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王仁杰(曾用名王有成),山东青州人,19178年生,1946年参加革命。在此之前他曾被地方伪军抓壮丁,成为机枪手。大伯父王仁博(曾用名王有用)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父亲在大伯父影响和策划下,携机枪投奔到了八路军鲁中军区四分部。因其弃暗投明,又带了部队急需的武器,被记了功,不久就入了党。从此,他立下誓言:为中华民族、为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之后,他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多次立功。</p> <p> 1950年10月,父亲跨过鸭绿江投入抗美援朝战斗,时任26军后勤运输科正连职会计。后勤运输科的任务是为前方提供充足的衣食给养和弹药武器,无论有什么困难他们必须完成任务,因为这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志愿军在异国他乡作战,对环境不熟悉,特别是朝鲜山脉丘陵连绵不断,道路多是弯弯曲曲的盘山路,稍不小心汽车就翻入山涧,车毁人亡。朝鲜的冬季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路上布滿冰雪,轮子打滑,汽车难于前行,在上坡路段还会倒退翻车。当时我空军刚组建,机少人缺,还没形成战斗力,敌军完全掌控着制空权,每天都不间断地对我军运输线进行狂轰烂炸,道路被炸得坑坑洼洼,更加大了行车的难度。虽然汽车进行了深度伪装,但白天还是不敢走,只能晚上抢运。因对环境不熟悉、道路状况恶劣,天太黑不开灯无法行车,开灯就会遭敌机轰炸,所以造成运输科大量牺牲。</p> <p> 我志愿军虽说穿着单簿,装备落后,但因怀抱抗美保国的伟大志向,个个像下山猛虎,打得武装到牙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连连败退,只用两个来月的时间,就把他们赶过了三八线。敌人气急败坏,空袭更加疯狂,致使我后勤补给更加困难。此时,我志愿军的补给线延长到三百多公里,为确保前线的需求、确保战斗的胜利,后勤运输部门的同志,不论干部还是战士个个争先恐后,冒着敌机不间断的扫射和轰炸,不分昼夜地强行出车抢运物资,损失极其惨重!据父亲的一位战友(汽车连连长)回忆说:他们连损失一批(人和车)就补充一批,也记不清补充了多少批,想起此事心里就难受。</p> <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24日晚,父亲与另外三名运输科干部乘车带领车队,向前线抢运物资,长长的车队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中途遭遇敌机轰炸,运输车辆全部关闭了车灯,周围一片漆黑。为保证把前线急需的物资及时运到,车队不能停止前进!父亲乘坐的车行驶在最前列,带领车队摸着黑缓缓前行,突然连车带人坠入山崖。后车的司机发现前车坠崖,紧急制动刹车,下车仔细观察,找到隐患所在。车队避开了危险地段,又继续前行了。父亲他们四位干部和两位驾驶员全部牺牲!那年,他刚三十四岁!两天后,部队派专人,将六位烈士一同就地安葬在朝鲜平康郡县里。</p> <p> 我们姊妹兄弟四人(玉莲、玉美、玉亭、玉玲),父亲只见到两个,另两个还没见过面就牺牲了(母亲也在部队,47年行军战斗频繁,玉美出生后就寄养在老百姓家;玉玲是他出国后出生)。</p> <p> 父亲一直惦记着母亲和我们姊妹兄弟,曾利用战斗空隙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信,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时刻不忘父亲生前嘱咐、不忘烈士子女身份、不忘继承父亲遗志、不忘发扬革命传统,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献出了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在我们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仍然不忘初心,牢记父亲遗志,在社区里发挥着共产党员和烈士子女应有的作用,并以此来祭奠我们心中伟大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祖国永远不会忘记您!</p><p class="ql-block">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p><p class="ql-block">子女永远不会忘记您!</p> <p>文稿撰写:王玉莲</p><p>原件提供:王玉美</p><p>照片整理:王玉亭</p><p><br></p>