相信在国家和学校的关心和鼓励下,襄汾县第一小学校的科学体验活动会越办越好。

科学

活动

体验

青少年

学生

教师

调查

襄汾县

变废为宝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